校園招聘會
校園招聘是一種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徑。狹義是指招聘組織(企業等)直接從學校招聘各類各層次應屆畢業生。廣義是指招聘組織(企業等)通過各種方式招聘各類各層次應屆畢業生。
高校作為一個巨大的人才儲備庫,可謂「人才濟濟,藏龍卧虎」。學生們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理論功底,盡管還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其仍然具有很多就業優勢,比如,富有熱情;學習能力強;善於接受新事物;頭腦中的條條框框少;對未來抱有憧憬;而且都是年輕人,沒有家庭拖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是「白紙」一樣的「職場新鮮人」,可塑性極強,更容易接受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文化。
校園招聘形式:
專場招聘
在每年校園招聘的高峰時節,當地政府以及各高校都會組織一些大型的專場招聘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在指定的時間和場館「擺攤設點」,為前來投遞簡歷的學生提供面對面的交流機會,並及時進行選拔測試。這種方式一般適合於招聘對象明確,招聘人數不多的中小型企業。比起大張旗鼓搞巡迴校園宣講來說,可大幅節省招聘成本和時間,但因到場求職的學生來自於眾多高校的眾多專業,其學校及專業的針對性不強,而且由於地域限制,收集到合格簡歷的數量也未必盡如人意,所以對於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企業來說,最終的招聘效果可能不會十分理想。
校園宣講
校園宣講會是企業在校園招聘伊始針對目標高校組織的專門的講座,通過企業高層、人力資源負責人以及在本公司工作的該校校友的現身說法來傳達公司基本概況,介紹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發布職位空缺、招聘條件和招聘流程等,通過情緒的感召與互動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企業。在宣講會前一般會通過在學校網站發布消息、在校園張貼海報等形式宣傳企業形象及其產品,達到一定的營銷目的。有些實力雄厚的企業甚至選擇全國巡迴宣講,整個校園招聘歷時數月,足跡遍布全國主要城市。這種校園招聘成本固然不菲,但因為學校和專業都定位準確,所以招聘效果是最理想的,而且在整個巡迴宣講過程中對企業形象的宣傳力度也比較可觀。
實習招募
實習生計劃作為校園招聘的一個前奏,一般在應屆畢業生生正式求職以前,特別是畢業前的那個暑假中,為經過初步挑選的大學生提供一些實習崗位,那些表現優秀的實習生,將會作為下一步正式錄用的備選人才。實習生計劃至少有三個好處,首先是可以避開校園招聘的人才爭奪高峰,將一些優秀畢業生提前納入人才儲備庫,在人才爭奪戰中搶佔先機。其次,通過實習,企業能夠提前了解應屆畢業生的個性特點、人品、價值觀及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表現,有利於作出准確的錄用決定;對於學生來說,也能通過實習充分了解企業,親身體會自己是否喜歡這個行業,對今後的擇業方向做出更客觀理智的規劃。第三,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這些實習生已經對企業和工作有了較多了解,一旦被正式錄用,將來上班後也能夠很快上手。
應該說實習生計劃對於企業和畢業生來說是雙贏的。國內外很多企業都在實行。包括IBM的藍色之路實習生計劃,廣東移動的「領先100」暑期實習生項目等。
管理培訓
高校中蘊藏著一大批極具領袖潛質的學生,從頂級的高校尋找精英人才,通過嚴格的選拔、系統的培訓課程設計和定向的實踐培養,定期安排在校學生實習和培訓,最終從中挑選出優秀者進入公司的「管理培訓生」制度在國外非常流行。
世界500強企業,如中鐵建電氣化局、GE、匯豐、聯合利華等都把「管理培訓生」制度作為培養未來管理人才的戰略措施來實施。南富士產業株式會社推出的全球化管理培訓項目(GMC)就是以發現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外企中高級管理人才為目的,以突破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遇到的「人才本土化」瓶頸。招募擁有「良好基本素質,能夠發揮主動性學習、改變、成長」的學生參加免費培訓。GMC管理培訓生將有機會獲得公司會員集團提供的中高層管理者職位。再如,拜耳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簽署高級人才儲備計劃協議,贊助兩名MBA學生完成北大和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雙學位課程,並為兩名學生度身定製詳盡的國內外培訓計劃,提前對拜耳集團及其業務運作有所了解,為將來在集團中的長期發展打好基礎。
發展俱樂部
一些公司為了和高校常年保持聯系,在校園裡面建立了俱樂部,不定期地組織一些活動。活動中,公司的中高層人員以及校友在學校組織專題講座,通過俱樂部內部組織的郊遊和聚餐等活動促進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幫助低年級的同學更好地了解企業,在校園內樹立僱主品牌,為今後的校園招聘作好准備。比如德勤公司推出了面向北京名校會計、財務管理和法律專業的「德勤俱樂部」,寶潔公司在各個知名高校建立的「寶潔學生職業發展俱樂部」等。
拓展夏令營
有的企業由於地域限制等原因不大適合於大量的學生到企業實習,但又希望吸引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夏令營或參觀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組織目標院校及特定專業的大學生到企業所在城市參觀旅遊,並進入企業與員工座談等活動,展示企業品牌,傳遞企業文化。有些企業還要求學生在回校後撰寫報告,幫助其在學校進行宣傳,推動今後校園招聘活動的開展。在這方面做得好的企業包括三星中國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及塔里木石油公司等。
選秀競賽
「選秀大賽」作為近年來悄然興起的一種校園招聘形式,發展趨勢卻是勢不可擋。企業通過組織一些職業技能或者商業大賽,模擬實際商業項目的運作,吸引大批學生報名參與,讓最優秀的人才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勝者除了能夠獲得豐厚的獎品,更有機會贏得去企業實習或正式錄用的機會。這類校園競賽活動包括微軟公司的「推薦就業之星大賽」、網路公司的「網路之星程序設計大賽」、Google的「中國編程挑戰賽」,飛利浦公司推出的「簡訊創意大賽」等,其中最為著名的算是歐萊雅同時推出的「在線商業策略競賽」、「校園市場策劃大賽」和「工業大賽」三大賽事。
除了以上列舉的校園招聘形式外,很多企業還在高校中設立了企業獎學金,更有一些企業和高校密切合作,開展了在學校「定製」人才的提前培養計劃,學校會根據企業所需開設專業對口的課程,企業相關專業人員會到學校授課,學生也會有一定的時間到企業進行現場實習。海信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這方面已經具有了較為成熟的經驗。
『貳』 參加校園招聘會要注意什麼
在每年的畢業求職季,許多大學畢業生會頻繁參加招聘洽談會,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相對於社會招聘會來講,校園招聘會儀式是畢業生參加招聘會的最好時機和最佳選擇。參加校園招聘會提前做好准備,就有最大的可能在畢業前找到工作。
一、進入招聘現場不宜太晚。及時進入,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收集信息,了解實情,掌握參會用人單位的情況。
二、充分利用招聘會的會刊。會刊上面刊登了參會所有單位及其用人情況和條件。應聘者應仔細查看會刊,把自己的專業和感興趣的公司記下來,然後直接去其所在位置,這樣能夠節省大量時間和體力,提高應聘的效率。
三、求職材料准備充分。參加招聘會前把應聘材料准備充足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節省排隊等待的時間,還能降低經濟成本。
四、不讓朋友尤其是家長陪同,否則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缺乏獨立性的不良印象。
五、善咨詢,問明白。應仔細詢問招聘單位的詳細情況,包括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所有制性質、招聘對象、用工形式、工作時間、月薪支付等,做到心中有數。
六、聽反響。求職時,應注意聽招聘者向其他求職者的介紹是否與你了解到的情況一致,聽一聽其他求職者的議論,再聽取一下別人的建議和意見。
七、注重舉止形象。求職時要注意禮儀,談話要有技巧,要適當包裝自己。
九、會後及時反饋。
『叄』 參加校園招聘會需要做什麼准備
准備如下:
(1)選擇學校時還是要更多與對方就業老師了解下學生的就業意向和考研狀況。同時對該校的招聘網站也給予關注,了解企業在該校的面臨的校招競爭情況。
(2)針對不同的招聘對象製作對應的宣傳海報和宣傳手冊(如一種專科院校用,一種本科院校用)。
(3)需參加現場招聘的企業應該在到每所學校前5-7天自行聯系一次學校的就業負責人。一方面介紹自己給對方知悉,再次確定報到時間和招聘時間地點,另一方面請對方在這5-7天里再幫助集中大力宣傳了自己企業,以助提高宣傳效果。同時要確認下學生的就業協議是否已經發放。
(4)宣講材料中可以適當加入部分往年大學生在本企業實習培訓階段的照片和說明,以提高學生的加入興趣和對企業的信任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學生對實習培訓期的好奇和疑惑。
『肆』 企業如何參加校園招聘會
第一步,確定校園招聘的需求。校園招聘一般從每年秋季開學9月份正式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7月畢業生入職結束,一個完整的周期正好是一年。一般情況下,企業會在年初(也有在年中六七月份),根據自己的業務發展情況預估之後的一年的人員需求,然後結合自己公司的人員流失率等因素,確定校園招聘的職位和錄取人數。
第二步,根據公司招聘的職位類型和錄取人員的數量,確定校園招聘的規模,制定校園招聘計劃。例如要去多少個城市,去多少個高校,去哪些高校,重點招聘哪些專業的學生,每個城市擬發放多少offer等。
第三步,確定招聘流程,一般的校招流程為:網申(在線投遞簡歷)——宣講會——筆試——面試——發offer——實習——畢業入職
第四步,校招籌備工作,一般在七八月份完成。根據招聘規模和招聘流程,確定薪資標准,申請招聘預算,調配面試官,准備面試題目,設計宣傳物料,搭建招聘官網,准備網申系統,在線筆試系統,預定差旅等;
第五步,啟動校招宣傳,線上線下投放校招廣告,在線收取簡歷;
第六步,開展宣講會,一般在學校秋季開學後啟動,企業會派人到學校內向學生闡述企業歷史、企業文化、公司產品&服務、企業的優勢和前景、招聘的職位、公司的薪酬福利政策、工作環境、招聘流程以及答疑解惑;
第七步,筆試面試,企業會製作一些筆試題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考察;通過筆試的同學進入面試,面試一般有2-3輪,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
第八步,發offer,通過全部筆試面試環節的同學將拿到公司發放的offer,拿到offer也就意味著畢業後可以直接到公司報道入職,offer中會明確標明該同學正式入職企業後的薪資;
第九步,安排實習,在畢業之前,部分企業會安排拿到offer的同學去公司實習,提前接觸下公司的各項工作,參加一些培訓,學習一些專業技能,以便正式入職後能更快的上手,實習相當於一個崗前培訓,同時也是雙方互相了解磨合的一個過程;
第十步,畢業入職,待第二年的六七月份(也有部分研究生是在其他月份畢業的),正式畢業拿到畢業證書之後,公司會安排錄取的同學來公司入職,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
『伍』 校園招聘一般春招在是什麼時候開始
校園招聘春招一般是在3-4月份。
校園招聘一般在9月中旬開始啟動,回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和次答年的3-4月。不過在校園招聘的啟動時間上沒有硬性規定。
拓展資料:
1、9月初畢業生的最後一個學年開始後,出於招攬優質人才的考慮,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都在越來越早地進入校園,通過校園宣講會的形式提前介入到校園招聘活動中。
2、10月份則是目前校園招聘最繁忙的旺季,高潮會一直持續到11月底。春節前後則迎來了校園招聘的淡季,節後3-4月份會再現一次小高潮,主要爭奪公務員考試和研究生考試失利的一批畢業生。
3、由於次年1月份之後,很多學生就要面臨研究生入學考試,而5、6月份又是畢業生的論文殺青與答辯時間,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進入校園開展招聘活動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節過後的3、4月份這兩個時間段進行。為了避免撞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利用「宣講會」、「介紹會」等其他形式「潛入」學校,將其校園招聘活動盡早推廣開來,搶得獲取優秀人才的先機。
參考資料:校園招聘——網路
『陸』 如何做校園招聘
校園招聘如何做。
校園招聘是一種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徑。是指招聘組織(企業等)直接從學校招聘各類各層次應屆畢業生,也指招聘組織(企業等)通過各種方式招聘各類各層次應屆畢業生。
如何做校園校園招聘
高校等舉辦的招聘活動
基本認識
校園招聘包括高校、中等專業學校舉辦的招聘活動,專業人才招聘機構、人才交流機構或政府舉辦的畢業生招聘活動,招聘組織(主要是大型企業)舉辦應屆畢業生招聘活動,企業委託高校或中等專業學校培養,邀請學生到企業實習並選拔留用,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並在享受者中選拔錄用和校園招聘專業網站。
校招程序
1、調查分析,確定目標學校。如,各校專業設置、學生特點等。
2、前期宣傳(根據實際選擇)如,參與、贊助學校活動等。
校園招聘
3、臨近招聘的准備。
(a)確定具體學校。
(b)准備宣傳材料(宣傳海報、音像材料、宣傳設備等)
(c)確定具體招聘載體。
(d)成立招聘小組並明確分工。
4、進入學校或其它招聘地點。
5、接受報名和簡歷。
6、組織實施招聘考試(如果多個院校統一招聘考試、最好請專業考試服務機構實施)
7、根據考試成績進行篩選,實施面試。
8、根據面試結果進行錄用,簽協議。
關鍵問題
如何篩選出優秀的人才; 如何優化招聘流程、控制招聘成本是用人單位最為關心的問題。
風險警惕
用人單位要注意了解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規定,以免選中後無法招收;一部分大學生在就業中有腳踩兩只船或幾只船的現象,要簽違約責任; 學生往往對走上社會的工作會有不切實際的估計,對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確的評價。
『柒』 社會招聘和校園招聘的區別是什麼
1、招聘的時間不同
銀行校園招聘主要有兩個時期,一個是秋季招聘,另一個是春季招聘,秋季招聘的人數比較多,也是每年各大銀行大量儲備人才的關鍵時期,而春招的人數和崗位相對於秋招來說就要少很多。
銀行的社會招聘時間不固定,只有在有需求時才會進行社招。社會招聘是銀行針對社會上有經驗的人士進行的招聘。一般通過社會招聘進入銀行工作的難度會比較大。
2、對待的態度不同
銀行去校園招聘,會安排統一培訓,不同的銀行安排不同。所以對於會計實習生,一般是看重個人的溝通表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學習能力等。
而對於社會招聘就要求條件比較多,社會招聘一般都要求有3-5年的相關工作經驗,並且一些較大的銀行還對應聘者的學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不僅要求應聘者的學歷、工作經驗等,還對應聘者的專業技術有特定的要求。
3、薪資待遇不同
對於校園招聘的培養,銀行會單獨制定培養方案,會特別打造一條晉升通道。銀行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安排不同的培訓學習,以便這些大學生在入職之後能夠同步學習、共同進步,是一種互相協作,也是互相競爭。所以底薪、調薪等都有具體的時間段和考察標准,相較於社會招聘人士會更寬容。
而社會招聘就不同,享受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工作經驗,面試通過率會很低。
『捌』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有什麼區別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20多年,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員工招聘是人力工作的核心模塊。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有其共同點,一是都是從外部渠道引進人才,二是引進的人才對單位的人才梯隊建設、滿足單位長遠發展起到人才支撐作用。
但是,雖然都是外部招聘方式,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存在很多不同點,校園招聘一般簡稱“校招”,是用人單位從大學校園里招聘未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採取簽訂就業協議的方式保證雙方的權益。社會招聘簡稱“社招”,是指用人單位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人員,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需求。
五、入職後的管理使用、培養方式不同校園招聘:校園招聘的大學生都是沒有工作經驗,他們入職後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培養。很多單位對新入職的大學生有系統的培養計劃,比如管培生計劃等,會在企業文化、業務輪崗、制度培訓等方面進行長時間的、系統的安排。
社會招聘:社招員工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後,就馬上進入具體崗位工作,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後記: 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雖然都是外部招聘渠道,但是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校招更著眼於未來,社招更專注於當前業務,二者是互相補充,推動單位的業務發展。
『玖』 大學的校園招聘會一般都在什麼時候有啊
每年,面對應屆大學畢業生都會有兩次比較集中的大型校園招聘會,一次是在10月--12月,一次是在次年的3月--5月。
在第一次校園招聘會上,一般所謂的名企是相當多的,很多企業會在這個時候招聘自己需要的人才。
在第二次校園招聘會上,來的企業就不會很多,而且以當地的為主,就算有名企可能也是招聘因上一次招聘人數不足而補充招聘,當然,有些企業認為有過考研經歷再參加工作的學生,知識儲備要相對高一些,他們會在次年才開展招聘工作,但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