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鄭城中學

鄭城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5-01 17:43:53

『壹』 竺姓的歷史名人

竺時英(1904.10.16-1934.4.17),浙江省奉化市西圃村人。1911年在當地小學讀書,1916年進縣城文聚高小。1919年考入寧波省立第四師范,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法系。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的浪潮傳到甬城,接受進步思想,和同學們一起走出課堂,抵制洋貨,投入反帝愛國運動。1923年9月寧波第四師范並入四中。在進步教師指導下,和裘古懷等10多名同學,在校內竹洲組織了「飛蛾社」。恪守社旨,按月讀書一冊,集會一次,宣讀自己撰寫的理論文章,交流學習心得。此外還經常聽取由校長經享頤請來的革命前輩,文化名人的報告和講學。
大革命時期,1924年在北京大學政法系,求學期間閱讀了李大釗的《史學要論》和馬列著作,開拓了視野。畢業後在浙江定海中學任教,從事革命工作。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積極組織校內學生會,投入罷課示威遊行,抗議帝國主義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1926年調奉化中學教學,積極組織學生、農民、手工業工人參加工農運動。3月參加了在天安門前舉行的「三·一八」示威大會。1927年1月參與組織工農學沖進奉化偽縣府,痛打偽縣長。杭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通緝,先赴漢口後回寧波旅漢公學教書,繼續從事農運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2月應聘在鄞縣石矸小學任救。8月去漢口寧波旅漢公學任教。1931年9月回奉化,任孤兒院教導主任,參與組建中共奉化縣特別支部。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發動知識分子成立黨的外圍組織「奉化縣文化促進會」,任會長。准備出版《反正》刊物,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罪行,後遭查封。曾三次組織奉化中學師生罷課,向反動校長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同年4月25日被叛徒告密遭逮捕,囚禁杭州「浙江陸軍監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並鼓勵難友為革命准備流血。由於在獄中過著非人的生活,又遭各種刑審逼供,被折磨得體弱多病。
1934年4月17日黎明,帶著對來競事業的無限遺憾病逝獄中,時年30歲。 竺清旦(1899.6.5-1935.12),字起元,號照卿,化名包起鳳、竹卿、貞大房、劉曉平等,浙江省奉化縣董村人。出身於一個秀才之家。從小即在父親的教育下讀書寫字,學詩作文。1917年起先後在奉化、鎮海、鄞縣的一些小學當教員或校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4年初任鄞縣五鄉碶鄮溪區區立一校校長時,曾發動數百名群眾與當地豪紳作斗爭。1925年7月籌建了兩個村的農民協會。1926年3月中共寧波地委改組,被選為中共寧波地委委員兼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4月國民黨寧波市黨部改組,被選為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長。負責整個寧波地區農運工作期間,經常深入農村,進行具體的指導。5月去廣州參加毛澤東主持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8月因寧波缺乏農運幹部,奉命提前返回。11月任江浙區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12月寧紹台農民協會成立,被選為會長,採取以會代訓和印發資料等辦法,培訓了一批農運骨幹,組建了多支農民自衛軍。1927年2月北伐軍到達寧波,各界人士在小校場集會歡迎。在會上發表演講,以寧紹台農民協會名義向北伐軍提出了13項要求。3月2日寧波臨時市政府籌委會成立,任委員。深入餘姚庵東鹽場,發動鹽民,組織鹽民協會,被推舉為主任,還成立了鹽民自衛軍,公審了鹽霸高錦泰。至4月寧紹台地區有組織的農民已達20餘萬人。4月9日寧波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清黨」事件,遭通緝,被迫出走武漢。6月全國第四次勞動代表大會在漢口召開,作為浙江代表出席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會議結束後,被留下來擔任短訓班的教員。「七·一五」汪精衛在武漢反革命政變後,被送往蘇聯學習。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0月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1928年夏轉入中山大學(又稱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由中共黨員轉為聯共候補黨員,被選為黨小組長。學習期間,看到校內存在的問題,就直率地向校方提出,要求加以改進。誰知卻得罪了校長米夫的翻譯王明(陳紹禹),耿耿於懷。被誣為「托派」,後經共產國際、聯共監委、中共代表團三方聯合調查,得以澄清。1930年10月回國到新疆工作。當時新疆沒有中共組織,雖感人生地疏,因難重重,但懷著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強信念,置身於群眾之中不懈地工作。1933年盛世才登上了新疆督辦的寶座,打著「反帝親蘇」的幌子,騙取了蘇聯的支持。蘇聯陸續派遣一批專家、顧問和中共黨員到新疆工作。竺清旦被安排到盛世才直接掌握的教導團(即衛隊團)工作。盛世才陰險狡詐,為了防範共產黨人,借口新疆情況復雜,規定在新疆工作的聯共黨員和中共黨員不得公開身份,不發展黨的組織,不宣傳共產主義的政策,並派心腹進行跟蹤監視。在這種情況下,竺清旦懷著要把新疆建設成為一個革命根據地的赤誠願望,團結同事,積極工作,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宣傳蘇聯建設的新成就,傳播馬列主義真理。他的革命活動,引起新疆反動勢力的嫉恨和恐懼。1935年12月,國民黨新疆省督辦盛世才以開會為名,邀請來到一個花園內,趁其不備用手槍把他殺害,犧牲時36歲。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於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庄、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庄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齊郡置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一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一帶。今廣東省東莞市建制置於唐朝,後世所稱「東莞」皆指廣東沿海的東莞。 東海堂:以望立堂。
東莞堂:以望立堂。
樅陽堂:漢朝時期,竺晏為樅陽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為堂號。
化鄉堂:宋朝時期的竺大年是沈煥的入室弟子。性格行為既嚴肅又莊重。長於說《禮》,鄉人都受他的感化。
聽彝堂:浙江奉化溪口鎮董村上堡的竺氏堂號。

『貳』 山東2014全國模範教師

2014山東省全國模範教師(47人)

1
軒雲湘
冠縣東古城鎮中學
2
劉陸鵬
山東大學
3
常根元
成武縣大田集鎮中心小學
4
孟敏
章丘市垛庄鎮官營小學鎮四角城教學點
5
張士璀
中國海洋大學
6
曹來領
巨野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7
翟萍
淄博市張店區南定小學
8
管志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9
邱鳳春
山東聊城陽光小學
10
李愛華
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
11
王鳳
桓台縣實驗學校
12
李長娟
諸城市文化路小學
13
趙煥利
萊陽市沈家初級中學
14
王繼柏
嶧城區吳林街道中學
15
史東升
煙台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16
李曙光
東平高級中學
17
王立新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勞店鎮中心學校
18
劉曉軍
鄆城縣黃安鎮初級中學
19
劉光堯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九中學
20
楊振徳
山東省平度市白埠鎮中庄中學
21
王晶珊
青島農業大學
22
解傳平
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閣老小學
23
王延紅
夏津縣宋樓鎮中學
24
楊傑
山東建築大學
25
田洪文
新泰市青雲街道馬庄聯辦小學
26
馬月英
廣饒縣丁庄鎮中心小學
27
李秀英
平邑縣鄭城鎮恩美樓完小
28
楊守森
山東師范大學
29
徐惠忠
煙台大學
30
孫琳琳
壽光世紀教育集團
31
李樹俊
沂南縣職業教育學校
32
艾菊蘭
山東職業學院
33
王風茂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34
袁宗傑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35
杜淑梅
汶上縣楊店鄉第二中學
36
高月秀
莒縣桑園鄉奕龍僑心小學
37
張瑞甫
曲阜師范大學
38
李高建
淄博職業學院
39
許小麗
乳山市諸往鎮中心小學
40
於世章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41
柳春利
高唐縣職業教育中心
42
張錚
煙台市牟平區高陵鎮下雨村學區小學
43
王芹
威海職業學院
44
王瑞霞
高密市姚哥庄小學
45
龍雲澤
青島大學
46
吳紅
泰山學院附屬中學
47
李蕊
德州市第五中學

『叄』 2020平邑一中分班查詢系統

2020年度平邑一中的分班查詢系統網址為平邑一中2020新生分班查詢系統-首頁。在該網站的查詢系統平台中輸入對應的准考證號碼並點擊查詢按鈕即可查看到到相應的該年度相應的新生分班情況了。

依據山東省平邑一中官方網站發布的《2020年平邑一中高一(高60級)新生分班查詢》可知,該學校2020年度新生分班查詢是自2020年8月31日19:30點起開始提供查詢服務的。

(3)鄭城中學擴展閱讀:

2020年平邑一中報到的時間和地點要求:

1、賽博中學西校區1-3部,報到時間為8月11日8:00-12:00。

2、賽博中學西校區4-6部,報到時間為8月11日12:00-16:00。

3、賽博中學西校區7-8部曾子學校,報到時間為8月12日8:00-12:00。

4、賽博中學東校區以及賽博中學金銀花校區,報到時間為8月12日12:00-16:00。

5、一中文化路校區以及陽光中學,報到時間為8月13日8:00-12:00。

6、賽博中學朝陽路校區蒙陽新星學校,報到時間為8月13日12:00-16:00。

7、保太、溫水、銅石、卞橋、柏林,報到時間為8月14日8:00-12:00。

8、仲村、武台、流峪、鄭城、白彥、臨澗、豐陽等,報到時間為8月14日12:00-16:00。

『肆』 灌雲的傳說

灌雲的傳說有許多許多,網路知道的回答限制在10000字以內,這里就說兩個吧——
1、灌雲的由來
清末民初的海州,曾發生過一個較為重大的事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海灌分治。由於分治雙方唇槍舌箭,各不相讓,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對海屬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
清時的海州,其轄境遠比今天的連雲港市大出很多。據《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其東、東北、東南均至大海,西與鄭城接壤,北與贛愉縣為鄰,南達安東縣界。其東西長達250里,南北長200里,由西北迄東南不下三百六七十里城。在如此廣袤的范圍內,有河流,有山川,有平原,有港口,土質肥瘠不一,商業繁蕭迥異,加之東南沿海一帶灌河口等地「裊匪海賊」的頻繁出沒,著實給地方官們出了不少難題,他們不由得發出了「控御良難」的慨嘆。其實,最難的當屬海州城紳與板浦鄉紳之間由於政治經濟利益的不同和新舊思想相互碰撞所引發的種種事端,並最終導致了東海與灌雲的分治。
自清末以來,海州城內一些顯宦富豪「憑借官方勢力,為所欲為」,對鄉間士紳「久存碑晚心理」。而居於「人文薈萃之所」的板浦鄉紳,對此頗為不滿,雙方的磨擦不斷升級。光緒三十年(1904),海屬地區發生嚴重水災,致使鄉間糧食短缺。而城中富豪卻囤糧居奇,並要求官方弛禁出口,以攫取厚利。板浦居民為奪得保命糧,「聚眾及千人」搜索「乘帆船懸旗過境」的城紳子弟,並「罷市三日」,以示抗議。後娜經州牧王耀齋親自出面撫慰,事態才得以平息。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制度,推行學校教育,位於海州的石室書院和位於板浦的敦善書院相繼改為海州中學和北鹽中學。雖然兩校均稱中學,但師生的思想狀況卻迥然不同。海州中學因「僻在一隅,閉塞已久」,師生對新事物新思想的認知和認同遠不及北鹽中學。而相距不遠的板浦中學,卻因為處於「淮北鹽業集中地帶,商賈輻揍,交通頻繁」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外界接觸機緣」較多的人文優勢兼收並蓄,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時間成了傳播進步忍想,培養人才的搖籃。資料顯示,「清末科舉甫停,而(北鹽中學)外出遊學之士,業己絡繹於途,寧滬各地無論矣,遠如法、比,近若東瀛,皆為游蹤所至。」而鄉里的顯達名流也「為當時潮流所激盪,遂毅然以興學為己任」,興辦了一批新學,海屬風氣為之大開。
宣統初年(1909)",魯省大水,下注成災」,州牧謝葆庭應城紳之請,「以選舉名冊所列有五千元財產資格者,作為派捐標准」,激成眾怒。旅居南京的板浦人士陳百川、張偉如、吳翔甫等作東南鄉紳的代言人,徑直向「省咨議局及督撫官廳呈訴」,與此同時,擔任議員的許九香、邵冶田亦在咨議局游說立案彈助,使得城鄉雙方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強烈。這些都為以後的分治埋下了伏筆。
辛亥革命的爆發,給主張分治的板浦人士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革命軍佔領南京後,江蘇省咨詢局更名為臨時議會並召開會議。原本就擔任議員的板浦人邵冶田,利用出席會議的有利時機,同「仰召而來」的江問漁、李友松、王子賓、錢竹樵等一批「皆蓄意推翻城紳,改造海屬社會」的人,就分治一事進行周密籌劃。決定由江問漁攜帶圖文並茂的分縣計劃,以南京實業學堂為基地,四處游說,並設法打通臨時議長張季直的關節,由邵冶田以議員名義向省議會提出分縣議案。因籌劃准備工作充分,實施步驟較為扎實,分治方案一舉獲得通過,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資達省署執行」。
民國元年(1912),江蘇省正式實施區劃調整,裁撤州府,設立市縣,海州遂改為東海縣。按照分治方案,從東海縣境劃出板浦、大伊、湖坊、東路、西路、莞北、莞讀、莞南、新安、張店、鐵牛11鎮建立新縣。縣治設於板浦。考慮到新縣轄境在朐山之東,初議名為朐東縣。後省署認為新縣南有灌河,北有雲台,遂定名為灌雲。同年4月,省府委派省議員沈減壽為第一任民政長,星夜兼程赴板浦設置任事,並於同年6日1目蒞位。
對於分治,雙方沒有太多的異議。按東海縣的說法,「海州地方,縱橫數百里,而治城偏北。東南遼遠之鄉,鞭長莫及。」「劃分一縣,方可治理」。但在分治方案業已公布、有關官署也已設置妥當之後,糾紛不僅沒有消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雙方爭論主要集中在稅賦、田產、區劃等方面,焦點主要在臨洪口、東西路鎮和大浦的歸屬等問題上。東海縣認為,「按之市鄉制第三條,市鄉區劃之變更確許市鄉議會有擬具草案之權」(見《東海人民呼籲書》。省署分治的做法,在程序上有明顯不妥。再說分治後東海縣偏居西北,論土質不如灌雲肥沃,論商業不及灌雲繁盛,今後的地方建設經費難以籌措,主張以南城西郊古運鹽河為界,並多次向省署提出重新劃定縣界的請求。為壯大聲勢,東海縣還責成朱路、李培賢等人上書呼籲。對此,灌雲也針鋒相對,主張以龍尾河向北經新浦、夾薔薇河出臨洪口入海為界,並擬制駁議文對之。雙方互駁文章連篇累犢,好不熱鬧。一時間,分治成為海屬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和居民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後來在東海官宦的不懈努力下,灌雲縣終於讓步,同意將臨洪口劃歸東海縣。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由於東海城紳的田產大多分布在灌雲東南一帶,分縣之後,管理起來肯定有相當難度。所以此後的十餘年間,雙方依然是你來我往,爭論不休。為徹底解決雙方的爭端,民國18年,江蘇省署對兩縣的區劃再次進行調整,將大浦等地劃歸東海縣,爭端才告平息。
2、二郎神的傳說
灌雲縣的灌河口有一座廟叫「二聖廟」,又叫「二神廟」。你知道為什麼嗎?這裡面還有個故事呢!
民間傳說,當年吳承恩為了寫作《西遊記》,從家鄉淮安坐船來到灌河口的陳家港靠岸停宿。第二天早晨,正當他興致勃勃登岸遊玩時,迎面看到一座「二聖廟」。廟宇前後各豎一根旗桿。走進廟內,見二郎神塑像矗立正中,三目圓睜,手執三尖兩刃刀,腳踏吠天畎,威風凜凜,令人望而生畏。
吳承恩感到奇怪。廟里的和尚告訴他,這里是數百年前,孫悟空和二郎神激戰的地方。孫悟空有通天的本領,會七十二變,仍然打不過二郎神,情急之下,變成一座廟,尾巴沒處放,就在廟後又豎起一根旗桿,才躲過了二郎神的追捕。
吳承恩聽了這個故事很受啟發,就用他那生花妙筆,在《西遊記》中寫出了一段孫悟空、二郎神激戰灌河口的故事。

『伍』 江西省第九屆中專職業技能競賽獲獎名單

2012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第九屆技能競賽節計算機應用類各項目獲獎名單
序號 參賽專業 名次 參賽選手姓名 組隊學校 備注
1 「神碼杯」企業網搭建與應用 一等獎 李建軍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劉厚慰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熊世超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萬志誠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三等獎 胡穎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邱建建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三等獎 李福剛 萍鄉市工業學校
林傑 萍鄉市工業學校
2 「西元杯」網路綜合布線 一等獎 江水林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王志良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魏天子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唐軍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楊文甲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周川雲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三等獎 羅勇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周建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張鴻泰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三等獎 廖遠平 江西省贛州農業學校
王勇強 江西省贛州農業學校
徐斌 江西省贛州農業學校
3 「銳捷杯」企業網搭建與應用 一等獎 熊海龍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萬諶鈺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二等獎 江帆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周斌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三等獎 孫班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張瑞傑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三等獎 曹文超 江西南昌新華電腦中等學校
陳林 江西南昌新華電腦中等學校
4 「中科杯」計算機硬體檢測維修 一等獎 胡斌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江福根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鍾國添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陳強 贛西高級職業中專學校
程標 贛西高級職業中專學校
劉益軍 贛西高級職業中專學校
三等獎 黃珍 興國縣職業技術學校
練緒發 興國縣職業技術學校
張功程 興國縣職業技術學校
5 「天行健君杯」電子商務技術 一等獎 羅添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關龍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羅小莉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二等獎 陳粵敏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鄔宇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張浩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三等獎 吳峰文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李靈燕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夏燕明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三等獎 魏維霞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熊蘇蘇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付成娟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6 動漫設計與製作 一等獎 賀白妹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李超鵬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習佳敏 江西省水利水電學校
樊尖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張星宇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辛成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虞妞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李妃 安遠縣職業技術學校
熊斌洪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三等獎 熊輝 江西省水利水電學校
趙聞君 上高縣職業技術學校
劉金山 瑞金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支佳鵬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黃虹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徐梁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袁振華 上高縣職業技術學校
陶偉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塗世龍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傅馨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邱雪 崇仁師范學校
嚴斌 上高縣職業技術學校
陳厚英 江西省贛州農業學校
羅平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許嵩嵩 崇仁師范學校
李誠 瑞金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晏家威 上高縣職業技術學校
7 數字影視後期製作 一等獎 萬婷婷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萬鵬 江西廣播電視學校
彭有洪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鄧輝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李亮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萬超瑜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三等獎 汪佳琪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謝夢婷 崇仁師范學校
梅磊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楊曦 高安市職教中心
熊文 高安市職教中心
謝雨翔 高安市職教中心
歐陽穎琪 江西廣播電視學校
8 網頁設計與製作 一等獎 郭偉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周文鋒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彭冬麗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李世江 萍鄉市工業學校
廖玉香 安遠縣職業技術學校
巫根花 萍鄉市工業學校
三等獎 甘路榮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王賽 江西省水利水電學校
余福娣 安遠應用職業技術學校
杜芳 南昌汽車機電學校
李澤世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蘇彧 萍鄉市工業學校
胡平華 興國縣興旺職業技術學校
劉彩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9 工業產品設計CAD技術 一等獎 汪佳慧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唐冶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王金根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張小歡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鄭海島 江西省化學工業學校
李建胃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三等獎 康藝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喻時亮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肖慧 於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郭世豪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楊見青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10 CAD/CAM軟體應用 一等獎 李建華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孫攀攀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戴光勇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二等獎 汪星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陳龍穎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黃波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管加昌 瑞昌市現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譚歷 豐城市江西華伍職業技術學校
謝啟鋒 安遠縣職業技術學校
三等獎 路建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江石海 萍鄉市宣風職業中專
吳樹涵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吳傑 贛州應用技術職業學校
李勇 贛州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王敏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李嘉龍 景德鎮第二高級職業中學
占強 景德鎮第二高級職業中學
胡陳陽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任師鶴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方星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章睿睿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11 計算機組裝及調試技能 一等獎 黎周希望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張劍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王博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陳亞俊 江西省井岡山經貿學校
二等獎 熊敏超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郭久鵬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劉潤生 大余縣職業教育中心
楊浩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鄭城雲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曹彪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劉偉南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凌瑞平 江西省商務學校
三等獎 陳立光 樂安縣職業中學
萬通通 江西省商務學校
孫佳晨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高金明 蓮花縣職業學校
游輝玉 江西省井岡山應用科技學校
張聖良 廣昌縣職業技術學校
段育元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李金榮 蓮花縣職業學校
饒偉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杜世贇 興國縣興旺職業技術學校
徐超 萍鄉市宣風職業中專
李佳麗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王俊 江西省井岡山經貿學校
林光正 崇仁師范學校
曾任聰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紀聰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12 計算機操作技能 一等獎 黃梘華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賴怡雲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呂文虎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曾佳鎔 宜豐縣職業中專
張志良 豐城市江西華伍職業技術學校
二等獎 殷沛宇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張艷 萍鄉市工業學校
賴霞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
何雲嬌 鷹潭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鄭志豪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林慧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康例啟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夾秋玲 興國縣興旺職業技術學校
孫嘉璟 蓮花縣職業學校
三等獎 張志強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劉寧 樂平市信用電腦學校
蔡玉晶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
劉瀟 崇仁師范學校
李可 江西省建築工業學校
譚兆梁 江西省商務學校
李曉姍 蓮花縣職業學校
何陽 大余縣職業教育中心
魏泰鏢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徐田晴 江西省化學工業學校
何星昱 鷹潭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萬海龍 江西省建築工業學校
曾海麗 江西省井岡山經貿學校
余笑 資溪縣職業中學
肖文芳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徐劍慧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邵鎮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王路 瑞昌市現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2012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第九屆技能競賽節現代製造類各項目獲獎名單
參賽專業 名次 參賽選手姓名 組隊學校 備注
加工中心/數控車團隊 一等獎 於超,熊方林,張衛康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二等獎 吳傑,朱忠虎,羅強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余亮,熊康,
黃德才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三等獎 黃學文,付方偉,陳茂林 江西省商務學校
陳粵,肖澤宸,鄧小光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李貞建,李萬,袁怡 萍鄉市工業學校
劉旦,熊強,
金寒濤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工具鉗工 一等獎 劉星 江西工程學校
梁嘉寶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肖小強 永新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二等獎 李磊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黃笛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占煌 江西工程學校
曾朝鈺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鍾地發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謝志斌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三等獎 龔皓 江西省建築工業學校
黃逢輝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董園正 贛西高級職業中專學校
汪結 江西省商務學校
周高雄 永新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陳仲德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劉小勇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曾繁波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張樹清 江西省贛州農業學校
賴平 江西省建築工業學校
李行義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翁偉鵬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數控車工 一等獎 於超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劉旦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董文豪 東鄉縣職業教育中心
二等獎 阮胡兵 江西省商務學校
馬貝磊 江西鷹潭應用工程學校
彭波 萍鄉市工業學校
李志強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劉恢庭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劉海星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王桃元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三等獎 章秀篇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呂德強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汪元元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黃德才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程廣譽 瑞昌市現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范定偉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陳正東 上饒職業教育中心
堯章強 安遠縣職業技術學校
黃家喜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陳粵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劉開亮 宜春工業學校
何代林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數控銑工 一等獎 熊方林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龍振峰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二等獎 倪毅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熊業鋒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徐坤傑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三等獎 向萬良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周強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鍾德亮 渝州科技職業學院(中專部)
劉楊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彭順智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
焊工 一等獎 李迎澤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二等獎 陳玉臣 贛西高級職業中專學校
三等獎 李林峰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胡振生 江西省中山電子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車工 一等獎 潘勝光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肖浪浪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姚鴻銘 江西工程學校
二等獎 潘健文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李元佳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閔科錦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胡志勇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徐永星 江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三等獎 黃晶 萍鄉市工業學校
劉超群 東鄉縣職業教育中心
況武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劉歡歡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劉發鳴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程雨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羅安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
夏友根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肖斐 吉安市中等專業學校
湯興凱 江西華憶電子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陸』 大金店鎮的悠久的歷史

大金店鎮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漫長歷史,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負黍城是舜帝的主要活動地點之一,舜始為庶人屬昌意第七世孫。負黍城遺址在該鎮潁河南岸的南城子村。據原登封縣志記載:負黍城在潁河南岸的一塊台地上,面積39萬平方米。而登封縣志對負黍城的記載卻簡單、籠統。鎮志編修期間對負黍城為進行了深入了解:古負黍城分內城和外城,並對內城的四至,外城的邊界有了進一步的發現,位於南城子村南約200米處,內城的城牆遺址夯土層清晰可見,先人們用石杵分層砸壓的痕跡非常明顯。
外城四至:南至段東村的山神廟嶺(今鐵爐溝)
東至海河灣河西高崖邊
北至潁河南岸
西至段中村的河東高土崖
內城四至:南至段東村北地護城壕
東至現南城子與海河灣村西上沿(新宅基地西一淺溝)
西至高土崖邊
北至廟灣高台地邊
發現的實物:
①1974年,南城子村村民在村西北奶奶廟下打喂牲口的土窯時,發現成堆的屍骨和成捆的箭簇。
②1975年修大寨田深翻土地時,在南城子村的東北地挖出一古代瓮型建築,根據磚塊大小和花紋,初步判斷其為漢代儲存糧食之用。
③1996年,段東村村民趙ⅩⅩ在挖土做磚時,挖出了成捆的銅制箭頭和鐵制箭桿。
④1997年,南城子村村民陳ⅩⅩ挖果窯時,發現了呈三角形排列的地井,井闊2米左右,同期在南地又挖出古牆體,系自然形成的大片石塊,石塊一米左右,壘砌而成。石塊僅挖了十幾米長,深高2.5米(未挖到底),其挖出的石料足可壘一處房基宅。
負黍城的南邊有個村子叫鐵爐溝(位於內城南,外城北),現屬段東村,據說為當時負黍城打造兵器之地。
負黍城西邊的潁河西岸陵地,據傳說為當時的太廟,再往西不足二華里有個桃溝,傳說是當時的皇妃酷愛桃花而遍植桃樹於此溝,供其觀賞。
春秋戰國時,負黍城曾發生過多次戰爭。由於負黍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海河灣河和潁河形成了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當時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秦統一前,《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載:「鄭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第駘,是為儒公」。
「儒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儒公二十年(公元前403年)韓、趙、魏列為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以上記述,足以可見古負黍城在歷史上的戰略意義」。 及負黍聚的商貿繁榮
《史記》載「趨潁陽、宿金店」在後,金店之前稱為負黍聚,曾名西華、南宋時金人入主中原,改金店為大金店。
負黍聚地勢平坦,古通官道,距古負黍城2公里。當時的官道,從崇高而來,經負黍聚而西過潁河沿段村向西南上山,至送表到汝州。官道寬可走官轎和老式兩輪鐵輪車。直至1961年冬,登臨公路(今207國道登封段)修通,古官道廢棄不用。當時此地居民不過百十餘戶。由於地利之便,周邊官民經常相聚於此,進行糧食、棉花等生活資料的交易,其初期商業貿易,採取的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所謂「聚」是民間自發形成的集市的雛形,地處「負黍」因而叫負黍聚。負黍聚的交易規模隨著朝代的興衰而時盛時弱,負黍聚周邊的居民尤其是負黍聚的原居民,是最早的市民,負黍聚從初期至今,歷經四千多年,逐漸形成商業重鎮,商貿名鎮。相傳,隱居箕山的許由曾負五穀到此參與交易,俗稱趕集。負黍聚的經營范圍由初期的生活資料延伸為生產資料和中葯材、雜貨等貿易。唐朝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前後,負黍聚的商業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東都洛陽、許昌、鄭州、南陽的商賈光顧此地已習以為常。隨著商貿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因經商在此落戶的客商逐漸增多。解放後到改革開放以前,大金店一直保持著登封縣商業重鎮的稱譽,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鎮區經營環境的不斷優化,硬體設施的不斷改善,吸引了浙江、陝西、山西等地的商戶到此安家落戶,為大金店的進一步繁榮起到了推動作用。誠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執行總編單之薔所言:「其實,傳統印象里土裡土氣的河南,竟然是中國市民最早萌芽、形成和發展的地方,當河南出現市民的時候,國內其他地方還是蠻荒之地,河南人才是中國最早的城市市民」。 據河南省考古專家、國家夏、商斷代工程課題組主要負責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安金槐先生考證,現在的王上村曾稱為上陽城,現在的告成原稱古陽城,又叫下陽城。明朝以前,王上村曾叫蔡家莊。王上村北坡有一座道教廟宇清微宮,歷史上稱為下清微宮,中清微宮在現在的梅村南,上清微宮即是現在的三王莊村西北的清微宮。王上的下清微宮建於漢朝,據宮內碑文記載,漢留候謝絕世事,出家修道,當時道院有房三十三間,分別是:道院、齋堂、廚房等,當時在道院的北邊有官地三十畝,供道院生活之需。現在的廟內尚存明朝嘉靖8年,重修紫微帝庭即下清微宮石碑一方。王上在明朝為登封八大鎮之一,王上村的王姓先祖,原籍在江西省狹江,由於為朝廷屢建戰功,年老辭朝被皇上封在王上,封地方圓十里,王姓先祖先住吉庄,後因此地乾旱無水,遷至現在的住地。同時挖寨壕,築寨牆。明太祖朱元璋敕旨此封地只交皇糧,不納雜差,這個規距經清朝和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一直循例而行。明太祖為體現皇恩浩盪,除在物質上給予褒賞外,特賜君王,因此王上的王姓便有了君王、民王和庄王之分,這在全國的王姓之中實屬罕見。
清朝嘉靖二十五年農歷八月十七日,清廷頒旨於曾任江西瑞州府高安縣知縣王敦素,嘉獎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共頒聖旨三卷,第一卷表彰王敦素祖父母良好家風,撫育棟梁,為國效力,第二卷表彰王敦素的父母教子有方,報效朝廷。第三卷主要內容表彰王敦素在任期內忠於朝廷,勤政為民的功績。三卷聖旨均用漢滿兩種寸楷文字書寫,其中一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破四舊」時抄走,至今下落未明。其餘兩卷,由王敦素的後代子孫做為傳家之寶,悉心保管。
在王上村的南地曾發現漢墓一座,後經文物部門挖掘,認定是漢墓,並比照漢墓原式復制在鄭州市碧沙崗公園內,向遊人介紹,供遊人參觀。據傳在王上村的東部和南部,箭溝村的南部、畢家村的西北部這個范圍內,屬漢宋墓葬群。目前僅發掘2處,漢、宋墓葬各一處。 1939年2月初,中國共產黨登封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大金店袁橋村袁毅家召開,與會15人,代表全縣10個黨組織和40多名黨員。中共洛陽地委書記陳耳東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15人,他們分別是:
城 關:李仲敏 劉大中申員央 耿五群
大金店:王高印 王實甫(又名王新林) 張健仁
劉 庄:郭淵博
告 成:劉炳璋
白栗坪:李文正
玉皇廟:尹保民
東金店:梁松旺
袁 橋:袁玉然
棉 溝:李純如
高 馬:徐天知
大會主要工作人員王甲科。
大會主要議程:
(一)中央洛陽地委書記陳耳東講話。主要內容是當前的形勢和任務:
1、對抗戰形勢的認識;
2、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中要執行積極的獨立自主的工作方針;
3、關於黨組織的整頓和發展工作;
4、積極開展武裝,以迎接對敵斗爭形勢的到來。
(二)李仲敏介紹登封黨組織的發展情況和當前登封的政治狀況。
(三)由陳耳東提名選舉產生了中共登封地下黨新縣委。
縣委成員的分工如下:
縣委書記兼統戰部部長:李仲敏
縣委組織部部長:徐天知
縣委宣傳部部長:郭淵博
縣委交通聯絡員:張健仁
(四)部署工作。其要點是:
1、關於建立各區區委和中學黨總支的決定;
2、積極籌建抗日根據地;
3、整頓黨的組織;
4、謀取公開身份作掩護,進行黨的工作。
2月初,縣委領導在袁橋召開了第一次縣委會。主要內容是:
(一)決定將縣委機關設在棉溝李純如家和二嵐溝陳天佑家。
(二)由組織部部長徐天知到潁陽找甄德寬接關系,並建立區委。
(三)籌備建立箕山、白栗坪和潁陽抗日根據地;
(四)整頓組織,進行黨員登記。
(五)培養、教育勞動人民中的積極分子。
(六)加強統戰工作。
2月,在中共登封地下黨縣委建立後,各區和各中學的黨組織也陸續建立:
(一)建立了中學黨總支,李仲敏兼任黨總支書記。總支委員有:陝中的丁振東,武中的劉大中,縣中的劉炳璋。
(二)建立了告成區委:
(三)建立了白坪區委:
(四)建立了東金店黨支部:
(五)建立了大金店區委:書記王高印(大金店人),組織委員王實甫(又名王新林大金店人),宣傳委員常天心(南寨村陰溝人)。下轄支部:
1、大金店黨支部:支部書記王高印(兼),組織委員王實甫(兼),宣傳委員張耀南。黨員有:王忠良、劉丙午、李丙寅、王甲科、王西林、李金星、陳長 安、王春芳、鄧永光、安仁甫、王正科。
2、陰溝黨支部:支部書記常天心(兼),組織委員郭景明。黨員有:常天頭、常天勇、梁雙江、梁雲成、梁堂、王書進、陳元(三里庄陳雲中之父)、韓月、趙川、劉栓緊、畢大川、常林、崔苟毛、劉鐵栓、高來等。
3、駱駝崖黨支部:支部書記梁保民,組織委員鄭文淵。黨員鄭玉珍。
4、周唐庄黨支部:支部書記唐文典。
5、袁橋黨支部:黨員有袁玉然、袁學義、袁川生。豐富的人文

『柒』 鄭城鎮中學什麼時候去報名

對,是29號,不過稍微晚一點也沒關系的

熱點內容
霧霾文言文 發布:2025-09-15 04:23:26 瀏覽:571
實拍老師扇 發布:2025-09-15 03:38:35 瀏覽:437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
胃病多久好 發布:2025-09-14 18:27:57 瀏覽:635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
標桿教育 發布:2025-09-14 15:51:08 瀏覽:149
教育運營管理 發布:2025-09-14 15:50:24 瀏覽:196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