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寫生遊人
A. 大學去藝術考察(寫生)有沒有意義
認真對待,懷著學習的目的去考察(寫生)是有意義的。倘若一心只想出去遊玩,不用心寫生,那就是旅行一趟,散散心而已,對於寫生本身顯然意義不大。
B. 學校可以強制要求學生去寫生學習嗎
什麼學校嘛,還要求那樣,本來就破還黑我們,小心我們都去造反看你怎麼搞?呵呵……
C. 畫畫學生寫生大概都在哪幾個月份人較多,哪幾月份人少
4.5.6月,學校組織的比較多。7.8月大都是集訓生,自己去寫生的吧。9.10月應該也比較多。其他的時候就比較少了
寫生是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自然界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而寫生是學習繪畫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也是繪畫創作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通過寫生可獲得第一手的創作素材,真實而又自然。在寫生中可以把研究生活、吸收傳統、醞釀創作三個環節結合在一起。走進自然、體驗生活、表達情感等一系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活動,都能在寫生中實現。只有積累豐富的寫生經驗,真實地描繪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出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認識,才能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人們經常說,藝術是心靈的寫真,唯有真誠才動人心弦。所以,課外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義。
一、美術教學存在的弊端
在美術教學中存在輕視課外寫生的問題,學生依賴性大,動手能力差。
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寫生課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
但是寫生課卻得不到行政領導的重視,寫生課時少得可憐,所謂外出寫生課也流於形式,幾乎變成了旅遊,老師帶著學生外出寫
生,大多數學生都會帶著相機,都不願意直接對著景物寫生,出去遊玩一趟,拍些照片就回來了,學生普遍輕視寫生課,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也不認真,沒有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
搞創作時,學生對著照片就開始閉門造車,東拼西湊,畫得雜亂無章,既沒有主題,又不能感人,沒有一點樂趣,也激不起作畫的激情,加之繪畫基本功差,作品更是枯燥空洞,顯露出公式化、概念化、呆板化的弊病。
二、課外寫生的重要性
1.課外寫生是提高繪畫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1)課外寫生培養了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力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在《遺囑》一文中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在課外寫生中,學生就要善於培養發現自然美的敏感力,把
潛伏在大自然當中的美的寶藏通過我們的眼睛給發掘出來,用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給表現出來。面對課外寫生中自然的人物和風景,要求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再現自然,而重在對所觀察景物或對象的重新認識和發現。細心觀察所要描繪的對象,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感人的細節。一方面提高寫生的細節刻畫能力,使作品更加的深入和完整,另一方面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大自然中的色彩、明暗、構圖等細節都會使我們對自然的觀察日漸豐富,日積月累,將匯集成藝術創作中的直接源泉和營養。我國古代著名畫家顧愷之曾經說過的「遷想妙得」,形象地說明了藝術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的作用。多走、多看、多思考,用畢生的精力去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個人的品位,才能步入創作的佳境。
(2)課外寫生是培養學生創作激情、提高繪畫技能和創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課外寫生是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科目。在課外寫生過程中,我們可以把研究生活、體會藝術規律、啟發創作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除了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之外,還能夠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繪畫技巧及控制畫面和處理畫面的能力。
在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心中有了想要表達的內容,可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藝術修養及手法,想表達的東西畫不出來。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各種寫生課學習階段對於繪畫技法的實踐不夠。相反,很多在課外寫生學習階段能夠較快掌握一定繪畫技巧和畫面處理能力的學生,在藝術創作階段就顯得得心應手,能夠較輕松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畫面上,這就是寫生課的訓練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繪畫技術上的基礎。藝術專業不同於其他專業,一般性規律可以從書本和課堂中得來,而在進行具體的畫面操作技巧上就只有憑借個人的悟性和在大量的寫生練習中得到。
(3)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激發學生的強烈藝術創作願望和
激情
大自然絢麗多彩、五彩繽紛、魅力無窮,讓我們獲得最直接、最豐富的色彩感受和最自然、最真實的美感。這種感受和激情是單純呆在畫室里所難以取得的,它是一種帶有個人真摯感情色彩和強烈鄉土生活氣息的審美體驗。同時課外寫生和室內寫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外出寫生可以讓畫家獲得一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作畫時充滿激情。
在課外寫生的過程中,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色,
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在面對自然美景時會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和生活的聯系竟然如此的親近,藝術創作的選擇竟會如此的豐富,藝術創作的熱情竟會如此的高漲!
我們常常說到的「有感而發」正說明了主觀感受對藝術表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認真觀察景物的內在美,從內心深處去感悟自然萬物的美好屬性,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寫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寫生與創作的關系
對於「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有些人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寫生只是一種訓練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方法,而忽略「寫生也是創作」這一重要方面,其實西方繪畫面對物象寫生就是創作,有時提到創作,人們往往會認可那些利用照片或素描稿一絲不苟地放大精製而成的作品,卻忽略了寫生創作的作品。在課外寫生中我們不僅要對客觀現象、自然景物有著敏銳的感受,還要將獨特的個人感受轉化到畫面上。藝術家的個人繪畫風格都不是憑空想像或主觀臆造出來的,都是在長期的、大量的繪畫作品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這其中,課外寫生使得技術與思想的結合為創作的精神與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開放的姿態,拓展的思維發揮寫生方式的特性,以促進寫生作品的個性化、風格化的形成。因此課外寫生成為畫家個性、情感表現和表達的重要途徑。
寫生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表現,其形象含有豐富的想像
力、創造力,具有美的視覺效果。寫生不等同於創作,但是創作需要的某些最普遍的規律、法則的集中表現,是從歷代藝術家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藝術語言的規范化。同時寫生與創作是兩個遞進的過程,他們是緊密相連的。對景寫生、對景創作也是對「師法造化」的發揚。
3.繼承我國歷代繪畫大師重視深入自然的寫生精神
深入自然寫生,在表面看來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艱難的、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活動。我們可以想一想,像宋代的畫家易元吉,為了畫好活生生的猿猴,他竟然冒著生命危險到深山老林里去實地生活和考察。這種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代的畫家李可染、黃胄、劉文西等都是靠寫生畫出來的,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和勤奮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
大自然賦予我們那樣美的景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閱讀,並
在寫生中提煉意境和主題,因此,我們只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回顧歷史,許多藝術大師莫不是以寫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因為藝術家深知「寫生」是通往藝術之路的捷徑――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師法自然」,培養畫家良好的視覺閱歷和高雅的審美能力,同時鍛煉畫家體會自然、觀察自然、歸納自然和表現自然的能力。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因此明確了課外寫生的重要性,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把寫生課和藝術創作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更應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這種關系。
作為一個畫家,必須經常對自然寫生,與自然親切對話,不斷提高駕馭畫面的能力,使其畫面不斷完美。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一方面培養寫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積累寫生的經驗、觀念和藝術修養。面對自然的寫生應重視對自然體驗和表現,重視在單純精煉的藝術語言中追求表現的深度。主體與客體的有機結合,既是繪畫認識和總結,又恰恰是課外寫生最確切的定義。深入生活和自然,端正對課外寫生的態度,是藝術家與生活溝通的橋梁,能使藝術家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的深層次內涵,也是有利於實現繪畫變革的基本途徑。
E. 高三集訓老師讓去寫生,有用嗎聽別的畫室的人說就是去玩了
高三寫生好像各個學校都會組織的 其實說時候真沒什麼用 特別是回專業基礎一般的答
寫生可以畫農村的風貌 畫平常看不見的各種人 色彩風景是必須畫的 各種速寫也是要多畫
如果基礎好的 外出肯定對自己有幫助
水平一般的 不如在畫室狂畫有效
不過出去玩玩也不錯啊 看看風光 感受下 給緊張的學校帶來點快樂
對高考沒影響
F. 校園寫生的步驟
首先,選取一個景點;其次,框出你所要畫幅的大小;再次,測量物體的比例;再再次,定出所有物體的大致型,然後根據大體型來勾勒要畫的物體;最後,進行整體修改,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G. 想知道大學寫生有沒有必要,本人其實很不想去。
有沒有必要由自己的理想目標而決定,誰知你的事業目標是什麼?
H. 為什麼高校的藝術生要出去寫生呢
以下為相關時評資料:
摘 要:在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學生輕視課外寫生,動手能力差,寫生過多依賴照相機,致使學生創新能力差,創作水平低下。古今中外,無數先輩藝術家都是用一顆熱情奔放的心和勤勞的雙手去感受生活,廢畫三千,在高強度的寫生中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在我國傳統畫論中有許多至理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勤能補拙」等,都充分強調了課外寫生的重要性,寫生是提高繪畫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在當下數碼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中,必須明確重新思考課外寫生的重要性,端正課外寫生的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
寫生是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自然界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而寫生是學習繪畫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也是繪畫創作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通過寫生可獲得第一手的創作素材,真實而又自然。在寫生中可以把研究生活、吸收傳統、醞釀創作三個環節結合在一起。走進自然、體驗生活、表達情感等一系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活動,都能在寫生中實現。只有積累豐富的寫生經驗,真實地描繪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出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認識,才能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人們經常說,藝術是心靈的寫真,唯有真誠才動人心弦。所以,課外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義。
一、美術教學存在的弊端
在美術教學中存在輕視課外寫生的問題,學生依賴性大,動手能力差。
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寫生課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
但是寫生課卻得不到行政領導的重視,寫生課時少得可憐,所謂外出寫生課也流於形式,幾乎變成了旅遊,老師帶著學生外出寫
生,大多數學生都會帶著相機,都不願意直接對著景物寫生,出去遊玩一趟,拍些照片就回來了,學生普遍輕視寫生課,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也不認真,沒有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
搞創作時,學生對著照片就開始閉門造車,東拼西湊,畫得雜亂無章,既沒有主題,又不能感人,沒有一點樂趣,也激不起作畫的激情,加之繪畫基本功差,作品更是枯燥空洞,顯露出公式化、概念化、呆板化的弊病。
二、課外寫生的重要性
1.課外寫生是提高繪畫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1)課外寫生培養了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力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在《遺囑》一文中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在課外寫生中,學生就要善於培養發現自然美的敏感力,把
潛伏在大自然當中的美的寶藏通過我們的眼睛給發掘出來,用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給表現出來。面對課外寫生中自然的人物和風景,要求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再現自然,而重在對所觀察景物或對象的重新認識和發現。細心觀察所要描繪的對象,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感人的細節。一方面提高寫生的細節刻畫能力,使作品更加的深入和完整,另一方面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大自然中的色彩、明暗、構圖等細節都會使我們對自然的觀察日漸豐富,日積月累,將匯集成藝術創作中的直接源泉和營養。我國古代著名畫家顧愷之曾經說過的「遷想妙得」,形象地說明了藝術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的作用。多走、多看、多思考,用畢生的精力去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個人的品位,才能步入創作的佳境。
(2)課外寫生是培養學生創作激情、提高繪畫技能和創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課外寫生是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科目。在課外寫生過程中,我們可以把研究生活、體會藝術規律、啟發創作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除了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之外,還能夠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繪畫技巧及控制畫面和處理畫面的能力。
在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心中有了想要表達的內容,可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藝術修養及手法,想表達的東西畫不出來。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各種寫生課學習階段對於繪畫技法的實踐不夠。相反,很多在課外寫生學習階段能夠較快掌握一定繪畫技巧和畫面處理能力的學生,在藝術創作階段就顯得得心應手,能夠較輕松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畫面上,這就是寫生課的訓練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繪畫技術上的基礎。藝術專業不同於其他專業,一般性規律可以從書本和課堂中得來,而在進行具體的畫面操作技巧上就只有憑借個人的悟性和在大量的寫生練習中得到。
(3)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激發學生的強烈藝術創作願望和
激情
大自然絢麗多彩、五彩繽紛、魅力無窮,讓我們獲得最直接、最豐富的色彩感受和最自然、最真實的美感。這種感受和激情是單純呆在畫室里所難以取得的,它是一種帶有個人真摯感情色彩和強烈鄉土生活氣息的審美體驗。同時課外寫生和室內寫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外出寫生可以讓畫家獲得一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作畫時充滿激情。
在課外寫生的過程中,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色,
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在面對自然美景時會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和生活的聯系竟然如此的親近,藝術創作的選擇竟會如此的豐富,藝術創作的熱情竟會如此的高漲!
我們常常說到的「有感而發」正說明了主觀感受對藝術表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認真觀察景物的內在美,從內心深處去感悟自然萬物的美好屬性,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寫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寫生與創作的關系
對於「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有些人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寫生只是一種訓練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方法,而忽略「寫生也是創作」這一重要方面,其實西方繪畫面對物象寫生就是創作,有時提到創作,人們往往會認可那些利用照片或素描稿一絲不苟地放大精製而成的作品,卻忽略了寫生創作的作品。在課外寫生中我們不僅要對客觀現象、自然景物有著敏銳的感受,還要將獨特的個人感受轉化到畫面上。藝術家的個人繪畫風格都不是憑空想像或主觀臆造出來的,都是在長期的、大量的繪畫作品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這其中,課外寫生使得技術與思想的結合為創作的精神與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開放的姿態,拓展的思維發揮寫生方式的特性,以促進寫生作品的個性化、風格化的形成。因此課外寫生成為畫家個性、情感表現和表達的重要途徑。 寫生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表現,其形象含有豐富的想像
力、創造力,具有美的視覺效果。寫生不等同於創作,但是創作需要的某些最普遍的規律、法則的集中表現,是從歷代藝術家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藝術語言的規范化。同時寫生與創作是兩個遞進的過程,他們是緊密相連的。對景寫生、對景創作也是對「師法造化」的發揚。
3.繼承我國歷代繪畫大師重視深入自然的寫生精神
深入自然寫生,在表面看來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艱難的、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活動。我們可以想一想,像宋代的畫家易元吉,為了畫好活生生的猿猴,他竟然冒著生命危險到深山老林里去實地生活和考察。這種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代的畫家李可染、黃胄、劉文西等都是靠寫生畫出來的,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和勤奮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
大自然賦予我們那樣美的景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閱讀,並
在寫生中提煉意境和主題,因此,我們只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回顧歷史,許多藝術大師莫不是以寫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因為藝術家深知「寫生」是通往藝術之路的捷徑――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師法自然」,培養畫家良好的視覺閱歷和高雅的審美能力,同時鍛煉畫家體會自然、觀察自然、歸納自然和表現自然的能力。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因此明確了課外寫生的重要性,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把寫生課和藝術創作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更應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這種關系。
作為一個畫家,必須經常對自然寫生,與自然親切對話,不斷提高駕馭畫面的能力,使其畫面不斷完美。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一方面培養寫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積累寫生的經驗、觀念和藝術修養。面對自然的寫生應重視對自然體驗和表現,重視在單純精煉的藝術語言中追求表現的深度。主體與客體的有機結合,既是繪畫認識和總結,又恰恰是課外寫生最確切的定義。深入生活和自然,端正對課外寫生的態度,是藝術家與生活溝通的橋梁,能使藝術家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的深層次內涵,也是有利於實現繪畫變革的基本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大年.中國歷代畫論采英[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29).
[2]王鏞.世界藝術大師:羅丹[J].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
[3]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67).
[4]楊成寅.石濤畫學[J].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68).
I. 旅遊寫生人群的來源
旅遊的時候實在是不願意和生人在一起去旅遊,因為沒有話說,和熟悉人去旅遊,旅遊的心裡的氣氛不一樣,有話說,有嗑嘮
J. 拍攝學生校園外寫生的作品不知道起什麼名字
找個伴、要帶走我的;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