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踩踏

校園踩踏

發布時間: 2020-11-21 08:13:06

Ⅰ 學校什麼地方最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從地點上,校園踩踏事故幾乎都是發生在學校教學樓的樓梯上,且大多數發生在樓梯的拐角處。從時機、場合上看,踩踏事故多發生在學生下晚自習、參加升旗儀式、做操、集會、下課、放學、就餐等群體活動的往返途中。

從人群特點上,小學生和初中生就讀的學校最容易發生踩踏事故,其中小學的發生概率又高於初中。從危害後果上看,踩踏事故一經發生,幾乎都會造成學生傷亡的結果,且往往是群體性傷亡,危害極大,影響惡劣,社會關注度高。

(1)校園踩踏擴展閱讀

踩踏事故的原因:

1、逆行

在擁擠的通行人群中逆行是高度危險的行為。在狹窄的樓梯上,一部分學生上行,另一部分學生則下行,當通行人數眾多,上、下行人群互相干擾、阻礙時,很容易導致學生恐慌和互相推擠,進而引發踩踏事故。

2、不慎摔倒

在擁擠的通行人群中摔倒,往往會成為踩踏事件的直接誘因。由於行走時注意力不集中,在下台階時不慎踩空而摔倒;或者由於雨雪天樓梯濕滑,行走時不慎滑倒,而緊隨其後的學生由於後面人群的裹挾前行無法止步,相繼被絆倒,從而發生踩踏事故。

3、在行進中彎腰系鞋帶、撿東西。在下樓梯過程中,鞋突然鬆了,或者東西掉地上了,很多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是停下來解決問題。殊不知,如果人群擁擠,後面的人由於反應不及,很可能踩踏過去或被絆倒,從而引發事故。

如何預防校園踩踏事故

預防校園踩踏事故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學校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踩踏應急預案,管理要到位,責任要到人,層層簽到責任狀,分工明確,學校領導做好督查檢查,發現不認真負責的人員及時的批評,警告,嚴重的做出嚴肅處理。

2、學校和班級都要每學期開展至少一次的安全教育會議或班會,告訴學生如何避免發生踩踏,踩踏的後果有多麼的嚴重,讓學生牢記安全第一,做好文明走路,不擁擠。

3、學校開展好學生的應急演練演習,做到平時,在大課間的時候,做體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快速的下樓,進行集合,但是在下樓之前,告訴學生如何下樓梯,走那個樓道,遇到擁擠怎麼辦,教師要維持好秩序,保證學生安全。

4、教師要值好班,特別是晚上,晚自習的時候,教師要認真負責,巡查,及時查看樓道的照明設施是否完好,要是損壞,要及時的更換,來不及的時候,要做好學生的疏導工作。

5、平時就安排好學校各個年級學生的行走路線,行走時間,人多的學校可以錯開時間,分年級班級下樓,讓學生養成日常的良好習慣,發現不靠右行的學生,要及時的批評教育,發現故意搗亂的學生要給予嚴厲的批評。

Ⅲ 學校應該如何預防踩踏事件

1.加強內部安全管理 (1)制定預案:要制定《校園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並根據學校的發展不斷完善。 (2)明確責任:學校要健全預防擁擠踩踏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3)落實措施 加強值班,建立教師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的值班制度。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要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倡導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強調安全第一,不強調整齊快速。 強化學校對晚自習的管理。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幹部帶班;當停電或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帶班幹部和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 合理安排班級教室。學校要盡可能將班額大、年齡小的學生班級安排在底樓或較低樓層教室。 2.開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識的教育:學校要通過慘痛的擁擠踩踏事故的案例,採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嚴重後果,掌握防範措施。 (2)安全行為的培養:培養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慢步並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與學生的監護人溝通。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範能力。 (3)如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心理鎮靜是個人逃生的前提,服從大局是集體逃生的關鍵。當出現擁擠踩踏時,應保持情緒穩定,切忌驚慌失措。要聽從現場老師的指揮,服從大局。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時,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牆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同時盡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暢。 3.加強檢查,完善設施設備 (1)定期檢查:學校要對樓梯通道、照明設施等,定期檢查,及時修理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校舍、設施設備,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解決。 (2)確保通暢:學校應在樓道里安裝應急燈,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等通道的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 (3)標志明顯:學校要在樓梯台階上畫中間標識線及行進方向指示標志,在樓梯迎面牆壁上懸掛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標志牌,樓道和樓梯的牆壁要有標明逃生方向的燈箱。 學校有效預防踩踏事件的措施:1、學校領導一定要重視樓道擁擠踩踏等突發事件,在樓道張貼警示行走標語,將安全工作的各項職責層層進行分解,落實到人,每一個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想方設法減小安全事故發生。(建議分管安全的副校長負責)2、全體教職工(特別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應對火災、暴力、高樓遇險、擁擠踩踏等突發事件的心理教育與技能培養,做到突發事件不驚慌,要沉著,不起鬨。(建議各班主任負責)3、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出操、集合、上下課等上下樓梯的活動中,不強調快速、整齊,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上樓,安排教職工(下一節上課教師上課前,在樓梯口守候學生上樓梯並做好疏散工作;上一節上課教師在下課後組織本班學生下樓梯)負責維持秩序,管理學生。學生晚間下自習,上自習教師必須值班,上午、下午最後一節上課教師要特別注意疏散學生下樓道。(建議各跟班教師負責)4、樓梯間必須安裝應急照明設施,要定期檢查樓道、樓梯的各項設施和照明設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出現停電或樓梯間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要加固已損壞的樓梯扶手,更換不符合購置安裝規范的樓梯間照明設施,並落實專人定期檢修,發生損壞及時修復或更換。校舍樓梯、通道的設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國家有關規范。(建議後勤處負責)5、要針對學校普遍存在大班額的現實和各樓層相對較擁擠、安全隱患較多的現狀,提出有效的事故防範要求。要盡可能將大班額、低年級學生安排在底樓或較低樓層,盡可能調配、分散安排教室,減少二、三樓教室數。(建議教導處負責)6、要制定預防校園擁擠踩踏事故的應急預案,做好防範。(建議分管安全的副校長負責)學校預防踩踏事故十條建議: 1、在樓梯通道內,上下樓梯都應該舉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鬨、不打鬧、不故意怪叫製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2、下樓的學生應該盡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盡量走在人流的邊緣。 3、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擁擠的人流時,一定要先站穩,身體不要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隻手緊握另一手腕,雙肘撐開,平放於胸前,要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的空間,保證呼吸順暢,以免擁擠時造成窒息暈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撿鞋子或系鞋帶,有可能的話,可先盡快抓住堅固可靠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待人群過去後再迅速離開現場。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擁倒後,要設法靠近牆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動,遇到台階或樓梯時,盡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擁擠的人群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准備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亂時,腳下要注意些,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 10、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Ⅳ 校園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後果、

1.加強內部安全管理

(1)制定預案:要制定《校園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並根據學校的發展不斷完善。

(2)明確責任:學校要健全預防擁擠踩踏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3)落實措施

◎ 加強值班,建立教師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的值班制度。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要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倡導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強調安全第一,不強調整齊快速。

◎ 強化學校對晚自習的管理。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幹部帶班;當停電或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帶班幹部和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

◎ 合理安排班級教室。學校要盡可能將班額大、年齡小的學生班級安排在底樓或較低樓層教室。

2.開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識的教育:學校要通過慘痛的擁擠踩踏事故的案例,採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嚴重後果,掌握防範措施。

(2)安全行為的培養:培養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慢步並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與學生的監護人溝通。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範能力。

(3)如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心理鎮靜是個人逃生的前提,服從大局是集體逃生的關鍵。當出現擁擠踩踏時,應保持情緒穩定,切忌驚慌失措。要聽從現場老師的指揮,服從大局。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時,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牆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同時盡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暢。

3.加強檢查,完善設施設備

(1)定期檢查:學校要對樓梯通道、照明設施等,定期檢查,及時修理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校舍、設施設備,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解決。

(2)確保通暢:學校應在樓道里安裝應急燈,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等通道的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

(3)標志明顯:學校要在樓梯台階上畫中間標識線及行進方向指示標志,在樓梯迎面牆壁上懸掛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標志牌,樓道和樓梯的牆壁要有標明逃生方向的燈箱。

Ⅳ 校園踩踏事件作文150子

今天做操時,一位五(4)班的同學在下樓梯時不小心摔倒,幸虧在樓道口站崗的老師扶了她一把,這時班主任來了,她扶著受傷的同學走進旁邊的一(4)班,讓她坐下休息。突然,本該在樓上看我們做操的張震老師出現在我面前,他走進一(4)班,對那位受傷的同學噓寒問暖,並查看了她的傷口,所幸沒什麼大礙,只是擦破了點皮而已,我心想:要是樓道口沒有老師站著,這位同學可能就會被上面蜂擁而至的學生壓倒。這讓我聯想到了2010年11月29日,發生在新疆阿克蘇的踩踏事件,在這起踩踏事件中共造成1人病危,6人重傷,34人輕傷,原因是在課間操時間,學生從樓上全部一起跑下來,前面的學生摔倒引起踩踏,樓梯扶手被擠歪,因而發生事故。
這些踩踏事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學校的安全意識不夠,應該嚴抓校園安全意識,就不會有校園踩踏事件了。第二,老師的失職,老師本來是為了學生而出現的一種職業,老師有責任管理學生的行為。第三,學生的素質不高,老師肯定教導過學生要注意安全,上下樓不要擁擠,可他們卻寧願去爭幾分鍾而受傷,也不願排著整齊的隊伍下樓。

「安全」這個詞,我們天天在說,可要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我們可以去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Ⅵ 學校什麼地方最容易發生踩踏事故a樓梯二食堂宿舍門口的廁所

是樓梯,它是學校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下課放學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踩踏版事故。

告訴孩子在以下情況權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1、人群較為集中時,前面有人摔倒,後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

2、人群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如聽到爆炸聲,出現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

3、人群因過於激動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

(6)校園踩踏擴展閱讀

一旦發生踩踏教孩子要保持冷靜:

1、要時刻保持冷靜,提高警惕,盡量不要受周圍環境影響。

2、要事前熟悉所管轄范圍內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時要保障安全出口處的暢通無阻。

3、當身不由己混入混亂人群中時,一定要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

Ⅶ 為什麼要預防校園踩踏事件

2009年12月7日,對湖南省湘鄉市育才學校師生來說是個「黑色星期一」。

當晚9點10分左右,位於湘鄉市東山街道辦事處的育才學校發生學生踩踏事故,8名學生在事故中死亡、26人受傷。

而據媒體報道,此次事故發生前,湖南常寧和重慶彭水已經發生了兩起類似的學生踩踏事故。

當晚9點10分,晚自習下課鈴響起之後,同學們紛紛從教室里走出奔向宿舍。教學樓有左右兩個樓梯,但由於當晚下著雨,大家都選擇了距宿舍較近的右側一號樓梯下樓。下樓的人很多很擁擠,下到一層的同學因為躲雨或止步撐傘而放慢了腳步,後面的同學卻不住地向前推搡。在一層和二層之間的樓道內,因為一名學生跌倒,後面的學生擁擠過來,一層疊一層地壓了上去。在狹窄的樓梯間,幾十名學生瞬間擠成一團,最後導致了8死26傷的慘劇。

「當時我被擠在人群中感覺有些窒息,聽到有人被擠得哭起來,看到有人被推倒,但沒想到8名同學被踩死了。」回憶起昨晚發生的一幕,初一學生小周仍心有餘悸。

據記者了解,在8名罹難學生中,有7名男學生、1名女學生,年齡在11歲至14歲之間,都是湘鄉籍學生。

「如果平時加強對學生們的安全教育,或者真正把安全制度落到實處,也許這次悲劇事件就不會發生。」家長劉正清對記者說。

劉正清認為,學校疏於防範以及學生們對安全應急知識的缺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對此次湘鄉踩踏事故,湘鄉教師李真(化名)給記者總結了3條原因:首先,學校缺乏對安全工作的超前預見性,沒有重視安全隱患的存在,沒有切實可行的預警措施;其次,學校對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督查機制,有的甚至抱有僥幸心理,麻痹大意;再次,學校安全工作沒有納入績效管理,從而使學校領導和教師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學業績,輕視甚至忽視安全的觀念。

Ⅷ 如何預防校園踩踏事故

措施1:整治班級超編
針對出現踩踏事故學校的問題,學校超規模招生是誘發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針對這些學校普遍存在大班額的現實和安全隱患較多的現狀,提出有效的事故防範要求,要花大力氣徹查、整治。一方面,這些學校要盡可能將大班額、低年級學生安排在底樓或較低樓層。另一方面,嚴格按計劃招生,嚴格控制班額,小學每班45人,中學每班48人。
措施2:非寄宿學校不能強迫晚自習
對走讀中小學不許強迫晚自修的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已發文明確規定,如果不是寄宿制的學校,不能強迫學生參加晚自修。初中學校晚自習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在晚自習下課時,一定要有老師在場疏導交通,引導學生有秩序走下樓道。
措施3:加強應急疏散演習
要制定預防校園擁擠踩踏事故的應急預案,平時加強演練。學校要利用廣播體操的機會,經常性開展緊急疏散演習,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並安排教職工在樓梯間負責維持秩序,管理學生,使應急疏散演習要制度化,常態化,做好防範。但是,演習中必須特別注意安全。
措施4:在學生中開展生命教育
學校要利用班會課等機會,開展「湖南校園踩踏事件」主題教育,讓老師和學生明白互相踩踏有什麼後果,讓學生明白如何應急疏散,如何珍愛生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的後果就會出現踩踏事故、注意防範措施,了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增強學生防範意識。
措施5:建立各項全管理制度
中小學校要盡快健全校內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將安全工作的各項職責層層進行分解,落實到人,每一個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
一是要專門針對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建立制度。提出要求,採取措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樓梯的活動中,不強調快速、整齊,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並安排教職工在樓梯間負責維持秩序,管理學生。
二是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要定期檢查樓道、樓梯的各項設施和照明設備,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要加固已損壞的樓梯扶手,更換不符合購置安裝規范的樓梯間照明設施,並落實專人定期檢修,發生損壞及時修復或更換,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針對個別學校樓道不符合消防標準的情況,要請消防部門的專業人員到校指導,根據學校規模,進行整改。
三是要制訂教師值班制度。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出現停電或樓梯間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學校領導與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

Ⅸ 「校園踩踏」用英語怎麼說

對應的英語:
Stamped in the campus.
例如:
A terrible stamped happened last night in the campus resulting from a music show.

Ⅹ 自多少年,教育部多次發生有關校園踩踏事件的文件

9月26日,昆明發生小學生踩踏事件,小學生在學校活動安全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刻汲取這次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切實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嚴防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近年發生的校園踩踏事故
2013年2月27日 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鎮秦集小學發生一起因擁擠而引起的踩踏事件,4人搶救無效死亡,10餘名學生受傷。
2010年11月29日 新疆阿克蘇市第五小學課間操時,學生從樓上蜂擁而下,前面的學生摔倒後引起踩踏,共有41名學生需住院治療,其中7人重傷。
2009年12月7日 湖南省湘潭市轄區內的湘鄉市私立育才中學發生慘重的校園踩踏事件,一名學生在下樓梯的過程中跌倒,引起擁擠踩踏,造成8人死亡,26人受傷。
2009年11月25日,重慶彭水縣桑柘鎮中心校下午放學時,學生在一樓、二樓樓梯口發生擁堵、踩踏,造成5名學生嚴重受傷,數十人輕傷。
2009年11月3日,衡陽常寧西江小學在准備做課間操時,由於人多擁擠,學生下樓時發生嚴重的踩踏事故,6人受傷。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