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校園網設計
A. 校園網方案設計
網上搜不到滴,自己去問老師吧
B. 關於無線校園網設計的論文下載
從應用需求方面考慮,無線網路非常適合學校的一些不易於網路布線的場所應用。目前大部分校園都建有有線區域網,怎麼對原有網路進一步擴充,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處在網路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本文所要介紹的就是怎麼採用無線區域網技術來組建校園網。
無線網路基礎架構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技術有藍牙(Bluetooth)、IEEE 802.11 系列、HiperLAN、HomeRF技術等。其中,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是IEEE 802.11 系列。IEEE 802.11b可支持11Mbps共享接入速度,採用2.4GHz ISM頻段;和此相似的有IEEE 802.11a 技術,他採用了5GHz頻段,其速率高達成54Mbps;去年新出現的IEEE 802.11g其實是一種混合標准,他即能適應IEEE 802.11b標准,又符合IEEE 802.11a標准,但目前還不是非常成熟。在目前情況下,綜合考慮,IEEE 802.11b無論是傳輸距離還是傳輸速率都佔有優勢,因此無線校園網可選擇IEEE 802.11b標准。
無線區域網的組成包括無線網卡和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簡稱AP)。無線區域網利用常規的區域網(如10/100/1000M乙太網)及其互聯設備(路由器、交換機)構成骨幹支撐網。利用無線接入點(AP)來支持移動終端(MT)的移動和漫遊。配有無線網卡的台式PC機、筆記本計算機或其他設備就能和無線網路連接起來。
對於客戶端,無線網卡作為無線網路的介面實現和無線網路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介面類型的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PCMCIA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計算機,支持熱插拔)、PCI無線網卡(適用於台式機)和USB無線網卡(適用於筆記本計算機和台式機,支持熱插拔)。
無線接入點的作用是完成WLAN和LAN之間的橋接。WLAN工作站也可漫遊(Roaming)在不同的AP之間。若不加外接天線,AP的覆蓋理論上在視野所及之處約250m。但若在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間隔的區域,則約30~50m左右。由於微波是直線傳播,所以微波都是小角度穿透幾面牆體,牆體將減弱信號,如果牆體為鋼筋混凝土,信號則會更弱。所以,在實際情況下(通常在室外),還需要加上外接增益天線,使距離到達更遠、信號更強。
具體建設方案
該方案在原有的有線校園網基礎上構建無線校園網路,能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進行。
1. 室內
指原先沒有安裝有線網路的教室、會議室、臨時移動辦公室等房間。
在室內部署WLAN的第一步是要確定AP的數量和位置。也就是要將多個AP形成的各自的無線信號覆蓋區域進行交叉覆蓋,各覆蓋區域之間無縫連接。所有AP通過雙絞線和有線骨幹網路相連,形成以有線網路為基礎,無線覆蓋為延伸的大面積服務區域。所有無線終端通過就近的AP接入網路,訪問整個網路資源。
覆蓋區的間隙會導致在這些區域內無法連通。安裝人員能通過地點調查來確定AP的位置和數量。地點調查能權衡實際環境(如教室的面積等)和用戶需求,考慮到教學環境對網路帶寬、網路速度的需求,這包括覆蓋頻率、信道使用和吞吐量需求等。多個AP通過線纜連接在有線網路上,使無線終端能夠訪問網路的各個部分。
通常情況下,一個AP最多能支持多達80台計算機的接入,當然,數量為20~30台時工作站的工作狀態最佳,AP的典型室內覆蓋范圍是30~100m。根據教室和會議廳的大小,可設置1個或多個無線接入點。
例如,可在教室中放置4台AP(請見附圖),使這個教室最多可容納80~120個無線網路用戶。
2. 室外
指校園操場及其他公共場所等。
(1)設備的選擇:AP、無線全向天線、無線定向天線。
全向天線:在所有水平方位上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都相等。
定向天線:在一個方向上發射和接收大部分的信號。
(2)室外考慮因素
和教室、會議室不同的是,在校園區室外設置無線接入點要復雜一些,要把各自成一個區域網而又有一定距離的各棟樓房連接起來。在網路的每一端接入AP,並在距離遠或信號弱地方,同時外接高增益天線,這樣就能實現幾公里以內的兩個網段之間的互聯了。
該方案中,我們在圖書館(中心機房)架設一個全向室外天線和一個室外定向天線。全向天線覆蓋校園各教學樓和操場;在實驗樓上架設定向天線,將信號傳遞給教學樓A;教學樓A上也要架設架設定向天線,將信號傳遞給教學樓B;在教學樓B上可架設全向天線能覆蓋草坪,同時也能將信號傳遞給教學樓C。其他樓依此類推。
具體操作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各棟樓之間的實際距離及障礙物等)來考慮選擇設備(如設備型號、是否要加用全向、定向天線,及增減設備數量等)。
當然,在樓房上架設無線網路設備還需加裝避雷器、防潮箱等設備,以防止無線網路設備的損壞。
方案點評
只需無線網卡及一台AP,便能以無線方式配合既有的有線架構來分享網路資源。WLAN具有安裝便捷、使用靈活、易於擴展、價格便宜、輻射小等好處,能快速、方便地解決使用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連通問題。在安全方面,IEEE 802.11b標准能提供保密機制,學校還能同時藉助一些管理策略(如只有授權用戶能訪問無線設備等)和VPN(虛擬專用網)來強化安全性能。
C. 設計一個校園無線區域網,有這方面經驗的講解一下,提供一些資料(最好附上拓撲結構圖)
個人認為無線網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達到信號覆蓋就可以了。兩種方案:
1.在現有有線網路基礎上改進,這樣的網路很穩定,例如在圖書館樓頂假設基站的話可以使用樓內的網路線路,而不建議和其他的熱點做hd-hoc之類的橋接。
2.如果以前的有線網路規模很小,那麼就可以大量建設無線熱點,使用wds的連接方式,使用相同的信號,相同的ssid,基站的建設要是信號覆蓋累死奧運五環的形式,這樣信號沒有死角,而且可以使校內用戶實現無縫漫遊。
建議:
設備建議使用企業級的室外ap,天線盡量使用定向天線矩陣,不要使用全向天線,要有線和無線並存,無線的覆蓋的目的是讓校園空曠處、圖書館等鋪設線路不方便不美觀和對上網穩定性要求不高的場所任意上網。象寢室樓內建議鋪設有線,而與校園網接入口可以使用無線,這樣減少了鋪設線路的成本而且寢室內的網路也非常穩定。如果象寢室樓內這樣環境比較負責,阻擋比較多的場所也要實現無線覆蓋的話也可以,但是會不穩定,使得校園的高速網路沒有體現出來,何況寢室樓內用無線沒有意義,校園無線網的思想是讓學生坐在草坪上就可以上網。
還有就是網路安全,建議校園網內使用mac地址驗證的方式接入無線網路,但是只能使用校園網資源,如果想訪問互聯網的話需要ppoe認證,可以在校園網內安裝ros路由來實現pppoe驗證,這樣有一下幾點好處:
1.可以有效防止arp
2.便於學校的上網計費和流量管理,可以很簡單的商業化。
D. 怎麼設計一個校園網(詳細)
最近,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了一項龐大的計劃,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將美國的所有中小學校連接網際網路,以保證這些學生可以應付未來信息社會的挑戰。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來說,實施這個計劃並不困難。而我們國家由於經濟不太發達,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來建設中小學的校園網,但是又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錢少有錢少的做法,如果精心設計,也可以構築一個性能並不遜色的校園網。
小型校園網路從本質上說與企業網並無區別, 之所以稱為小型校園網, 一是其主要適用於廣大的規模和校園面積較小的各類中等級學校或者小學; 二是小型校園網除具有一般網路的資源共享、通信等功能之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教學業務系統(如教學管理系統、試題庫系統、電子備課系統、專業教學模擬系統等),與Internet連接。
選型與硬體配置
小型校園網的硬體一般限於PC工作組級的設備,不考慮企業級伺服器、路由器的設備。
區域網的類型有多種,但性價比占優的仍是乙太網。乙太網最主要的優點是組網的設備簡單、廉價。乙太網採用CDMA/CD機制,隨著網上傳輸量的增加,會出現廣播擁塞,引起傳輸效率大幅度下降,因此組網規模不能太大。不過,如果規劃得當,幾百台微機還是不成問題的。
乙太網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星型(IEEE的10BASE-T標准)和匯流排型(10BASE2標准)。星型採用集線器(Hub)作為交換設備,用無屏蔽雙絞線(UTP)連接網路上各台計算機;而匯流排型多採用同軸細纜兩端加75歐姆終結器,網上每台計算機都與匯流排相接。兩種拓撲結構提供的最高帶寬都是10Mbps,由所有入網的計算機共享。為了能提高帶寬,可以採取將網路分段,再用網橋連接的辦法,降低每個網段上的計算機數目。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伺服器上多插幾塊網卡,用伺服器同時充當網橋。一般都認為匯流排型的拓撲結構布線、擴充容易,布線
線距離長(兩節點之間的最長距離可達185m,相比之下UTP只有100m),抗干擾性好,缺點是可靠性差。主要是一旦匯流排中斷,匯流排上所有的計算機皆癱。但實踐經驗證明,若選用質量好的焊接式BNC接頭,可靠性並不遜色。可用於連接一些布線距離長的桌面設備。
100BASE-T採用交換技術和快速交換技術提供最高為10M和100M的帶寬取代乙太網的共享10M帶寬,使用乙太網交換機替代傳統的Hub,網路伺服器、工作站使用PCI匯流排的10/100M自適應乙太網卡替代ISA或PCI 10M網卡,使用五類UTP替代三類UTP。由於網卡、UTP的價格差價已不很大,主要增加的費用就體現在交換機上。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交換技術和相應的交換機(Switch)、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產品。
小型校園網的主幹線路有條件的話可以採用多模光纖,也可以用五類UTP,但在室外應加金屬護套(如鋼管)後埋設或架空。UTP與電力導線平行敷設時,間距應大於0.5m。網路布線應遵循IEEE 100BASE-T連接規范。比如五類UTP與RJ-45接頭銜接應按1-2、3-6配對,保證1-2、3-6是分別成對纏繞成雙絞,避免因串擾而影響其它電纜的數據快速傳輸。
作為主幹交換機的位置,應盡量選在區域網范圍的幾何中心,確保到各終端點或分組交換設備的距離不超過100m。若從交換設備到終端的網段超過100m ,可以採取幾種方法延長距離:使用超五類UTP(可以達130~150m );使用集線器或集線式交換機級聯(但最多中間也只能級聯一個);選用安裝遠距離擴展硬體模塊的交換產品,可延長100m。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考慮網路日後的發展和有針對性地選用交換產品:
如要擴充網路,應考慮選擇有堆疊功能的交換機、集線式交換機。所謂堆疊,講的簡單些就是將多個產品按照某種連接方式(如菊花鏈也就是級聯、交叉陣列、全網狀等)連接,從而擴大工作組連接的終端數目。要注意不同的連接方式決定不同的帶寬。目前大多產品都是級聯堆疊,堆疊的設備之間連線長度有限制,一般都很短,除非安裝遠距離擴展模塊。級聯方式的弱點主要是帶寬降低,但成本較低。
如要升級網路,應考慮選擇有支持光纖埠、支持ATM、千兆位乙太網的交換設備。可以預見,千兆位乙太網將成為未來的校園網骨幹網的首選。
快速乙太網大大提高了網路的性能,尤其是可以適應Web瀏覽、客戶機/伺服器(C/S)計算、圖形用戶界面(GUI)的需要。據有的實驗表明,在100M的環境下,工作站從伺服器啟動應用程序或從伺服器復制大批數據文件,其速度都要比從本地硬碟啟動或從本地硬碟復制要快。但是快速乙太網對於互動式實時傳輸聲音影象多媒體數據仍然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網路系統平台
PC機硬體平台上工作組級的網路操作系統(NOS)的主要選擇是Novell的NetWare和Microsofe的Windows NT。本文主要指NetWare 4.X以上和 NT 4.0版本。
NetWare 是一個純伺服器系統平台產品,沒有客戶機端的系統平台。但NetWare支持DOS 和 Windows系列的客戶機,包括Windows、Windows For Workgroups(這是早期的工作站產品,沒有中文版)、Windows 9X、Windows NT等等。當然也可以說Windows系列支持NetWare;而Windows NT 包含伺服器產品Windows NT Server 和工作站端產品Windows NT Workstation。NT server 自然支持Windows 系列的客戶端產品(這里考慮到大多數客戶機用戶都是使用DOS 和Windows系列的產品,不再列舉其它客戶機操作系統,不過Windows 3.x本身不具備聯網的功能,需要專用軟體支持)。
從較小規模、較低層次的應用來看,兩者提供的功能如支持TCP/IP協議、提供域名服務(DNS)、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和Web瀏覽、文件管理和列印服務、網關服務、網路管理等等,並無太大的差別。關於兩者的功能有關報章介紹的很多,本文不想贅述,只是從使用的角度比較一些兩者系統本身的差別。
NetWare採用Novell 目錄服務(NDS,NetWare 4.x 之後的版本才有)。NetWare網路起始於一台伺服器,相當於種下一棵NDS樹。NDS的結構類似於硬碟的樹型目錄結構,以後的伺服器都可以加入這棵樹。但是,由於NetWare 是一個伺服器產品,所有的資源都是基於安裝了NetWare的伺服器的,即使是工作站需要共享的資源也是從伺服器得到的,所以網路無法直接實現工作站之間點到點的訪問。雖然這樣從管理和安全的角度來說也許更好,但在工作組的環境中畢竟不夠方便,也給C/S應用增加了難度。
NT Server採用一種「域」的管理結構。在一個域中有一個主域控制伺服器(PDS),加入域的可以是伺服器、工作站或列印機,PDS負責管理域中的計算機、用戶帳戶資料庫等等。域的管理工作(如計算機歸屬的域、域用戶的環境配置等)是需要逐台在域中每台機器上進行的,沒有那麼靈活方便,特別是網路規模較大的情況下。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兩種NOS的長處,構築一個NetWare和NT的混合環境。利用NetWare的文件服務和網路NDS,發揮NT 應用服務的特點。為了把NT 域納入NDS,Novell新推出一種軟體NDS for NT 4.0,但尚無中文版,無法預測對中文平台的效果。
網路的應用
有了NOS,僅僅是一個裸網,更重要的還是網路的應用。
網路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運行管理信息系統(MIS)。對於MIS 的建設,傳統的做法無非是購買商品軟體和自行開發兩種主要途徑。購買商品軟體的好處是見效快、費用省,軟體質量可能高一些。但主要缺點是難以適應各個學校在管理和教學上的實際需求。目前國內開發中小等級學校的管理軟體的廠商很少,使用戶難以有更多的選擇。自行開發的好處是能夠不斷適應學校在管理上的要求,但開發周期長,依賴少數開發人員,而且有些不具備技術力量的學校也難以做到。這實際上是校園網建設的主要難題。但關鍵的是,不管如何,單一的、功能固定的MIS軟體很難涵蓋管理和實際應用的不斷變化的需求,也不是校園網建設的最終目標。
群件(GroupWare),意思是幫助群組協同工作的軟體。群件主要包括電子郵件、文檔管理與工作流應用幾大部分。群件的產品主要有Lotus 的Domino/Notes、Microsoft的Exchange 和Novell 的GroupWise。Lotus、Microsoft的群件都有伺服器版和客戶機版,Exchange Server 捆綁在Microsoft BackOffice 之中隨NT Server 發行。
目前,有一些大中學校都已經開始使用用群件開發的校園網軟體,而且用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使校園網的應用走商品軟體與自行開發相結合的道路。
另外,對於普通或專業學校,校園網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運行教學模擬系統。模擬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網上Web瀏覽、電子商務、財務管理信息等。現代的各種信息已與Internet難以分開,但是上網仍然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為此,可以利用校園網虛擬一個Internet網路環境,建立一兩個Web瀏覽伺服器,與實驗室教學網路相接,提供圖書、試題庫、光碟資料庫瀏覽服務,甚至可以利用校內小型電話交換總機「遠程撥號上網」。國內有高校在近年來已經研製了貿易模擬教學軟體,希望今後將有更多的網上教學軟體問世。
總之,校園網這一新生事物,隨著人們對它認識的逐步加深,將在教育領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E. 校園網路設計方案
目錄
2
1
緒論
3
2
安陽實驗中學校園網需求分析版
4
2.1
環境分析
4
2.2
業務需求分析
4
2.3
網路安全分析
5
2.4
網路增長預權測
5
2.5
管理需求分析
5
3
建設方案
6
3.1
校園網拓撲結構
6
3.2
校園網綜合布系統
7
3.3
VLAN、IP規劃
13
3.4
VPN接入
14
3.5
校園網風險和解決方案
16
3.4
方案特點概述
17
4
主要設備選型
18
4.1
核心交換機選型
18
4.2
匯聚層交換機選型
20
4.3
邊緣交換機選型
22
4.4
路由器選型
24
4.5
火牆選型
25
4.6
伺服器選型
25
4.7
網管軟體選型
26
5
總結
28
參考文獻
29
致謝
30
F. 大學校園無線區域網設計方案
我原來回答——
[問題]
學校準備組建無線區域網,要求是3棟家屬樓,和一棟辦公教學樓。樓高5層,各樓之間的距離不超過2000米。如果能使家屬樓各個單元,和教學樓各個教研室用無線上網。所需設備要什麼型號的無線路由器+無線AP能完成上述上網需求。學校已有光纖接入,總共200台筆記本電腦。敬請指點
[回答]
案例A:《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無線校園網建設案例》http://e.itbulo.com/200601/64239.htm
案例B:《大學校園的無線網路建設》(PDF全文下載)http://www.redlib.cn/html/14228/2007/52130334.htm
G. 如何設計一個校園網
這么復雜的問題,你竟然一分都不給!誰會給你答案。
H. 求校園網設計方案
校園網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