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上土市中學
因為毛坦廠屬於六安 所以 考點設在六安很正常就跟上土市中學到霍山來考試一樣
B. 六安市霍山縣有哪些初中
霍山縣第二中學(霍山二中)
磨子潭中學
佛子嶺中學
與兒街中學
東西溪鄉中心學校
太陽中學
上土市中學
諸佛庵中學
但家廟中學
單龍寺中學
霍山縣文峰學校等等
C. 2016霍山上土市中學高考多少考生
為什麼總有霍山的跑這里來發貼
D. 安徽省霍山縣的所有中小學正副校長姓名
上土市中學 正的:李名泉 副的:李名武
E. 霍山 上土市中學距離安徽省政府多少公里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上土市鎮江子河村郵編是237266
F. 霍山縣有多少高中
霍山縣一共有六所高中中,有五所是公辦高中,一所是民辦高中。
公辦高中
霍山中學
磨子潭中學
與兒街中學
上士市中學
諸佛奄中學
民辦高中
文峰中學
G. 上土市中學的學校榮譽
化雨春風滿園香。
巍巍大別山,綿延數千里。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峰巒疊嶂,人文薈萃。在著名的風景區銅鑼寨腳下,坐落著一所百年名校——霍山上土市中學。
上土市中學原名「獅山中學」,始建於1908年,創始人孫中山先生好友,同盟會會員李晴峰。這里曾是著名的西鎮暴動的策源地,又是英山、金寨、霍山三縣人才的發祥地。滄桑百年,學校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內涵,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棟梁之材,原外交部部長余瓚、水利部部長陳禮民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上土市中學群山環繞,它東挽花園河,西銜318省道,南接平疇,北依獅山,地處山區少見的開闊盆地中央。原國家教委主任鄒時炎來校視察,欣然留下「幽谷立學府,育才有建樹」的贊美詩句。
新世紀初,勤勉務實的上中人拉開了學校建設發展的大幕。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內引外聯,艱苦奮斗,先後投入資金2億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校園環境日益美化,學校管理更加規范,辦學實力顯著增強。1999年元月,學校順利通過了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評估驗收。
上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學校創設了科學完備的課程體系:校本課程包括心理健康、創造發明等幾十門;選修課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領域的150多門;設有18門外教學科英語課和法、德、日、韓、俄、荷蘭、西班牙、義大利、阿拉伯、芬蘭語10種第二外語課。創辦了「三高」足球訓練基地,培養「道德水平高、文化素質高、運動水平高」的體育後備人才;創辦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開設有學生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隊、小作家協會、數學俱樂部、天文社、全球豆計劃等近百個學生社團,學生自己搭建多元素質教育大舞台。上中的辦學成績贏得了社會普遍贊譽,在國內外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一個品牌。
走進校園,綠樹成蔭,布局有序。左邊,「玉璽樓」中西合璧、風格典雅,背後的獅山巍峨傲立、蒼松挺拔。 「獅山藏秀色,玉璽印春秋」,它們恰如兩位睿智老人,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也見證了學校的壯大與繁盛。
校園中心是四百米標准運動場和教學樓區。「四季書聲朗,十載意氣豪」,這里是放眼世界的窗口,是放飛理想的平台,三千學子用筆墨描繪著青春藍圖,續寫著百年名校的風采。
步入生活區,公寓樓里整潔有致,衛生設施配備齊全;餐廳禮堂纖塵不染,微機售飯系統運作正歡。
教學區內,教學樓、科教樓鱗次櫛比,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一應俱全,遠程信息技術裝備全面投入使用。校園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春天悄然來臨。
學校在鞏固外圍環境的基礎上,注重苦練內功,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圍繞「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高素質人才」的辦學目標,以新課程改革為抓手,以爭創省級示範高中為契機,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以教師為本」,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嚴抓政治學習,堅持業務培訓。開展研究性學習,養成自我反思、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學習習慣;實行「多主體、多目的、拼盤式」教師評價,激發教師愛崗敬業熱情;開展「迎接新課程,課堂大練兵」活動,實現教育觀念的轉化;聘請省內特級教師來校講學,引導教師網上學習,開闊教師視野;開展精品課、研修課、示範課、公開課等教學活動,培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學術氛圍;經常性開展教學督察和指導,保證教學工作中每個環節的質量。
「春風化雨育桃李,丹心瀝盡滿園香」。老教師寶刀不老;中年教師風華正茂;年輕教師奮力趕超。三代心繫一處,攜手共進。
以「學生為本」,「嚴」字當頭,「愛」字為先。以新生入學為序曲,以軍訓為切入點,進行紀律、衛生和愛國主義教育;入學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全程管理,堅決杜絕安全隱患;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科學利用地域優勢資源,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建立學生自治組織,培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開展先進班級、文明寢室、模範衛生區、先進個人等評比表彰活動,激發學生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的熱情。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盡管學生入學時基礎差、底子薄,但經過我校教師三年辛勤的培養,每位同學都能有較大發展,凸顯了「低進中出,中進高出」的育人成果。高考連年豐收:2005年高考本科達線4999人,2006年高考本科達線5140人,2007年達線5142人,其中2004年張鳳同學獲全市高考文科第一名,2006年,李家干同學以664分獲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理綜成績列全省第二。近年來,我校兩次獲得全國高中教學成果獎,年年高考綜合評比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成千上萬的農家子弟從這里走進了高等學府,北大、清華、復旦、同濟、科大都有他們求知探索的身影,畢業後他們活躍在海峽兩岸、世界各地。如博士生導師、知名數學家劉太順;全國著名腦外科專家北京協和醫院主治醫師萬經海;原淮南市市長、現政協主席姜典發;留美博士、中國微通公司總裁劉劍平等,不勝枚舉。此外,上土市中學也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顯身手。他們是當今時代真正的驕子;他們是上中師生永遠的驕傲!
學校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市教育主管部門經常來校進行業務指導,縣委、縣政府給予我校政策傾斜與資金支持,省市領導也經常蒞臨我校檢查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同志曾來我校視察,感慨題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是對我們的期望與鼓勵,也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社會各界也對我校發展予以大力支持:如安徽迎駕集團每年對我校優秀師生頒發「迎駕基石工程獎」,縣檢察院多次到校捐資助學。校友們更以各種方式回報上中:如79屆畢業生捐資修建了電教化教學樓,82屆畢業生捐贈了大批圖書,為母校奉獻出一片拳拳愛心。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將乘著爭創國家級重點高中的東風,開拓奮進,揚帆遠航,使上中這所世紀名校再展雄風,讓這朵深山裡的百年奇葩開放得更加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