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校園文明演講稿
『壹』 文明校園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br>
<br>大家好!
<br>
<br>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麼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br>
<br>我們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br>
<br>升旗儀式,最為庄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br>
<br>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br>
<br>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br>
<br>在3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中國都彌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br>
<br>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貳』 演講稿倡導文明新風 共建美好校園
有一天,在我萬念俱灰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里我問大師,我說大師啊,能把我的聲音變好聽嗎?大師很慈祥的看著我,這世界上有兩種聲音,好聽的聲音和難聽的聲音,而你是介於他們之間的好難聽的聲音,你還是不要做夢了。可是風水輪流轉,有一天,一個女生突然跑來對我說,「哇,你長的好像一個明星哎。」「真的嗎?」「哇,你的聲音和她的一模一樣。」在那之後,我就火啦。本校的、外校的前仆後繼,哭著喊著來看我呀。
『叄』 創建校園文明 演講稿
文明在我心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誕生至今已有五千年發展的歷史了。自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發展到如今一個禮樂具備的文明大國,文明的教化無疑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文心雕龍》曾說:「心生而言立,言立而聞名」。可見文明並不僅僅只在歷史的進程中,它還存在與我們的心中。萬物源於心,只有心中有文明,一切言行也就有了文明,作為「人」也就能光明磊落,俯仰於世而無愧於心了。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面對日息萬物的現代社會,我們擔負著發展社會、傳承文明的歷史重任。有人說,大學生是社會的良心。大學生作為一代風華正茂的有志青年,正是以一顆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赤誠之心,擔當著正義與文明的化身,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未來。孔穎達先賢曾說:「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積累豐富的才學,更要汲取先賢古人留給我們的博大精神的精神財富,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塑造自身文明修養,繼而推及他人,推及社會,為整個社會文明的推動奉獻自己綿薄之力。
但是,文明不只是一句單薄的口號,不只是心中堅定的信念,它還應該通過我們的行動以強大的姿態在社會舞台上發揮它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物質文明迅速發展,各種信息紛涌而出,各式紛繁復雜的事件層出迭現,充斥著我們的視野和大腦,精神文明卻望其項背,不良信息蜂擁而至,社會道德淪喪,社會文明發展前進堪憂。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件事便是近日發生的「小悅悅事件」。2010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輛車碾壓,7分鍾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離世。「小悅悅事件」如一支蠟燭照亮了當代社會人心的冷漠,道德的淪喪,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如果我們繼續麻木,繼續健忘文明,那麼今日發生在小悅悅身上的悲劇,以後還將上演。
為此,我們呼籲文明,呼籲文明的溫暖再次降臨,驅散人性深處罪惡的陰寒。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沒有文明開路就沒有前途可言!每個有良知的人應當如此,每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當如此,每個有理想有文化的大學生更當如此,將文明播種在我們心上,使文明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我們的國家必將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地方!」
純原創,是我們大學生學文明寫的,你把「大學生」都改成「高中生」就可以了
『肆』 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
上午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們迎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皖西中學被評為六安市第五屆市直文明單位。這是全校師生在「創文明學校,建文明班級,做文明師生」過程中一起努力的結果。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文明師生,創建文明校園」。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做怎樣的人呢,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師長時的問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樓道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時推推搡搡,隨意亂撞門窗;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建築,隨意採摘花草,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
「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同學們,點點滴滴的經意與不經意間,可以體現我們新時代青少年的形象,也正是這舉手投足的行為,體現著我們青少年學生的文明素養。
做文明之人,就要學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老師們,同學們,"天下大事,必行於細",改變一種不良行為,就養成一種好習慣;養成一種好習慣,就形成一個好品格。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我們要把文明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好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伍』 校園文明演講稿
寫不文明事例,再呼籲大家保護校園。就行了!
『陸』 校園文明禮貌演講稿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學會文明禮貌,塑造健康人格》。
首先,我們來看在校園內出現的幾個現象:
1、 早上在校園內總能看見好多廢紙,瓜果皮隨意丟在路上,讓人看著不舒服。
2、 教室里老師講台上亂七八糟放著報紙夾、試卷、甚至被某個同學霸佔為書桌。
3、 下課後個別同學在走廊上嬉笑追打、不是夾著難聽的臟話。
4、 教室外的公共場地上不時飄下幾張廢紙,給別的班級造成無辜扣分的情況。
5、 現在天氣漸冷,有的感冒的同學嗓子一發癢,隨地「啪」的一聲就是一口,在我們全部硬化的地面上十分顯眼,令清掃衛生的同學都感到作嘔。
同學們,時代的車輪已經把我們帶入了21世紀,在現代社會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關聯中才有其生存的價值。一個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若要取得學業或事業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學會文明禮貌,學會與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老師同學、乃至所有需要與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處,學會塑造健康的人格。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對自己十分嚴格,對別人很有禮貌,人們都非常尊敬和愛戴他。有一次,周總理到一個照相館拍工作照。攝影師正在給幾個解放軍戰士拍照。戰士們認出了他,連忙說:「總理工作忙,您先照吧,我們等一等。」周總理卻擺擺手,笑著說:「不,大家都一樣忙,輪到誰就誰照吧。」在他的堅持下,大家仍按原來的順序,一個一個地照完了相。
我們知道,周總理的偉大就在於他的人格魅力。一個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禮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習、事業上下功夫,而不會在吃、穿上花費氣力。尊重他人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前提,愛心只有來源於對人的尊重,才能成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將是你一生的財富。尋找生命的綠洲,保持健康的身體,樹立高尚的道德,這是人生的主題,是人類文明的主題。
學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園地,因為每個人在學校學到的一切都會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會擴大到社會生活以及人際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過學習如何與人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老師教會學生愛別人,實際上是給學生一種人生信念,那就是學會把周圍的人當作兄弟姐妹,用愛心與世界建立起親密的聯系。
一為教育家曾說過:一個人的行為日久可以成為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日久可以成為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則往往決定他的前途。顯然,這里所說的「習慣」、「性格」不是指諸如愛吃米飯還是愛吃饅頭,好動還是好靜這樣的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人對學習,對事業,對他人,對社會的態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健康的人格是逐步養成的,但人格養成的「最佳時期」是中小學階段。無數事實證明,過了這個「最佳時期」以後再想「補正」就難上難了。
我們如果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處處時時注意講文明講禮貌,有意識地自覺地重復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好品格。
親愛的同學們,在今天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除了看重考試分數的多少,班上名次的前後,還要特別看重文明禮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特別看重健康人格的塑造。這樣,你將會終生受益,其樂無窮。謝謝大家!
『柒』 讓文明充滿校園 演講稿
和諧發展的人像一顆種子,只有在和諧的校園里才能孕育出來。那麼,如何建設和諧的校園呢?如果把和諧的校園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麼我認為,優美和諧的環境就是這棵大樹的根本,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就是它的枝葉,而豐富的校園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精神所在。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根本。首先,校園的自然環境應是和諧優美的。如果孩子跨進校園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觸的一切,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麗,身心自會有言說不盡的愉悅,思想也會無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詩雲:「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國古代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亭榭交錯、山水相映的校園環境里,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我們附中校園雖然不大,但各種花草樹木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風景線。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綠意,不僅能給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給人以智慧的啟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無窮的希望和力量。
當然,校園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應當包括師生創造的人文環境。一幀幀醒目的優秀學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選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園環境的建設。尤其當校園環境浸透著每個師生的汗水,凝聚了每個師生的智慧,就更能激發每顆心靈的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景美則心曠,心曠則神怡,神怡則智清,智清則學佳。」一個凈化了的環境,會使人的心靈美化,並激起一種奮發向上的自尊自愛的意識。所以,一個和諧的校園首先應該擁有優美和諧的環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校園,才能稱得上是和諧的校園。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生關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教師只有真誠地愛著學生,真切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校園里健康成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的第一盞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自身應該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身為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彼此用心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當一個學生遇到困難時,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給幼小的心靈以溫暖的慰籍,給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動……
一個和諧的校園,還應有千姿百態、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沒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虛的,毫無生氣的。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考試成績不應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新課程標准提倡多元化評價,我們就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讓學生的個性如春天的枝葉一樣無拘無束地伸展。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們附中處處為學生創造展現個性和特長的舞台。熱愛運動的同學能在「體育節」上一展矯健的身姿,喜歡書畫的同學能在「文化節」中盡情揮毫潑墨,擅長表演的同學能在「藝術節」里贏得陣陣掌聲……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無聲的力量,是最優秀的隱性課程。它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並產生深遠影響。
「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人們帶來自信。」讓你我攜起手來,努力創建一個和諧的校園吧!
『捌』 演講稿 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校園
這是大約2分30秒的演講稿
<<播撒現代文明 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我想問,即使我們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精神文明卻是空缺的,那麼,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
曾有人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帶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許我們所能做的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巍巍高山始於積土,滔滔大河源於細流。播撒現代文明、構建和諧社會,這需要我們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玖』 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演講稿
1、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
上午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們迎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皖西中學被評為六安市第五屆市直文明單位。這是全校師生在「創文明學校,建文明班級,做文明師生」過程中一起努力的結果。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文明師生,創建文明校園」。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做怎樣的人呢,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師長時的問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樓道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時推推搡搡,隨意亂撞門窗;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建築,隨意採摘花草,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
「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同學們,點點滴滴的經意與不經意間,可以體現我們新時代青少年的形象,也正是這舉手投足的行為,體現著我們青少年學生的文明素養。
做文明之人,就要學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老師們,同學們,"天下大事,必行於細",改變一種不良行為,就養成一種好習慣;養成一種好習慣,就形成一個好品格。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我們要把文明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好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2、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校園,是我們學習工作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衛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同時,校園環境衛生也是一個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學校對外形象好壞的直觀影響因素。優美的環境,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愛護;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知書達禮,更加文明;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學習進步,道德高尚;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學會謙讓,學會做人。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我們沐浴著陽光,吸取著營養。我們滿懷激情,暢想未來。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還到處散落著同學隨意亂扔的瓜子殼、糖果紙、塑料瓶、食品袋等。每當風一吹起,這些垃圾就在我們的校園里「翩翩起舞」,每天同學們辛勤的清掃干凈後,總有些不自覺的同學又把這些東西隨手亂丟,所有的這些,都跟我們潔凈的校園是極不相稱的。我們相信,沒有哪一個同學希望在一個垃圾遍地,放眼斑斑點點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為有效地保護環境,用行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綠化、美化、凈化我們的學習環境,使我們的校園溢彩靚麗,洋溢青春、文明的氣息,校學生處、團委、學生會向全校的同學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關心校園環保,積極參與學校環境保護活動,共同維護校園環境。
二、不在校園內吃口香糖、瓜子、糖果等零食,更不要亂扔殘渣廢物;
三、以愛護校園環境為己任,自覺維護校園的清潔衛生,認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四、不亂扔垃圾,有垃圾丟入垃圾桶,並及時提醒亂扔垃圾的同學;
五、不隨地吐痰、不亂刻亂畫,養成文明清潔的良好習慣;
六、看到地面上有紙屑等,主動彎彎腰揀起來,教室垃圾桶滿了主動倒掉;
七、支持參與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的回收利用,盡量減少生活垃圾;
八、在您離開洗手間時,請自覺關好水龍頭,離開無人的房間時,請隨手關好電燈,電風扇;
九、尊重為校園衛生環境默默服務的清潔工;
十、愛護花草樹木設施,
對破壞綠化設施的行為要敢於制止並舉報;
我們的宗旨:美化環境,營造和諧校園。
我們的承諾:讓你我世界更精彩。
我們的任務:拾起身邊的每一片垃圾,保持身邊每一寸凈土。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自覺增強保護校園環境的意識,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將校園環衛作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用文明唱響我們最美的主題歌,創建一個文明衛生的校園。
『拾』 求關於倡導校園文明,打造閃亮個人演講稿
文明在我心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誕生至今已有五千年發展的歷史了。自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發展到如今一個禮樂具備的文明大國,文明的教化無疑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文心雕龍》曾說:「心生而言立,言立而聞名」。可見文明並不僅僅只在歷史的進程中,它還存在與我們的心中。萬物源於心,只有心中有文明,一切言行也就有了文明,作為「人」也就能光明磊落,俯仰於世而無愧於心了。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面對日息萬物的現代社會,我們擔負著發展社會、傳承文明的歷史重任。有人說,大學生是社會的良心。大學生作為一代風華正茂的有志青年,正是以一顆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赤誠之心,擔當著正義與文明的化身,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未來。孔穎達先賢曾說:「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積累豐富的才學,更要汲取先賢古人留給我們的博大精神的精神財富,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塑造自身文明修養,繼而推及他人,推及社會,為整個社會文明的推動奉獻自己綿薄之力。
但是,文明不只是一句單薄的口號,不只是心中堅定的信念,它還應該通過我們的行動以強大的姿態在社會舞台上發揮它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物質文明迅速發展,各種信息紛涌而出,各式紛繁復雜的事件層出迭現,充斥著我們的視野和大腦,精神文明卻望其項背,不良信息蜂擁而至,社會道德淪喪,社會文明發展前進堪憂。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件事便是近日發生的「小悅悅事件」。2010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輛車碾壓,7分鍾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離世。「小悅悅事件」如一支蠟燭照亮了當代社會人心的冷漠,道德的淪喪,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如果我們繼續麻木,繼續健忘文明,那麼今日發生在小悅悅身上的悲劇,以後還將上演。
為此,我們呼籲文明,呼籲文明的溫暖再次降臨,驅散人性深處罪惡的陰寒。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沒有文明開路就沒有前途可言!每個有良知的人應當如此,每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當如此,每個有理想有文化的大學生更當如此,將文明播種在我們心上,使文明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我們的國家必將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