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校園招聘
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軟體學院推薦就業嗎
現在哪有推薦就業的,大家都是自己找工作。科大軟院能給你的優勢,就是每年都有最優秀的IT或相關領域公司來科大西區的禮堂等場所里進行專場校園招聘宣講會。當然,你不僅要考慮來自清華、北大的同專業學生的競爭,還要考慮來自中國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競爭。
因為宣講的場所就在我宿舍樓旁邊的禮堂或者學術報告廳等場所里,所以我對來招聘的公司比較了解。比如07、08、09、10年每年秋季來的IT及相關領域企業,有Microsoft、Intel、Microstrategy、Google、Motorola、NOKIA、CISCO、EMC、HP、SAMSUNG、網路、騰訊、阿里巴巴、創新工廠、阿里雲、淘寶、支付寶、360軟體公司、華為、聯想、華碩、LG、金山、IBM、巨人網路、趨勢科技、龍芯、科大訊飛、Marvell、Opera、松下、TP-LINK、淘米、蘭亭集勢等。
同時其他行業的公司的IT技術部門,也是一種選擇。比如摩根士丹利的IT部,還有很多證券基金公司以及投行的IT部門,也都會在科大招人。他們招非技術專業的職位,同時也有技術專業的職位。但這方面我沒有什麼關注,我一直都關注的還是傳統IT行業的企業,另外還有一些新興的有前景的企業。
另外,在IT領域,科大有數量龐大的校友在全球各大IT公司,學校內部會有很多校友內推的機會,可以直接跳過簡歷篩選,到達HR手裡,如果特別優秀,校友一般會給技術總監等直接決定是否招你的人,然後面試筆試成績也會第一時間知道。
當然,你永遠不要指望著自己沒有任何能力,平庸無為,就能夠去優秀的公司,這在哪裡都是不可能的。商品社會,資本至上,你不能給企業創造效益,企業自然不會要你。
不過,上一段的說法不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對這種類型的單位,我沒什麼可說的。
歡迎訪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瀚海星雲BBS,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㈡ 請問郵政局的金融保險類究竟是做什麼的
樓主您好,您說的郵政金融保險可能是郵政代理保險吧?那是郵政局代理銷售保險的一個業務,其實也是銷售保險。謝謝!
㈢ 大學生適合做什麼創業項目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打算創業需要做的准備工作有:首先要准備的就是自己的創業計劃書,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對工作和生活還沒有了解那麼透徹,但是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擅長的事情卻很是在乎,也會用心去做。打算創業的話就需要從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事情上入手,開展計劃,做一個項目計劃書。
㈣ 急問: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到底哪家好
我們公司這兩個產品都用過,如果你要是主要針對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議使用『i人事』,他們主要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包含了傳統意義上的六大模塊。而且是打通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的一套系統化軟體。
『I人事『最大的特徵是:員工使用移動端考勤,請假、審批等全部在手機端即可完成,避免了延誤。他們的後台系統相當強大,所有的數據都是自動歸檔處理。減少了很多人工操作。一站式審批管理平台,讓HR們輕松應對各種審 批程序。技術性預警,讓HR們不再為各種信息 遺漏造成的工作失誤而擔心。呵呵,後面這句話是他們自己網站上的宣傳語哈。
釘釘主要是針對一些單方面的管理,比如說銷售人員管理,內部的CRM等。當然,這些功能,『i人事』也有。只是不像釘釘,多了一些非人力資源管理范疇的功能,比如說:免費電話、盯盤之類的。這些對於公司的人事管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兩家都用的是阿里雲,所以系統的穩定性方面都一樣的。就看你到底是想用系統解決什麼問題了。
㈤ 國內比較好的web前端技術社區有哪些
一直想寫這篇“十日談”,聊聊我對Web前端開發的體會,順便解答下周圍不少人的困惑和迷惘。我不打算聊太多技術,我想,通過技術的歷練,得到的反思應當更重要。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初級”前端開發工程師,一方面我入道尚淺,只有短短幾年,另一方面我自知對技術的鑽研並不深入,可能是由於環境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幸運的參與到互聯網崛起的浪潮之巔。時勢造就了一批技能薄弱但備受追捧的“弄潮者”,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技術本質”的洞察力,多年來也一直未有成體系的“前端技術”佈道佳作,以至於當下多數人對前端技術的了解,蓋始於表述並不嚴謹的崗位招聘描述,而這正恰恰反映了Web前端開發對自身的模糊定位。對於很多Web前端工程師來說,初嘗禁果的快感無法持續很久,就陷入一輪又一輪的迷惘,思索自己的職業規劃,試圖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看清自身技能的瓶頸,尋找突破。但遺憾的是,Web前端技術被廣泛接納時日尚短,沒有多少勵志的成功樣板可供遵循。然而情況不總是這么糟,畢竟Web前端技術是一門“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系出同門,只是因為互聯網的高速崛起而被蒙上了迷霧,遮住了雙眼,讓我們傻傻看不清時局。 那麼,如何定義Web前端技術崗位邊界?Web前端技術的價值體現在何處?前端工程師的價值僅僅體現在物以稀為貴嗎?前端工程師的初級、中級、高級和專家之間到底如何界定?當前“我”處在什麼位置?接下來的路子應當怎樣走?何謂前端技術之“道”?我想多數人都思考過這些問題,本篇“十日談”里的觀點可能有些偏激,但拋磚引玉,讀者權且把這些言論當作一個引子吧。 第一日:初嘗禁果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 萬物生靈、陽光雨露蓋源於造物之初的天工開物,我們無法想像上帝創造光明之前的世界模樣。但幸運的是,前端開發沒有神祗般的詭魅。這個技術工種的孕育、定型、發展自有軌跡,也頗有淵源,當然,這非常容易理解。不嚴格的講,在楊致遠和費羅在斯坦福大學的機房裡攛掇出Yahoo!時,Web前端技術就已經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只不過當時沒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從那時起,“基於瀏覽器端的開發”就成了軟體開發的新的分支,這也是Web前端技術的核心,即不論何時何地何種系統以及怎樣的設備,但凡基於瀏覽器,都是Web前端開發的范疇(當然,這個定義很狹隘,下文會提到)。 在2000年之後瀏覽器技術漸漸成熟,Web產品也越來越豐富,中國有大批年輕人開始接觸互聯網,有一點需要注意,大部分人接觸互聯網不是始於對瀏覽器功能的好奇,而是被瀏覽器窗口內的豐富內容所吸引,我們的思維模式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一個小窗口之內,以至於很長時間內我們將“視覺”認為是一種“功能”,Web產品無非是用來展現信息之用。起初的入行者無一例外對“視覺”的關注超過了對“內容”的重視,先讓頁面看起來漂亮,去關注html/css,沿著“視覺呈現”的思路,繼續深入下去。因此,這類人是被“視覺”所吸引,從切頁面入行,著迷於結構化的html和書寫工整的css,喜歡簡潔優雅的UI 和工整的頁面設計,之後開始接觸視覺特效,並使用jQuery來實現視覺特效,以此為線索,開始深入研究Dom、Bom和瀏覽器的渲染機制等,html/css在這些人手中就像進攻兵器,而JavaScript則更如防守的盾牌。 還有另外一群人從另一條道路接觸Web前端,即工程師轉行做前端,他們有較多的後台語言開發背景,從讀寫數據開始,漸漸觸及瀏覽器端,接觸 JavaScript庫,起初是在html代碼上加js邏輯,後來開始涉及html和css,他們喜歡OO、邏輯清晰、結構悅目的代碼,更關注界面背後的 “程序語言”和數據邏輯。html/css在這些人手中則更像盾牌,而JavaScript更如進攻的兵器。 應當說這兩類人是互補的,他們各自了解瀏覽器本質的一部分,一撥人對渲染引擎了如指掌,另一撥人則將JS引擎奉為至寶,其實任何一部分的優勢發揮出來都能做出精品。大部分前端工程師都能從這兩條淵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這兩類人的思維模式和觀點是如此不同,以至於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對抗,比如在某些公司,乾脆將Web前端技術一分為二,“切頁面的”和“寫js的”。這樣做看上去明確了分工提高了效率,但他對員工的職業發展帶來巨大傷害。在第二日 “科班秀才”中會有進一步討論。 我應該屬於第二類,即在學校正兒八經的學習C/Java和C#之類,以為大學畢業後能去做ERP軟體、桌面軟體或者進某些通信公司寫TCP/IP相關的程序。校園招聘時選擇了中國雅虎,因為當年(08年)雅虎還是有一點兒名氣,而且我聽說雅虎比較算技術流的公司……自此就上了賊船,一發不可收拾。 在雅虎的這段時間,我有幸接觸到一股正氣凜然的技術流派,也形成了我對前端技術的一些基本看法,這些基本觀點一直影響我至今。 【優雅的學院派】 當年雅虎的技術流派正如日中天,擁有眾多“之父”級的高人,所營造出的Hack氛圍實在讓人陶醉的無法自拔,那段時間我甚至寧願加班到深夜閱讀海量的文檔和源代碼,感覺真的很舒服,我深深的被雅虎工程師這種低調務實、精工細琢的“服務精神”所打動,而這種不起眼的優秀品質很大程度的影響雅虎產品的用戶體驗和高質量的技術輸出。那麼,何謂“服務精神”?即你所做的東西是服務於人的,要麼是產品客戶、要麼是接手你項目的人、要麼是使用你開發的功能的人,所以技術文檔成為伴隨代碼的標配。因此,工程師之間通過代碼就能做到心有靈犀的溝通。這是工程師的一項基本素質,即,思路清晰的完成項目,且配備了有價值的技術文檔,如果你的程序是給其他程序員用的,則更要如此,就好比你製造一款家電都要配備說明書一樣。因此,YDN成了當時最受全球程序員最喜愛的技術文檔庫,這種優雅務實的“學院氣息”讓人感覺獨具魅力。 讓人感覺奇怪的是,在中文社區始終未見這種學院派。甚至在具有先天開源優勢的Web前端技術社區里也是波瀾不驚,可見寫一篇好的技術文案真的比登天還難。我所見到的大部分所謂文檔索性把代碼里輸出數據的語句塊拷貝粘貼出來,至於為什麼數據格式要設計成這樣、如果欄位有修改怎麼做、編碼解碼要求如何等等關鍵信息隻字不提,或者開發者也沒想過這些問題呢。因此,我們一直在強調代碼的質量和可維護性,但一直以來都未見效,蓋源於缺少這種“服務”意識的灌輸。這種意識在下文中還會多次提到,因為它能影響你做事的每個細節,是最應當首先突破的思想糾結。 除了意識問題,另一方面是技術問題,即文筆。這也是工程師最瞧不上眼的問題,難以置信這竟然是阻礙工程師突破瓶頸的關鍵所在。我已看到過數不清的人在晉升這道關卡吃了大虧,很多工程師技術實力很強,但就是表達不出來,要麼羅列一大堆信息毫無重點、要麼毫無趣味的講代碼細節,不知雲雲。除非你走狗屎運碰到一個懂技術的老闆,否則真的沒辦法逃脫碼農的宿命。但大部分人還振振有詞不以為然。而在Web前端開發領域情況更甚。前端工程師是最喜歡搞重構的,但在快節奏的需求面前,你很難用“提高了可維護性”、“提升了性能”這類虛無縹緲的詞藻為自己爭取到時間來搞重構,說的露骨一點,可能你真的對某次重構帶來的實際價值無法量化,只是“感覺代碼更整潔了”而已。我會在下文的“偽架構”中會分析前端工程師的這種浮躁獻媚的技術情結。而這正是前端工程師最欠缺的素質之一:用數據說話,用嚴謹科學的論據來支撐你的觀點,老闆不傻,有價值的東西當然會讓你去做。 當然,情況不總是這么糟糕,我們看到中文社區中已經鍛煉出了很多寫手,他們在用高質量的文字推銷自己的技術理念,這是一個好兆頭,好的文筆是可以鍛煉出來的。而在職場,特別是對前端工程師這個特殊職位來講,這種基本技能可以幫你反思梳理需求的輕重緩急,從凌亂的需求中把握七寸所在。因為當你開始認真寫一封郵件的時候,這種思考已經包含其中了。 所以,雅虎技術的推銷是相對成功和遠播的。關鍵在於兩方面,扎實的技術功底和高超的寫手。而真正的技術大牛一定是集兩者與一身,不僅鑽研劍道,還能產出秘籍。這也是Yahoo!優雅的學院派氣息的動力源泉。國內很多技術團體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應當首先想清楚這一點。 【規范的破與立 1】 雅虎的技術運作非常規范,剛才已經提到,包括技術、組織、文化,一切看起來有模有樣,也堪稱標桿,自然成了國內很多技術團隊和社區的效仿對象。一時間各種“規范“成風、各色“標准“大行其道,結果是質量參差不齊。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規范?雅虎的技術規范到底有何種魔力?以何種思路構建的規范才是貨真價實的?規范有著怎樣的生命周期?想清楚這些問題,能很大程度減輕很多Web前端工程師的思想負擔,看清一部分技術本質,避免盲目跟風。
㈥ Re:求問電信雲計算公司怎麼樣
雲計算的應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電信適時推出自己的雲計算產品,也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的要求,從就業穩定,福利待遇這些方面來說,國字頭的企業自然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從市場、產品的角度來說,電信的雲計算不僅落後BAT一拍,而且在用戶體驗,產品完善度上恐怕也存在不小差距。
不過好在,電信的「朋友圈」夠強大,國企的雲計算采購,優先選擇電信雲的概率還是大,所以國企的身份,已經可以天然帶來大量訂單。
此外還有一點無法忽視,電信自己本身是運營商,在通訊行業耕耘多年,擁有龐大的資源儲備,這些可是雲計算的基礎。從這點而言,電信的雲,就是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總之,如果是做技術,只要能力有,走到哪裡都吃香。如果是銷售,當然需要一些國字背景的資源。如果是內勤,支撐部門,那當然就是穩定和高福利第一,進電信肯定不會錯了。
㈦ 開發一個安卓手機APP需多少錢
開發一個安卓手機APP需多少錢
這是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客戶咨詢的問題,開發一個APP需要多少錢。其實,這個價格的計算公式 是非常簡單的:投入的人力 * 開發的周期。
一般一個簡單的APP包含ios端,android端,管理後台,復雜的項目可能還包括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PC端等不同的版本。
互聯網是個神奇的大網,大數據開發和軟體定製也是一種模式,這里提供詳細的報價,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來這里,這個手及的開始數字是一伍扒中間的是壹壹三三後的是泗柒泗泗,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現在我們以最簡單的版本來舉例,開發一個app,需要哪些人:產品經理,UI設計師,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
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是確定好APP有哪些功能,分別是怎麼交互的,然後使用Axure等工具做一個原型。原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他可以幫你梳理出功能點,可以用來與各個角色進行直觀的溝通,可以對各個功能進行設計時間,開發時間的評估。如果一個項目沒有一個原型,那麼請不要開始這個項目。
一定要有一個原型,這是項目流程的第一步。 由此確定開發時間,報價,甲乙雙方的溝通,乙方團隊內部的溝通等工作
下面是我們使用做的幾個產品原型圖:
開發工程師:
開發工程師的主要職責是進行ios,android,管理後台,資料庫表,後端介面,微信端,微信小程序等方面的開發,是整個項目流程中最重要,耗時最長的一個過程。一般是在項目原型設計好之後,開始開發工作的,可以與UI設計師並行的工作,不過UI設計師需要相對提前一些,不然會阻塞前端開發工程師的進度。
不像產品經理和UI設計師,只需要一個人即可, 開發工作都需要多個人同時進行開發。
人員配置由項目使用的技術架構決定,這些技術架構差異性非常大,會影響開發人員的配置,最終APP的體驗,開發周期的長短等各個方面。
目前行業存在的幾個開發方式有:原生態APP,React Native(Weex) APP,混合開發APP,web頁面套殼APP。
原生態APP
原生態APP指的是傳統的APP開發模式,ios使用原生的xcode objective-c編寫,安卓使用android studio java語言進行編寫。目前絕大多數的app都是採用的這種模式, 但是由於高昂的開發,維護成本,包括阿里(阿里雲APP,淘寶APP),網路,騰訊,京東在內的大公司,以及不少創業公司都在採用React Native開發方式。
優勢:性能好,頁面非常流暢
劣勢:開發成本,維護成本 非常高,開發效率相對比較低下。bug修復需要審核,目前的ios,android的審核周期都在3天以內。
人員配比:ios,android,後端開發人員比例:1:1:1.3
React Native(Weex) APP
React Native(Weex) 技術出現是為了解決原生開的成本問題,以及開發效率問題。框架的原理是:使用js寫一套代碼,控制原生的app組件運行。React Native 是Facebook開發的一套框架,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框架,社區非常活躍。 目前使用該框架的APP包括:facebook App,手機網路APP,QQ APP,京東APP等。Weex是阿里開發的一套框架,比react native 起步比較晚,目前社群還比較小,主要的產品均是阿里自己的產品,包括:阿里雲,手機淘寶。
優勢:性能與原生的app相同,開發,維護成本遠低於原生app,可以一套代碼支持ios,android平台
劣勢:學習成本相對比較高,需要一個了解原生開發的人員
人員配比:前端,後端:1:1.3。
混合開發APP
混合開發技術的出現也是為了解決原生app的成本問題,以及開發效率問題。框架原理是:使用web的形式編寫頁面內容,使用js進行控制內容在webview中顯示。與react native的不同之處在於是把頁面嵌入到了webview中運行,不是運行的原生組件。
優勢:開發,維護成本遠低於原生app
劣勢:性能比較差,體驗不夠流暢,框架均是相對的小廠商開發,穩定性,解決問題方面均得不到太好的保證。所以目前還沒有大型的app採用這種方式。
人員配比:前端,後端:1:1.3
web頁面套殼
web套殼指的是將已經開發好的H5頁面,嵌入到APP中。
優勢:成本最低,一套H5代碼可以給android,ios,微信端使用
劣勢:性能非常差,完全的H5頁面,在需要與原生app交互時,比較麻煩,局限性比較高。
人員配比:前端,後端:1:1.3
測試工程師
測試工程師一般在項目的中後期參與,一般進行的是黑盒測試。
工資表
假設一個項目的項目周期是2個月(到上線位置),那麼我們計算一下企業的成本支出,一般來說一個月薪1萬的員工,企業大概要負擔月薪40%的額外支出,比如五險一金,辦公室租金,其他的福利等。日薪是按照每月工作22.5天計算。
| 角色 | 月薪(萬) | 企業支出(萬) | 平均日薪(元) | 投入時間(天) | 支出(元) |
| 產品經理 | 1.5 | 2.1 | 933.3333333 | 10 | 9333.333333 |
| UI設計師 | 1.2 | 1.68 | 746.6666667 | 15 | 11200 |
| 安卓工程師 | 1.5 | 2.1 | 933.3333333 | 35 | 32666.66667 |
| ios工程師 | 1.5 | 2.1 | 933.3333333 | 35 | 32666.66667 |
| 前端工程師 | 1.5 | 2.1 | 933.3333333 | 35 | 32666.66667 |
| 後端工程師 | 1.5 | 2.1 | 933.3333333 | 45 | 42000 |
| 測試工程師 | 0.8 | 1.12 | 497.7777778 | 15 | 7466.666667 |
原生開發(不需要前端工程師)需要的總價大概為:13.5萬
其他模式(不需要ios,android工程師)總計大概為:10.2萬
一般來說,公司還會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說兩個項目之間的間隔,推廣營銷方面的支出等等, 所以對於開發周期在2個月的項目來說,總價基本在12萬-20萬之間。
㈧ 成人高考真的有用么
成人高考
一直以來,成人高考學歷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眾說紛紜。
很多人對成人高考不了解,或者是深受高考統招的影響,對成人高考也存在了一定的誤解。
成人高考經常遭受到質疑,成人高考文憑到底有沒有用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新科教育
如果人事通知你去面試了,那說明你的學歷就是符合要求的,直接去面試,在面試時能通過你的魅力打動人事,那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沒打電話讓你去面試,那就繼續找下家,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為止啊!
通過成人高考獲得學歷,然後在職場上大展身手的大有人在。找工作其實是雙向選擇,企業可以選擇要不要你,你也可以選擇是否來這個企業工作。
不缺文憑的人,可能會認為成人高考大專本科沒有多大用。但對於沒有學歷的人來說,選擇成人高考大專本科,總比一直停留在原地強。
成人高考仍在繼續
自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就對成人高考進行了重要批示,需要落實成人高考學歷教育體系,進一步整頓成人高考教育流程的嚴肅性,特別制定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專業管理辦法》,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實施。
可能所有參加成人高考的學員都經歷過艱難的抉擇。但是依舊有很多學員選擇了成人高考,這是為什麼呢?
01 成人高考學歷是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
學歷只是證明能力的一種形式,卻不是鑒定能力的唯一標准。你如果真有這個學歷,HR也會很開心。通過成人高考獲得學歷,在職場大展身手的大有人在。在他們眼裡,成人高考可以成為你的優勢。
其實除了985和211之外的其他學校,不論是二本、三本、專科還是成人高考。在HR的眼裡都是一樣的,他們更看重你面試時的表現,因此很多時候,在招聘單位沒有標注一定要統招大專本科的情況下,你認為你能達到他的職位要求的話,那就自信的去吧!
02 成人高考學歷不斷磨煉你的自信
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托家裡的關系進了一些不好不壞的單位。做了一年左右也來報成人高考了,說是公司評晉升要求本科學歷。想想當初我報考成人高考的時候他們不在意,認為成人高考沒什麼用處。然而到了最後,不在意就變成了後知後覺。有,總比沒有好啊。學歷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學歷確是萬萬不能的。
每個人成人高考的目的不同,用處也不同。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務員;有的進了事業單位;有的考上了碩士,甚至博士;有的還只是在小公司拿著一點點的工資。
03 成人高考本身就只是一個學歷
你用這個學歷做什麼事決定了這個學歷的價值有多大。要知道,對所有人來說,學歷的用處是取決於我們這個人,而不是這個學歷。如果你的人生,你想做的事情,被「沒有學歷」這件事情限制了,那成人高考大專本科對於你來說,大有用處!
有付出才有收獲
一邊嫌棄著學歷低,一邊不願努力,還想有個好出路,天下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踏出這一步,未來才能有第二步、第三步。願意努力前行的人,總比畏畏縮縮、眼高手低的人要好得多。
——新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