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暴力行為

校園暴力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5-05 00:41:17

『壹』 校園暴力主要類型是哪三類

校園暴力主要類型是語言暴力、身體暴力、心理暴力這三類。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專對其他學屬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1)校園暴力行為擴展閱讀:

校園暴力的解決方法:

1、家長積極應對

經常了解孩子校園內外的治安狀況,多與孩子溝通;無論孩子是打人者或是被打者,都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管理好情緒,避免以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以預防為主,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知識;積極與校方溝通,學會巧妙的給校方傳達個人訴求。

2、學校防患未然

老師教育學生方面應當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要動輒以打罵、諷刺、挖苦或體罰的形式替代教育,使學生的身心受到傷害;學校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強化未成年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3、社會構建網路

社會各職能部門應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從法律層面,應完善立法,使校園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從機制層面,應當建立起由政府統籌、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關愛特殊群體預防校園暴力的長效工作機制。

『貳』 校園暴力行為主要有哪些

1、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2、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5、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6、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7、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8、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10、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11、畫侮辱畫,寫侮辱性的文字。

12、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志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2)校園暴力行為擴展閱讀:

治理方案,以廣東為例

2018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台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

「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於「惡劣」范疇的嚴重欺凌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叄』 校園暴力主要有哪三種形式/()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

1、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

2、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

3、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3)校園暴力行為擴展閱讀

1、對於施暴者而言:

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的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了犯罪道路。

2、對於受害者而言:

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如果遇到了校園暴力,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2、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3、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一旦發生學校暴力事件,一般應按下列程序處理:

1、報警;可按緊急報警按鈕或打「110」報警電話。

2、立即報告局安管科。先口頭、後書面。

3、以最快的速度把傷員送往就近醫院搶救,並通知家屬。

4、如發生劫持人質事件,學校派應變能力強、口才較好的老師與歹徒周旋,盡力規勸其中之犯罪;同時學校要全力保護好在現場或附近的學生,並迅速疏散之安全的地方。

5、保護現場,配合警方調查處理。在警方的指導下維持秩序和善後處理。

『肆』 校園暴力包括哪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版,從而權產生矛盾;
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
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如果遇到了校園暴力,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三、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伍』 校園暴力事件事例

案例主要介紹青島市區公布的5個案例,案例中用化名,具體如下:

1、被告人李某為某中專學生,因與同學「爭女友」發生矛盾,後雙方約定「談判」。「談判」中其與糾合的其他被告人孫某等人對被害人曲某進行毆打,致曲某受傷。後曲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等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其行為均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並根據犯罪情節、認罪態度及賠償情況,對各被告人分別判以相應有期徒刑。

2、被告人袁某與同校學生徐某等人解決糾紛,被徐某一方毆打後,看到同校學生張某等人,誤認為張某也是徐某一方的人,遂與其他五人持鐵管追趕張某至一胡同內,對張某拳打腳踢,其中一人持鐵管將張某左手打成輕傷。法院認為被告人袁某等與他人合夥隨意毆打他人,致人輕傷,情節惡劣,其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應受刑事處罰。

3、孫某與被害人庄某因言語不和發生爭執。次日上午,孫某糾合被告人沈某、黃某在其學校宿舍樓對庄某實施毆打,致庄某左膝受傷,構成輕傷二級。法院認為,被告人沈某、黃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輕傷,其行為均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並對沈某、黃某分別判處管制一年和管制六個月。

4、被告人郭某和同學曲某因走路碰撞一事產生矛盾,二人便相約找人打仗。後被告人郭某糾集李某和同學姜某,李某又糾集楊某、張某、荊某等人到案發地點,李某持鋼絲鎖、荊某持套刀、楊某、張某、荊某、姜某、郭某等人持木棍對曲某進行毆打,致曲某受傷。法院認為,被告人郭某等與他人合夥持械聚眾斗毆,擾亂公共秩序,其行為構成聚眾斗毆罪,應受刑罰處罰。

5、原告於某與被告陳某等均系某中學學生,雙方日常關系不和睦。某日一直請假在家的於某出現在校內,看到陳某與原告的同班同學王某發生爭執並互毆,於某見狀亦參與毆打陳某,陳某等用伸縮鋼管抽打原告身體和左臂。互毆中,雙方身體均有受傷。於某經醫院診斷為:左尺骨近端骨折、軟組織挫傷、頭外傷反應。後其起訴要求賠償。法院經審理認為,各方均存在一定過錯,判決侵權人陳某等和學校均承擔部分責任。於某在本案中亦自行承擔部分責任。

(5)校園暴力行為擴展閱讀:

校園師生之間的暴力日漸引起人們關注。有些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懷恨在心,糾集他人對老師實施暴力。有些老師對學生採取了失當的教育行為,比如體罰或實施暴力行為。我國的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對規范學校、教師的行為均做了明確的規定,對體罰學生的行為亦做了禁止性的規定。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遵循教育規律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書育人、依法履行職責。聘任的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職責中,故意致傷學生身體的,作為聘任單位的學校應承擔相應責任。

『陸』 校園暴力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

通常欺凌者不覺得自己有錯,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校園欺凌的形式:

1、肢體欺凌

推撞、拳打腳踢,扇打以及搶奪財物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2、言語欺凌

當眾嘲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侮辱性綽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

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4、網路欺凌

在網路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路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6)校園暴力行為擴展閱讀:

相關治理方案:

1、北京解決校園欺凌

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

在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要求,學校在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須完成調查,而在此次北京市各區公布的實施方案中,除了對調查時間有要求外,對於事件的及時上報也做出了嚴格的時間要求。

2、10分鍾內須向上級部門口頭匯報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如發生欺凌事件,各校要在10分鍾內向上級單位進行口頭匯報,2小時內遞交詳細文字材料並隨時匯報工作進展。

3、情節嚴重學校直接與司法部門對接

與東城區類似,海淀區除了要求30分鍾內口頭上報區教委外,對於情節較為嚴重的,還要求學校要與屬地派出所、司法等部門進行對接。

熱點內容
夏利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9:20:56 瀏覽:780
歷史游記 發布:2025-09-14 05:10:18 瀏覽:891
歪歪的歷史 發布:2025-09-14 05:06:45 瀏覽:144
健康教育字 發布:2025-09-14 03:12:43 瀏覽:564
師風師德體會培訓心得 發布:2025-09-14 02:35:01 瀏覽:571
輪指教學 發布:2025-09-14 01:44:11 瀏覽:413
師德師風感受 發布:2025-09-13 23:53:20 瀏覽:790
成都初中數學 發布:2025-09-13 20:04:01 瀏覽:819
星巴克招暑期工嗎 發布:2025-09-13 19:56:46 瀏覽:225
圍棋老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9-13 19:40:59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