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中學生
英國中學生:差生才上補習班
英語、數學等課程類假期補習班在英國不是特別普遍,家長一般不會強迫學生去上補習班。並且,因為請家教價格昂貴,一般的家庭也不會給孩子請家教。而富有的家庭給孩子請的家教,多是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只有一些課業特別困難、趕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才會在寒假上補習班。
在英國,假期里還流行讓孩子們歐洲其他國家的城市家庭互換居住,孩子們到對方的家裡去住,去當地旅遊,在生活中學習當地的語言習俗。
法國中學生:在旅遊中增長見識
在法國,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認為,老師必須在課堂教會學生,不能靠給學生留家庭作業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所以,對於法國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假期就是假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法國學校和學生家長十分重視學生假期中的生活和玩耍,旅遊是學生假期生活的一個重要項目。
在法國,寒假是指聖誕節和新年的假期。此外,在2月底到3月初,中小學生都有2周的假期,以等待下個學期的開始。在法國留學三年多的徐佳玫發現,法國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非常輕松隨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興趣愛好等自行安排。
「法國學生和家長都傾向於在假期中盡情生活和玩耍,所以旅遊是學生假期生活的一個重要項目。」徐佳玫告訴記者,法國學生旅遊度假的方式非常多,他們並不注重到哪個國家旅遊,反而注重旅遊的教育目的。
「工業旅遊」在法國形成熱潮,許多工廠企業都會在假期時接待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學生。尤其是酒工業游戲吸引了很多學生。因為法國以盛產葡萄酒而聞名於世,因此不少中小學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法國西部或者南部的葡萄酒產地進行工業旅遊。
比起國內學生參加各種補習班,法國人更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東西。學生在各色旅遊中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啟發,這些是更重要的。
日本中學生:陶冶情操鍛煉意志
日本人認為,人的素質分為三個層次,最上面的層次是知識,中間的是情操,最下面的是意志。沒有好的情操和意志,僅有知識,學生很可能走上邪路,成為社會的廢物;有了好的情操和意志,學生才能不斷掌握知識,最終成為有用之才。所以,日本中小學生假期活動的目標偏重於陶冶和鍛煉學生的情操和意志。學生們在假期一般會參加很多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還有一些學生到海邊和山間「合宿」,在一周的時間里,他們將吃住在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和「合宿」,學生們的組織協調能力,集體合作精神和意志力得到鍛煉。
在升學競爭激烈的日本,學生會利用難得的假期親近自然。
日本中小學有各種由學生自發組織的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以及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俱樂部。還有一些學生到海邊和山間「合宿」,在一周的時間里,他們將吃住在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和「合宿」,學生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集體合作精神得到鍛煉。
韓國中學生:磨練是假期主題
在韓國,中小學常常會在假期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離開家去野外爬山和游泳等,通過吃苦鍛煉堅韌的民族氣質,同時培養團隊精神。至於活動的經費,通常由學校和個人各出一部分。
韓國的大學生會在假期里結伴旅遊,濟州島、江源道等國內的旅遊勝地都是學生的熱門選擇。
馬來西亞中學生:參加「制服團體」
參加「制服團體」是馬來西亞學生度過假期的常見方式。
包括童子軍、少年警察、少年軍等等,男生和女生可以自願參加,主要學習爬山、野外生存、急救等技能。「制服團體」在馬來西亞是非常重要的組織,因為他能影響馬來西亞學生升學和就業,如果你的成績不是很好,可以通過完成「制服團體」規定的技能考試來給自己加分,如果在「制服團體」中表現優秀,很多大學都會搶著要。所以,在馬來西亞,參加「制服團體」的學生數量眾多,但它不是讓你短時間內完成所有考核,而是從升入初中開始,一直持續好幾年,每個假期考核一到兩項。所以,馬來西亞學生的急救知識儲備、自理能力、野外生存能力都比較強。另外馬來西亞的家長為了保持住孩子的童真,很少讓孩子在假期參加補習班或者特長班。
美國中學生:廣闊天地顯身手
美國的中學生們,特別是高中生,就比較獨立了。他們在暑假大都參加工作,有做義工的,有做小時工的,也有做實習生的。除了自己賺到一些零花錢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得到了鍛煉,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增長了才幹,為將來步入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貳』 美國中學生的假期的時間
美國中學生的假期一年大概要有110天至140天。
感恩節就其意義和慶祝方式來說,從1621年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這一天,各個教派的教堂都開放,向上帝的慷慨恩賜表示感謝。
感恩節是個家庭節日,全國各地,丈夫和妻子、孩子和老人,從市到鎮、從鎮到鄉、從鄉到庄,都回到老家共度節日。回不了家的人也打長途電話和父母家人暢談,分享感恩的事。
感恩節的正餐,全國上下實際上都一樣。餐桌上總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自然主要是火雞。吃南瓜餡餅是讓大家記得當年印第安人曾送給第一批定居者這樣的禮物。
在大多數家庭里,飯後都會做一些傳統的游戲。感恩節是一項愉快的慶祝活動,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是重敘友情的時刻。在那一天,就是單身漢也總是被邀請到別人的家裡,同大家一起分享感恩的歡樂,並且感謝上帝的恩惠。這也是感恩節的意義所在。
『叄』 國外中學生是怎麼過寒假生活的
美國中學生:玩好
一位初到美國的中國媽媽在寒假快到的時候,問老師應該讓孩子在寒假學點什麼,老師的回答是「玩好!」這兩個字確實道出了美國學生寒假的「任務」。
美國小學生寒假沒有課業任務,學生們有大量的時間參加文體活動,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父母還會帶孩子到處走親訪友,參加各種Party,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在美國家長看來,1到12歲的孩子可以少學些知識,但必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而假期聚會就是一個好機會。在聖誕夜,有條件的家庭還會邀請無家可歸的孩子到家裡一同過聖誕節,孩子也可以藉此深刻理解分享的精神。
美國的冬令營活動也特別繁多,如網球、游泳、野外求生、小記者、農場冬令營等。對於美國的中小學生來說,放假是最輕松的時候,沒有什麼負擔,也沒有什麼顧忌,只要開開心心玩就行了,而這樣恰恰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
廣闊天地顯身手
美國的學生沒有寒假作業,但是他們都注重閱讀。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讀書是他們的習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學校還特別舉辦有獎讀書活動。假期初始,孩子們領一張讀書計時表,要求每天讀書半個小時,或者聽大人讀書半個小時。到開學的時候,孩子們的計時表填滿了,這時就可以領到一份可愛的獎品。
由於暑假沒有課業任務,學生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參加文體活動,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游泳幾乎是每個學生都會選擇的暑期項目,另外還有棋牌、音樂、表演、廚藝、雕塑等等應有盡有,五花八門。
夏令營也是學生們喜愛的活動。一般為期一周,每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家長給孩子帶好午餐,將他送到營地,然後有專門的老師組織大家活動。夏令營內容豐富多彩,有體操營、科學營、野外營、植物營、昆蟲營、演奏營等等。通過夏令營,學生們能夠結識許多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
記得我女兒上學後,第一個暑假快到的時候,我曾問她的老師暑假應該讓她學點什麼。老師的回答是「玩好!」這兩個字確實道出了美國學生暑假的「任務」。通常三、四個家庭,五、六個孩子組成playgroup。媽媽們約好,每周一、兩天在固定的時間帶著孩子們到公共場所或者輪流到各家,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從而培養孩子們的社交能力。游樂場、水世界、博物館等設施也會在暑期提供廉價的季票,孩子們經常一群一夥地玩得不宜樂乎。另外,趁著孩子放假,父母會安排一次全家出遊,到外面看看,到世界轉轉。不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還增進了一家人的感情。
而美國的中學生們,特別是高中生,就比較獨立了。他們在暑假大都參加工作,有做義工的,有做小時工的,也有做實習生的。除了自己賺到一些零花錢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得到了鍛煉,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增長了才幹,為將來步入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法國中學生:假期神聖不可侵犯
在法國,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認為,老師必須在課堂教會學生,不能靠給學生留家庭作業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所以,對於法國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假期就是假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法國學校和學生家長十分重視學生假期中的生活和玩耍,旅遊是學生假期生活的一個重要項目。近來法國興起了一種工業旅遊的活動,即各地的工廠企業經過一些技術准備,每年假期接待學生去參觀。比如,法國葡萄酒十分有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因此不少中小學校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法國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產地進行工業旅遊,對法蘭西民族的歷史和傳統進行具體和形象地了解,並學習親手釀制葡萄酒。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啟發。
那麼法國是不是不存在為孩子升學而煩惱的父母呢?也不盡然,但是父母的原則是「該補習時才補習」。法國父母認為孩子成績很好,有進名校的決心或者孩子成績太差,父母又不甘心孩子連普通大學都進不去的時候才會安排孩子補習功課。
在旅遊中增長見識
在法國,寒假是指聖誕節和新年的假期。此外,在2月底到3月初,中小學生都有2周的假期,以等待下個學期的開始。在法國留學三年多的徐佳玫發現,法國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非常輕松隨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興趣愛好等自行安排。
「法國學生和家長都傾向於在假期中盡情生活和玩耍,所以旅遊是學生假期生活的一個重要項目。」徐佳玫告訴記者,法國學生旅遊度假的方式非常多,他們並不注重到哪個國家旅遊,反而注重旅遊的教育目的。
近年來,「工業旅遊」在法國形成熱潮,許多工廠企業都會在假期時接待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學生。尤其是酒工業游戲吸引了很多學生。因為法國以盛產葡萄酒而聞名於世,因此不少中小學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法國西部或者南部的葡萄酒產地進行工業旅遊。
比起國內學生參加各種補習班,法國人更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東西。學生在各色旅遊中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啟發,這些是更重要的。
英國中學生:互換家庭居住
課程類假期補習班在英國不是特別普遍,家長一般不會強迫學生去上補習班。並且,因為請家教價格昂貴,一般的家庭也不會給孩子請家教。而富有的家庭給孩子請的家教,多是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只有一些課業特別困難、趕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才會在寒假上補習班。英國的孩子在寒假也可能會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城市家庭互換居住,到對方的家裡去住,去當地旅遊,也讓孩子們融入當地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當地語言習俗,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立和交往能力,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意義重大!
差生才上補習班
在英國,寒假一般包括聖誕節的1周和2月份的1周假期。這兩段時間都是英國的傳統節日,學生的主要活動就是參加家庭聚會和外出遊玩,例如2月份時很多英國家庭都出去滑雪。
英語、數學等課程類假期補習班在英國不是特別普遍,家長一般不會強迫學生去上補習班。並且,因為請家教價格昂貴,一般的家庭也不會給孩子請家教。而富有的家庭給孩子請的家教,多是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只有一些課業特別困難、趕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才會在寒假上補習班。
在英國,假期里還流行讓孩子們歐洲其他國家的城市家庭互換居住,孩子們到對方的家裡去住,去當地旅遊,在生活中學習當地的語言習俗。
日本中學生:陶冶情操鍛煉意志最為重要
日本人認為,人的素質分為三個層次,最上面的層次是知識,中間的是情操,最下面的是意志。沒有好的情操和意志,僅有知識,學生很可能走上邪路,成為社會的廢物;有了好的情操和意志,學生才能不斷掌握知識,最終成為有用之才。所以,日本中小學生假期活動的目標偏重於陶冶和鍛煉學生的情操和意志。學生們在假期一般會參加很多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還有一些學生到海邊和山間「合宿」,在一周的時間里,他們將吃住在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和「合宿」,學生們的組織協調能力,集體合作精神和意志力得到鍛煉。
在升學競爭激烈的日本,學生會利用難得的假期親近自然。例如東京附近的森林公園,每年暑假都有許多中小學生來這里遊玩,用望遠鏡觀察小鳥的活動等。教育主管部門也會在學生放假時組織各類競賽。
日本中小學有各種由學生自發組織的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以及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俱樂部。還有一些學生到海邊和山間「合宿」,在一周的時間里,他們將吃住在一起,共同參加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和「合宿」,學生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集體合作精神得到鍛煉。
『肆』 如何外國中學生交往(交往過國外朋友的進來~
你好!
注意要握手錶示友好,他們比較喜歡握手,然後注意用禮貌詞,別的沒什麼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伍』 國外中學生的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美國的,英國的都可以!
41
美國高中的。作息是早上7:45上課,9.20有10分鍾的早餐時間,中間一天總共8節課,放學是2.52
課程表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你
『陸』 美國中學生的生活
我明年去讀美國高中抄10年級,之前也算對美高作過了解.
我就讀的高中校規非常嚴,和中國高中差不多.而且在入學前會讓你簽一份協定,保證不會違反校規.
上課紀律相對松,氛圍較輕松.但老師也有自己的要求.
千萬別以為美國中學作業很少.做他們的作業肯定不比在中國少費精力.
教師素質當然要視學校而定,好學校的教師素質普遍高,但也不是100%讓你滿意.
在美國讀中學時刻不能掉以輕心,你每天的表現都被記入最終成績.如果你平時比較放鬆,習慣在考試中大展身手的話,就要慎重考慮了.美期末成績只記最終成績的20%~50%.
日本、韓國的校規確實比較嚴
『柒』 國外中學生課程都有什麼
英國高中課程是A level。總共有70多個科目可以選擇,學生只要從中選3門,經過考試就可以那3門的成績進入大學。一般會多選1-2門學科以做後備。
科目實在很多,除了基礎的數理化生,還有諸如文學、會計、藝術、攝影、設計、音樂、舞蹈、歌劇等眾多科目,選擇性相當多。沒哪個學科是必學的。當然,如果你打算大學申請物理的,那你A level時就要有數學和物理的;如果申請藝術的,那之前也該有選藝術的A level。僅此而已。
『捌』 國外中學生的生活
我聽說,在美國男女生可以拉著手上學,頭發各式各樣的,學校給學生發避孕套(為了保護學生,在特殊時候使用的聽他們解釋時挺有道理的)
『玖』 我想知道美國中學生(初中生)的日常生活
美國柏克萊高中實行選課制,學生沒有班級,每一門課都是學生自己選擇老師,在入學一周內可以隨便換課,當然要經過系主任簽字,並申明理由。學生必須修滿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在高中期間,學習成績優秀,有剩餘精力的學生可以在社區大學提前選修大學課程,以便今後在大學可以少修學分,縮短畢業時間。
在校期間,每學期選學的課程,家長要和學生顧問商談,先學哪門後修哪門。有些課是必修課,只有完成這些學分才能畢業;還有一些不算學分的課,可以陶冶情操,擴展生活情趣。
學校每天從早晨8:00-下午3:00有課,每節課45分鍾,按要求學生每天要在學校學習6節課。當然有的學生學7節課,那是他選了一些不算學分的課,擴展自己的興趣。這些課程設計和教師均不歸學校管,大多是各種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的項目計劃,他們為青少年提供這種學習和訓練的機會。比如烹調課,教學生做各種點心、主食、三明治快餐。這門課一邊教,做好的食品給教師餐廳,一邊幫學生找工作,讓他們有機會在餐館打工。還有教女同學如何給人家看小孩。美國女中學生大部分都在課余時間打這方面的工,賺零錢給自己花。這些課程設計訓練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還有一門課,叫「領導能力」,就是訓練學生做義工,不但無私奉獻時間、精力、心血,還要訓練組織能力,包括去募捐、幫助競選、保護自然等。這是一門把學生帶出課堂的課,培養學生對環境變化的判斷能力,在多種可能性面前的選擇能力,敢於迎接挑戰的勇氣和積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整能力,主動改造環境和不斷超越自身局限性的意識與決策能力。
我曾跟聽過一節「領導能力」課。老師一開學就把一個學期的教學計劃發給學生。一個學期有5個項目,要求學生分組,每個組選取一個項目,制定計劃,做調查撰寫論文,自己設計自己為領袖,去涉足某一個領域。如:本地愛滋病的預防;愛滋病人的管理;心理咨詢;報紙的回收、處理;如何解決運輸問題;儲存場地的人工、衛生、保存等。看得出,十幾歲的中學生們對那些大人們,甚至政府官員都未必能解決好的社會問題懷有十足的興趣和熱情。他們的調查十分縝密。他們使用圖書館的能力是從小學就開始培養的,在搜索、獲取、處理信息和資料方面訓練有素,我看了很感動。在學習方式上,教師不佔有時空的主動權,學生就有充分的自主發展的綠地,故而對這類課程設計決不厭學。
這一類課程學校有好多種,如新聞記者、搖滾樂、交響樂、戲劇、大合唱、編舞等。這些非必修課程所需費用,全都是社會集團投入,學校不用花一分錢,然而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如果賺了錢,就再回報社會。包括他們自辦的報紙,自辦的樂隊,也都以這種方式運作。
根據加州教育部規定,每一門課相當5個學分,每個學生每學期要修30-35個學分,至於修什麼課可以自己選擇,老師也可以自己選擇。
每年5月,學生們可以在學生顧問那裡領取暑期學校的課程表。暑假裡學校也開一些課,目的一是為一些學習不及格的學生補課,給他們補考的機會;再就是一些學生想利用暑假修學分提前畢業。每年6月學校舉行畢業典禮,凡是修滿學分的學生,到時可以申請畢業;沒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繼續去修學分。
學生可以換課、退課。在開學兩周之內,如果學生不喜歡主課老師,或者跟不上,可以退課,但必須老師、家長、系主任簽字,這樣成績單上沒有任何記錄。開學後兩個月內,如果學生學習成績明顯不好,考試中出現了不及格現象,或期末有可能通不過考試,導致把各科總平均成績拉下來,學生可以提出退課,但這時退課成績單上有個w(Withdrawal的縮寫),即標明選過這門課,但退掉了,不過不影響總平均成績。如果過了兩個月,學生就不可退課,成績不及格就是不及格。美國式教育,處處訓練學生接受挑戰的能力,包括在自己不行的時候,敢於說自己不行。放棄的能力也是一種能力,是另一種堅強。
...............................
詳情參考參考資料
『拾』 美國中學生怎麼樣
美國中學生很忙。每天7:20開始上課,一節課90分鍾,一天四節課,下午2:10放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課。這里的校園、設備、課堂氣氛都與大學十分相似,沒有固定的班級,學科分得很細。比如,歷史課分歐洲歷史、美國歷史、世界歷史、藝術歷史等多門並列的課程,老師和上課時間各不相同。學校的課程設置也不僅局限於我們所謂的高中課程,每科都開設了AP課程,教授相應的大學知識,供那些想在這門課上發展的學生選修。
美國中學生很勤勞,動手能力很強,求知慾很強。美國的基礎教育確實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課要佔去一大半課時,真正的理論講解並不多,要通過實驗靠學生自己理解。美國高中的課上是比較自由的。學生可以隨便出入教室而不必請求老師的許可;可以自由提問題,不必舉手;也可以交頭接耳,甚至睡覺,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因為這是學生自願上的課。美國孩子很好學,有時打斷老師的話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問題,老師也不會生氣。在看來,汲取知識比別的一切都重要。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像歷史、英語這樣的課。每間教室都懸掛著美國國旗,課上多講現在,少講過去,這也許就是美國人現實精神的一種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