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景觀地位
❶ 中西方大學校園建築文化的差異主要有那些方面
中國學校的圍牆與大門相對校內心臟部分是邊緣或外圍,很少與主體建築相連。而在西方,學校大門兩邊往往不是圍牆,而是學校的實體建築。更准確的說,學校大門與其他實體建築融為一體,邊緣與中心的傳統色彩不如中國文化那麼濃。
中國大學一般都建有行政辦公大樓,它往往是獨立的、突出的建築。辦公樓多地處顯眼地帶或全校的中心地帶,不論在建築造型或室內裝修上都是超出一般教學樓的。而在西方,人們在許多大學校園建築群中,是不易分辨出校長辦公樓的;專門、獨立而顯赫的辦公樓也不普遍。這些行政辦公機構常常設在大教學樓內。領導管理層和教學科研在空間不是隔離而是接近,這可以說是西方文化中親民性、平民性的一種表現。
(3).以「師」為本與以「生」為本
我國教室幾乎千篇一律的長方形平面。教室一側前後開門。室內布置一般分兩部分,前面是教師的講台,後面是學生的課桌。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側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種設計思想可以說是來
源於中國古代的書院。如嶽麓書院中,講壇設在台基之上。台基不但寬大而且比平地高出數尺,突出了講壇主人的中心地位與意義,產生了視覺上的凝重感和心理上的莊重感。
在西方,應該說傳統上也以這種長方形教室為主體。但今日他們已意識到了這種建築模式對教學的不利影響,因而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所謂開放教室、活動教室、蜂窩式教室等就是其中的典型。西方一些學校的教室採用圓桌形排列,便於師生交流、學生交流,弱化了教師中心主義。在所謂的開放式教室(open classroom open-plan schools)中,傳統教室的前後之分被打破了,課桌椅的安排能使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環境顯得輕松自如。有些教室與資料室、工作間、洗手間直接相連。設計時既考慮了功能性,又方便了學生的使用,充滿了人情味。
(4).交流空間的缺乏與「泛教室」概念
我國20世紀50年代校園規劃主要學習前蘇聯的模式,大多採用軸線對稱手法與院落式建築群體組合,以道路作為功能區劃分的界線,使建築與建築之間,建築群與建築群之間缺乏聯系。校園建築與空間各自為政,零散而不完整。整體風格嚴肅整齊,空間分離、呆板,缺少學生駐足小憩、談天說地的人性化的交流空間。這與中國傳統教育模式注重理論學習,輕視科學實驗;注重對學生共性要求的培養,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不無關系。雖然有些教學樓建有寬闊的大草坪、優美的內庭院,但是在這里卻很少看見師生們促膝交談的景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方正、孤立、均質的空間並不是真正的交往空間。這樣的空間毫無指向性和停留性,缺乏變化和安全感,只能淪為一大片通過性的空地,成為一片建築奢侈的配景。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校園建築的一大失誤。
而西方建築師在營造交流空間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建築的廊道、大台階、屋頂平台和樓梯等建築元素都被擴大成為了交流空間。(右圖為劍橋大學生活區) 這些空間少了具有紀念意味的場景而更多的是尺度親切的小環境,在開放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空間領域性,既有其內在秩序而又不缺乏變化。這種空間讓教學走出課桌、黑板的局限,我們不妨稱之為「泛教室」。「泛」在校園建築內,注意設置多種寬敞、舒適的交往空間,安排了許多室內、室外的各種適合師生停留、小憩、談話的場所、空間、角落,並放置了舒適的座椅、沙發,有條件的地方還設置了自動售貨機或小賣部。這種良好的交往空間,無疑會給師生創造出更多的交流機會。各種信息、知識、思想在此交流、傳遞和碰撞甚至沖突,從而達到智慧的升華。
4.創造新世紀的校園建築文化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到西方大學校園建築文化突出「以人為本力」這個特點,重視校園整體風格的審美效果的延續,做到了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交叉融合,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高度協調統一。比較中西方大學校園建築文化的基本差異可以看出,中西不同的建築風格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獨特的表現韻味。要創造出我國優秀的校園建築,就必須在借鑒西方優秀校園建築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將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時代的、發展的諸要素結合起來。
在當今全球化的環境中,建築的跨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廣泛與迫切。現實也表明,外來文化只有與本民族生活習慣相符,與本土自然條件相適應才能被接受;本土文化只有進行廣泛的對外交流吸收,才能保持其青春與活力。加強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取代」,促進「多元化」,而不是全球文化的「均一化」,這樣才能促進人類文化的進步。
大學校園作為教學、科研和交流的載體,體現著大學內部活動的歷史變遷,反映著大學在城市中功能的發展軌跡。有觀點認為:第一代校園是13世紀的中世紀封閉型校園;第二代是工業革命後的功能分區型校園;第三代是19世紀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交往校園;第四代是二戰後出現的多層次、多元化高等教育方式的校園。那麼在今天的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校園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大學校園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呢?
隨著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大學作為一種智力資源被迅速認可。設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大學科技園已成為大學校園發展的重要特徵。為了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人才,提高與他人的交流協作能力,需要在空間規劃布局上把交流共享空間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加以強調,促進形成一個多元交流、積極創新的校園氛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的發展不再封閉獨立,大學與社會的互動性加強。興建社會化學生公寓成為鼓勵學生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的有效方式。同時遠程網路教學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提供了新的學習交流方法,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傳遞交流速度。這些新趨勢正在影響著大學校園的發展,使大學從一個封閉的教育機構轉變成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綜合體。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王義遒先生曾提出用「文、雅、序、活」來概括高品位的學校文化環境,其中「文」體現知識,即一個人置身校園隨時隨處可以學到新知識,感受到一種科學與人文的氣息;「雅」指高雅的格調,它是與粗俗相對立的,表現在學校的建築與景觀布置上就是要給人以美的感受與熏陶;「序」指秩序,反映學校生活井井有條,管理規范;「活」則表現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和勇於創新的氣氛。學校主體建築尤其應當在「文」與「雅」上下功夫,鮮明地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體現科學與人文精神。
綜上所述,營造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豐富現代感的校園,體現歷史的傳承性與人文精神,營建生態型、豐富和諧的校園景觀,實現大學校園空間持續性的成長,是新世紀校園建設的主題。
❷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專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學樓屬、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拓展資料: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❸ 全國大學環境條件排名
呵呵,我知道北師大珠海分校不錯,亞洲最美學校哦 在河北是二本, 大概550
❹ 國內哪些大學的園林專業比較好
風景園林專業自哈佛大學開設以來,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風景園林專業,逐漸成為了熱門專業。那麼,風景園林出國留學比較好的大學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所風景園林專業院校。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哈佛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設了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100年來,哈佛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發展在美國乃至世界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位於英國謝菲爾德市,是英國最著名的「紅磚大學」之一。作為英國最頂尖的老牌名校之一,謝菲爾德大學以其卓越的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而享譽全球,並培養出了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素來是英國最受學生歡迎的世界著名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景觀系是英國最大的景觀系,共有250餘名學生就讀,其中包括169名本科生、60名講授式碩士生和24名博士生。其景觀碩士課程於1968年設立,是目前英國景觀教育的先驅。
萬豪勞倫斯坦大學(Van Hall Larenstein)
荷蘭萬豪勞倫斯坦大學(Van Hall Larenstein)是歐洲一所注重實踐教育的著名農業院校,它在國際農業與環境教育與研究方面有著近100年的歷史。2004年該校並入荷蘭瓦格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風景園林專業在萬豪勞倫斯坦大學比較有特色的一個荷蘭留學專業,學生在學習花卉園藝方面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有商科營銷類的課程,這樣畢業的學生就是一個比較復合型的人才。而且,學生畢業後很容易在荷蘭找到相關工作。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位於州府巴吞魯日市的南城,建於1806年,是全美校園最美的20所大學之一。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又名羅伯特·賴克風景園林學院,是為了幾年開創人物羅伯特·賴克博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成立60多年來,全程參與了美國風景遠離學科的發展,還培養出無數設計師並享譽國際聲譽。
以上幾所院校就是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風景園林出國留學院校,想出國留學風景園林專業的藝術生可以參考一下。
❺ 全國的園林專業的院校排名 哪個大學的園林專業好
我是某211農業類高校園林專業的研一新生。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因為不同的人認為的不一樣,就像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一千個人去讀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比較好的當然有很多,就像前面有幾個人回答的一樣的,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還有同濟大學。綜合學校的實力,排名,學科評估各個方面,當然還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如果你極其的厲害,那也是非常棒棒的。當然,我沒有那麼優秀,因為我是從一個普通的一本考上的211高校。但是終歸還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我就個人的實力而言,跟大家說一下,我比較喜歡的學校吧。
一、北京林業大學
如果你是沖著喜歡這個專業去的,並且想以後一直從事這個專業的話,我認為北京林業大學的「性價比」比較高。因為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在全國是非常強的,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是有雄厚的教育辦學的實力,並且有許多德高望重的老師,全國排名第一位啊。而且高考分數相對清華、同濟來說比較低一點,580的樣子。所以是我比較中意的。
總之,一個人要有目標,可以定高一點,但是如果盡力了還是達不到的話,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再好好努力就好了。考研再戰,加油哈。
❻ 國內部分大學的風景也是獨具一格,有哪些大學是值得你不遠萬里前往觀賞的
我個人覺得國內不少大學都是非常美的,值得一觀,比如無錫江南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這幾個我覺得都不錯。
最後就是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一提到你就知道我要將武大的櫻花。想當年武大的地位在全國也是杠杠的,但是最近幾年或許是武漢本地的經濟問題吧,武大也是名聲也是受到一點影響。武大櫻花大道是非常美,但是櫻花開的時候人真多呀,多到你根本看不到櫻花,看的都是人。
中國還有很多大學都不錯,去一個地方旅遊,去當地的大學看一看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❼ 鄭州大學新校區景觀介紹
第一部分:校園道路廣場命名涵義全展現
1、校園名稱:河園
解釋:
①大氣,彌補了新區本應有水而無水的缺陷;
②「河」在古代專指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
③河南地處中原,中原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與代表;
④黃河流經河南,黃河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原文化,用「河園」命名能夠突出鄭州大學作為河南惟一省部共建高校的文化特徵。
環校路名稱:河園路
解釋:直觀,好記。
2、南門入口出廣場名稱:五星廣場
解釋:
①此廣場位於南大門入口正對綜合管理中心(行政樓),迎面可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②「五星」代表「五行」,中國古人謂金、木、水、火、土為「五星」。「五行」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概念,是構成世界和人文的主要元素。此名正可於上述「天人合一」系統相接應,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的進一步落實和展開;
③「五星」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寓意新鄭大崇尚科學精神,攀登科技高峰,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天空自由翱翔。此名同時揭開新校區命名系統中的另一思想主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④中國文化謂「五星同色,天下偃兵」,預示天下太平,盛世長久;
⑤「五星」意味色彩豐富,表明新鄭大融合東西,吐納八方,張開懷抱,迎接各地學子和各界英才;
⑥「五」表示多,「星」表示人才、成就。此名意味新鄭大群星燦爛、成就輝煌;
⑦1995年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織錦,上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簡稱「五星錦」,約在西漢初期至公元四世紀),此「中國」應是指「中原。」可見「五星」-「中國」-「中原」不僅聯系密切,而且源遠流長;
⑧「五星」又意味著最高、最好、一流。如「五星上將」、「五星級…」之類。此名寓意新鄭大的一流品位,與新鄭大的建設目標正相一致;
⑨此廣場旁邊有國際會議中心和音樂廳,可暗示其檔次之高;
⑩「五星」是國旗圖案,此名具有震撼人心、激勵師生熱愛祖國和人民,忠誠事業,為國爭光等豐富涵義。
3、東門入口處廣場名稱: 啟明廣場
解釋:
①此廣場位於校園區東端正中,為迎接日出(天明)之所;
②此名暗含「日」、「月」,與南大門 「五星廣場」相呼應,共同構成燦爛天空天象,成為完整體系;
③此廣場在圖書館前,啟示師生珍惜時光,發奮學習;
④廣場後為圖書館,是知識、智慧和真理所在,此名寓勤奮學習,用智慧之光照亮愚暗;
⑤「啟明」猶言「天命」,《周書》雲:「太祖丕受天明,造我周室。」此名寓意新鄭大上應「天命」,必將繁榮昌盛。
4、中心廣場名稱: 元和廣場
解釋:
①元為首、頭、中心、首腦之意,而這個廣場又處於學校中心,居於突出首要的中心地位,故名;
②整個校區的命名和諧,天象對應,天人對應,陰陽對應,故名;
③和有和平之意,是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寓含此意。
6、4個學生生活園區名稱:(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
柳園、 荷園、 菊園、 松園
解釋:
①暗含「春夏秋冬」四季,春柳、夏荷、秋菊、冬松,又避免了直接以四季命名的生硬;
②柳樹、荷花、菊花、松樹四種植物都具有高尚的品格,且充滿了詩意,柳翠柳代表著生機,荷代表著廉潔,菊代表著高貴,松代表著氣節;
③用植物命名與河園呼應,層次分明,且「河」滋潤萬物,預示著生生不息。
7、2條南北主幹大道:
東邊:天健大道
西邊:厚德大道
解釋:
①這兩條大道位居新校區中心縱軸兩側對應,寬闊、貫通南北,支撐校園整體,兩條大道兩端逐漸向一起靠攏,構成相互呼應、和諧關系;
②天健、厚德,構成中國人文的兩個基本要素就是:「陰—陽」,其代表和象徵就是「乾—坤」,二者和諧,意味著合理、健康、吉祥、發展。這兩條大道就象徵著「乾―坤」,既是「天人合一」的基本主題和構成,又皆元亨利貞,大吉大利;
③「天健」代表「乾」:《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准確表達了「乾」的涵義:剛健強壯,勤奮向上;
④「厚德」代表「坤」:《易·坤·彖》:「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易·坤·象》:「君子以厚德載物。」准確表達了「坤」的涵義:含育萬物,兼容並包;
⑤對鄭州大學的師生員工具有勉勵和贊譽之義。
8、仁和大道 (天健大道和厚德大道向北在此交會處)
解釋:
①從構圖上看,它是厚德大道和天健大道的交匯合一,共同構成「人」字形,「仁」通「人」;
②在中國文化里,乾、坤象徵「天」、「地」,中間為「人,」共同構成「三才,」「人」具有中心地位,秉天地之氣,為天地之心;
③「和」既有匯合之義,又有中和、和諧、和氣之義,與東側的醫學院旁邊相合;
④「人」也可理解為「仁」,表示互相愛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與東側的醫學院旁邊相合;
⑤「和」與「活」義通,與醫學院和實習醫院相合;
⑥此路通北門,為出口,含有祝福親友和睦、勉勵事業成功之意;
⑦此路與南端綜合管理中心遙相呼應,有祝福、勉勵新鄭大在行政管理方面得天時、地利、人和;
⑧此路與天健、厚德為一體,故也稱大道。
(*說明:整個新校區僅此三條「大道」,其餘皆為「路」)。
9、春華路、秋實路 (最南和最北2條對稱的東西走向的路)
解釋:
①春華秋實本為一詞,指花木生長規律,多用來比喻事業、學業發展規律,同時也含有祝願和期待;
②春為陽秋為陰,南為陽北為陰,這兩條路南北對稱,用春華秋實命名代表陰陽和諧;
③南門納才,北門輸才,春華秋實符合教育規律;
④兩條路的一端都連接著生活園區,與園區命名和諧呼應;
⑤鄭州大學要建設一流的高校,培養一流的人才,用春華秋實命名代表鄭州大學人才培養和學校建設蒸蒸日上。
10、泊月路、亭雲路 (南北2條較為寬闊的對稱的東西走向的路)
解釋:
①此二路系南北對應的兩條「雙向綠色對話走廊」,各自中間為40米寬的綠化帶,看上去如同亭亭碧雲,靜靜溪月,動人無限遐思;
這兩條長廊又是學生戶外活動的基地,校園文化展示的舞台;
②此二路在功能上為步行路,供人散步、止息,月、雲與人構成互相映襯,詩意盎然的情景效果;
③「泊」有停靠、安靜、聚儲等涵義;「亭」有停留、平靜、和諧、高潔、聳立等涵義。既照顧到此二路的外觀形象、休閑特色,有富於想像和寓意;
④二路的中段,南臨湖,北依山,湖中映月,山上浮雲,既符合位置特點,有互相烘托氛圍、構成景觀,相得益彰;⑤「泊月」、「亭雲」寓意新鄭大及其人才將在科學上達到最高境界;
⑥「泊月」、「亭雲」在語義上輕松、靈動,可以調節整個傳統文化系統帶來的凝重,符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11、鍾靈路、毓秀路
(後「鍾靈」改為「培英」,與「毓秀」的諧音「育秀」相對應)
解釋:
①鍾靈毓秀本為一詞,原指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用此命名一指新鄭大環境優美,二指為社會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才;
②鍾是聚集,毓是養育、培育,用此命名喻指鄭州大學領導和教職員工人才輩出,並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③在啟明廣場和圖書館的兩側,還橫穿教學區,對應啟明廣場的寓意和圖書館及教學區的功能;
④與春華、秋實呼應。
12、湖濱路
解釋: 照片描述:湖濱路,處於學校中心地帶,路西邊濱臨學校核心景觀湖,故名,自然好記;
①處於學校中心地帶,路西邊濱臨學校核心景觀湖,故名,自然好記;
②路東邊隨弧形核心教學區樓群呈「彎弧」形狀的道路。
第二部分:校園景觀湖人文景點名稱涵義全展示
鄭州大學沿湖建立人文景觀,從最南端景點湖水的源頭開始由南向北按水流方向,以及從最北端景點山上瀑布水潭開始自北向南按水流方向,延續鄭州自古至今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匯聚至現代文明,突出鄭州特有的中原文化,體現古今貫通,文化交匯,同時展現大學理念,育華夏英才。
1、「河源」
此景由湧泉池、浮雕壁和彩陶池底構成,有泉水湧出,取名「河源」,意為大河文化與文明的孕育和起源,浮雕壁和彩陶是仰韶文化的象徵。
2、「問鼎」
鄭州為我國商代遺址,此鼎是鄭州張寨出土的商代「乳釘紋銅方鼎」復製品,展現青銅文化,春秋時代「問鼎中原」的觀念延續,讓人們感受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3、「博弈」
中國象棋「楚河漢界」源於漢代劉邦、項羽兩軍對峙兩年有餘的鴻溝,鴻溝距此地西北15公里處的鄭州古滎陽。此象棋殘局名曰「達者為先」,鼓勵學生勇於取勝。
4、「禪趣」
此景點由散落的石雕佛珠和以「渡」命名的舟亭組成,體現鄭州少林禪宗文化的澄明、淡泊、超越的意境,教人思量如何渡好人生。
5、「太和柱」 (「和天燭」)
此處位於整個核心景觀的中心位置,高聳12米的青銅柱雕塑,飛龍盤繞柱身,頂部造型為蠟燭火苗,體現華夏文明、龍的血脈,生生不息,也寓含教師奉獻精神;地面狀如漣漪的圖形,隱喻中原文化不斷向四海傳播。
6、「觀星測影」
此景取材於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鄭州登封元代天文台,仿石圭、表設置其中,頂部嵌入玻璃雕刻的鄭大新校區奠基當天的星象圖。取名觀星測影,寓意科學探索。
7、「大道通衢」
鄭州地處京廣和隴海鐵路交匯處,此景由鐵軌、枕木、壓道車嵌砌鋪成,體現近現代鄭州鐵路名城處於四通八達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此處也是景觀湖自南向北、自北向南水系和反映歷史文脈的匯合處。
8、「鳳台荷香」
此景取清代鄭州八景之一的「鳳台荷香」,遺跡在鄭州市鳳凰台村。水中種有荷花、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岸邊一小屋歇息,荷香、書香、茶香彌漫期間,體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9、「杏壇槐林」
此處依山坡建扇形草地廣場,設講壇,適合演講、報告和聚會用,仿效我國古代高等學府、四大古書院之一的鄭州登封嵩陽書院「杏壇」、「二程手植槐」的典故,在講壇背後和兩側種有杏樹,東面坡地種有槐樹。來學校講學的名人可在此種下槐樹以作紀念,故稱此景為「杏壇槐林」。
山名:「厚山」
體現:厚德載物,厚重中原,厚積薄發,篤信仁厚。由於山的位置基本處於學校的最北面、最後面,諧音「後山」。
從上而下觀此山景,水從山上高處「接星潭」中流出,像瀑布一樣沿山石流入「映月潭」,潭水溢滿又像瀑布一樣流下,匯入「草溪」,山間有「望瀑亭」,山下有「迴廊閣」,湖水沿著鋪滿鵝卵石的河道緩緩向南流,從地下穿過「雲亭路」,流入「杏壇槐林」背後的「連廊水池」最終注入「眉湖」。
湖名:「博雅湖」 (又名「眉湖」)
「博雅湖」,此核心景觀湖設計了一系列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觀,旨在展現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高雅文明,寄予學子博採眾長、雅趣共享。 又因其整體外形像眉,故公認為「眉湖」。
❽ 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標志景點是什麼
1、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志景觀之一。
2、博雅塔
建築,北大以一塔湖圖聞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於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園建築精髓「一塔湖圖」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建築傑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學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3、勺園
勺園是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鍾(1570-1631)於明萬曆年間所建,是「米氏三園」中最為有名的一個。明朝詩人多有詩詞歌詠。清初在勺園故地建弘雅園,康熙曾為之題寫匾額。乾隆時,英特使馬嘎爾尼朝見清帝時曾駐此。
後為鄭親王府,嘉慶時改名為集賢院,清帝在圓明園臨朝時,此處是大臣們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賢院和圓明園一起為英法帝國主義焚毀。
(8)校園景觀地位擴展閱讀:
未名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帶在清朝屬於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台64座、游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又幾易其主。
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
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該湖由錢穆命名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學被行政撤銷,北京大學從市中心遷至燕京大學舊址。從此,未名湖成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
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學生將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叫作「一塔湖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未名湖
網路-博雅塔
網路-勺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