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冷暴力案例

校園冷暴力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5-02 04:31:23

『壹』 遭遇校園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那些人是無緣無故對你翻白眼,找機會接近你然後罵粗口,你被人欺負看不到,你欺負別人就看見了,男生女生都一樣,如果你不理他們,他們會越罵越狠,我現在在的這個學校里的學生都是這樣,我是受害者,還有老師,你的努力她根本看不見,如果你去找他說這些事,他會先敷衍你,然後跟班裡那些愛擠兌人的學生說,然後那個學生就又被孤立了。

『貳』 有關校園冷暴力的小故事

很多人以為,後進生、調皮學生更容易遭遇一些有「殺傷力」的話語。其實,回有時所謂的好學生,也不答能倖免。陳同學的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五名左右,是比較受老師寵愛的學生。初二時,有一段時間他不知道怎麼回事,學得很費力,成績反而下降了。期中考,他又沒考好,老師很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考成這樣還好意思?要是別人早就哭著去找老師(請教)了!」陳同學說,老師也許是恨鐵不成鋼,但是那句話真的讓他很傷心。本來,他一直很敬重那位老師,但是老師的那句話讓他覺得,老師只是關心他的成績,而並不是真正關心他。

『叄』 說出幾個應對校園冷暴力的方法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學校管理人員特別重要。首先,我們得知道校園為何出現冷暴力,究其根源。如果想有效又直接的話,就組織相關人員,制定一個與校園有關的調查問卷,問卷問題涉及學生們平時的活動內容、喜歡校園的什麼、討厭校園的什麼、對學校有什麼期待、與同學間的相處模式等等。搞清楚了原因,才有解決的辦法。希望 有幫助,歡迎追問。。。

『肆』 你遭遇校園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如果我遇到囂張的么暴力的話,我會這樣處理的,我會及時的向警察尋求幫助,及時打110,讓他們來處理這個冷暴力事件。

『伍』 求 關於校園冷暴力調查的心得體會 2000字

面對教育冷暴力 別讓我們的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時下,從不時跳出的新聞事件來看,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許多誤區:過重的課業壓力讓孩子不堪重負;瞄準應試的教育內容過於膨脹、擠佔了幾乎所有的時間,而關注孩子心靈等方面的教育付之闕如;美的教育、愛的教育、意志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不同程度「缺課」„„ 這影響著孩子的茁壯成長,也影響著我們明天的發展。 本報社會版和人民網教育頻道,今起共同推出「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系列報道。在推出報道的同時,人民網教育頻道還會推出在線調查、設置互動版塊,希望廣大讀者支持、參與,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共同討論解決之道。 新聞背景 日前,一些亂象映入公眾眼簾: 西安一小學讓調皮、成績不好的學生戴綠領巾,老師要求上學、放學都不能解開,不然就在班上點名批評。老師稱此舉是為了激勵學生上進。 山東省東營市某中學有班級實行獎罰制度,違規違紀的學生會被罰款,罰金將用來獎勵學習進步者。事件曝光之後,學校糾正了該班級的做法。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某中學實行差異化校服:紅校服是優秀生的專利,普通學生穿的是藍色或白色校服。紅校服背面印有白色「優秀生」字樣。 浙江省慈溪市某小學的3個男孩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遭到老師懲罰:脫下褲子,在學校操場上跑步,旁邊還站著兩個女生「監督」。目睹此事的網友拍下照片,發到網上。(記者 黃碧梅整理) 最近發生了諸如綠領巾等一系列校園「冷暴力」事件,引發了各界關注。 專家指出,事件背後有一系列深層次的原因,如教師的生活壓力以及心理狀況不容樂觀、教師專業培養體系中德育內容的相對缺失、公民意識在教育領域的淡薄等,這些都值得反思與警醒。 製造疏離將造成深層傷害 專家指出,紅校服、綠領巾等,事實上造成了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差距與疏離,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將是終生的。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林丹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性培養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同伴的接納、認可和肯定。同伴的認可對他們的影響甚至

超過了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被同伴接納,甚至被同伴嘲笑,這會造成心理上深層次的傷害,因為這傷害到了最根本的部分——自我的部分。這將會對其將來的成長、融入社會造成深遠傷害。」 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帖子,發帖人是「樹枝上的月亮」,清晰地反映出遭遇校園「冷暴力」之後,孩子的受傷和無助: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那是兩年前的一天,我們班要上公開課,在上課之前,我們班的同學很多都被警告道:『上課的時候要表現精彩』,可是我真不爭氣,我那節課讓老師失望了,是很讓老師失望的那一種,我的心裡一直很內疚,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好學生。可是,從那節課之後老師對我的態度完全變了,變得對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覺到每次給老師打招呼時他那種不屑一顧的表情,我當時的心情真的很難受,說實話,我每次眼裡總含著淚水。」 從直接的打罵、責罰發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來懲罰方式不那麼「負面」了,但實際上傷害卻升級了,因為傷害到了心靈。「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教育首先要喚醒孩子的自尊,自尊才能自信、自立、自強。如果用這樣的教育理念來主導教育行為,就不會出現這樣懲罰和對待學生的方式。」山東省威海經濟開發區皇冠小學校長於艷麗說。 教師的育人能力還沒跟上 「人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林丹華強調,「不是不允許學生犯錯誤,關鍵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後,要以尊重的心態去教育孩子。」 「『冷暴力』是老師給學生做出了一個最為糟糕的德育示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說,「事件的發生反映出老師自身德育素養的缺失以及教師德育專業化培養的缺失。」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育人應該是第一位的。但遺憾的是,目前在教師專業化的推進過程中,教師教學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但育人能力的提升還沒有跟上。 檀傳寶舉了個例子,在日本,如果師范專業的學生沒有修滿德育的學分將無法取得教師職業資格認證,但在我國卻缺乏類似的制度保證,「僅靠老師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摸索,其成本和代價是巨大的。」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簡單地將學生劃分為『優、差』,要以發展的眼光發掘每一位學生的特長。」林丹華指出,「對犯錯誤的學生,如果不是立足幫助,而是立足否定,教育就會偏離軌道。」 「別把無知當創新!如果有充沛的教育情感,扎實的教育理念,就能判斷出行為是否合適。」於艷麗強調,「我們需要反思,對於『有教無類』我們到底認
多少,領悟了多少?教育理念的落後、匱乏,教育情感的缺失、教育風氣的浮誇都導致了教育行為的簡單,或『別出心裁』。」 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扭曲 「冷暴力」事件發生之後,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教師自身。 「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全社會的關注,這對教育和對教師的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艷麗說,「目前,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導致素質教育舉步維艱,教師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地工作與生活,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反思,「冷暴力是公民意識淡薄在教育領域的折射。」檀傳寶說,「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但事實上,目前,無論是教育內部還是教育外部,尚未做到將學生當做具有獨立人格的平等公民來對待。」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管理學院副教授向蓓莉也強調,如若倡導尊重「人性尊嚴與完整性」的教育被納入我們中小學課程以及教師的培訓課程,我們有理由相信,老師們將更有可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採取更為適宜孩子成長的教學方法。 專家說 嘲笑比耳光傷害更大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被同伴接納,甚至被同伴嘲笑,這會造成心理上深層次的傷害,比扇一記耳光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大。」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林丹華 「如果把老師比喻成產品,就應該在產品出廠前,給予現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等德育內容的培養。」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 「如果教師群體本身就存在各種心理問題,能避免他們在教學以及與學生的交往中出現各種非理性行為,甚至把學生作為自己負面情緒的出氣筒嗎?」

『陸』 校園冷暴力案例(要具有真實性)

我性格很內向。有一天 一個人叫我恐龍 讓大家都不要理我 一看到我就跑。上音樂課 沒有人想和我坐結果老師只接把我換到最後一排一個人坐 算不算冷暴力。

『柒』 怎樣面對校園冷暴力

積極面對,樂觀面對。校園冷暴力是近些年層出不窮的話題,歸根結底我認為是當前教育內容的缺失的一個體現。部分家長沒有上過學或者上學時候的環境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加上工作和生活壓力,所以對孩子可能疏於關心或者疏於管教。因此可能不能及時發現孩子遭受校園冷暴力或者實施校園冷暴力,也沒有辦法進行關懷和疏導。校園里老師可能更注重成績,相對來講對校園冷暴力也疏於管教。因此我個人認為當校園冷暴力發生的時候首先要加強自身心理建設,要與當事人溝通,別人說的話不一定就是真的,不要讓誤會或者流言成了傷害他人的工具,更不要讓自己成為傷害他人的一環。多說好話,這個世界能力好的不一定就混的好,但是情商高的一定游刃有餘。可以與自己的好友,父母,親人,老師相互溝通。不要傷害別人的同時也不要被別人傷害自己。當然了,我那個時代與現在不同,我們課間除了問題不允許說話打鬧,八分鍾下課,兩分鍾課前准備,上廁所都要立刻出去排隊,不然沒機會。有時候老師壓堂,下節老師都到了,更不用說下課了,晚上22:00下課,晚四23:30下課,早上5:00早自習。每兩周休一天還是分開的,周六半天周日半天。講認真的,校園冷暴力?根本沒時間好吧,好不容易的下課說什麼家長里短呀,一睡睡一片。初中也是兩周休一天,6:30-22:00真的覺得特別累,都不在乎那些的冷暴力,冷暴力能吃還是能穿?能讓我考第一還是能給我獎學金?都不能的話下課不如睡個覺或者和問問同桌中午/早上/晚上吃什麼,多好呀。所以只要你自己足夠強大別人就不能再傷害你了,加油!我們一起積極面對冷暴力!

『捌』 校園冷暴力是什麼

由教育部等10部委制定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9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教師不能侮辱或變相體罰學生。目前,各學校體罰學生的行為確實少見了,但在教育過程中,對「問題學生」,一些老師卻採取了疏遠、隔離以及語言諷刺等態度。這些在不少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實際便是典型的校園「冷暴力」。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在現場表示,曾經有不少孩子告訴她學校存在「看不見的暴力」,即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一個六年級的女孩子性格內向,長相普通,成績也一般,班裡另外一個很有號召力的女孩讓大家不要理她,把她孤立起來,導致本來就內向的她更加自閉。

二成受害者有心理困擾

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張麒說,來該中心咨詢心理問題的青少年中,由於老師、同學的責罵、貶低、侮辱等「校園冷暴力」而造成心理困擾的約佔10%至20%。

一個前來求助的初三女孩被診斷為強迫傾向,她聽課時總感覺老師和同學們在用歧視的眼光看著她,導致她不敢抬起眼睛看黑板。因為成績不理想,她努力學習,但雖然盯著書,卻一個字都看不進去。家長發現了她的變化後,做了一番調查,原來這個女孩的數學老師曾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她說過:「你這種成績和智商根本就不用念高中,隨便讀個技校就行了。」這句在老師看來輕描淡寫的話,讓她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張麒說,國內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反映被老師罵時,往往站在老師一邊,認為老師這樣說其實意味著老師對你負責。家長如果不能體諒孩子的情緒,會更加導致孩子的孤獨感和挫折感。

專家: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專家建議青少年,當你遭遇「校園冷暴力」時,應及時向家長反映,讓家長與老師溝通,如果家長不能理解或與學校溝通不暢,那就要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必要時可進行錄音,向媒體或有關部門反映。而作為學校,則應該努力創建更文明和安全的校園環境。

『玖』 校園冷暴力,很壓抑

確實壓抑,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吧,同學三兩年就不是同學了,可是如果你考上學了,嘿嘿,罵你傻逼的人自己就都成了傻逼了。學生懂個屁,瞎起鬨,甭管它們,自己學自己的。畢業了誰還認識誰啊,不要影響了學習,這是你回擊它們的終極武器。

熱點內容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
胃病多久好 發布:2025-09-14 18:27:57 瀏覽:635
教師專業化成長 發布:2025-09-14 16:39:40 瀏覽:484
八年上冊數學 發布:2025-09-14 16:04:25 瀏覽:358
標桿教育 發布:2025-09-14 15:51:08 瀏覽:149
教育運營管理 發布:2025-09-14 15:50:24 瀏覽:196
2017語文全國卷一作文 發布:2025-09-14 12:18:46 瀏覽:940
九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4 11:59:11 瀏覽:788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