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談戀愛怎麼辦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如果你的孩子還是個學生,在應該讀書的年紀,出現了早戀的情況,你最應該做的是積極的和孩子就戀愛這件事進行溝通,而最不應該做的是二話不說就嚴厲禁止孩子繼續戀愛,這只會引起孩子更加強烈的逆反情緒。
② 我是個初中生,一直想談戀愛怎麼辦
青春期男女同學之間的兩性間的自然吸引為基礎而產生的愛慕之情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美好的。但是,中學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特別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於形成階段,思想還不夠成熟。因而,一些學生不能很好地調節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異性交往心理,把異性吸引誤認為愛情,過早地把那種愛慕之心發展為戀愛,產生「早戀」。他們往往因一句動聽的話、一封友好的信、一個愛慕的眼神、一次美好的交往而動情,開始談情說愛;或者在情感的沖動下,主動以寫信、傳條子、約會等方式向異性表示「愛情」。
中學生「早戀」實質上並不是真正的戀愛,真正的戀愛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上的。愛情是一種深沉的感情,它涉及思想、品德、體魄、閱歷、學識、興趣、愛好、性格、習慣等諸多方面。這一切對於中學生來說還沒有定型,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中學生「早戀」,是他們在人生樂曲中過早地奏響的一段走調的愛情主題。因而,「早戀」心理實質上是青春期心理障礙的反映,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現。
③ 《中學生談戀愛怎麼辦》
現在的小孩本來就比較早熟,比較叛逆,遇到這種要說服教育,不要暴力解決
④ 中學生談戀愛怎麼辦
我覺得男女同學之間建立真誠友情是正常的,互相關心,互勵互助,有助於同學之間共同提高,早日成才,家長和老師都是歡迎的。但如果搞「早戀」是絕對不可取的!
學生時期,正值身心發育與知識增長期,需要的是健康地成長,積累更多的知識財富,以便將來造福富於社會,當然社會也會回報於你。然而,因早戀造成的苦果後悔痛心之例也不少喲!你想想,圖一時的熱情一時的情感而丟棄終身的前程值得嗎?當你想發展自己的事業,開拓自己的天地藍圖時,卻因早戀而沒有能力沒有機會去做了,悔不該當初就晚了。
產生與異**往的願望,是中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徵,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說來,從兒童、少年到青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性的理解與體驗,大致可分為無知、膜朧、愛慕、初戀、鍾情五個階段。
父母不準孩子在中學階段談戀愛,是有理由的。
因為中學階段正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思想敏銳、求知慾強、記憶力好、好勝心強、精力充沛。這樣的好年華,應廣泛學習各種知識,提高素質,為開創自己的錦綉前程辛勤耕耘,這才是人生道路上最明智的選擇。
這期間,不論有多少男生喜歡你,也不論你喜歡誰,你自己心中始終要有個老主意-歡迎友誼,拒絕愛情,在交往中對誰都不要過於親昵。一個人的內心美,往往要經過多次交往,多方面的 接觸才能夠發覺。中學生都還是孩子,對社會的認識還很膚淺,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憑著一時的感情沖動,過早地進入"早戀"這個誤區,十有八九,會結出悔恨的苦果。社會上有許多因早戀而失足的女孩子,都有沉痛的教訓。
所以,奉勸所有的中學生還是要聽父母的忠告,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當然,不要只是死讀書,也不是不能與異**往,只是在交往的過程中不要"越軌"。 比如,與男同學在一起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玩樂玩樂;與異性保持友好的關系,學習他們的優點,這都是應該的。也希望同學們就這個問題多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⑤ 初中生談戀愛怎麼辦
現在初中生談戀愛,可疏不可堵,您怎麼看?
答:
先不要把孩子與異性交往認定為談戀愛,家長這種大驚小怪、草木皆兵的態度,反而會強化渲染孩子對異性的渴求心裡,使之與異性朋友的關系處於一種緊張神秘、躲避成人等失控的危險狀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剛剛對異性朋友產生好感之初,父母的高壓和強硬態度以及過度的批評責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罪惡感,形成對異性的一種錯誤的偏激看法和異性交往恐懼症,為他以後正常的戀愛和婚姻埋下了心理隱患。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好感或者關注異性,在異性面前自我表現,甚至和一些異性朋友有一些密切交往,這是極其正常的心理表現,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須經歷和體驗的情感發育過程,所以家長要冷靜理智的對待孩子的異性交往問題,不要一看到孩子與異性朋友交往就大動干戈、大呼小叫。應該扮演孩子的參謀和朋友,如果孩子和朋友的交往在正常軌道上,應該給予理解、鼓勵和支持,一旦發現苗頭不對時,再給與一定的提醒忠告或勸阻,或者幫孩子出主意想辦法,讓孩子從危險的情感中解脫出來,切忌粗暴打罵和高壓責備,總之盡量讓孩子把你當成可信賴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暴君,這樣相信孩子與異性交往就不會偏離正常的軌道。
⑥ 中學生談戀愛怎麼辦
每個中學生都會有談戀愛的時候,有些人也會想,其實這是我們中學生認為的初戀,而在家長眼裡的早戀,現在的中學生哪有不談戀愛的時候,要麼好好愛,要麼各走個邊,長大了,要麼各回各家,要麼,你媽變我媽,我認為是這樣,謝謝
⑦ 初中生早戀怎麼辦呢
早戀,也有叫做青春期戀愛,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系或對異性感興趣、痴情或暗戀,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
經過二十年在中國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
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也是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然而,一般人認為早戀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早戀的定義
關於多早才是早戀,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普遍的認識,亦沒有令人信服的專業界定。各個國家的情況更是不一樣。而在中國,一般認為早於大學時期(約18歲)的戀愛應算作早戀,或在第二性徵出現(約12~14歲)之前發生的戀愛才算早戀。
「早戀」一詞的科學性
一些新興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學生認為「早戀」一詞並不科學。因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發育,第二性徵出現後,逐漸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趨勢。所以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青春期的普遍情況,是生理與心理發育的必然,不應該用「早戀」這樣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彙來描述,因此也有人認為「早戀」應當稱為「青春期戀愛」。
早戀的特點
由早戀的各種情況綜合起來看,早戀通常有下列4種特點:
朦朧性
青少年對於早戀發展的結局並不明確,早戀的青少年僅僅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而對未來家庭的組建、處理戀愛和學業之間關系、區別友誼和愛情等問題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矛盾性
早戀的青少年其內心充滿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歡的異性接觸,又害怕被父母發現。可以說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是並存的。對於暗戀的早戀者而言,這種矛盾性還表現在是否向愛慕者宣示愛意(表白)的矛盾。
變異性
友情是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因為青少年往往欠缺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及經歷,導致雙方缺乏互信;關系一般都難以持久。正是這樣,常常令雙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異性
青少年的早戀行為有明顯的差異。在行為方式上,極其隱蔽,通過書信、電話或者網路等傳遞感情,進行秘密的私下溝通和感情交流,家長和老師難以發現,但也有青少年會公開他們的關系,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
在程度上,大多數早戀者還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從人際關繫上看,一般沒有超出正常的朋友關系,但有的早戀者關系發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時甚至發生性關系。
在年齡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歡比自己年齡大、比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則通常喜歡比自己年齡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年齡相當時,女孩會採取主動,但根據實際情況看,更多的是男孩採取主動。這現尚沒有定論。
早戀原因的類型
早戀的類型主要可以歸納為下面8種:
愛慕型
這類青少年是由於互相之間對對方的愛慕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這類早戀十分常見,而根據愛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為下面3類:
儀表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表而產生的,也是最常見,但最難以持續和穩定的。學校中總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備受異性追崇,就是含有這個因素。
專長型
這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項自己崇尚的能力或專長而產生的早戀。這類早戀常常是女孩採取主動。
品性型
這類早戀是由於愛慕對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產生的早戀,這相比而言維持得比較持久。
好奇型
這是因為對異性留有的好奇心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性意識的不斷發展青少年會產生對異性身體、生活、心理和對自己態度的好奇,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種心理現象。青少年容易產生性沖動,從而對異性保持一種敏感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而結交異性朋友。
模仿型
這是由於模仿社會上、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中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
從眾型
這是迫於周圍同齡人的壓力產生的早戀現象。例如本來不存在的戀愛關系,可能被周圍的人杜撰出來,即「謠言」或者「緋聞」。在這樣的環境下,迫於輿論的壓力,很容易對其產生愛慕之心。
愉悅型
青春期男女之間作為同學甚至同桌,由於較多的交流和信息傳遞,會對對方產生更為細致和透徹的理解,在這種狀況下容易產生早戀。這也是「同班戀」甚至「同桌戀」的重要原因。
補償型
一些青少年由於在學習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損害,為達到發泄目的,往往會找異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謀求補償。這類早戀融入了真實的感情,容易發展深化。
逆反型
由於社會意識和輿論的因素,青少年的兩性交往常會受到家長、老師的不恰當干預,容易誘發其「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心理。在這種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來正常恰當的異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戀發展。
病理型
在當代社會,營養條件優越,容易造成的營養過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種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遺傳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變態心理。這是誘發青少年早戀的主要客觀因素。
上述的各種類型也常見於成年人的戀愛之上,尤其是第一次談戀愛,當然也沒有經歷過早戀的人。而且,因為成年人的力量較大且有較多的知識,所以產生的相同後果有些性質比早戀的孩子更為惡劣.
其他地區和時代
只要未有發生性行為或導致少女懷孕,即使是在較保守的宗教家庭也不會限制十六歲以上的高中生談戀愛的。近年雖有宗教界人士針對未婚性行為提出異議,但提倡的僅是婚前守貞運動, 並非禁止青少年戀愛。
事實上在西方「早戀」一詞並不存在, 或許是由於西方的教學系統較寬松,絕大部分西人對中國學校限制學生戀愛是非常不理解的。
在中國舊社會,大都是父母包辦婚姻,雖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稱為早婚、早育。至於戀愛,則是不論何種年紀,都是不被允許的,而不只有早戀被認為是不好了。
早戀的危害
由於早戀難以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壓力與矛盾,從而使早戀者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標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大都對人是一種負面的影響,對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害而無益。可見早戀造成危害主要不是因為早戀本身,而是來自早戀者受到的多方面壓力。
下面是一些教育者歸納出的一些危害:
危害身心健康
身體上:由於很多早戀者情緒不夠穩定、好沖動、易動感情、自控力較差,常常會產生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情緒。這會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久而久之,有可能會出現消化道病症、低血糖等症狀。
心理上:對於早戀者而言,早戀是一個既充滿歡喜而充滿苦悶的過程。由於對對方的愛戀,早戀者常常因為對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緒變化;也有因為早戀而遭到父母、同學、老師的壓力,造成心理失衡;當不能與戀人見面時,早戀者常常坐卧不安而沉迷於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藉。如果這種心理發展過深,少部分人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與異性發生性關系,這會造成早戀者心理的嚴重扭曲。
干擾學習
由於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無心學習,成績下降,是十分常見。這就是早戀反對者反對早戀的最重要理由。
易促成越軌行為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激情占優勢、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許多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過早地發生兩性關系。這是早戀造成的對雙方身心造成最嚴重的損害。
可能導致犯罪
早戀者一般年輕氣盛,對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別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對一些讓自己「吃醋」的行為惱羞成怒,對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違法犯罪。
另一種情況時,由於父母的不支持,談戀愛的金錢花銷無法取得,誘發偷和搶的念頭。這是早戀對社會最嚴重的危害。
早戀的益處
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情況下,早戀有其益處,這種觀點普遍存在於學生中。一些學生認為早戀者常會在成績上互相追趕,以取得對方愉悅與偏愛,使得成績上升;也有因為對某人有愛慕之心,從其所好,在生活中處處約束自己,以被愛慕者的標准作為生活的准繩,使得一些原本不良的性格和習慣得到改正。早戀也可以使人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增進人際關系。
對早戀的疏導
由於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反對早戀,因此有教育工作者認為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決早戀問題。他們給出了如下建議:
1、要克服不良傾向,端正思想態度
2、自覺的約束自己,減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誘惑
3、要加強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培養 請採納!!!!!!!!!!!
⑧ 中學生談戀愛怎麼辦
宜於疏導,切忌「死堵」
青春期的孩子情竇初開,對異性愛慕之情一旦呈現,單靠外版力壓制權,如火上澆油,而由其自生自滅為上策;
既然孩子愛情之火已經燃起,就想孩子們傳授正確的愛情觀吧,並讓孩子明白,愛情需要現實的生活的支撐,如果因談戀愛而荒廢了學業,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那麼,自己的愛情註定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