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民國的中學

民國的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3-10 14:54:55

㈠ 民國時期的學校是什麼制度

在我國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學的辦學主體是 多元的,學校自主考試,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幾所 大學,最後自己決定上哪所大學。 學生為考上好學校而展開的競爭,與學校為 錄取到好學生而展開的競爭,匯聚到一起,最終 將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最優配置.這是目前我們都 能看到的狀況. 而在民國時期,最典型的大學招生錄取制度:學 校自主考試,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幾所大學,最後 自己決定上哪所大學。 國立、私立、教會大學共存,中國大學出現 了一個多元時代. 在民國時代,大學的辦學主體是多元的,既有 政府創辦並撥付經費的國立大學(包含省立、市 立),也有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國立的北京大 學、清華大學固然是辦得非常好的大學,但南開 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光華大學也辦得極 好,它們卻是私立大學。在當年,它們完全可以 和國立大學比肩,而且它們都是綜合大學,具有 非常優良的人文傳統。有些當時的私立大學至盡 仍是非常優秀的高等學府. 至於教會大學,1915年統計,共有36所。基 本上最好的醫學院都是教會大學,比如協和醫學 院、設在長沙的湘雅醫學院、設在成都的華西協 和大學醫學院。燕京大學則是教會大學中非常出 色的綜合性大學,其校園就是古色古香的燕園, 即如今的北京大學所在地,而燕京大學最後一任 校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比較出色的綜 合性教會大學還有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那裡的英 美法研究是最好的)、嶺南大學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不可能設想有什麼 全國統一的高校錄取考試制度——大多數大學不 是政府的,政府怎麼能夠代替大學組織出題考 試?在這種辦學主體多元、甚至非國立大學占據 主流的制度下,當然只能是各學校完全自主地考 試招生,國家教育部僅制定有關招生原則,進行 協調。 大學獨立招生錄取,也是當時「大學獨立、學 術自由、教授治校」原則的必然要求。大學要獨 立,當然包括獨立地按照自己對學生的要求考核 學生;學術要自由,當然需要在選拔人才方面的 自由;而教授治校,當然也包括教授們按照自己 的標准錄取學生。 因此,在民國時代、尤其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 代,各校都獨立地組織招生錄取。考試形式與錄 取方式是靈活多樣的,一般是先公布招生章程, 向社會通告招生人數、報考資格、考試科目、考 試的時間、地點和入學相關事宜,然後自行組織 命題考試,確定錄取標准,並自行錄取學生。考 點的設置往往根據生源情況而定。

㈡ 民國北平最好的中學都有哪幾所

貝滿女中,孔德中學,育英中學,匯文中學,很多。
北師大附中一直非常有名。
二中和四中的前生也比較出名。

㈢ 民國初年的學制與現今比較

你要的應該是是民國初年的,那應該是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學制。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把1922的壬戌學制也放上來了。

民國時代,正式頒布過兩次學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學制和1922年的壬戌學制。

一、壬子癸丑學制

民國元年(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改革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學制,次年又作了部分修改,合稱壬子癸丑學制。這個學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針。它既有資產階級教育對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識。在壬子癸丑學制中提出的許多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進步要求。主要有:(1)廢止小學讀經,禁止使用清學部頒行的教科書,廢止給畢業生獎勵出身的制度;(2)縮短了普通教育的學習年限,把原來壬寅學制中初等小學5年、高等小學4年、中學5年改成初等小學4年、高等小學3年、中學4年,即縮短了3年;(3)開始承認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提出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設立女子中學和女子職業學校。除直系教育外,還有師范教育和實業教育兩個系統。師范教育有中、高兩級,均是本科3年、預科1年;實業教育分甲、乙兩種,均3年畢業,分農業、工業、商業等類,所居地位為初等和中等兩段。實業教育與師范教育比較起來,實業教育的要求較低,僅相當於三年制的高小和四年制的中學。另外還有補習班與專修科和小學教員講習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設或特設的。

在推行壬子癸丑學制的同時,教育部又於1912年九十月間頒布了《大學校令》、《中學校令》、《專門學校令》,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目的、任務、課程設置、入學條件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中學校令》提出中學教育的宗旨為:中學校以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規定學習的科目有生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這樣,課程的門類比過去合為一門就增多了,而中小學學習的年限卻縮短,就使學生同時學習的課時增加。另一方面,中學生畢業後不可能全部升學,這時學生年齡尚小,缺乏參加工作的能力。這樣的學制,對中學畢業後的出路帶來了問題,就需要設法解決。

在《大學校令》和《專門學校令》中提出,高等學校的宗旨為: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才,以應國家需要。這是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又規定大學設評議會和各科教授會,審議全校各科教學和其它重要的教育問題。這清楚地體現了教學民主和高等學校里以教學為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對清末學制中在大學以上的通儒院改稱為大學院,相當於後來的研究(生)院。大學分為壬子癸丑學制圖文、理、法、商、醫、農、工等科,並以文、理兩科為主。凡只設法、商而不設文科者,不得稱大學;只設醫、農、工科而不設理科者,也不得稱大學。各省已辦的高等學校程度不齊,教學上有困難者可改為預科,附設於大學。這些改革和規定,確實有利於保證教學質量,也有利於物理教育的發展。另外,在《大學校令》中又提出,除高等師范學校外,其它各級各類學校,均可允許私人或團體開辦。這項措施,一方面為此後的教育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為外國教會在我國開辦學校提供了依據,而且日益擴張,造成了喪失教育自主權的後果。

二、壬戌學制

民國初年的壬子癸丑學制,主要精神是廢止讀經尊孔,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改革。但是這個學制所採用的學校系統是以日本學制為藍本的。由於政治局勢的影響,在執行中又出現了幾次復辟倒退。有些已經廢除的內容又卷土重來。從民國元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八年中,發生了袁世凱、張勛,段祺瑞的三次復古活動,總是含有恢復讀經尊孔的內容,而削弱自然科學的教育。他們的反動措施,不斷地受到革命人民的批判和抵制。此時,留美學者回國的日漸增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孟祿相繼來華,美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逐漸引入我國。國內各教育團體在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口號的推動下,提出了許多改革的要求。對壬子癸丑學制中存在問題的討論,開始於1916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聯合會第二屆年會上,討論後指出兩個問題,一是壬子癸丑學制所規定的中學學習年限為4年,而《中學校令》中規定的教育宗旨是要求給予「完足的普通教育」,這是難以達到的。而且中學畢業後繼續升學者僅佔十分之二三,又無法補足其缺失。二是由於學習年限太短,學生在校時缺少謀求職業的訓練,畢業後就缺少就業的本領,因此,中學畢業後在升學、就業兩方面都感到困難。為此建議教育部改變普通教育的宗旨,由「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國民」,改為「以完足的普通教育為主,而以職業教育、預備教育為輸。」教育部接受了這個建議,於1917年3月通令全國普通中學增設第二部,招收志願於中學畢業後就業的學生。課程設置可以酌減而增加工業、農業或商業的課目。這一增設第二部的辦法,是對壬子癸丑學制關於課程過分劃一所作的變通。然而,執行這種變通辦法的學校很少。原因是,進入普通中學的學生,不願選擇這種職業性質的學科,而且學校又需要增添教師和設備,就是增設第二部的學校,也僅開商科,因為開設商科,不需要增加多少設備;有些已經進入第二部者,又請求轉入普通科。因此,這種變通辦法,並不能解決普通中學存在的問題。本來,國外的中等學校並不是採取統一的模式的,一般都分為初中、高中兩級,各學習3年,美國的初中是普通中學,高中則採取分科制和選課制;德國的中等學校,分文科學校和實科學校。壬子癸丑學制規定中學學習年限只有4年,所以全國教育聯合會認為中學學習年限必須改為6年,則上述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因此於1922年(壬戌案)9月提出了《學校系統改革案》稱《壬戌學制》,這個改革案於同年11月經大總統批准後公布。

現今的還真的是很難說,大部分的如下吧:
小學的學制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大學學制四年(醫學類為5年)
但是有的貧窮的地方不是這樣的,而且還有彈性學制。
而且所謂的現今的學制范圍也很寬泛,各地的具體實施也各不相同。

我也就只能憑著我的知識盡力而為了,胡言亂語之處莫怪。。。呵呵,算是略盡綿薄之力吧

㈣ 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在民國時期都叫什麼啊高小是小學嗎

民國小學叫新式學堂,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國立XX大學,私立XX大學

㈤ 大陸民國時期著名中學有哪些

北京市第四中學,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等等。
北京市第四中學,簡稱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四中學創建於1907年,初名順天中學堂;1912年,更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1928年,改名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學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學;2002年增設國際部;2005年與北海中學合並。
北京市一零一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是中國共產黨在老區創辦並遷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學,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師資隊伍強大,學校硬體設施先進、齊全,不僅高考成績優異,更注重素質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北京市一零一中學是郭沫若親自題名,意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校是一所有90多年歷史的學校,原在騎河樓蒙福祿館,現在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77號,是省級示範高中。
學校前身為北京市私立大中公學,創辦於1924年,首任校長蔡元培,董事長李石曾。1930年更名為北京市私立大中中學,1949年9月更名為北京市私立育德學,1952年9月更名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

㈥ 民國時候有高中嗎

只是由於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各界對高考升學率的盲目追求,導致高中教育在不少地區仍存在著單一強調知識教育或單一強調知識的准確度,忽略對學生的全面教育、人格的健全教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㈦ 民國時期成都中學有哪些

民國時期成都中學有三江中學

㈧ 民國時期北平的中學有多少所

有10多所,或少一點

㈨ 民國的中學課本有哪些

中華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
高中國文
高級中學國文

熱點內容
校園歌手大賽唱什麼歌 發布:2025-09-23 22:15:47 瀏覽:823
背影教學案例 發布:2025-09-23 16:34:34 瀏覽:273
2013考研數學二答案 發布:2025-09-23 15:38:27 瀏覽:706
奢詩生物 發布:2025-09-23 14:06:38 瀏覽:960
2年級語文書上冊 發布:2025-09-23 10:43:15 瀏覽:377
教學戰歌 發布:2025-09-23 10:39:47 瀏覽:770
關於老師的兒歌 發布:2025-09-23 08:46:43 瀏覽:228
吉林意達生物有限公司 發布:2025-09-23 08:20:31 瀏覽:609
放鬆功教學 發布:2025-09-23 08:20:02 瀏覽:674
焦作楊老師 發布:2025-09-23 05:21:56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