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江心州中學

江心州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4-18 11:00:58

⑴ 安徽合肥最近會發生地震嗎

現將1904年以後有宏觀考察的4級以上地震情況分述如下(凡未註明出處的地震等烈度線圖及其烈度區面積,均經過重新校核、修正):
一、1917年1月24日霍山6.25級地震
發震日期:民國 六年舊歷正月初二日。
發震時刻:08時48分12秒。
震中位置(宏觀震中):北偉31.3°,東經116.2°。極震區包括霍山、黑石渡、落兒嶺、爛泥坳等地區。
震中烈度:八度。
震害情況:中華民國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民國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調查報告》:此次地震「震力自下而上,屋瓦揭飛,牆壁傾頹,山石崩墜,聲如雷鳴。全境人民以死傷聞者約及數十,最烈之處在西南鄉之落兒嶺。」
《申報》1917年3月19日載:「城廂市鎮,房屋倒塌甚多,壓斃人民亦不少,全縣恐慌。其災情最重地方,如英霍交界之鹿吐石鋪,有群山峽澗,澗烈數十丈,山中巨石不時滾落,打破附近民房甚多,壓斃人民數十。……其餘諸佛庵、桃源口等處,均受災重,甚有炊爨時,屋被震倒,遂致火起延燒,不敢搶救者。」表2—2安徽省現代地震目錄
(1904—1985年Ms≥4.01970—1985年Ms≥3.0)
序號年代發 震 時 間震中位置月日時分秒北緯東經地點震級(Ms)烈度深度精度11917年12408481231.3°116.2°霍山6.25八121917年22210124231.3°116.3°霍山西南5.7531934年31808164431.0°116.4°霍山、潛山間541954年61710083931.6°116.6°合肥、六安間5.25六351960年81123045331.5°117.8°巢縣461962年71220462631.3°117.5°廬江東4五371963年31319322230.5°117.0°安慶附近4.25481965年31504181433.5°117.3°固鎮西北4五391966年72715331732.5°117.7°定遠4五2101967年3302250130°54′117°40′銅陵附近4.21111967年71117154231°47′118°20′馬鞍山4.6六1121969年22807293533.1°116.1°利辛西南4.2五2131969年4213213132.8°115.8°阜陽、阜南間4五2141970年5915374031°00′116°24′岳西3.63151971年21171931°22′116°08′霍山3.53161971年316230730°36′119°18′廣德3.22171971年713130433°36′117°42′靈璧3.33181971年121104580831°21′116°13′霍山3.02續表序號年代發 震 時 間震中位置月日時分秒北緯東經地點震級(Ms)烈度深度精度191972年31607113430°48′116°52′桐城徐河3.51201973年3712305031°23′116°12′霍山落兒嶺3.151211973年31116324731°22′116°11′霍山落兒嶺4.371221973年31116400831°22′116°10′霍山落兒嶺3.281231973年31122310831°23′116°10′霍山落兒嶺3.281241973年31215214931°23′116°11′霍山落兒嶺3.381251973年31216210831°23′116°10′霍山落兒嶺4.071261973年82711285631°05′117°32′無為鄭河3.0271973年92211532533°35′116°31′濉溪臨渙4.0五10281974年91819024132°27′116°02′霍邱代店3.0291974年111900583030°18′118°24′旌德朱慶3.0301976年52208161931°58′116°19′六安丁集3.1101311976年61421294431°58′117°30′肥東梁園3.013321976年83004125032°30′117°01′長豐曹庵3.6191331976年112704190832°20′117°52′定遠永寧集3.112341979年3215182333°11.′4117°24.′8固鎮連城3.2121351979年3215201333°11.′3117°24.′9固鎮連城5.0六111361979年3412101833°11.′9117°23.′3固鎮連城3.591371979年3705080130°45′119°19′廣德梨壁山3.325續表
序號年代發 震 時 間震中位置月日時分秒北緯東經地點震級(Ms)烈度深度精度381979年32320580333°11.′3117°25.′5固鎮連城3.071391979年53110404433°10′.0117°26′.6固鎮連城3.2151401979年61421311033°11′.0117°26.′0固鎮連城3.071411981年123018402233°11′.2117°23′.7固鎮於廟3.0111421982年927103727.931°35′.5116°32′.1六安楊公廟3.8111431984年121221147.531°22′.5116°12.′5霍山落兒嶺3.2101441984年125094112.431°59.′7116°16.′0霍邱吳陽3.0151451984年925042051.431°35.′0117°30.′0巢縣三戶梅3.5161461985年510094357.531°36.′0116°33.′6六安楊公廟3.551471985年96040121.730°54.′4115°57.′5岳西上古坊3.21
1954年中國科學院中南區地震調查工作組霍山小組調查資料手稿:「正月初二早晨地震,自西向東北,山搖樹擺,路上行人立足不定,雞飛狗走,豬牛驚竄奔鳴,塘水震盪,游魚飛躍,鍋台及間牆亦有倒塌者。尤以縣之西南境為最烈,如黑石渡、諸佛庵、鹿吐石鋪、佛子嶺等區,山崩地裂,岩石崩墜,牆倒屋塌,壓傷人畜者有之。」
1971年3月10日武漢地震隊赴霍山地震考察隊的《霍山縣一九一七年地震強震區調查報告》:「霍山地震極震區的地震烈度為八度。在霍山縣落兒嶺公社所轄爛泥坳至黑石渡一線呈北東向分布(圖2—6)。其范圍包括黑石渡、落兒嶺、鹿吐石鋪、古橋畈、馬家嶺、百步街、爛泥坳、汪家鋪、半竹園、清潭溝等地區。在本地區內,陳舊的房子都倒塌了,掉磚掉瓦普遍存在,甚至較好的房屋也歪斜,牆上裂縫,鍋台幾乎無完好者。落兒嶺、鹿吐石鋪、爛泥坳、黑石渡等地道路普遍發裂,且有冒水冒沙現象。落兒嶺、鹿吐石鋪一帶山石裂縫,甚至出現山崩,落兒嶺鳥龜峽的「垮石崖」就是這次地震的山石垮落形成而得名的。地震使河水、田水普遍起波浪、變深,鹿吐石鋪一口井地震後乾涸,甚至一年後也沒有井水。由於房倒屋塌和山石崩落,本地區共打死十餘人,受傷的人就無法統計了。」
1984年六安地區地震局管玉藝的《關於一九一七年霍山6.25級地震考察》:極震區等震線「呈長軸為北東向橢圓」,「極震區面積為236.4平方公里」,「累計死亡人數為36人」。極震區外震害情況:霍山縣城關:「部分無依持之土牆及磚砌空心隔牆因震動而倒塌,曾有人受傷。廚房內煙囪大部分倒塌,鍋台亦有震裂。……文峰塔……底部石造一層各面均有裂縫。街上倒了一些房子,土牆多倒塌。」(中國科學院中南區地震調查工作組霍山小組調查資料手稿,1954年)

安慶:「滿城屋宇動搖,東門外之江岸亦崩塌數丈。」(《申報》,1917年1月28日)
金寨:「震時有的屋瓦掉下……部分土牆有倒塌的。」(中南區地震調查工作組調查資料手稿,1954年)
六安:「一般房屋除尾面較陡、檐口瓦片間有墜落者外,無其它損毀。」(中南區地震調查工作組調查資料手稿,1954年)
武漢:「震時房屋動搖,磚瓦有墜落者。凡建築弗固之屋,遇險者頗多,曾壓斃數人。」(南通軍山氣象台《民國六年第一季度報告·附錄三》)「房屋倒壞者約十餘戶」,「高牆震綻者有之,倒塌者不下數十處。」(上海《民國日報》,1917年1月27日和2月2日)「省垣(武昌)方面,督軍署後塌屋一棟,大朝街倒牆者二家,塌屋者一家,武勝門外塌屋三家,賓陽門外洪山街塌屋一棟。漢口方面,何家墩塌屋一棟,沿江岸亦塌屋數處,橋口倒牆者亦有二、三處。……劉家廟附近之蓬戶倒塌數家,……漢陽高洪橋地方,亦簸塌古牆一堵,並壓斃四人。」(《申報》,1917年2月2日)
羅田:「一祠堂牌樓震倒一角,朽舊房子倒2間,一舊檐牆裂縫(長5尺、寬2寸)。」(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214頁,1983年)
麻城:「房屋有傾倒者。」(《農商公報》第3卷第35期,1917年)
蘄春:「屋瓦間被震落,天主堂東牆被震裂縫。」(《中國地震資料年表》,1956年)
鄂城:「東門外年久失修的塔震垮一塊。」(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214頁,1983年)
浠水:「屋瓦有震落,一老磚牆裂縫寬4—5寸。」(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214頁,1983年)
大冶:「教堂東牆震裂寬9寸,長2丈,華濟水泥廠之院牆倒塌2丈多。」(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214頁,1983年)
陽新:「縣屬大雞山煤礦被震塌礦山三十餘丈,有工匠四十餘人埋入坑內,山上公司辦事處亦被震倒,斃司事工役數人。」(《東方雜志》,第14卷,第3號,210頁,1917年)
揚州:「倒壞房屋十數家,並有一小兒被壓幾死。……震倒草房數處。」(《申報》,1917年1月29日)
此次地震有感面積很大,據當時對地震圖計算所得如下:烈度面積(平方公里)
七度以上者27500
三度以上者58500(《農商公報》,第3卷第35期,1917年)
地震「震動范圍延及魯、蘇、皖、豫、浙、贛、鄂、湘八省,面積約六十萬平方公里。」翁文灝《近十五年中國重要地震記》,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16號,第148頁,1923年8月)
「潛山、太湖、宿松、太和、黟縣、蕪湖、全椒、壽縣、霍邱、舒城、安慶、懷寧、合肥、桐城、望江、廬江、巢縣、無為、滁縣、來安、和縣、歙縣、休寧、祁門、宣城、涇縣、太平、旌德、貴池、銅陵、石埭、東流、秋浦(屬至德)、天長、亳縣、鳳陽、潁上、蒙城、含山、南陵。
河南省之光山、正陽、商水、信陽、商城、羅山、確山、汝南、沈丘、桐柏。
江蘇省之高淳、鎮江、宿遷、南京、浦口、溧水、丹陽、金壇、無錫、江浦。
湖北省之黃崗、新洲、英山、應山、嘉魚、通城,漢川、孝感、黃安、黃梅、安陸、雲夢、應城、襄陽、鍾祥、京山、荊門、江陵。
江西省之南昌、婺源、德興、宜豐、新建、戈陽、修水、九江、奉新、德安、瑞昌、玉山、余干、都昌。
浙江省之杭州、富陽、新登、安吉、衢縣、常山、開化、分水。
湖南省之岳陽、湘陰、南縣等縣均有感。最遠記載達450公里。」(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215頁,1983年)

二、1917年2月22日霍山5.75級地震
發震日期:民國六年舊歷二月初一日。
圖2—71917年1月24日霍山地震圖(中華民國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制)摘自1985年謝硫壽主編《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第四卷(上)發震時刻:10時12分42秒。
震中位置:北緯31.3°,東經116.3°。
此次地震因系1月24日6.25級地震的餘震,震中烈度難以確定。
震害情況:霍山:「隆然有聲,霍山、麻城、羅田諸縣境內房屋,率多傾倒,感震之地延及數省,廣至四十餘萬平方公里。」(《東方雜志》,第20卷,第16號,148頁,1923年)
武漢:「至房屋經此一再震動,牆垣炸裂者甚多,倒塌者間亦有之,如省垣望山門正街徐水源水煙店刨煙房己塌,幸屋矮料小,僅傷三人,並不甚重。武勝門外下新河地方,亦塌小屋三椽。」(《申報》,1917年3月2日)
湖北京山:「該縣東鄉馬家口有村……二月一日(舊歷)地震,霹靂一聲,村落分為兩段,從中現出巨孔,深約二丈有奇,孔內寒氣侵人,莫敢探視。當炸裂時,並倒屋四間,打傷男女大小七人雲。」(《申報》,1917年3月11日)
民國六年《農商公報》第35期載:二月二十二日地震范圍較前次稍隘,據地震圖計算所得如下:烈度面積(平方公里)五度以上者47000三度以上者390000圖2—81917月2月22日霍山地震圖(中華民國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制)摘自1985年謝毓壽主編的《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第四卷(上)
中華民國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民國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調查報告》中2月22日地震調查表記載:懷寧、桐城、太湖、潛山、廬江、休寧、貴池、銅陵、石台、鳳陽、潁上、蒙城、泗縣、合肥、太和;江西之九江、都昌;湖北之麻城、黃梅、英山、雲夢;江蘇之浦口均有感。

(圖中烈度系按羅西及福來氏之法,計分八度。)三、1934年3月18日霍山、潛山間5級地震圖2—91934年3月18日霍山、潛山間地震摘自1980年上海市地震局《蘇浙皖滬地震目錄》發震日期:民國二十三年舊歷二月初四日。
發震時刻:08時18分12秒。
震中位置:北緯31.0°,東經116.4°。
此次地震當時未進行實地調查,震中烈度無法確定。
1934年3月21日上海《新聞報》載:此次地震「震源約在安徽霍山、潛山間折斷層,深度三、四十公里,震央(即震中)既偏在山地又震度弱,不致釀成災害損失。」

四、1954年6月17日合肥、六安間5.25級地震
發震時刻:10時08分39秒。
震中位置:北緯31.6°,東經116.6°。
宏觀震中:北緯31.8°,東經117.2°。
震中烈度:六度。
震害情況:合肥:房屋有個別倒塌或損壞,澆好之水泥往裂縫。
六安:城南一小學倒牆二堵。
金寨:破舊房屋倒塌二間。
霍山:震倒破舊瓦牆一堵,草房一間。
銅陵:震倒破瓦房一間。
舒城:震倒一堵破牆。
貴池:震塌房屋一間。
湖東(今樅陽):震塌磚牆二處。
當塗:倒塌牆一堵。
巢縣:震倒一土地畝,倒牆一堵。
和縣:原已傾斜的寶塔震倒大半。
無為:年久失修的舊草房二間被震倒,舊牆裂縫,田圩潰破。
鳳陽:倒塌房屋二間。
太平:倒朽舊房屋一間。
含山:馬太鄉圩壩崩壞幾個。
壽縣:舊房牆壁裂縫約2公分。
麻城:一土坯房裂開一尺寬,衛生院房屋有裂縫。
旌德:倒塌房屋四間。潛山:震倒區政府房屋一間。圖2—101954年6月17日合肥、六安間地震摘自1970年李善邦主編的《中國地震目錄》蚌埠:屋牆裂縫或傾斜。
波及面積相當大,有記載的如下:
淮南、蕪湖、安慶、霍邱、肥西、岳西(已開裂之牆倒)、桐城、青陽、至德、太湖涇縣(破屋掉瓦片碎上)、南陵、郎溪、宣城廬江、全椒、滁縣、肥東、嘉山、濉溪、五河、懷遠、靈璧、宿縣、泗縣、寧國、績溪休寧、歙縣、石埭、阜南、鳳台、蒙城、阜陽、臨泉、潁上、太和、界首;湖北省之英山、武漢;河南省之商城,江蘇省之盱眙、宿遷、睢寧、泗洪、泗陽、高淳、江浦、南京、溧水;浙江省之昌化均有感。」(顧功敘主編,《中國地震目錄》,第42頁,1983年)

五、1962年7月12日廬江東4級地震
發震時刻:20時46分26.0秒。
震中位置:北緯31.3°,東經117.5°。
震中烈度:五度弱。
1985年巢湖地區地震局《廬江白湖4.0級地震考察報告》表明,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在廬江白湖農場姥山大隊,與儀器記錄所定震中基本相符。震中區近似橢圓形,走向北西,長圖2—111962年7月12日廬江東地震軸22公里,短軸15公里,面積約259平方公里。
震中區室內外大多數人有感,屋架、門窗和碗櫥碰響,塵土下落,土牆裂縫。地震時伴有地聲,象滾雷一樣嗡嗡聲,河裡浪濤拍岸,船搖晃。

六、1965年3月15日固鎮任橋4級地震
發震時刻:04時18分14.0秒。
震中位置:北緯33.5°,東經117.3°圖2—121965年3月15日固鎮地震震中烈度:五度。
1986年蚌埠市地震局《1965年3月15日固鎮任橋4.0級地震考察報告》: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在任橋車站和老任橋集之間,震中區近似橢圓,方向北東東,長軸8公里,短軸5公里,面積約31平方公里。
地震時有轟轟隆隆聲,群眾普遍有感。郵局總機自動掉牌,床搖動,碗櫥晃動作響,屋頂掉坷垃。

七、1966年7月27日定遠4級地震
發震時刻:15時33分17.0秒。
震中位置:北緯23.5°,東經118°2′。
震中烈度:五度。
1966年7月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定遠地震調查組《安徽省定遠縣1966年7月27日地震趨勢調查報告》: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在定遠城東附近,震中區近似橢圓,方向為北東,長軸10公里,短軸5公里,面積約39平方公里。四度區形狀和方向與震中區類似,其長軸50公里,短軸32公里,面積約1256平方公里。
地震時伴有聲如雷,震中區室內大多數人有感,房屋搖動,碗俱碰響,人站立不穩,感覺頭昏,午睡者驚醒,開會者跑出屋外。城關一草房毛竹椽於折斷商根,老房掉土。

八、1967年7月11日馬鞍山4.6級地震
發震時刻:17時15分42.0秒。
震中位置:北緯31°.47′東經118°20′。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12公里。
1967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7年7月11日安徽馬鞍山採石地震調查總結報告》和1985年11月馬鞍山市地震局《安徽馬鞍山4.6級地震震中烈度特徵以及發震構造的初步析》: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馬鞍山市區採石附近,震中區呈橢圓形,北東向,長軸20公圖2—131966年7月27日定遠地震里,短軸11公里,面積約173平方公里,其范圍:東至小梁塘、後上湖、霍里、李村、興和、大石崗;西至長江邊江心州大閘;北至和尚港、黃塘、鋪頭、上庄;南至興煥、楊家山、陽湖街、煙墩山、謝家。五度區形態、方向與六度區相似,長軸75公里,短軸45公里,面積達2649平方公里。
此次地震,震中區房屋建築遭受輕微損壞,個別達到破壞程度。馬鞍山市礦內家屬宿舍圖2—141967年7月11日馬鞍山地震屋頂煙囪約倒塌30%左右,幾座樓房有裂縫,頂棚灰皮掉落;採石鎮房屋普遍掉土,有幾處牆裂縫,寬0.5—5厘米不等,倒塌牆頭約四、五處,有一木架房碎磚山牆部分倒垮下。
地震時,江邊「老鷹窩」懸崖處山崩,砸死一老人;居民區房屋煙囪倒塌,砸傷數人。
五度區內差不多所有人都有感,人們驚慌跑出屋外;房屋搖晃,普遍掉土,個別屋頂、煙囪掉磚,亦有已壞的碎磚牆倒垮部分。
此次地震,河塘水翻騰起浪,溝渠水面翻花冒泡,還出現樹木傾伏、鋼軌扭動、岩崩和小滑坡等現象,同時伴有地聲、地光。
地震的有感范圍較大,據當時不完全統計,南京以及江寧、江浦、含山、無為縣等地均有感覺。

九、1969年2月28日利辛4.21級地震圖2—151969年2月28日利辛地震發震時刻:07時27分35秒。
震中位置:北緯33.1°,東經116.1°。
震中烈度:五度。
1985年10月阜陽地區地震局《關於利辛Ms14.2級、阜南Ms14級兩次地震的宏觀調查報告》: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利辛胡集附近,震中區形似橢圓,方向北西,長軸25公里,短軸12.5公里,面積約245平方公里。震中區室內睡覺者從夢中驚醒,房笆響掉土,門鼻響,床、碗櫃晃動,山牆呈波浪形上下顛簸,人們驚慌跑出室外;室外溝水翻動,大多數人有感。
四度區面積約517平方公里。區內房笆響,掉土;室內大多數人有感,床動,門鼻、碗俱碰響;室外部分人有感,溝水向兩邊溝壁撞擊。

十、1969年4月2日阜陽、阜南間4級地震
發震時刻:13時21分31秒。
震中位置:北緯32.8°,東經115.8°。
震中烈度:五度。
1969年4月,國家科委阜陽地震工作小組《安徽阜陽地區阜南地震調查簡報》和1985年10月阜陽地區地震局《關於利辛Ms14.2級、阜南Ms14級兩次地震的宏觀調查報告》表明,阜南4級地震後9分鍾,即13時30分26.5秒,原震中位置又發生一次3.75級地震。
4級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阜南田集一帶,與微觀震中(阜陽王店)相差25公里。震中區呈北北東走向橢圓,長軸10公里,短軸8公里,面積約63平方公里。震中區房頂掉上,門、房碰響,油瓶晃倒,多數人驚慌跑出室外。
四度區形似橢圓,長軸50公里,短軸30公里,面積約1177平方公里。區內房笆掉土,室內大多數人有感,床,椅動,門鼻、碗碰響,個別人跑出室外;溝、塘水向兩岸撞,室外人感覺不明顯。

十一、1973年3月11日霍山4.5級地震
發震時刻:16時40分08秒。
震中位置:北緯31°22′,東經116°11′。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6公里。
1973年10月安徽省地震隊業務組《1973年3月霍山地震工作小結選編》:此次地震為震群型,4級以上地震共3次:3月11日16時32分,4.3級;16時40分,4.5級;3月12日16時21分,4.0級。自3月4日至24日,該區共記錄到0級以上地震520餘次。其中,絕大多數為1.0級左右小震,2.0—2.9級地震27次,3.0—3.9級地震3次,參見表2—2和表2—6。上述大部分地震集中在北緯31°22′—31°29′、東經116°09′—116°12.5′、面積約48平方公里的小范圍內,震源深度為5—10公里。兩次震級最大的地震震源機制解參數如表2—3。
4.5級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霍山諸佛庵、落兒嶺一帶,與微觀震中一致。六度區包括三個地段:其一在落兒嶺、松山寨、爛泥坳、茅山林場等地,約呈三角形狀分布,其二在諸佛庵、小堰口附近,呈東西向狹長分布;其三在霍山縣城關區附近。
1973年8月南京地震大隊、安徽省地震隊《1973年3月安徽霍山地震宏觀調查報告》表明,霍山4.5級震群時,霍山縣城、諸佛庵區和三線工廠均受到輕重程度不同的損壞。紅星、江北、東風、皖西和皖化五個機械廠的個別廠房有輕微裂縫,尤以紅星廠306庫為甚;宿舍裂縫嚴重,剪切斜裂縫和彎曲水平裂縫又寬又長,甚至錯動,掉磚掉瓦也較普遍。霍山縣銀行及百貨公司房屋震裂較嚴重,大禮堂、電影院、新華書店及單層空斗牆宿舍有不明顯裂縫。諸佛庵區一些年久失修的老舊房隔牆被震裂,一些民房也有牆裂或掉灰現象。
五度區形態呈橢圓形,北北東向,長軸37公里,短軸25公里,面積約726平方公里。
霍山4.5級震群由於震源淺,絕大多數0.6級以上地震均有感並伴有地聲。4.5級地震的有感范圍較大,除霍山、金寨、六安南部外,舒城、桐城以及湖北的武漢、英山,江西的瑞昌等地均有感。

十二、1973年9月22日濉溪4.0級地震
發震時刻:11時53分25秒。
震中位置:北緯33°35′,東經116°31′。
震中烈度:五度至五度強。
震源深度:10公里。
此次地震後還記錄到14次0級以上的餘震,其中0.1—0.9級地震9次,1.0—1.9級地震5次,最大的為1.6級。
4.0級地震的震源機制解參數見表2—4。
1973年10月安徽省地震隊《1973年9月22日濉溪縣地震宏觀調查報告》:此次地震的宏觀震中在濉溪縣臨煥一帶,與微觀震中基本一致。震中區呈北北東走向的狹長橢圓,區內房屋有輕微破壞,張陳庄一牛房屋頂坍塌,濉溪縣城關兩戶民房東牆及屋檐磚瓦被震落部分,徐樓中學一教室屋架被震折,渦陽縣石弓集有兩間破舊牛棚也被震塌。震時還伴有低沉、悶雷似的地聲。表2—4濉溪4.0級地遠震震源機制解參數表發震日期發震時刻震 中 位 置北緯東經震級(Ms)震源深度(km)節面Ⅰ節面Ⅱ走向傾向傾角走向傾向傾角1973年9月22日11時53分33°35′116°31′4.01083°NNW85°176°〖〗NEE65°P軸T軸B軸XAXB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矛盾比(%)精度估計37°23°133°12°251°65°〖〗86°25°353°8°22Ⅲ
此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淮北市、蕭縣、渦陽、蒙城以及江蘇的徐州,山東的棗庄市均有感。

十三、1979年3月2日固鎮5.0級地震
發震時刻:15時20分13秒。
震中位置:北緯33°11′.3,東經117°24′.9。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11公里。
1979年安徽省地震局《1979年3月2日固鎮5.0級地震技術總結》:這,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序列,主震前兩分鍾記錄到一次3.2級地震(參數:15時18分23秒,北緯33°11′.4,東經117°24′.8,震源深度12公里)。自1979年3月2日至12月31日,共記錄到0級以上地震89次,其中,3.0—3.9級地震4次,2.0—2.9級地震4次;序列震中分布面積為6.5平方公里,震源深度為5—15公里。序列中所有3級以上地震的震源機制解參數見表2—5。

5.0地震的宏觀震中位於固鎮於廟一帶,與微觀震中一致。震中區呈不大規則的矩形,近東西走向,長軸13公里,短軸7公里,長短軸比約為2:1,面積約91平方公里。震中區震感強烈,人們從室內驚慌奔出,有程度不同的暈眩感,站立不穩,個別騎自行車者摔倒;房屋、樹木和電線桿劇烈搖晃,傢具移位,貨架與桌子上的杯、碗、瓶等物被震倒或震落在地上;杯、盆中水劇烈震盪,甚至濺出,河塘水面起波;有的叉土牆出現小裂縫,牆外表抹泥層局部剝落;施工質量差的磚石建築的結構薄弱部位出現裂縫;少數山牆、高門牆、縱牆、磚柱出現裂縫;破舊老房少數牆壁坍塌,坑房煙囪多數倒塌,民房煙囪少數倒塌,多數出現掉磚或頂部扭損,屋瓦滑落,屋脊磚與商側座磚多被震落;雙曲拱橋腰拱頂部和側牆產生裂縫和裂紋。震中區有四人被屋頂震落的磚瓦土塊砸傷。
五度區也呈一不規則的矩形,長軸42公里,短軸13公里,面積約312平方公里。室內所有人和室外大多數人有感;架上器物有的傾倒或落地,有的懸掛物被震落;屋架、門、窗「嘎嘎」作響,泥灰從房頂和牆上等處震落;老舊民房原有裂縫擴大;民用煙囪普遍掉磚,壓脊或座磚也有的被震落,屋瓦有溜動現象。
詳見圖2—19。

5.0級地震及3.2級前震和最大餘震(3.5級)時均伴有悶雷似的地聲。
5.0級地震的肩感范圍較大,北到山東臨沂、滕縣,南達桐城、蕪湖,東南抵江蘇之鎮江,西北止於河南商丘。整個有感范圍近似呈一南北向的橢圓,半徑平均約200公里,面積達12萬多平方公里。

⑵ 昨天安慶出現了地震雲,合肥會不會地震啊!

雲彩經常有,哪塊才是地震雲?

所謂的地震雲、動物遷徒,都沒科學的方法作出解釋、識別和預測,何以說明就要發生地震了?

就像動物遷徒,動物交配的時候會遷移,天要下雨的時候也會遷移,何以證明就是要發生地震了呢?何以計算地震何時發生呢?

⑶ 我在江心洲最近的招商銀行在哪

若您在南京,仙林支行,南京市棲霞區文樞東路2號。

公交車:地鐵2號線,公交50路

附近:仙林中學對面,仙林新村旁邊

為幫到更多客戶,若滿意請點採納。

⑷ 張文俊的藝術年表

1918年11月15日(約農歷年10、5)生於山東臨沂傅家莊,家有土地幾十畝多,由祖父張德順勞動管理,父親懷琪經商,開雜貨小店,我童年生活多隨父親,少在家中跟母親一起生活,有時跟外婆一起生活,她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老人,針線活很好,也常幫人裁衣,我的大舅幫父親做生意,另一位長工葉老井。
1925年(8歲)開始讀私塾,由本庄陳文堂教師教四書五經,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讀起,以後讀大學,中庸,上下孟子論語,千家詩,書經,禮記,等。我的父親特別重視我學寫字,要求寫對聯不要求人,所以我從十歲就開始過年寫對聯,在私塾讀書每天寫小字,大字,約四年。為我寫字打下了基礎。
1929-1933年讀初小(從四年紀學起)高小(在朱陳庄讀畢業後到臨沂考取縣師范講習所二年)。
1934-1936年在臨沂讀師范講習所,繼續學習顏字,柳字,由於受同學高立明的影響,開始接受進步思想,開始讀魯迅的文章。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對我追求進步思想影響很深。
1936-1937年,36年暑期我考取了山東省臨沂第三鄉村師范學校。我的書法,國畫成績是優秀的。
1937年秋,在山東省立第三鄉村師范讀書。讀進步書。於11月28日,因當時濟南論陷,我隨親戚韓汝鈞離家去徐州。參加第五戰區抗敵青年團。1937年12月由徐州隨軍至河南潢川,在第五戰區、戰敵青年軍團受訓後,3月至8月在河南息縣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1938年8月因病離開軍團去湖北均縣湖北中學讀書,10月隨校到四川梓潼國立六中一分校讀書。1938年5月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因組織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學藉。流浪至成都。
1940年失業、失學,後在成都南區貧兒寄託所教書。
1941年8月由中共地下黨介紹在四川洪雅中山鄉小學教書。
1942年1月15日在洪雅被捕,至44年夏先後被囚禁於成都、重慶歇馬場五雲山集中營。
1944年秋,考入重慶國立藝專,學習中國畫,先後師從李可染、鄭午昌、潘韶 、諸樂三老師。1946年隨校遷至杭州,47年秋畢業。在校組織領導學生運動、帶領同學參加慶祝舊政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被特務破壞,發生震驚中外的校口場事件。參加重慶各界慶祝舊政協成功大會籌委會。
1947年8月起,先後在杭州、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進步美術組織,今藝社新民主主義藝術同盟。1948年3月去南京,在郵匯子弟學校教書,和朱克可在地下黨領導下負責美術工作,迎接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成立南京文工團任美工組組長。同年6月去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由李可染引見拜望齊白石先生。
1949年10月至1950年調南京軍管會文化處秘書處任處長,又任市文聯聯絡部總幹事任、美術供應社副主任。《人民美術》第四期發表(南京市第二屆美展)一文。
1951年,任市文聯秘書處副處長。
1953年任江蘇省美術工場場長,江蘇省文化局美術創作組副組長,江蘇省美術工作室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國美協會員。
1954年,國畫《江南水鄉》獲美展三等獎,同年赴京籌備全國工藝美術出國展,10月去安徽梅山水庫寫生。發表《對江蘇當前美術創作的一些看法》。十月和胡毓容結婚。第六期《美術》發表《無錫慧山泥人藝術的改造問題 》。
1955年,發表作品《吳錫吳橋》(新華日報)和《人民喜歡的年畫》一文,與魏紫熙等人合作發表插圖16幅。
1956年,任江蘇省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負責籌建省國畫院、省美術館、省美協、書協(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同年發表《梅山水庫清基圖》和《繼承和發揚國畫優秀傳統》一文。
1957年,在單位參加反右運動,發表《造型藝術的典範》一文。
1958年,作品《梅山水庫》入選莫斯科國際造型藝術展,得到好評,並收入《十年中國繪畫選集》,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王朝聞撰文評價《梅山水庫》為中國畫的新聲,與錢松岩等人為人民大會堂合作國畫《太湖新貌》,與傅抱石先生赴京舉辦江蘇國畫展。全蘇美協主席謝格拉西莫夫撰文評價中國畫家作品有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蔣兆和、李可染、張文俊等六人。
1959年,作品《東山運果》選入中國畫刊,發表《美術創作經驗談》論文,《錦屏磷礦》入選江蘇畫院畫集,《三門峽》入選山東畫集。《中國文學》英文版發表《梅山水庫》。與錢松岩等人連運港寫生。文匯報發表《略談國畫表現生活 》和《國畫集體創作問題 》文章。
1960年,在江蘇吳江桃園公社參加整社一年,於中國畫新觀察發表《九龍橋》、《三門峽》和文章評《待細把江山國畫》。(在河北美術)
1961年,作品《揚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畫片,光明日報發表《評山水畫蓮花峰》(錢松岩)一文,同年秋在黃山寫生20天,同年陪石魯、何海霞等陝西畫家訪問蘇州寫生。與錢松岩、亞明等人黃山寫生。與錢松岩合作《江上曙色》、《洞庭春曉 》等國畫。
1962年,任江蘇美協副秘書長、省文聯委員,人民日報發表《天都雨後》,與傅抱石等人合作,《化工城》參加全國美展。同年隨江蘇畫家寫生團(錢松喦、林散之等)訪問青島和李苦禪、於希寧等人談藝作畫。
1963年,美術發表《洞庭春曉》、上海美術出版社畫片《春耕圖》。同年10月與張晉先生去三峽,峨眉山寫生,為時約四個月。
1964年,《柳影漁歌》等編入現代山水畫集,江蘇美術館收藏《鐵礦山下》。4月10日至15日與陳大羽、張晉、宋文治在江蘇省美術館合辦作品觀摩展,110件。
1965年9月下旬,與傅抱石先生、錢松岩先生、宋文治先生去上海為虹橋機場作畫准備,後因傅先生去世,未果。11月陪錢松喦去井岡山、瑞金、廬山等地寫生。
1966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在五·七幹校勞動。期間創作系列國畫小品三峽四十餘幅。73年返寧,在家創作並臨摹宋元名畫。
1977年,調南京藝術學院任教。
1978年,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暑期去淮安瞻仰周總理故居,收集創作材料。創作《周總理故居》
1979年春,帶學生徐建明、張興來等去連雲港寫生。作品《周總理故居》參加省美展,被吉林博物館收藏,同期創作《鍾山雄姿》、《山高水長》等。
1980年秋,帶研究生董欣賓去華山、三門峽、葛州壩等地寫生,同年在南藝、南博辦畫展,劉海粟為畫展題詞:吐故納新,蟬蛻龍變。5月應文化部之邀去北京作畫,創作國畫《海上升明月》。同年任江蘇省美協副主席,香港文匯報發表《劉海粟較量劉海粟》一文。7-8月陪劉海粟去蘇州、黃山寫生。
1981年,帶研究生去雁盪山寫生。《海上升明月》參加中國研究院畫展、《山高水長》參加全國美展。同年被聘為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顧問。
1982年,去廣西藝術學院講學,並帶學生李懷林在廣西寫生。《芙蓉聳翠》參加廣州國畫展,《鍾山雄姿》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同年還任少兒書畫會顧問。
1983年10月,帶學生朱峰、嚴南麟去四川寫生,發表《夔門天下雄》等作品,及《工藝美術是人民的美術》一文。
1984年6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共有120幅,《江山旭日》被評為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由中國美術館收藏。馬鴻增(美術評論家、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撰文評論。
1985年,帶學生鄭佰勁去新疆寫生,應新疆教育學院邀請,前往講學一個月。出版《張文俊畫選集》,發表《談山水畫寫生取形》一文。任江蘇省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臨沂畫院、四川嘉州畫院名譽院長。
1986年發表《塞里木湖》等作品,同年晉升為教授。李可染、楊建候、華夏撰文評論,任南藝研究生答辯委員、臨沂市經濟顧問。
1987年,發表《岱宗瑞雪》等作品,發表《中國現代繪畫史筆談》,應邀聘為河北省高級藝術專業職務評委。
1988年,帶研究生李小山去東北、浙江等地寫生,同年4月去浙美參加校慶,11月參加全國第五屆文代會。
1989年,帶學生陳士桂去泰山寫生,應聘為南師大研究生答辯委員,安徽師大研究生答辯委員。
1990年,帶學生去蘇州、無錫寫生,任金陵印社顧問,寫出《憶可染師》一書。《江山旭日》等五幅作品入選《當代中國畫名家選》大型畫集。
1991年,有兩幅作品參加賑災義賣。
1992年,在江蘇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120幅,香港收藏天地、美術雜志發表作品多幅,丁濤撰文評介。為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創作《山高水長》,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1993年秋天,去蘇州舉辦個人畫展。參加省文代會,被選為名譽委員,省美協顧問,為中南海創作《峽江秋色》、《海上生明月》等作品,為軍事博物館創作《飛流石上鳴》。10月帶學生去四川九寨溝寫生,返寧創作巨幅《諾日朗瀑布》等作品,對畫水有新的提高。同年被選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
1994年,被選為江蘇省文德中國山水畫研究會會長。3月遷居江心州,開始創作丈二大畫。科學大眾發表多幅作品。任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顧問、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1995年,在江心州創作丈二大畫《黃河》等18幅作品,為電影《南京大屠殺》義賣,作品《雪霽》獲日本國際美術特等獎,人民日報發錶王朝聞致張文俊的信,肯定文德山水畫研究會宗旨。
1996年,現代書畫報發表作品7幅,作品《新安江水電站》參加嘉德秋季拍賣會,《東海揚波》入選中學教材。
1997年,創作冊頁小畫,江蘇美術出版社發表作品多幅,《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收入《夔門天下雄》、《山高水長》,馬鴻增撰文評論。同年12月愛人胡毓蓉逝世。
1998年,創作細筆大鏡片20多幅,任現代書畫報、淮陰師范藝術顧問,李可染基金會委員。作品《大寧河》在加拿大展出,江蘇畫刊和現代經濟報發表多幅作品和專訪,為抗洪救災義賣,在南藝學報發表《回憶黃賓虹》一文,周韶華、周積寅均撰文評論。入選《中國現代書畫家大辭典》,李小山發表《老師教我》一文。
1999年,《水鄉曲》入選江蘇美術五十年畫冊,《梅山水庫》入選南京美術五十年畫集,並刊登專訪,《夔門天下雄》入選《中國當代美術》,簡介入國際互聯網,作品《澳門風景》被印刷成明信片。發表《關於山水畫如何學習傳統,深入生活及創作問題探索》長篇論文。春季創作大鏡片山水80餘幅,5月至10月創作丈二大畫及丈二對開、六尺大畫約10餘幅。出席澳門九九回歸中國名家書畫展,並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采訪,澳門日報發表《井岡山飛流》,《山高水長》等作品入選《人民畫報》畫集,入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大辭典》。
2000年1月,任澳門書畫研究院榮譽院長。
2000年 9月5日--1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張文俊山水畫展》參展作品80件,參加開幕式的有原中共中央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原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中組部常務副部長王照華,安徽省原省長,全國扶貧基金會會長王郁昭,中國美協秘書長,黨組書記李中貴,中國美術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楊力舟,副館長王安,中國畫研究院長劉勃舒,北京畫院長王明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阿老,《美術》原主編華夏,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社長程大利,湖北省文聯主席周韶華,中國美協藝會秘書長孫克,比利時駐華使館文化參贊,炎黃藝術館副館長李松,人民日報美術組長邵劍武,中央工藝美院教授田自秉,劉力上,何燕明,李可染藝術基金會鄒佩珠,嘉德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以及美術界數百人。畫展期間舉行了座談會,肯定了作品的創作,認為作品「得山川之靈氣、唱魂魄之贊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文藝報用一整版的篇幅報導座談會的發言。同時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8開精裝本《張文俊山水畫集》。此畫展中央電視台、 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現代書畫家報、文藝報等均有報導。以下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春山欣欣、千峰崢嶸 2001.10.30 中國美術館收藏 編號 013234;鍾山雄姿2001.10.30 中國美術館收藏 編號013235;夔門天下雄 2001.10.30 中國美術館收藏 編號013233。
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因心臟病住院。
2001年創作大小作品100餘幅,其中不乏得意之作。
2002年5月帶研究生孫濤去長江三峽及小三峽寫生。同月被聘為徐州老年書畫院名譽院長、南京徐悲鴻畫院名譽院長。
2002年6月帶研究生孫濤去廣東韶關丹霞山寫生,陳履生在《羊城晚報》撰文介紹。
2002年7月在《美術》雜志上發表《我與江蘇省國畫院》一文,網際網路、南藝學報皆進行了轉載。
2002年8月去雲南麗江虎跳峽、玉龍雪山、昆明石林寫生。
2002年9月畫大小鏡片20張。劉曦林撰文評價:張文俊先生為金陵畫派最後一位代表人物。
2002年10月26日至31日在溧陽參加《常州天目湖書畫研究院》成立大會,應聘為名譽院長。
2003年4月19日張文俊教授畫展在常州隆重開幕,同時由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張文俊溧陽風光作品集),常州市領導及南藝院長,書記等出席畫展。《芙蓉聳翠》被收藏 ,南藝發去賀信:常州市文化局、常州劉海粟美術館欣悉我院著名畫家張文俊教授畫展在常州隆重開幕,南京藝術學院謹向畫展及張文俊先生個人表示衷心的祝賀! 張文俊教授長期致力於山水畫創作是金陵畫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多年來在傳統的山水畫創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我們對張文俊教授取得的傑出成到由衷的欽佩。我們深信,在畫展主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張文俊畫展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2003年5月被聘為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顧問。
2003年8月22日上海美術館畫展《雨後秋泉石上嗚》被上海美術館收藏 編號006105。
2003年10月帶學生殷南柱去梅山水庫、沂蒙山寫生。
2004年4月23日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香港媒體廣泛進行了報導。
2004年5月8日--10日在廣西桂林寫生,並與陽太陽先生會面。
2006年11月3日南京晨報專訪張文俊
2008年4月27日在家人和學生的陪同下以九十高年齡登上山東省泰山頂。

⑸ 江心洲中學今年中考怎麼

挺好的阿、 你也是這學校的么

⑹ 南京建鄴區江心洲紅庄永定村是農村嗎村裡有幾個大隊那裡的人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業戶口需要詳細回答

江心洲是建鄴區的涉農街道,其實就是農村,建鄴區尚未未開發的地區,離城市非常近 距離城市隔著一條200米寬的夾江。一邊是高樓大廈 一邊是田園景色,夾江橋去年造好了, 那地方地理位置還是很不錯的,土地能買個好價錢 ,所以政府早晚要開發,不是說要搞什麼新加坡科技島,都要拆遷了 你去哪買房子?都是小產權房豈能落戶? 據說那的戶口的凍結了

熱點內容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
歷史課評課 發布:2025-09-17 05:02:47 瀏覽:682
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1:33:44 瀏覽:182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17 01:12:32 瀏覽:660
師德師風考核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16 22:50:26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