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白銀市第五中學

白銀市第五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3-22 13:32:57

1. 靖遠縣第五中學是哪所學校

是城關中學

2. 白銀市第十一中學怎麼

簡介:白銀市第十一中學最初由建於1962年的白銀公司一中的初中一部發展而來,1985年9月遷入現公司五校校址並獨立建校,1987年遷至現址(白銀市人民路401號)。學校佔地面積近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316平方米。在職教職工112人。擁有4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00餘人。
注冊資本:3027.03萬人民幣

3.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有多少所高中

根據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教育局官網信息顯示,該區共有3所高中,分別是平川中學、白銀九中、平川中恆中學。
具體信息如下:
1.白銀市平川中學又名平川實驗中學創建於1986年,1996年被確定為白銀市十所重點中學之一,並正在爭創具有一流設施一流教育教學質量的省級示範性標准化中學。學校佔地面積150畝,已建成綜合教育樓、科技實驗樓各1幢,藝術體育館1座,學生公寓樓3幢。各科實驗室齊全,實驗器材要求已達到國家一類標准。初步建成了遠程教育網路,在管理上體現出了市級示範性標准化中學的特色和公寓化特色。
2.白銀九中,即白銀市第九中學。甘肅省綠色學校,白銀市花園式學校。學校曾先後多次榮獲 「文明學校」「先進集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綠化美化先進單位」 「園林化學校」「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3.平川中恆學校始建於2005年,是一所由白銀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公助民辦性質的普通高中。學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由平川區人民政府與甘肅忠恆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創建。甘肅忠恆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學校教學、生活設施的全部籌建工作,截至目前共投資七千多萬元;平川區人民政府為學校配備教師,平川區教育局對學校工作依法督導和管理,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4. 急!高分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對白銀地區農村師資狀況的調查
摘要:通過對白銀地區農村師資情況的調查顯示,盡管隨著近幾年來農村教育資金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使白銀地區農村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在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更是存在著很多極待解決的問題,如偏遠農村仍舊缺乏教師,教師隊伍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對現代化教學手段不能過多應用,農村教師專業培訓力度不夠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了農村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本文主要通過對白銀地區師資狀況的調查,為教育主管部門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一些參考和依據。
筆者通過對白銀地區部分縣區農村中小學師資狀況的調查,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白銀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區域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表現在越是偏僻的農村學校,越是沒有教師願意去,因為農村學校條件艱苦,所以好多教師都想方設法調到經濟條件好或交通比較便利的城區學校或鄉鎮中心學校,這就使得部分農村學校缺少教師。以白銀市平川區農村師資分布來看,平川區水泉鎮、王家山鎮、共和鎮、寶積鄉等這幾個鄉鎮的中學、中心小學或離公路較近的教學點,由於交通便利,很多農村教師都願意到這些學校來任教,而條件比較艱苦的種田、復興、黃嶠等鄉的學校因離城區或公路主幹道較遠而沒有教師願意主動去任教,好多教師在這些學校任教幾年後就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關系或渠道調到條件較好的鄉鎮中心學校或城區學校。由於公派教師不願意主動來,所以一些偏遠山區學校因師資缺乏只好從當地招聘一些代課人員來頂崗。如陡城鎮新墩小學,地處較偏僻,每年都要招聘代課人員10人左右來彌補教師的不足,而全校正式教職工僅有20餘人。由於這些臨時招聘教師學歷低,很少受過專門的教學業務培訓,所以導致了這些學校的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差等問題的存在。就白銀市靖遠縣而言,該縣自1999年至2006年未正式分配過一名師范類大專畢業生,全縣缺編教師達五分之二之多。為了補充一些偏遠山區的教師,該縣於2006年公開招聘了1962名教師,其中包括部分師范生及民辦教師,極大地緩解了基層教師嚴重缺乏的問題。
二、農村學校缺乏英語、信息技術及音、體、美等專業教師。尤其是英語專業教師更是缺乏。就是一些城區學校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如白銀市平川區二小因缺少英語教師致使該校的一、二年英語至今未能開課,英語課本只能發給學生讓家長輔導。部分農村學生只能到初中才正式開始學英語。也有部分山區學校幾乎沒有一個英語專業的教師,大多都是由其它專業臨時頂替上課,教學中出現的英語發音不準的現象非常普遍。而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課程,由於很多學校有課無師,因此形同虛設。
三是白銀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總體呈現年輕化,30歲以下的小學教師佔48.42%,初中佔56.69%;31—40歲的小學教師佔23.68%,初中佔23.11%;41—50歲的教師中學佔19.82%,初中佔11.68%;50歲以上的教師,小學佔7.72%,初中佔3.89%。從教師數量看,由於各鄉(鎮)大量教學點和小規模學校的存在,佔用了教師資源,再加上在職教師因生、老、病、事等原因而請假,造成了學校教師實際上的缺少,有好幾所小學只有1—2名公派教師,且大多數民教轉正的教師,他們普遍年齡偏大,幾乎接近退休的年齡,代一些所謂的副課,每周帶課節數不足10節,不能發揮教學主力軍的作用,而發揮教學主力軍的主要是招聘的代課教師。因此正式的代課教師仍然缺乏。
四、農村中小學教師文憑達標率較高,但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合格率偏低。調查顯示,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達70.88%,初中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所佔比例為89.54%,但農村教師在學歷進修中,選擇文科專業的較多,甚至很多數、理、化、英語等專業的教師也選擇文科學歷,而文科學歷中又以漢語言文學專業居多。由於學科結構不合理,教非所學、學非所教的現象普遍存在。
五、由於農村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很多學校的非師范類教師得不到應有的專業培訓。如白銀市第五中學現有教職工172名,每學期只能派2名教師去靖遠師范接受培訓。而近幾年補充到教師隊伍中的非師范類教師達50人以上,這些教師中很多人還沒有解決會期上課的問題。由於每期得不到專業培訓,很多教師對新課改的目標理解過於片面化、形式化,有相當數量的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不能充分應運到教學工作中,也有很多教師缺乏新課改的積極性。由於以上諸多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或制約著新課改的實施。為了解決教師專業化的問題,一些縣區教育主管部門也採取了不少措施,如白銀市平川區教育局在近幾年中每年都要派一些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但大多數支教老師工作年限短,教學經驗不足,導致農村教師與城區骨幹教師交流仍然較少。而支教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偏遠山區中小學缺乏教師,尤其是缺乏專業教師的問題。
六、農村中小學校由於經費少,教師津貼低,很多教師一年津貼平均不到300元。對於一些剛分配的年輕教師工資待遇更低,大多數在400—600元之間,而這些人正處於成家、購房的階段,經濟負擔重,心理壓力大。由於很多學校缺少教師及教學辦公場所,因此這些學校的班級學生數過大。如白銀市第五中學2008年全校學生人數達2800多人,但班級僅有40個,平均每個班級達70餘人。由於班級學生數量大,老師教學任務重,批改作業量大,很多教師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之中,這種情況也進一步導致了許多教師的身心處於亞健康狀態之中。在2008年4月該校進行教職工體檢中,全校172名教職工僅有10餘人相對健康,而其餘的教職工均被檢查出這樣那樣的疾病。在部分教師請病假的情況下,教學人員明顯出現短缺,致使學校領導對患輕微疾病或一般疾病的教師很少誰假,這也使一些教師有病也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休息,仍舊堅持帶病上崗。

----------------------------華麗麗的分割線--------------------------------

西部農村師資現狀調查

「基礎教育的重點是農村教育,農村教育的難點在西部,西部農村教育的發展,師資力量的加強是關鍵。」這是今年3月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西北師范大學校長王利民教授說的。西部農村教師面臨的困境的確令人憂慮,9月17日,在「西部農村教育論壇」上,著名學者錢理群教授、21世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嘉毅教授等都認為:「師資等問題是當前制約西北地區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瓶頸。」

誰為農村教師撐腰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現狀,及其重要性,是研究中國教育問題的焦點,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文獻上已有很多的研究性描述,可問題是回到現實中,農村教育問題依舊叫人揪心,農村的代課教師、復式教學的教師、老教師及女教師,仍是被我們忽視的群體。

他們才是農村發展的堅守者,他們不背離農民和農村,紮根農村,奉獻農村,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幫助的人。

農村教育要實現均衡化發展,有人說要傾斜於經費,有人說需要政策,但相對來說,我認為「人」是一切均衡的前提。尤其是西部農村教育,需要一批能夠紮根在那裡的人,但現實是很多老師只把農村當作跳板,短時間內就會設法離開農村。

有的老師每月140元的工資,最低的一位教師每月只有40元的工資,即使40元的工資,有一位教師也是三年沒完全領到。在一次以「西部教師的現狀與未來」為主題的西部農村教育論壇上,我了解到了更多在一線老師的生活狀態,不由驚痛萬分。他們的處境各不相同,精神卻一樣感人,都是了自己的良心,如果他們不教這些孩子就會輟學,更不會有其他人願意來偏僻的鄉村。

堅守的代課教師

李小峰是陝西省藍田縣九間房鄉柿園子村的一名小學代課教師,這所學校位於秦嶺深處,是一所實行復式教學的初級小學,李小鋒是惟一的教師。92年李小峰高中畢業後開始在這里的任教生涯,工資從開始每月53元,到73元、93元,到現在103元。中間因為貧困,他曾到西安打工,又被村長叫回來。也曾因教育部清退代課教師的政策,得不到工資的保障,但在孩子們的乞求下,他申請不領工資自願教書。2005年在西北師范大學召開的「西部教師的現狀與未來」的論壇上,許多專家學者聽其報告而垂淚無語。

王建林,甘肅省會寧縣漢家岔鄉常山小學教學點的一名代課教師,1988年他被聘為常山教學點的代課教師以來,工資從最初的45元漲到75元、85元、120元,到現在的200元,17年來他就是在這樣的工資待遇下頑強地從事著他所喜愛的教師工作。

目前,寧夏南部山區還有1800多名代課教師,每月只有60元的工資,這樣低的工資待遇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維持。而他們大多都是一人一校,戰斗在最艱苦的邊遠農村小學,承擔著比常人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

寧夏西吉縣沙溝鄉顧溝小學校長馬樹仁,本人就是「民辦教師」出生,對少數民族的農村教師更是憂心重重,農村地區的少數民族教師的素質相對較低。代課教師多,高中畢業的教師就已經算高學歷了,甚至還有些是小學文化程度的。音樂、美術和體育方面的教師幾乎為零。

截止2004年底,我國農村小學共有代課教師約60萬人。據師范大學王嘉毅教授及甘肅省教育部門提供的數據看,目前甘肅省代課教師就高達4.2萬人,這些代課教師主要分布在農村中小學,王嘉毅教授帶領課題組採用多階段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在甘肅20個縣抽取了42個鄉100個村對1071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在學歷及教學水平方面,還是在工資待遇等方面都令人堪憂。比如在代課教師中,高中畢業的佔40.1%,初中畢業的佔31.6%,還有部分初中未畢業的。代課教師的現狀不容樂觀,王嘉毅將其概括為:教師數量短缺、中小學代課教師比例較高、教師素質低下、教學水平較差、工資待遇較差。

據王嘉毅教授調查,1995年我國農村小學共有代課教師55.4萬人,佔小學教師總數(385萬)的14.4%;1997年,我國農村小學共有代課教師73萬人,占農村小學教師總數(376萬人)的19.41%。2002年,我國農村小學共有代課教師47.7萬。2004年,我國農村小學代課教師估計不下60萬人。即使這樣,農村依舊需要代課教師,優秀教師仍在流失著。越艱苦的地方越是如此。甘肅省會寧縣漢家岔鄉中學劉仁校長說,農村學校的教學骨幹幾乎全被調進縣城中小學或高中,挖教師搶教師成風,好教師大面積流失更是增大代課教師的需求,嚴重影響了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這無論如何也是需要教育界關注的問題。」對於代課教師問題,王嘉毅教授這樣說。

復式教學中的農村教師

在貧困邊遠山區,復式教學仍然是實現「普九」的重要形式,據甘肅省隴南地區調查,全區九個縣268萬多人,人均收入956元,在全區3419所農村小學的525866名在校生中,至今仍有2461個教學班的66965名小學生和2702名教師在進行復式教學。僅甘肅成縣就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小學存在著復式教學,而且很難取消。

陝西延川縣土崗鎮小程小學賀權權老師就是一位從事復式教學的教師。他認為,在山村,學生少,上學離學校普遍比較遠,還要把學生按年齡分班級,這就導致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產生了復式教學。賀權權老師說,在他們土崗鄉這個黃河邊的山區,全鄉有學校18所,其中16所學校都是「一人一校」,全校只有一位教師,以復式教學的形式進行授課。多是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或到三年級,所以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但如果不採用復式教學,那就會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這也是復式教學的好處。

但賀老師困惑的是,對於復式教學方式下的課堂教學研究一直不被重視,而他們這些西部農村眾多從事復式教學的教師更多的是自己摸索。他希望更多多呼籲教育教學專家對復式教學多做研究,多探討有關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我認為,好的復式教學也可以收到傳統的班級教學所能達到的效果。」賀老師這樣對說。復式教學也是農村教育發展最實際的保障,否則就會有大批的孩子輟學。

女教師的缺少導致農村女童入學數量的減少

我認為在呼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中應強調「教師性別」均衡。在我國,城市中小學女教師的比例已達到70%以上,而農村中小學女教師的比例僅為42%;而在甘肅、西藏、貴州、四川、寧夏、青海等西部農村地區,中學女教師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學校,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在教育教學上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在西部地區,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明顯少於男性,直接影響到女教師的數量,反過來又影響農村女童教育,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在西部農村,女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機會要比男孩子少;這有許多現實的原因,其中學校缺少女教師是不可忽視的一點。讀了書的女孩子,更多地也是選擇中東部地區,而願意回到西部,特別是到農村從事教育工作就更少了。而西部女教師在教育教學及家庭生活中承擔著的繁重壓力,也是她們不願意當老師的重要原因。 農村老教師的尷尬

代課教師的前身「民辦教師」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為西部農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甘肅省靖遠縣三灘鄉工作了三、四十年的四位退休民辦老教師,從2002年元月起,只能領到縣財政下撥的135元,鄉上應補給的每月100元停發至今。這點工資還不夠他們目前每月的醫葯費。

甘肅省靖遠縣三灘中學的胡成德老師參加工作已經30多年。據他對自己所在鄉的教師的年齡結構進行調查的結果看,全鄉40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139名,占教師總數的66%,50歲以上的教師81名,佔40%。

老教師數量多,知識更新慢,給學校教學工作造成了困難。胡成德老師說,對老教師來說,當前教育變化迅速,他們沒有機會得到培訓,很難適應新的教學任務。幾十年形成的觀念、教法和習慣不是一兩年就能徹底改變的,據我調查大齡教師普遍對新課程改革有抵觸情緒,不可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改中去。

甘肅會寧漢岔中學劉仁校長說,近年來西部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大滑坡。老教師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與外界前沿理論溝通不了是其中一大主因。以六年級升初中檢測合格率為例,老教師在平級評估中明顯處於劣勢,合格率大多不如年輕的老師,以前的老經驗反而起不了作用。

此外,許多偏遠農村教師由於工作任務重,而飲食起居又無規律性,長期離家在外,身體健康狀況很差。有時候干饃饃就開水,飢一頓飽一頓的,再加上鄉下買菜不方便,飲食結構單一,營養不良,致使農村教師的健康狀況很差。 中老年教師由於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有相當比例的老教師患有各種疾病。「近七年來我們那裡從未搞過教師體檢。」胡成德老師說,「有一些老教師有病也不敢去看,因為工資中的大部分要供子女上學。」

農村教師得不到尊重

西北師范大學教師培訓學院院長李瑾瑜教授認為,當前農村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教師處在「被管理與使用」的境地中。當前普遍流行的教師管理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設」基礎之上的,這些假設是:現行教育中存在低效的教學和不合格、不稱職的教師;要使不合格的教師提高水平,主要依靠對教師實施獎懲和施加外部壓力;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外部組織目標的實現比教師個人的內在需求更重要。這些假設幾乎沒有人質疑過,然而,正是這些「假設」基礎上的教師的「被管理與使用」,導致教師特別是西部農村教師的處境越來越惡化。

在這種教師管理體制下,教師只是校長管理與使用的一個工具和對象,教師作為一個有內在需求和人格尊嚴的教育者被忽視和抹殺了。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符合校長的期望,而校長卻不斷地對教師提出要求、恐嚇、責備、報怨。近年來我們大力提倡的「推門聽課」,不僅無法改善教師的教學,反而給教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教師因為校長推門聽課而太緊張,有位教師甚至每逢第二天有課,頭天晚上就睡不著,後來精神緊張得沒法上課。很多地方流行的「末位淘汰」制也使教師產生心裡恐懼,在「後果自負」、「不好好教就如何如何」等威脅性話語的泛濫之下,教師感到非常孤立和孤獨。農村教師特別是代課教師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裡,他們感到無助,無奈,無望,最後直至無為。

農村教師管理缺失專業發展理念。現在的教育報刊沒有不在談教師專業發展的,好像不提教師專業發展自己就沒有水平,但它們只是解釋一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名詞,提提要求等,只是在這個層面上談。「我們沒有一種思維方式,站在教師的立場,從教師的處境特別是教師的困境出發,探討教師的專業發展,在中國,在西部農村,在我們具體的教育工作中是什麼樣的,我們有的全是大而籠統的要求。」李瑾瑜說。

我們現在強調科學量化外衣下的教學評價,給量化加上科學的外衣,而不管這種評價能否量化,如何量化。我們奉行批評狀態下的聽課、說課與評課,「不談優點,只談問題和缺點」,毫無顧忌地否定教師,打擊教師的自信心。教師常常因而發出「為什麼我永遠不對」的感嘆。我們規定嚴格限制下的教師工作環境,教師不得有絲毫「越軌」。有一位物理教師從小就喜歡哲學,並且物理很多方面與哲學有聯系,就想讓學校訂一本《哲學研究》,校長說他不務正業,堅決否定了他的提議,這位老師一怒之下調走了。

李瑾瑜認為,我們當前的工作路徑是教師權力與義務的失衡。一些教師反映,農村中、小學缺乏校內、校外監督機制,學校無「教代會」,教育工會成為空架子,多年來未召開過全體教育民主生活會、校內財務公開會及家長座談會。少數農村教師由主人變成了小心翼翼的僕人,相反,部分校領導由公僕變成了高高在上的「主人」。

西部農村教師的出路

2005年召開的「西部農村教育論壇」就西部農村教師的困境和出路展開探討。除關注西部農村教育的專家學者外,與會者大多是西部農村一線的老師。代課教師李小鋒的一段話讓與會者無不為之動容:「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更多的人來關心西部的老師和孩子們,也多麼希望有設施完備、寬敞明亮的現代化的教室,使山村教師不再有跋山涉水去上課的艱辛,不再為生活煎熬,不再有在危房上課時的心情,不再出現困難學生上不起學的情況。我真希望山村教師也能在電腦前享受網路信息溝通帶來的歡樂,有規范化的圖書室、活動室。不再忍受不僅是貧乏的物質生活,還有無助的孤獨和寂寞。當然也希望我能成為一名公辦教師,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這就是我作為一名代課教師的心聲,也是我作為一個大山兒子無悔的選擇……」

李瑾瑜教授認為,西部農村教師發展的出路必須從理解與幫助教師開始,重建農村教師概念,確定新的學校發展觀,建立農村教師發展的支持體系,變革農村教師管理的思維方式,培育農村教師的積極心態,等等。

「中國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是在農村,而我們的農村教育被忽視了。」參加會議的著名學者錢理群認為:「中國教育的設計是城市取向的,農村不在我們視野當中。」我們的教育把重點放在城市,特別是放在城市的重點中學,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錢理群教授近年來開始關注基礎教育特別是西部農村教育。「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西部農村教師是沉默的大多數。」錢理群認為,西部農村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既能走出去,又能留下來的建設人才。地方師范學校應該培養鄉村教育和鄉村改造的人才。而作為鄉村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還要加入到鄉村改造中去。

此外,西部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西部農村與其它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教育學者楊東平認為,要解決西部農村教師問題,必須加大政府對西部農村教育的投入。「義務教育首先是國家的義務,而不是老百姓的義務。」中國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於比中國更為貧困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像緬甸、尼泊爾、柬埔寨等國家的GDP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然而這些國家都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現在雲南邊境有很多兒童到境外去上學,因為那裡不收學費。

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是「人」的問題,是農村師資的問題。和諧發展要以人為本,關注和支持農村教師。是一切的根本!

————————————————————————————
希望以上兩篇對你有所幫助,以上。

5. 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高二級第一學期期末成績誰知道

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高二級第一學期期末成績,
不屬於公開信息。
可詢問你的班主任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6. 白銀市第一中學的學校圖書館

白銀市一中圖書樓館建於2002年,為全框架鋼筋混凝土澆築結構,由1層地下室和3層主樓構成,地下室為庫房,一樓為學生圖書館和閱覽室,二樓為教工圖書室和閱覽室,三樓為乒羽球館,總建築面積為2130平方米。白銀市一中圖書館外壁通以潔白優質瓷磚貼裝,顯示著圖書館的無比聖潔。該圖書館的正面設計造型特別耐人尋味。一樓平直的眉沿外設計有突出的里弓外開口漫弧造型,二樓眉沿本身即為里弓外開口漫弧形,高聳的三樓額壁特別寬闊,密布著大小錯落的窗戶,七根粗大雄壯的銀灰色柱子呈漫弧排列,矗立於一樓眉沿後的樓面且穿連二樓眉沿撐頂著三樓檐部大梁。這新穎的正面設計造型象徵著豎立翻開的書,巨柱象徵著書頁的雄奇壯偉,高處密布的窗戶象徵著刻苦讀書終可登高望遠,可發現世界的無窮奧妙。一樓學生圖書室建築面積98平方米,閱覽室建築面積308平方米。該圖書室配置雙排6框6層金屬固定敞開式新書架12個,雙排4框6層金屬固定敞開式新書架10個,分門別類編號陳列供學生借閱的各類圖書計有52366冊。該閱覽室配置新式4座閱覽桌70組,可供280個學生同時就座閱讀。該閱覽室還配置雙排6框6層金屬固定敞開式新書架2個,陳放圖書讓學生自由取閱;配置雜志陳放架3個,陳列各類雜志幾十種讓學生閱讀。學生圖書室和閱覽室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中午1點鍾至下午6點鍾開放,星期六下午4-6點開放,星期天上午9-12點鍾、下午3-6點鍾開放,每天平均約有150生前來借閱書刊,為學生積累知識、開闊眼界起了重要作用。二樓教工圖書室建築面積98平方米,閱覽室建築面積為308平方米。該圖書室配置金屬軌道式雙排6框6層新書架14個,金屬固定敞開式雙排6框6層新書架11個,木質雙排6層固定敞開式書架9個,分門別類陳放各類供教工借閱的圖書計有56293冊,其中教學參考類書計有512種。該閱覽室配置新式4座閱覽桌10組,新式6座閱覽桌10組,可供100位教師同時就座閱讀。該閱覽室還配置雜志陳列架13個,報紙搭放架6個,陳放著各類雜志和報紙計有129種,其中文科教學參考雜志28種,理科教學參考雜志25種,綜合教育雜志18種。教工圖書室和閱覽室按正常上班時間按時開放。白銀市一中圖書館總藏書計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宗教,文教、體育,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5大部類22個基本部類共151659冊,生均50.6冊;白銀市一中電子讀物計有17大類52225種。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列寧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波羅果夫說過「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白銀市一中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建設對學生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下大力氣購置各類圖書,特別是近三年來圖書藏量得到了大幅地增長。白銀市一中圖書館的建設為推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7. 白銀市第十中學好還是八中好

當然是十中了!中考錄取分數線高出其他學校至少四十分,你想想!高考更不用說了!

8. 水泉鎮的教育

白銀市第五中學地處水泉鎮,1972年建校招生,原名水泉中學,是平川區建校歷史上最長的一所完全中學。學校佔地面積58784.3平方米,建築面積10421平方米,活動場地9500平方米,綠化面積3260平方米,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學校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2558人(其中高中13個教學班,學生823人;初中26個教學班,學生1765人)。初中部自2000年以來輟學率逐年得到了控制,1972年僅佔0.2%,鞏固率達到99.8%,初中畢業率達到98.1%。學校現有教職工177人(其中僱用工人15人,代課教師3人,在編教師150人)。在編教師中,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56人,其餘均為初級職稱。從學歷上看,本科學歷97人,專科50人,中師(高中)3人。由於年老和生病以及進修、借調等原因,學校在崗在編教師148人,其中校級領導4人,教輔人員7人,專任教師139人(其中高中59人,學歷合格率73.8%,初中71人,學歷合格率98.3%)。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平均年齡32歲。學校現有教學辦公樓3幢,教室48間,理化實驗室各1間,活動室1間,會議室大小各1間,電教室2間,多媒體教室1間,現有學生宿舍樓1幢,共計87間宿舍,教師家屬樓1幢,教師宿舍樓2幢。
作為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在普及高中教育的趨勢下,能夠立足於現實,開拓進取,銳意改革,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了農村辦學的特色。自建校以來,先後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1408名,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和全國、省、市各類學科競賽獲獎329人次。從1996年起,學校連續七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文明單位」,1999年被區委、區政府授予綜合治理「模範單位」,2000年被平川交警大隊授予「交通安全文明學校」,2001年被省文明辦、省辦公廳、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交通安全文明學校」,2001年1月獲白銀市「校園藝術月」教育活動先進學校榮譽稱號,2002年11月被評為白銀市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會員單位,2001至2006年校團委連續被評為區級「五四」紅旗團委,2003年、2004年獲市級「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2004年被評為「白銀市園林化學校」,2005年被市教育局評為白銀市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6年12月在平川區第一屆書信文化大賽中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同時榮獲白銀市第三屆書信文化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6年在國家十一五課題規劃中,省級課題立項5個,市級課題立項3個。2007年被平川區委、區政府評為平川區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在2007年「校園文化建設年」活動中受到教育局和兄弟學校的好評。2008年6月在平川區第二屆「書信文化大賽」中榮獲「優秀組織獎」;2008年9月在市教育局「教學質量管理年」和區教育局「三風建設年」活動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多年來,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論文交流發表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涌現出了不少的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今日的白銀五中在發展中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蒸蒸日上。

熱點內容
龐麗老師 發布:2025-09-21 20:32:58 瀏覽:966
一年級數學優質課 發布:2025-09-21 20:23:38 瀏覽:247
韓國漂亮老師電影 發布:2025-09-21 19:21:10 瀏覽:243
教師節給班主任一段話 發布:2025-09-21 18:07:10 瀏覽:820
長棍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21 17:50:53 瀏覽:74
高考2017數學全國2卷 發布:2025-09-21 17:04:51 瀏覽:450
班主任基本功試題 發布:2025-09-21 16:28:03 瀏覽:224
仙尼老師 發布:2025-09-21 15:34:18 瀏覽:377
低的用英語 發布:2025-09-21 15:04:53 瀏覽:556
二年級家訪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1 14:58:12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