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理解
⑴ 對初中的理解
中國學校教育大體上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其中,中學又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就是初中,高級中學就是高中。
初中階段是三個學年度,過去叫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初中三年級。現在根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安排,在小學六年制的基礎上將初中階段的三年統一排序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都屬於基礎教育階段,其中的小學和初中又屬於基礎教育階段的義務教育階段。
高中以後的大學階段就屬於高等教育階段了。
⑵ 初中生怎麼理解長大的含義
1、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2、 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為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3、 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群性,有人際關系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類型的人相處。
4、 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松、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沖動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能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5、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盪,辦事機智果斷,表裡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6、 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泄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
7、 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
8、 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為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9、 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10、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保持相對穩定而常態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變故和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改變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負擔。能坦然處事,保持安寧的心理狀態。善於合理的提出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及要求,不盲目沖動,不表現與成人的反抗對立的情緒。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為,使之健康地成長。
⑶ 怎麼了解中學生的心理
學生感覺學習負擔重,學生之間競爭大,在加上家長的期望值高,隨意學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稍微不注意,學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甚至很多學生在談到學習的時候表情都是不屑一顧的。如果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們學習,學生則會反應得焦躁、憤懣、無奈。
人際關系處理得不好,首先表現為和教師的關系,多數教師對學生不做深入了解,只憑表面現象去判斷學生,所以很多時候學生覺得老師處理事情不公平,學生也不主動找老師對所做的事情進行解釋,所以就導致了師生關系非常不好。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學生會和老師打架的情景。其次表現為同學之間的關系,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學生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學生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還有就是和父母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缺少溝通和理解,有時候父母的不當言行給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子女也越發反感父母。有一個學生,老師為了教育他,給他說了他的父親病重住院時,他卻不屑一顧,老師問他為何是這種態度時,他卻說:「我和我父親關系不好……」多麼可怕的回答啊。學生還會遇到情感問題,由於中學生正處於發育時期,生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情緒也變得很敏感,容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出現了情感上的困惑,但又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所以顯得更加苦惱,甚至嚴重影響了學習。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出現這樣嚴重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是社會的原因,當今社會不學無術的人比較多,學生又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群體,於是他們找機會主動接近學生,學生很容易受影響。另外不健康的書籍、影視、網路等也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長不注意子女的教育,要麼就嬌慣,要麼就體罰,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也使學生形成了偏激的心理。學校的原因,學校不太注意心裡健康課的開設。老師不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有時候不當的教育方法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多和學生交流,從中獲取真實的信息,比如在寢室或其他不是教室的場所和學生隨意交談。學生變得自然從容,交流真實貼心,這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尤其是班主任應該用心去觀察揣摩學生的細微變化,有一位女生有一段時間鬱郁寡歡的,上課精力不集中,做作業也不認真,通過了解才知道是因為有一個男生給她寫情書了,她不知道如何處理,又怕別人知道了會笑話她,所以通過老師給她指點和開導,她順利解決了問題,變得開朗了,學習也認真了。定期給學生開設心裡輔導課,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心理,及時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本期我們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也根據情況對他們進行了輔導,效果很好的。多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同時要遠離不健康的東西,多接收好的知識。只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管理,學生就會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⑷ 談談你對中學生的理解
為上高中考大學做准備..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範文,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英語多看重要課文,熟悉詞彙及用法.
其他時間中,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保證各科的學習質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8小時),保證學習效率.
安排適當的自由時間用於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動.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
⑸ 中學生怎樣理解「義」
首先要理解字的本義,然後是引申義。
義 yì〈名〉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義,羊、我結構,我,至尊。羊,大祭。
指我獲得了無敵天下的至尊的地位,多虧有神明暗中相助,沒有神靈的干涉,我不能勝利也。代表:僥幸成功。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
「義」的內涵隨著社會歷史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涉及到「志」與「功」的問題。
子曰:「義者,宜也。」朱熹:「義者,天理之所宜。」義者,理義、道義、正義、公義。子曰:「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君子義以為上。」「見利思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簡言之就是: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正義;義憤填膺;見義勇為。
⑹ 中學生該如何理解愛情
當我親眼看到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女同學在花園的假山裡面手拉著手的時候,我覺得我該與我的學生談談有關愛情的話題了。 正處於花季的少男少女,正是拜倫所說的「天空布滿彩虹的年齡」,他們的內心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容納著許多夢想的渴望,承載著多少莫明的眼淚和憂傷,他們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客觀上講對異性開始了追求的沖動,但卻常常不能理智地面對異性。因此,中學生應該正確合理地理解愛情和面對所謂的「愛情」。 首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她美麗純潔,不容許些許褻瀆。 我認為,要做好精神和物質上的准備。愛情說到底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當我們面對她的美麗時,我們肩上就多了一份責任。記得魯迅先生的小說《傷逝》的那對愛情的主人公,在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後終是分道揚鑣。原因很簡單,愛情不僅是相互的仰慕與生理的沖動,當生活的窘迫壓在肩上時他們明白了「人不可能不靠吃米活著」。愛情是精神上的相互依靠與支持,但愛情更不可超凡脫俗,不可能游離於人世之外。面對「愛情」,我們該理智的想一想:我有能力承擔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嗎?因為我們還是一個學生,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學生!實際上,舊式小說和戲劇中的那種郎才女貌、窮書生富小姐式的愛情只不過是人類社會一種美好的期待罷了。現代社會的愛情是實際的,是以物質為基礎的。我們真的該小心翼翼的去觸摸愛情,否則會讓我們遍體鱗傷的,詩歌將不再美妙,陽光將不再燦爛! 其次,真正的愛情是一段情感的馬拉松。因為太長太長,所以她將慢慢的消耗著我們的體力,有時會讓人沉浸其中甚至筋疲力盡。 很難想像那種一見鍾情式的愛情能夠天長地久,那或許只是兒童劇裡面的美麗的謊言。愛情需要相互的了解,因為她要求我們相守走完人生中一段最漫長的路程。了解需要時間,了解需要經歷;了解要付出代價,了解要承擔痛苦與淚水!正處於青春年少的我們實在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真正地了解一個人,因為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需要用我們的汗水去為自己美好的未來拼搏!更何況我們太年輕,我們還不可能用成熟的眼光去看一個人,更不可能用巨大的代價去做一個不知結果的人生試驗!因此,年輕的朋友,請千萬謹慎地涉足愛河!否則我們的青春年華將付諸東流,我們未來的人生會暗淡無光! 第三,中學生的「愛情」只是一種吸引,不是真正的愛情。 我不是褻瀆中學生的感情,我說的是事實!在我十來年的教學生涯中目睹了太多的「愛情悲劇」。這些事實中有公開的有隱秘的,有當時義無反顧而後反目成仇的,有游戲人生的也有相互勉勵的,但最終沒有一對真正走到一起。若干年後當再次提起這一段情感時他們或是笑而不言或是乾脆說當初「只是玩玩而已」,你看多麼輕描淡寫多麼不負責任!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某個異性的美麗或是某些方面的優秀讓你怦然心動時,你可以慌張,你可以欣賞,但你切不可付諸行動。有時,將有些情感永遠埋在心中它會永遠美麗永遠純潔,一個人的胸膛該容得下更多的秘密!
⑺ 談談你對優秀中學生的理解
為上高中考大學做准備..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範文,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英語多看重要課文,熟悉詞彙及用法.
其他時間中,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保證各科的學習質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8小時),保證學習效率.
安排適當的自由時間用於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動.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⑻ 中學生怎樣理解生活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多種
學習的時光匆匆而過,只有珍惜現在。現在的每一分收獲和努力都是將來的積蓄。什麼樣的生活取於你現在。
⑼ 中學生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是什麼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回大復興中國答夢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⑽ 中學生應該怎樣理解立志問題
中學生立志是否為時過早?最近我們班上正在熱烈地爭論著這個問題。有的同學說中學生也應當樹雄心立大志;有的則認為中學生談立志問題,為時過早。而我,就是主張後者。
我認為,所謂立志,就是要求在現在就確定將來自己的奮斗目標,比如說自己將來要當宇宙航行家、工程師或者是文學家等等。這對一個中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實際的。因為中學畢業以後如果繼續升學,而在報考高等學校時,不能考到自己所希望的專業,希望就會變成失望。即使能在自己所希望的專業學習,但大學畢業後還要由國家統一分配,要是國家的需要和自己的專業發生了矛盾,希望不是又落空了嗎?
再說,中學階段的任務是全面掌握知識,打好基礎課,如果過早確立大志,自然就要朝大志方面去努力,這就會造成學業的偏廢現象。我自己就有過這種教訓,我從小喜愛文藝,也希望將來能成為文學家,因此對文科學習很用功,也讀了不少的文藝作品,結果就放鬆了理科學習,在理科方面的成績很不好。現在想起來多麼不對!要是將來當不成文學家,數理化又未學好,豈不是兩頭落空。更何況,有的同學眼前的功課學的還不好,再去幻想將來的事,似乎有點紙上談兵。
另外,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時代,國家為我們安排好了一切。中學畢業後,能考取大學,我就繼續升學,考不上大學,就去參加工作或生產,不管幹什麼,反正都有工作做,都有前途,何必自己去為將來的事白操心呢?
因此,我認為中學生立大志、非但沒有好處,還容易使人為立大志而想入非非,被大志沖昏頭腦,影響當前的學習,並且為將來埋下苦惱的種子。中學生不應該談立大志。如果硬要談立志的話,那麼中學生的大志就是把學習搞好,牢固地廣泛地掌握基礎知識,至於將來向什麼目標奮斗,等到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再談也不晚。
有的同學不同意我的看法,說我這是「生平無大志」的表現,有的同學則贊成我的意見。現在我們的爭論尚未完畢,誰也沒有說服誰,為此,我才寫信給編輯同志,請你們幫助我認識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