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師比
根據規定:
小學的師生比為:1:23,工作人員的比例不應超過教師總數的5%。一般師生比按是專1:25計算,或者屬按班級教師與班級比是1.4:1計算;教師與校級領導的比例又是沒有硬性規定,范圍比較大的學校一般按一正三副配備。
(1)中學生師比擴展閱讀:
師生比(teacher-student ratio),學校教師人數與培養學生人數的比例關系。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師生比_網路
⑵ 中小學國家規定的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來說,每班師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否則教師難以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需要。根據國回務院辦公答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
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制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點。
(2)中學生師比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的影響:
指明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根本的方向
2. 明確義務教育承擔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使命
3. 回歸了義務教育免費的本質
4. 進一步完善了管理體制,強化省級統籌
5. 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6. 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平等權利
7. 規范了義務教育的辦學行為
8. 建立了義務教育新的教師職務制度
9. 增強了《義務教育法》執法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