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校園暴力安全教育
一、學校要切實履行起自己的教育管理責任,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校園暴力
二、公安部門要加大打擊校園暴力的力度
三、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其心理的容納性和承受力
四、大力加強安全法制教育
犯罪預防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過程,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行為規范是從小養成的,如果從幼兒時期就過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對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長對其過度地溺愛或打罵,形成驕縱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時一旦有實施暴力的能力和誘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範青少年犯罪必須從小孩做起,預防得越早,減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法制教育當然是應該做的,但人並不是懂得法就可以不犯罪了。對孩子來說,還是應該教導他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或者讓他們形成法制感。所謂法制感不是具體的法律或條文,而是讓人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應該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應該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也就是要培養孩子有一種非常樸素的道德情感。
⑵ 家長怎麼預防校園暴力
您好:
通過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分析,青少年欺凌現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未成年人由於年齡較小,通常在10到15歲之間,心理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弱,常不能有效的控制之間餓行為,容易受不良誘惑,而且做事沖動,不考慮後果,也不考慮對他人的傷害,任性而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青少年正處於成長的過程中,遇事不會三思而後行,也少用冷靜和平的方式解決,只圖一時痛快,不顧忌後果,常用直接粗暴甚至是用暴力的方式解決。
二是家庭教育的誤區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簡單粗暴,對孩子常用暴力等方式,導致這些孩子在思維和行為中受到影響,在以後的時間中,這些孩子遇到事情或者與人發生沖突也理所當然的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再加上留守兒童的增多,父母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效果弱化,這部分孩子沒有得到愛的教育,也缺乏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的教育,對這部分孩子而言,也只有用他們所理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結果導致這樣那樣問題的產生。
三是學校教育的失當: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作用。現在的大部分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的教育,也忽略了對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比如網路暴力游戲,影視中的一些暴力因素等的影響,讓一部分孩子充滿暴力。以及法治觀念的淡薄,讓校園暴力時有發生。
對學生來說,讓校園欺凌事件遠離校園,應從自身做起,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並要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必要時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努力。
第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學校期間,要積極參加安全健康知識競賽、講座等各種有關自我保護的知識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學習安全知識,培養自身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比如遇到此類事情而自己又無法解決時,要及時尋求家長或老師的幫助;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應機智靈活、沉著冷靜應對,盡量不刺激對方,最大程度保護人身安全,並在事後立即報案。第二,要自覺遵守校紀校規。不遲到早退,不曠課,與同學正常交流交往,有事及時找老師解決,在家中或與父母通電話時,多與他們溝通,讓家長知道你在想什麼,你需要的是什麼,感受家庭帶來的溫暖。
第三,要自覺抵制暴力黃色性質的影片、游戲等。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遠離網吧,不要沉迷於網路暴力游戲,也不要觀看暴力影片、不健康東西等對自己成長有害的東西。
第四,珍愛自己,善待他人,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糾紛。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隨意的侵犯他人餓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也意味著更好的關愛我們的足跡的生命。因此對自己的同學,我們不能使用暴力。但自己遭受了欺凌和侮辱,要尋求法律幫助,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最好的辦法是依靠老師、家長的力量,依靠法律的力量,來制裁施暴者。
第五,友善與人交流交往,養成謹言慎行習慣。結交朋友要謹慎,要交益友,不交損友、佞友。
要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安全的校園環境,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學生學會自我保護也是關鍵一環,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⑶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措施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慣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系。盡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路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別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8、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准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