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用身體償還
① 把大學生逼上絕路的「校園貸,究竟有多可怕
那麼,「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銀監會表示,首先在監管方面,銀監會指出將完善監管規則,為規范校園網貸行為提供製度保障。
2016年10月,銀監會會同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與工商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別從加大校園網貸業務整治力度、加大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網站監測管理、做好輿論監測引導、加強工商監督力度等六個方面對校園網貸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銀監會指出將開展分類整治。
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銀監會將校園貸納入P2P網貸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全面排查,梳理風險隱患,重點對涉嫌惡意欺詐、非法拘禁、綁架、暴力催收、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切實規范校園網貸平台的營銷展業行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銀監會多次下發風險提示,培訓指導各地在分類處置的同時,視其情節輕重採取暫停、整改、移交公安等處置措施。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② 面對校園貸裸條暴力催債,大學生們應如何處理,有哪些應對方法
如果自己或者身邊的同學碰到了「裸貸」、「暴力催款」等違規貸的情況,我們要明確清楚這事並不是不能解決。雖說違規「校園貸」不要碰,但是已經碰了的也不要擔心,我們是有辦法維權的。
我們學校就有一個非常積極正能量的例子。大四學生李強與其他因不良網貸債台高築而選擇逃避的學生不同,李強在受到各個網貸平台催款電話已經嚴重影響他正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他選擇法律維權,在律師和銀行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正積極收集違法網貸平台的證據,李強也表示要為同樣受害的大學生打一場「維權仗」。
2016年年底引爆輿論的「校園貸裸條」事件,以其誇張的年利率令人震驚。諸如「裸條」這樣的行為,明顯違反了民法的最基本原則,以及公序良俗,通過這種方式放貸,這個合同本身就是無效的,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還有很多暴力催債行為,這些都是明確涉及違法的,如果大學生因此受到暴力威脅,甚至被迫做出違法的事,完全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不管借款協議中約定了什麼滯納金、違約金,只要這些金額加在一起,超過了年息24%的利息標准,那麼超過的部分,我們可以拒絕支付。非法「校園貸」不同意,學生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給予裁決。民間借貸債務保證人,是要保證人親自簽字同意的,只有保證人親筆簽字後,出借人才可以聯系保證人並要求保證人履行其保證義務。否則,無窮無盡的騷擾是要承擔責任的,我們完全可以要求對方不得騷擾甚至賠償因騷擾引發的精神損失。
面對所謂的「裸條」借款,出借人往往自認為最強底牌就是這個所謂的「裸條」。利用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羞恥心和社會評價逼迫借款人按照各種不合理的利息、違約金償還借款。那麼「裸條」就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了嗎?其實並不然,如果你提供的「裸條」對方還沒有散布,那麼你要抓緊起訴,不要對起訴有什麼恐懼,更不要覺得起訴會刺激對方散布裸照,如果說「裸條」是對方逼迫你的底牌,那麼起訴就是你最佳的選擇。通過起訴方式,你可以要求對方返還「裸條」並保證沒有擴散。如果對方已經擴散,那麼對方可能已經涉嫌刑事犯罪。
我們在校大學生要積極提高維權意識,自覺學習金融法律知識,在面對不法侵害時,不要選擇逃避,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切實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③ 大學生在校園貸,貸款了,還不上該怎麼辦
您好,貸款的的錢不還會有什麼後果:
1、確實沒有償還能力的,應當與貸款機構進行協商,寬展還款期間或者分期歸還。
2、如果貸款機構起訴到法院勝訴之後,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3、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時,會依法查詢貸款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
4、貸款人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又拒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則有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並被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會被司法拘留。
④ 校園貸是什麼,為什麼還清了還要一直還
校園貸,來是一個針對於在源校大學生而發起的貸款風暴暴利行業。因為在校大學生還沒有踏出校門,所以缺少貸款之類的意識,加上自身沒有收入又對於一些事物的需求,所以才給了校園貸款這個毒瘤行業的可乘之機。校園貸最可怕的就是學生貸款之後沒有收入去償還造成了利滾利,最終沒有能力去償還。還清了本金,利息會高到害怕。所以勸大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接觸。
⑤ 大學生無力償還"校園貸"遭非法拘禁了嗎
廣西南寧一名大學生為滿足自身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通過「校園貸」借款八千元用於個人消費。八個月後,該大學生拖欠「校園貸」欠款達到三萬六千元,因無力償還,他遭對方拘禁毆打,後被廣西北海警方及時解救出。
經過調查,李某、謝某等四人對非法拘禁游某的違法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李某、謝某等四人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大學生應該理性消費,不要盲目地去貸款。
⑥ 大學生使用校園貸逾期後,怎樣維護自身安全及利益
明知道校園貸是高利
明知道逾期後後果嚴重
明知道個人償還能力有限
偏偏還去借校園貸,錢花完了沒錢還款,又來琢磨著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⑦ 清純女孩欠高利貸還不上,只好用自己的身體還點利息了,女的叫什麼
叫床
⑧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⑨ 大學生借校園貸要還嗎
最近,來自廣西、江西、貴州等地的400餘名大學生從廣西某金融公司借款後,因為未還款被該公司起訴,涉案學生無一應訴。學生們認為,「校園貸」等於非法放貸,他們借的錢不用還。
滕彬對此解釋稱,由於沒有學生與法院聯系,法院只能依據柒零肆單方提供的證據審理案件。「如果學生確實還了款,還了多少,需要向法院提供證明材料。」
據滕彬介紹,2017年12月以來,西鄉塘法院陸續受理柒零肆與學生的借款合同糾紛400餘起。從柒零肆提供的證據來看,已立案的100多起案件中,大部分被告在「704校花」換購了手機,貸款本金約七八千元。
2018年3月起,西鄉塘法院向已立案的被告陸續送達了應訴材料,包括柒零肆提出的調解方案:只還本金並承擔訴訟費。但大部分被告拒收材料,少部分簽收的被告也未到庭。
「很多被告與柒零肆簽協議是2015年左右,現在已經畢業了,戶籍地址發生了變更,因此可能沒收到應訴材料。」滕彬說。
柒零肆董事長王某表示,公司起訴的主要是不還本金、無法取得聯系的學生。「這種行為(不應訴)是對於法律的無知。」王某說,法律會教育他們。
據西鄉塘法院統計,被告學生多來自三本院校,主要集中在貴州、江西、廣西等省份。為了聯系學生,法院曾發函請求相關高校幫忙,但僅有貴州大學積極配合。
2018年6月,滕彬收到學校反饋稱「貴州有十幾個學生願意調解」。4日,他和辦理此案的另一法官前往貴陽,等了4天,只有3名學生前來見面並達成調解。
「有一個學生態度很抵觸。」滕彬說,那名學生認為柒零肆是非法校園貸,不應還款。可學生們又都向法官承認了借款金額、換購手機、還款情況等事實,沒人說出柒零肆的「非法之處」。
學生們一致不應訴、不溝通讓滕彬覺得反常。他提醒學生,知道被訴後應到法院及時應訴,而非逃避。
依據民事訴訟法,在被告經傳喚拒不到庭時,法院可以缺席判決。這種情況下,法官只能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審案,被告即使有理也無法舉證、無法申辯,結果很可能對被告不利。
據滕彬介紹,西鄉塘法院已缺席審判十餘起案件。被告學生被判償還本金、24%的利息並承擔訴訟費。「如果沒在執行期內執行判決,他們還會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滕彬說,目前,這些一審判決尚未生效。
⑩ 韓國電影美女借了高利貸還不上,只能用自己的身體來抵債,但是霸道總裁不捨得
韓劇
當男人戀愛時
外文名:남자가 사랑할 때
地區:韓 國
語言:韓 語
導演:金尚昊
編劇:金仁英
主演:宋承憲、申世京
集數:20集
每集長度:70分鍾
類型:劇情
上映: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