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山中學
① 名人的中學故事
一、周恩來: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
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哈哈哈!」
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二、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於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他在中學時代就對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由於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詩歌大都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寫了長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真善美與偽惡丑對照的原則。這篇序言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戲劇代表作《歐那尼》的公開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決定性勝利。
1830年七月革命後,雨果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長篇名著《巴黎聖母院》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為著名小說家的聲譽。
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反革命政變。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
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獨裁政權的斗爭,並堅持寫作。1852年,他出版了對拿破崙三世進行辛辣嘲罵的政治小冊子《小拿破崙》。同年春,他又寫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對反革命篡權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和無情的揭露。
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1885年5月22日,法國偉大的民族詩人、著名小說家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100多年來,法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直緬懷這位偉大的法國文化先驅者。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小說傑作至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三、郭沫若: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生在四川省樂山縣(今樂山市)觀峨鄉沙灣鎮。這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從鎮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綏山,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鎮的東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對這山水之間的小鎮,鄉里人總愛用「綏山毓秀,沫水鍾靈」來加以贊美。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稱。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業已經凋敝。他的父親早年失學,曾在鹽井上當過學徒,人很精明,經營有方,逐漸又把家業發展起來。購置了田產、房屋和鹽井,到郭沫若出生的時候,郭家已是殷實之戶了。
郭沫若行八,母親呼他為「八兒」。上學時用的名字是郭開貞,「開」字是輩分,對於「貞」字,他歷來不喜歡,嫌它有些女性化。1919年在日本讀書時,終於把這個名字改掉了。不過,這是後話。
郭沫若4歲時,便隨著母親口誦古詩,受到中國詩歌的熏陶。後來他回憶自己的母親時說:「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耳濡目染,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好些唐詩。在我未發蒙以前,她教我暗誦了好多的詩」,「我母親事實上是我真正的蒙師。」他的父母雖然沒有讀過書,對子女的教育卻很重視,設了家塾。因為家塾面對綏山,取名為「綏山山館」,並且聘請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師。
6歲時,郭沫若進「綏山山館」拜師,在大成至聖先師的神位之前,磕了幾個響頭。開始學些《三字經》、《千家詩》之類,並開始作對子。7歲時開始作試帖詩,老師出了些什麼「賦得山雨欲來風滿樓得樓字」的詩題,這對兒童就像巫師畫的神符一樣。還有什麼虛實平仄,什麼音律對仗,是很沒有趣味的,簡直是一種「詩的刑罰」。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卻引起他的興趣,尤其喜歡唐詩。自己也學會作詩,在他的詩集中有一首詩,名叫《茶溪》,是他保存下來最早的詩:
閑釣茶溪水,臨風誦我詩。釣竿含了去,不識是何魚?
這首詩大約作於13歲,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狀況。茶溪是從峨眉山麓流下來的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沙灣,注入大渡河。能有興致去釣魚戲水,進而忘情誦詩,足可以說明他少年時生活的閑適和對詩歌的投入。
15歲,他離開沙灣到樂山縣城讀高等小學。年假時自己通讀了《史記》,很喜歡太史公司馬遷的筆調。16歲升入設在樂山的嘉定府官立中學堂,又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如林紓翻譯的外國小說等,還閱讀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在學校里,他的學習成績總是優秀的。在高等小學第一學期,考了第一名。以後的期末考試,也都是前幾名。但他的性格疾惡如仇,敢於反抗,倔強不屈,在那樣的社會里不能不給他帶來很多麻煩。他的「修身」成績異常的低,最低的只有35分。
在縣城讀書時,他曾因反對老師野蠻打人而被記大過。還有兩次因罷課反對學校不公正地對待同學,而幾乎被學校斥退(開除)。又有一次因為同學被軍人打傷,他為同學鳴不平,代表學生要求學校向軍人進行交涉,遭到學校的訓斥,憤而與同學一起罷課。學校以「糾眾罷課」的罪名,又把他斥退,並通飭全省。這些精神上的打擊,並沒有使他屈服,反而培養了他的反抗性格,受到同學的敬慕,儼然成了學生中的小領袖。
1910年,他19歲時到成都,入四川省官立高等分設中學堂讀書。第二年初,成都發生了國會請願風潮,要求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建立國會。他被推舉為班級的代表,參加全市學生的罷課斗爭,因而又一次被學校斥退。
辛亥革命暴發之後,他十分振奮,立即剪掉辮子,並寫了一首《詠牡丹》詩:
絕代豪華富貴身,艷色嬌姿自可人。花國於今非帝制,花王名號應圖新。
表達了他對清朝的覆滅和祖國的去舊圖新的欣喜心情。
四、冰心:
原名謝婉瑩,筆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1900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長樂縣。父親是清政府的海軍軍官。1904年她隨父移居煙台,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自幼熱愛大海。1911年進女子師范學校學習,1914年入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學習,1918年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預科。「五四」運動爆發後,她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
她發表的第一篇作品是《兩個家庭》,開始了以社會、家庭、婦女為主題的「問題小說」的創作。隨後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庄鴻的姊姊》等。1921年後,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等,作品多以「母愛」或「人類之愛」為解決社會人生問題的理想。1923年,她從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專攻英國文學,同時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
1926年回國後,冰心先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31年寫了小說《分》,標志著作家對社會現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932年北新書局開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戰爆發後,她於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慶,曾以「男士」的筆名寫了散文《關於女人》。1946年抗戰勝利後,曾在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國新文學」課程。1951年秋回國,她寫了散文《歸來以後》等作品,創作上揭開了新的一頁。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記》。1958年3月《人民日報》開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讀者》,內容多是介紹國外見聞、歌頌友誼以及勉勵兒童努力上進。
此外,還出版了《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小橘燈》,以及《冰心小說散文選》等。文化大革命期間,香港朝陽出版社還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櫻花和友誼》、《我們這里沒有冬天》。粉碎「四人幫」以後,她開始在《兒童時代》上發表《三寄小讀者》。
建國以後,冰心曾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社會活動。
五、王亞南: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
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② 走進名人的中學時代 名人中學刻苦的故事
1880年,愛因斯坦全家來到德國慕尼黑,他在這里渡過了他的中學時代。
1895年,愛因斯坦被那位斷定他「一事無成」的訓導主任勒令退學了。16歲的愛因斯坦隨父親來到義大利的米蘭,由於超齡和沒有拿到中學文憑,小愛無法在米蘭找到合適的德語學校。在父親的建議下,愛因斯坦獨自來到瑞士的蘇黎世,報考聯邦工業大學。但是考試科目中有政治史、文學史等,對不善記憶的小愛來說,顯然達不到要求。但校長很欣賞他的超凡的數學能力,建議他到阿勞小鎮上的州立中學復讀一年。這個建議對愛因斯坦的人生有重大意義,因為阿勞州立中學推行的是瑞士教育家佩斯特洛齊的民主和人道主義教育思想,主張學生自我負責,老師的責任是向學生展示知識和科學的魅力,點燃他們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的智力自由發展。在這座學校里,愛因斯坦逐漸變得樂觀、自信,他對知識的渴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這里,愛因斯坦對自己的人生作了第一次果斷的規劃,在他的標題為《我的未來計劃》的短文中,他表現出了獨特的自信:
「幸福的人對現狀太滿足了,所以不大會去想到未來。另一方面,青年人則愛致力於構想一些大膽的計劃。我若有幸考取,我就會到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去讀書了。我會在那裡呆上4年,學習數學和物理。我想像自己成了自然科學中這些部門的教師,我選擇了自然科學的理論部分。人們總是喜歡做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何況科學職業還有某種獨立性,那正是我極喜愛的。」
次年,愛因斯坦考取了瑞士聯邦工業大學,開始了對物理奧秘的探索。
後來愛因斯坦在給一位同事的信中寫道:「當我自問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發現了相對論,我想可能是由於我在童年時是一個智力遲鈍的小孩,。一般人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在童年時代已經完成。到了成年時,也就不再考慮時間和空間問題了。而我在成年時才認真考慮時間和空間問題,成年人思考孩童時的問題當然要更深一些,更成熟一些。」
不會又是十七的校友吧……這個答案很勉強=。=
③ 名人的中學時代的回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21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4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趕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13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④ 名人中學時代的回憶
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於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他在中學時代就對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由於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詩歌大都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寫了長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真善美與偽惡丑對照的原則。這篇序言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戲劇代表作《歐那尼》的公開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決定性勝利。
1830年七月革命後,雨果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長篇名著《巴黎聖母院》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為著名小說家的聲譽。
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反革命政變。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
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獨裁政權的斗爭,並堅持寫作。1852年,他出版了對拿破崙三世進行辛辣嘲罵的政治小冊子《小拿破崙》。同年春,他又寫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對反革命篡權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和無情的揭露。
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1885年5月22日,法國偉大的民族詩人、著名小說家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100多年來,法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直緬懷這位偉大的法國文化先驅者。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小說傑作至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郭沫若
早年生活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生在四川省樂山縣(今樂山市)觀峨鄉沙灣鎮。這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從鎮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綏山,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鎮的東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對這山水之間的小鎮,鄉里人總愛用「綏山毓秀,沫水鍾靈」來加以贊美。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稱。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業已經凋敝。他的父親早年失學,曾在鹽井上當過學徒,人很精明,經營有方,逐漸又把家業發展起來。購置了田產、房屋和鹽井,到郭沫若出生的時候,郭家已是殷實之戶了。
郭沫若行八,母親呼他為「八兒」。上學時用的名字是郭開貞,「開」字是輩分,對於「貞」字,他歷來不喜歡,嫌它有些女性化。1919年在日本讀書時,終於把這個名字改掉了。不過,這是後話。
郭沫若4歲時,便隨著母親口誦古詩,受到中國詩歌的熏陶。後來他回憶自己的母親時說:「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耳濡目染,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好些唐詩。在我未發蒙以前,她教我暗誦了好多的詩」,「我母親事實上是我真正的蒙師。」他的父母雖然沒有讀過書,對子女的教育卻很重視,設了家塾。因為家塾面對綏山,取名為「綏山山館」,並且聘請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師。
6歲時,郭沫若進「綏山山館」拜師,在大成至聖先師的神位之前,磕了幾個響頭。開始學些《三字經》、《千家詩》之類,並開始作對子。7歲時開始作試帖詩,老師出了些什麼「賦得山雨欲來風滿樓得樓字」的詩題,這對兒童就像巫師畫的神符一樣。還有什麼虛實平仄,什麼音律對仗,是很沒有趣味的,簡直是一種「詩的刑罰」。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卻引起他的興趣,尤其喜歡唐詩。自己也學會作詩,在他的詩集中有一首詩,名叫《茶溪》,是他保存下來最早的詩:
閑釣茶溪水,臨風誦我詩。釣竿含了去,不識是何魚?
這首詩大約作於13歲,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狀況。茶溪是從峨眉山麓流下來的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沙灣,注入大渡河。能有興致去釣魚戲水,進而忘情誦詩,足可以說明他少年時生活的閑適和對詩歌的投入。
15歲,他離開沙灣到樂山縣城讀高等小學。年假時自己通讀了《史記》,很喜歡太史公司馬遷的筆調。16歲升入設在樂山的嘉定府官立中學堂,又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如林紓翻譯的外國小說等,還閱讀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在學校里,他的學習成績總是優秀的。在高等小學第一學期,考了第一名。以後的期末考試,也都是前幾名。但他的性格疾惡如仇,敢於反抗,倔強不屈,在那樣的社會里不能不給他帶來很多麻煩。他的「修身」成績異常的低,最低的只有35分。
在縣城讀書時,他曾因反對老師野蠻打人而被記大過。還有兩次因罷課反對學校不公正地對待同學,而幾乎被學校斥退(開除)。又有一次因為同學被軍人打傷,他為同學鳴不平,代表學生要求學校向軍人進行交涉,遭到學校的訓斥,憤而與同學一起罷課。學校以「糾眾罷課」的罪名,又把他斥退,並通飭全省。這些精神上的打擊,並沒有使他屈服,反而培養了他的反抗性格,受到同學的敬慕,儼然成了學生中的小領袖。
1910年,他19歲時到成都,入四川省官立高等分設中學堂讀書。第二年初,成都發生了國會請願風潮,要求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建立國會。他被推舉為班級的代表,參加全市學生的罷課斗爭,因而又一次被學校斥退。
辛亥革命暴發之後,他十分振奮,立即剪掉辮子,並寫了一首《詠牡丹》詩:
絕代豪華富貴身,艷色嬌姿自可人。花國於今非帝制,花王名號應圖新。
表達了他對清朝的覆滅和祖國的去舊圖新的欣喜心情。
冰心
原名謝婉瑩,筆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1900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長樂縣。父親是清政府的海軍軍官。1904年她隨父移居煙台,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自幼熱愛大海。1911年進女子師范學校學習,1914年入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學習,1918年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預科。「五四」運動爆發後,她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她發表的第一篇作品是《兩個家庭》,開始了以社會、家庭、婦女為主題的「問題小說」的創作。隨後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庄鴻的姊姊》等。1921年後,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等,作品多以「母愛」或「人類之愛」為解決社會人生問題的理想。1923年,她從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專攻英國文學,同時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
1926年回國後,冰心先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31年寫了小說《分》,標志著作家對社會現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932年北新書局開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戰爆發後,她於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慶,曾以「男士」的筆名寫了散文《關於女人》。1946年抗戰勝利後,曾在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國新文學」課程。1951年秋回國,她寫了散文《歸來以後》等作品,創作上揭開了新的一頁。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記》。1958年3月《人民日報》開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讀者》,內容多是介紹國外見聞、歌頌友誼以及勉勵兒童努力上進。此外,還出版了《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小橘燈》,以及《冰心小說散文選》等。文化大革命期間,香港朝陽出版社還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櫻花和友誼》、《我們這里沒有冬天》。粉碎「四人幫」以後,她開始在《兒童時代》上發表《三寄小讀者》。
建國以後,冰心曾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社會活動。
⑤ 峨眉山市綏山鎮中學九零級辜良英同學,你在哪裡二十七年前西藏的同學們在找你!有知情的網友請告之,謝
死了11111111111
⑥ 名人的中學時代的回憶
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中學時代:
維克多·雨果於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他在中學時代就對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
由於家庭的影響,雨果最初的詩歌大都歌頌保王主義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1827年雨果為自己的劇本《克倫威爾》寫了長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真善美與偽惡丑對照的原則。
這篇序言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戲劇代表作《歐那尼》的公開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決定性勝利。
1830年七月革命後,雨果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長篇名著《巴黎聖母院》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為著名小說家的聲譽。
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反革命政變。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
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獨裁政權的斗爭,並堅持寫作。1852年,他出版了對拿破崙三世進行辛辣嘲罵的政治小冊子《小拿破崙》。同年春,他又寫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對反革命篡權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和無情的揭露。
⑦ 這次樂山市綏山中學是否延遲開學
你好,現在全國基本都已經推遲開學了。
⑧ 樂山市沙灣區綏山中學報名費信息
綏山中學新生報名是什麼時間
⑨ 綏山中學報名地址
一、報考國華紀念中學要具備的條件1.胸懷祖國,志存高遠,勇於肩負崇高責任,有回報社會的愛心。2.家境貧困,素質超群,學習成績優異。3.應屆初三畢業生,且年齡需在16周歲以下。4.五官端正,身體健康。二、報考法(截止到2013年6月20日)1.報名符合條件的學生請於2008年6月20日前將書面材料(前五項)寄到我校。報名材料包括:(1)1張彩色全身照片。(2)學生親手書寫的個人及家庭簡要介紹。(3)由鄉鎮以上政府出具的貧困證、下崗證、低保證書等貧困證明。(4)所在學校的成績優異證明。(5)2008年學生報名表。下載地址:baoming1.xls(6)中考的成績單。註:1)材料上請留下有效聯系電話;2)在網上報名後必須補充書面材料,郵寄至我校;3)請在6月20日前將前五項材料郵寄至我校,中考成績單則待分數公布後盡快通過郵寄、電話或傳真的方式通知我校。
⑩ 沙灣綏山學校初中是不是不用考就可以直接轉進去
1、學生因家庭居住地和父母戶口所在地變更或其他特殊原因須轉學者,由家長或監護人提出申請,並備有戶口簿、住址遷移證明及學生成績報告單等證明材料,經轉出轉入學校同意,在學期結束後或新學期開學前一周內辦理轉學手續。
2、外市(縣、區)轉入的小學、初中學生必須先到市教育局普教科辦理轉入手續,普教科視其實際情況,轉到有關學校或鎮(街道)教辦,鎮(街道)教辦將其轉入有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