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感恩教育

中學生感恩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4-10 21:58:20

❶ 關於中學生感恩教育的材料

中學生感恩教育的材料有很多,這里舉例二則關於感恩的故事:
(1)感恩故事1
有一個五歲便得了怪病的孩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長得長,走路時腳跛得像只小鴨子,面對周圍小朋友的嘲笑與眾人異樣的眼光,懵懂的孩子將乞求的訊號發向了父母,父母忍著淚水騙他說:
「孩子,這不是病,只要經常走走,鍛煉就會好的。」
孩子相信父母的話,一直走著。多年的輾轉奔波,父母為他尋訪名醫,給他用盡奇葯,可孩子的病卻不見佳,而父母在傷心欲絕的悲情痛楚下,依舊沒有放棄為孩子治病的念頭。孩子就這么在父母善意的謊言中,在父母慈愛的滋潤下,在父母的祈求里漫漫成長起來。
後來,孩子懂事了,明白了一切事實的真相。可他一點兒傷心的理由都沒找到,因為他知道父母多年來的淚水,已將他的傷口癒合;他明白父母多年來的無悔,早把他的痛楚麻木;他更了解父母多年來承受的壓力遠蓋過他的不幸。
他毫無失落之感,怨悔之意,因為父母的愛為他搭起了成長之橋,那橋是起於地而騰於空的橋,他比任何人都站得要高;那橋是凌駕於生命與前途邊沿的橋,他心中的感恩足以消除一切的不如意。
躺在病床上的一個小女孩,面對病魔,面對死神,她有無可數落的痛與苦,可她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然而,面對父母那滴血的心,吞淚的眼,撕裂的肺,空白的腦,游離的魂,卻堅強的信念支撐的臉,她翕動了乾渴得發白的嘴唇,因為她已無言感恩,只好在腦海中不斷搜尋過去與父母度過的一個又一個忽而串聯,忽而閃斷的畫面,她要在離去之前把它們串成一段感動的讓自己流淚的回憶故事。
父母閃過的一幕幕的瞬間,命運之神的不幸之箭被她那受傷但激動的心熔化,病魔折磨下的苦痛被驅趕到了宇宙的邊緣。可沒過多久,無情的死神還是把她帶到了另一邊天空,而且走得那樣悄然無息,那麼短暫。
一滴淚水在她最後一次心跳的時候,沿著留有餘溫的臉龐劃落而下。那滴淚,蘊藏著女孩的一個夢。
清晨的陽光,穿過窗落在她的身上,她醒了,雙手拭拭朦朧的雙眼,自己躺在那溫馨的家中,眼前的父母紅腫著雙眼,不言而喻,是他們顫悸的心靈,感天動地的呼喊,將她從死神的掌中搶回,她心中充滿了感恩。

(1)感恩故事1
台灣有位作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小時候他家境貧寒,每次吃飯前,爺爺都要帶領他們雙手合十,默默誦禱,感 謝上天。他十分不解,爺爺就告訴他,他們剛到台灣的時候,生活十分困難,幫助他們的人太多了,感謝不過來, 那就感謝上天吧。小故事大道理,讓我感動良久。
我常常想,「人」有兩條腿,一條腿要學會感恩,另一條腿要懂得敬畏,這樣的人才能站得挺拔,立得筆直。時下 ,經常聽見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仔細想想也是,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每天都在所謂的經濟浪潮中摸爬滾打,騰挪跌宕。人人捂緊自己的口袋算計別人的荷包,有幾個人願意感 恩,心存敬畏。生活中,有人為人八面玲瓏,處事勾心鬥角,鼓著眼睛生怕別人比自己多拿了。這些人感恩的也只 能是今天又賺了個盆滿缽滿,敬畏的也只能是冥冥之中的財神。
東方的神靈和西方的神靈不同,我們表示對神靈的敬畏時,有了太多的功利性在裡面,所以才有了福祿壽喜,送子 觀音。寺廟里香火旺盛,那不是因為我們因為「離地三尺有神明」有所敬,而是我們對四方神明八方妖孽有所求。 也許這和國人生活在「高山屏於西,大漠障於北,東南皆海」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對物質的需要大過於精神訴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套用郭德綱的話就是:「老祖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經過我輩的不斷努力,基本斷 送光了。」
有個笑話講,有兩只二十世紀的蚊子一不小心掉進了時間隧道,來到了二十一世紀,它們便想嘗嘗現代人血的滋味 ,蚊子吸了一口啐道:「呸!怎麼沒人味。」笑話歸笑話,高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人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 ,不知道該如何討好這個城市。
生活在都市裡的人,更要懂得感恩,學會敬畏。學會感恩,感謝生活讓我們活得雖然辛苦,但總算衣食無憂;學會 敬畏,敬畏生命讓我們長得雖然抽象,但總算是心地善良。學會感恩,就要懂得回報,遇到討飯的給他點錢,碰見 要錢的給他點吃的。話粗理不糙,事情雖小,總算證明我們活著的社會價值,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畢竟不是每個士兵都能勝任將軍。學會敬畏就要有所顧及,燒香祈福時默默誦禱:「讓那些生活得比我辛苦 的人中五百萬吧,我雖然辛苦,但總算比他幸福。」
回想一下,生命中值得我們感恩和敬畏的事太多了,懂得感恩的人,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有所敬畏的人,是一 個受人尊重的人。學會感恩,懂得敬畏,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也許我 們就會平和一些,這個社會就會和諧許多,我們這個人就會活得挺拔筆直,堂堂正正。

❷ 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與同事們在一起,經常聽到大家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知道感恩。的確,現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別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須的。他們已經習慣了被愛,甚至在他們很小的心靈里,覺得被愛是理所當然的。你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他們都能感覺出來,而你對他們有一百個好,他們卻表現的麻木不仁。但是作為老師,我們難道只有抱怨和無奈嗎?不,我們有必要教學生學會感恩。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光要交給學生知識,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事,還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喚醒孩子那顆感恩的心。我覺得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從思想上教育學生 什麼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給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知恩圖報。作為老師,我們應對學生進行知恩、報恩、施恩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感恩能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讓學生知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才會理智的面對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覺得每年的「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契機,讓學生了解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送一件自己親身製作的賀卡;寫一篇贊美父母、老師的文章;說一句感謝父母、老師的話;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總之,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樂了自己。 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騖遠,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從做好小事做起,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拿教具。而關愛理解父母,則可以通過給父母盛一次飯,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說一句感恩的話,寫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從這些生活點滴都可以進行感恩教育,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別人的幫助之恩。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營造感恩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更好的以「感恩」為主旋律的校園氛圍,家庭氣氛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學校里,我們可以藉助班會、隊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主題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感恩的信息,進行藝術再創作,並進行展示,如講述「感恩」故事,創辦「感人小報」,設計「感恩」的標語,編排「感恩」的節目等。此外,我們還應讓孩子們學習祖國悠久的文明史,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滲透著感恩教育:「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羊跪乳,鴉反哺」「受之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這些傳統美德中,滲透著感恩情懷。我們要讓學生多讀,多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次,我們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要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為老師還必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特別是對一些感恩意識嚴重缺乏的學生,單靠學校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要家長配合,最好能爭取親友的共同教育。親友、老師、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感恩,才會更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感恩教育環境,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再次,還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宣傳的影響。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要堅決抵制不文明行為,特別是忘恩負義行為。要爭取各種媒體的宣傳,從正面大范圍來宣感測恩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感恩教育的氛圍。這樣既可以引起我們的社會和家長的足夠重視,又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進行與效果鞏固。 總之,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我們要幫助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不容忽視,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感恩教育,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師長之恩,尊重師長;感念社會之恩,為社會服務;感念祖國之恩,報效祖國……我們知道讓學生學會感恩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

❸ 論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感恩教育

1、在課堂上滲透感恩觀,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由於其一、農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奔波,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壓力過重、父母異地工作、父母離異等現象沖擊影響子女學習,迫使學生有異舉,如厭學、自閉等心理現象。所以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如何體貼和關心父母。在教學中,我通過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查閱資料、換位思考等途徑,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生懂得感恩社會
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將其有機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我去聽了語文教師的作文審題課《最讓我感動的事》,竟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寫什麼,經過教師的再三啟發,學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無幾,而且,有些學生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師或者別的人應該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機。主題班會感恩的心,我引導學生策劃,選材,組織,主持,聽著學生深情地回憶令自己感動的往事,從他們晶瑩的淚花里我們讀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學校舉行愛心結隊幫扶活動,當學生接過學校贈送的學慣用品時,那發自內心的感激與優異的成績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報
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養
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孩子體驗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開,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欠他的。據《光明日報》載: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暗地裡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有義務、有意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4、靈活運用多種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面對眾多中學生感恩之心的如此遲鈍,甚至沒有這種本能。作為教育者,我們便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我這主要有兩個方法,可作參考:
4.1故事教育法
老師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講解或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生動有趣,吸引力特別大,效果應該是非常顯著的。老師用生動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負義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或直接談看法,老師最好是加以評述來達到教導學生的目的。
4.2實踐法感恩教育的實踐法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為你的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學生親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學會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動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學生把別人為其做過的比較感動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還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去做、去體會,與家長、老師進行換位後做一做家長與老師的事情,從而感知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述他自己對感恩的認識,講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講讓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報恩行為的體會和感想。
總之,感恩是初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唯有學會感恩,他們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願感恩之花常開,感恩之樹常青。

❹ 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認為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想要回贈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在物質生活已達到較高水平的今天,學生感恩意識淡薄,不懂感恩,拒絕感恩的現象時常發生,這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感恩教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最為迫切的一項任務筆者認為學校特別是小學,更應該在加強德育的同時著重強化感恩教育。那麼,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呢? 一、校園環境,熏染感恩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學校始終將良好教育氛圍的營造作為一種重要教育資源和教育途徑,強調學生在共同參與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過程中得到熏陶和啟發,從而提供良好的環境。 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從校園布置著手,從教學樓的標語、圖片,到宣傳櫥窗里張貼的展版,都緊緊圍繞「感恩」這個主題精心設計,以此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述說著感恩」的話題;班級里通過黑板報、教室布置比賽,使「讓學校的每一個班級充滿感恩的氣息」;提倡學生設計「感恩畫、感恩卡、感恩詩、感恩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校每一個活動充滿感恩,富有生機。 二、各科教學,滲透感恩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的、有意識的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知恩教育。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樂課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爸爸媽媽》、《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響遍學生的心間,溫暖孩子們的心田;數學課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家庭教育問卷調查,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綜合實踐課可以組織學生製作「愛心卡」送給父母、老師等。所以這樣我們首先創設了一個感恩教育的和諧環境,能使學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滲透更加有效。 三、班會活動,凸顯感恩主題 班會活動是全班師生自主活動的一種教育形式,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進同學間的了解和友誼、弘揚個性品質、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陣地。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促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個性。 我們可以開展「感恩於心,報恩於行」的活動。班會緊緊圍繞「感恩」,從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師、朋友以及一切給予我們幫助關懷的人,同學們一起分享成長過程中的感動,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感恩行為,寫一封感恩信,自製感恩賀卡、感恩朗誦活動,以實際行動感恩同學,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生活,進而感恩社會。 整個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真情涌動,更使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感恩,是一種責任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節日,組織感恩活動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原先並不是非常強調的節日經由媒體宣傳後重要性逐漸突顯。其實,中國人的傳統使得我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還是比較內斂的,平時很少會把愛爸爸、愛媽媽的話掛在嘴邊。那麼,節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比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重陽節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教師節可以讓學生開展感謝老師的活動。也可以利用教師、同伴、父輩的生日,指導學生親自為自己的教師、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為班主任,當這些節日即將來臨時,我會通過班級日記的渠道,或者利用學校午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相關節日的宣傳和提醒。使學生們能充分利用節日,對父母表達感恩之心,感謝之情。 五、家校聯系,實現感恩教育 山區學校的許多孩子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更多時候則更需要我們去引導感悟。所以作為他們的家長,不僅要給孩子愛心、榜樣、機會,更需要學會珍惜、欣賞、肯定孩子的示愛和感恩的表現,我們的孩子才會不僅有愛的意識,更會有那些感恩的行為。他們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利用家訪或家長來校等機會和家長一起商討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製作「感恩卡」、 「為父母洗一次腳」「跟隨家長一天的勞動」、「愛心小信箱」(家庭與孩子的真情傳遞)、「送給家長一個驚喜」「給父母過生日,親手製作小禮物」「和爸爸媽媽說聲『我愛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展開,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恩中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教育學生知恩,學會感恩,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的人,乃至發展到愛自然、愛祖國等。 六、走向社會,體驗感恩行動 現在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因此,要盡可能地讓他們理解成人的世界,盡可能地帶領他們到社會實踐中體驗,我們山區校區的孩子可以給他們布置感恩的作業,讓走回村莊去活動。如開展「向周圍曾幫助過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謝信」、「組建綠色環保小衛隊還給村莊一個和諧的環境」、「到孤獨老人家送去溫暖、關心」……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接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了解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關愛社會,回報社會。 感恩是人類美好的優良傳統,是孩子心靈的燈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師用適當的方法點拔學生,培養學生擁有感恩意識,讓他們知道知恩圖報,不忘父母之恩,老師之恩,社會之恩等。並通過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白「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道理。

❺ 對學生如何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各樣的思潮傳入進來,在打破了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後,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使經濟物質財富的生產騰飛,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容否認,在思想領域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這時思想領域顯得無序而混亂,道德有所淪喪。我們看到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受到恩惠卻不懂得感恩,受了父母的養育、老師的培養、黨和國家給予的優越的工作環境、幸福生活,而不好好工作,不知報恩,反而認為自己父母沒有別人的父母能幹,給他留下的東西太少;黨和國家對他總是爭三欠四,對現實生活不滿。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
如何進行感恩教育:
一、 重視感恩教育啟蒙,開啟學生感恩之心
學生的心靈是一塊奇異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取;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我們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場合和時機在學生的心裡播上善的種子,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幫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認同,更是一種回報。這種認同應該是發自學生的心靈里的認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有意識地重視抓「感恩」教育。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知恩感恩
要使學生知恩、感恩,必須做艱辛、細致的工作:
(一)、營造感恩環境。有人說:「感恩之情,是心靈成長的營養劑,是美德,更是一種素養。感恩,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重要一課。當孩子們細細品味父母的付出時,一些不滿就會消弭,幸福之感就會油然而生。」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可以創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受到洗禮。如:1、組織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視,誘發學生感恩心;2、講述「感恩」的故事。在班裡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故事會,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進行演講,使學生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3、創辦「感恩」小報。用新穎的排版、立意鮮明的主題,定期出刊「感恩」的內容,使學生親眼目睹「孝心」的形象,從而受到感染。4、編排「感恩」的節目。讓學生將文化藝術融入到「感恩」活動中,從中受到熏陶。5、算一筆感恩賬。讓學生將自己一個的年費算個總帳,再把父母一年的總收入算個總帳,通過比較,體會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寫一封感恩信,抒發自已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創設感恩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標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學生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他們心靈深處潛在的情感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行為的目的。比如當小學生不能正確對待父母的誤解,可設計《被媽媽誤解》的活動情境;當同學們在青春期與父母摩擦增多的情況,可設計《善解父母心》活動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對於內容的選擇,應始終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活動內容,找到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組織體驗活動。
1、幫助父母勞動。在家洗衣、掃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父母做感恩飯,端茶遞水,將感恩付諸行動。
2、組織學生與班裡的貧困學生結對交友、獻愛心等活動,讓學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並改變學生的冷漠,培養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學生的人情味。
3、將「感恩」遷移到愛黨愛國愛社會上。開展「隊旗」、「學校」、 「國旗」在我心中活動,自覺維護學校、國家名利,爭做護潔衛士,課余清掃「白色垃圾」,主動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情懷。這樣使「感恩」教育有聲有色,讓學生在「感恩」活動中去親身體驗,去感悟人生,去領會真理。
三、與家長要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實效通常與家庭教育有重要關系。現在家長們總是顯得較為急功近利,他們仍然片面強調「智育」,只想學生讀書,將來考上大學就行,什麼事都包辦代替,在親情教育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與引導,導致親情教育的漏洞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學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尤其要注意解決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問題,並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發展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學校教育和家長的教育合力。
感恩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我們要花大力氣來抓,並堅持到底。使我們的接班人人人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❻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

意思是通過故事、活動、演講、實踐等方法,使學生建立有愛心、懂得回報家人回報社會的認識,知道感恩並付諸行動的教育。

❼ 中學生《感恩教育,忠誠自己的心得體會》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總能健康的心態。

每天懷有感恩的說「謝謝」,不僅僅是使自己有積極的想法,也使別人感到快樂。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而當別人幫助自己時,以真誠微笑的表達感謝;當你悲傷時,有人會抽出時間來安慰你等等,這些小小的細節都是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想來表達你對別人或生活的感恩,這里是彌縫從Zenhabits上修改的幾個妥帖和奏效的方法。當然感恩是要來自內心的,所以這些方法只是個提示而已。

養成感恩的習慣。每天清晨醒來時,我都會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愛的人,當然還包括其他我對之感激的人和事情(讀者、網站捐贈者等等);
一封表達謝意紙條。如果別人向你寄來一封表達謝意的紙條,你一定會很開心吧~當你表達謝意時,並不需要正式的感謝信(雖然那更棒了),一張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禮輕情意重。
一個小小的擁抱(在適當的時候)。對你深愛的人,與你共處很長時間了的朋友或同事,小小的擁抱時很好的禮物來表達感恩。
對每一天懷有感恩。你並不需要感謝特定的某人,因為你可以感謝生活!感謝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位懷有感恩之心的朋友常常跟我說,當你每天醒來時,應該這樣想:「我真是個幸運的傢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還有嶄新的完美一天。我應該好好珍惜,去擴展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傳予他人。我要常懷善心,要積極地幫助別人,而不要對別人惡言相向。」
不求回報的小小善意。不要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留心一下他人,看看他喜歡什麼,或者需要什麼,然後幫他們做點什麼(倒杯咖啡,遞下茶水等等)。行動強於話語,說聲「謝謝」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來回報他。
一份小小的禮物。並不需要昂貴的禮物,小小的禮物也足夠表達你的感恩了。
列一份你感謝別人的理由。列這樣一份清單,大概十至五十幾條,表達你對他的感受,為什麼喜歡他,或者他幫助了你哪些地方,而你此深懷感激。然後將這份清單叫給他。
公開地感謝別人。在一個公開的地方表達你對他們的感謝,比方說辦公室里、在與朋友和家人交談時、在博客上、在當地新聞報紙上等待。
給他們意外驚喜。小小的驚喜可以使事情變得不一般。比方說,在妻子工作回到家時,你已經准備好了美味的晚餐;當母親去工作時,發現自己的汽車已經被你清洗的干凈又漂亮;當女兒打開便當時,發現你特意做的小甜點。就是一點點的意外驚喜哦~
對不幸也心懷感激。就像羅斯福總統家中被盜後,他給朋友的回信一樣。即便生活誤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與打擊,你也要懷有感恩。你不是去感恩這些傷心的遭遇(雖然這也使你成長),而是去感恩那些一直在你身邊的親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給予你的健康和積極的心態等等。
感恩是一個人該擁有的本性,也是一個擁有健康性格的表現。生活、工作、學習中都會遇到別人給你幫助和關心,也許你不能一一的回報,但是對他們表示感恩是必需的。

熱點內容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