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第一中學
巧家縣第一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Ⅱ 巧家縣第一中學的英才輩出
巧家一中走出了心血管專家周蘭清教授、精算專家謝志剛博導、軍醫黃傳貴大校、丁立生博士、黎勝博士、嚴家川博士、畫家王森祥、作家孫世祥等著名專家、學者、藝術家;送走了李德駿(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田一超(2000年考入清華大學)、周元焰(2001年考入復旦大學)、何劍(2002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孔維晶(2003年考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楊昊(2003年考入北京郵電大學)、向雲明(2004年考入浙江大學)、文廷剛(2004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陳波(2005年考入中國石油大學)、鄒文鵬和楊晞(2006年考入中山大學)、滕健(2006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明全(2007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為代表的眾多優秀的畢業生。也有包括沈麗君(2006年考入復旦大學)、邵琪(2008年考入復旦大學)、蔣先歡(2009年考入中山大學)等為代表的原初中部的優秀畢業生。
Ⅲ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第一中學優秀作文
螞蟻的啟示
今天,我在放學路上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大青蟲在慢慢地蠕動,還看到了一隻小螞蟻在大青蟲旁邊轉來轉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卻無能為力,因為大青蟲對它一隻小小的螞蟻來說,的確太龐大了。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看看事情會怎麼發展。雖然這只小螞蟻相對大青蟲來說,是那麼渺小,可它卻不願意輕易放棄這來之不易的美味佳餚,只見它一會兒從大青蟲頭部拉,一會兒從尾巴推,真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可大青蟲卻紋絲不動。我想小螞蟻累得筋疲力盡後准會無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發生了,只見小螞蟻頭上的兩只觸角不停地上下擺動,我正納悶,不知它要干什麼,不一會兒,成群結隊的螞蟻浩浩盪盪地來到了大青蟲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懶傢伙甚至爬到大青蟲身上享受美味。最後,龐大的青蟲被無數小小的螞蟻順利地運回了巢穴。
啊!小小的螞蟻都有這種堅持不懈、團結互助的精神,何況我們人呢?讓我們記住茨威格的話――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小小的螞蟻微不足道,只要我們輕輕一踩他們的生命就沒有了。可是,螞蟻的身上,有一種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可貴品質——團結合作。
這個,,網友不系萬能。。額
Ⅳ 巧家縣第一中學學生人數大概有多少
巧家縣第一中學學生人數大概有1200人左右
Ⅵ 巧家第一中學錄取分數線
初中考高中
Ⅶ 巧家縣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135年(西漢建元六年)建置,為堂琅縣地。1850年巧家廳同知董鈺建月潭書院。1939年,時任雲南省財政廳長的巧家籍人士陸崇仁先生捐資創建「縣立崇仁中學」。1950年,崇仁中學更名「巧家中學」,1952年又更名為「雲南省巧家縣初級中學」。1958年秋,學校始辦高中,學校更名「雲南省巧家縣中學」。1960年,縣政府在蕎麥地新建巧家二中(現名葯山中學),遂名「雲南省巧家縣第一中學「。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巧家同知董鈺於龍潭右畔建月潭書院。竣工之日,董鈺先生於書院正堂屋樑上親筆題曰:「文運天開,騰蛟起鳳。」月潭書院是巧家最早的書院。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時任雲南財政廳廳長之巧家籍陸崇仁先生斥資於書院西側建成巧家縣私立崇仁中學。購圖書,置儀器,旨在「俾學生得充分之研究,精確之實驗,造成有用人才,期收實效」。
公元1950年,新生之巧家縣人民政府接管崇仁中學。1958年改稱「雲南省巧家縣中學」。1960年更名為「巧家縣第一中學」。數十載篳路藍縷,幾代人嘔心瀝血,今之巧家一中已是樓高宇闊,樹綠茵馨;教風嚴而學風正,花開園內而實滿天下。
Ⅷ 巧家縣第一中學的校訓
厚德 博學 求真 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