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中學
近一個世紀以來,學校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現已發展成為辦學規范、師資雄厚、設施完備、質量一流的縣級示範學校。學校現有校園面積5.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2萬平方米,校園內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鱗次櫛比,運動場、校門路、綠化帶交相輝映,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職工4人。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45人,專科學歷的47人,中學高級教師7人,一級教師63人。全校共開設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1700人。
多年來,學校堅持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始終以「弘揚李四光精神,發展李四光中學」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把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層次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堅持「以師立校,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始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利用人文優勢,加強德育教育,形成了師愛生、生敬師、講文明、講紀律的良好校風。近百年來,李四光中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為回龍、為黃岡、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當地的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學校也因此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僅以近十年為例,學校獲得各種集體嘉獎共計80多次,教職工參加縣級以上各種業務比賽累計獲獎達200多人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共500多人次。其中共有40多位教師、100多位學生獲得國家級獎勵。在校學生鞏固率、畢業學生合格率、優秀率均達到上級要求。
❷ 團風縣李四光中學的學校簡介
李四光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座山腳下,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學校創辦於一九一二年,李四光先生的父親李卓侯曾在此設新廟學堂,後因歷史原因先後更名為鐵流中學、回龍山中學、回龍山高中。一九八三年,為了紀念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李四光先生,經原黃岡縣人民政府批示,將李四光家鄉的回龍山高中更名為李四光中學。
❸ 團風縣李四光中學的介紹
團風縣李四光中學原址在團風縣回龍山新廟。清末民初,李四光父親李卓候在新廟學堂設館授徒,任堂長,造福鄉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遷往團風回龍大廟,更名為「黃岡縣回龍山中學」,後數易其名。林育英、林育南、林彪、李四光、陳潭秋、秦兆陽等名士都曾求學於此。1982年底,定名為「黃岡縣李四光中學」,校名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題。
❹ 團風縣李四光中學什麼時候開學,2020
團風縣李四光中學開學時間,
目前尚未確定。
可留意省教育廳通告。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班主任。
估計4月中旬前,
是沒法開學。
❺ 回龍山鎮的文化教育
回龍山鎮中小學名錄 張浩小學李四光中學華家大灣小學 烏龍庵村小學 大灣鋪小學 林家大灣村小學 瓜山小學 粑鋪村民辦小學 羅咀中心小學 草聯中心小學 馬家嶺村小學 鷂子湖村小學 黃家大塘中心小學
❻ 湖北黃岡團風縣回龍山鎮該如何全面發展
上面仁兄說得有點道理,這么復雜的問題,只有10分。
不知道你是不是回龍的政府管理人員,是不是回龍本地人,對回龍的發展這么關
心。我是回龍隔壁鎮的人,對回龍了解甚微。
不過我感覺你寫的不是「拋磚引玉」,已經是對策和目標了。
「人人參與民主,建立優勢產業,豐富鄉鎮文化,促進社會文明。」
都已經規劃的蠻好了,但是感覺有點大和空。
你應該知道在下面的鄉鎮,想真正辦點業績是不簡單的,上面幹部不怎麼支持,
下面民眾不怎麼關心。
但是針對回龍,我還是說兩句:
1)在經濟發展、產業構建上向黃州靠緊
2)如果說團風人傑地靈,那麼要歸功於回龍。所以回龍應該把握這一點,可以 搞點旅遊。
3)因為回龍離團風太遠,所以要盡量建立統縣城的交流,貿易上,住房上,教育上
4)注意教育,基礎教育,特別是重點關注李四光中學,說實話,外界對李四光中學已經有很大的資助
5)注意各村村幹部的管理,廉政問題是重點,這一點很重要,你可以調查一下下面的民眾,大家對這一點有質疑,也很關心
微薄之言,望與你有用!!
❼ 大家幫忙,幫我找一個同學.
你可以到學校的網站上去找,應該可以找到的,我以前的同學也是這樣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