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飛中學
❶ 一部恐怖小說 一所學校被修建成了陵墓 有個學生晚上看見有人點著燈籠走 最後死了七日還魂被男主角發現了
應該是冤鬼路四部曲
內容簡介傳說,夜深人靜時分,走過那條小路(櫻花路即冤鬼路)的人,一定會滿臉驚怖,血流滿面,死在路上。她不信,一個人去了。最終怎麼樣呢?她死前拼盡全力說了兩句話:「一定要死的!逃不掉的!」怪象環生,生靈罹難,一切都源於50年前的懷冤覓死的那個女生?何健飛、田音榛、阿強、李老伯、冬蕗、張君行、譚星莞帶你走上這趟不歸路。
「冤鬼路」四部曲第一部《冤鬼路》、第二部《櫻花厲魂》、第三部《靈堂課室》、第四部《魂祭》(均已出書)
望採納
❷ 給學校領導老師的臨別贈言
人世間萬般好,
唯有離別苦。
師生相處笑與淚。
曲終人散淡忘否?
春暮,
花落花飛花漫天。
細看漫天春紅落,
點點離別淚。
思往事,憶流光,易成傷。
欲語還顰,最斷人腸。
❸ 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摘錄3份
)三年的時光如雲般飄過,時間的天使不苟地將時針撥向離別。在這臨別之際,我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是蹦蹦跳跳的少年,多麼幼稚、多麼天真!而如今,我們已長大,臉上寫滿了成熟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只會加減乘除,多麼無知,多麼貧乏。而如今,我們似乎上通天文,下明地理,洋洋灑灑,滿腹經倫三年的陽光雨露,三年的辛勤耕耘,花兒開放了,奼紫嫣紅;果實成熟了,碩果累累。花兒翩翩起舞,是在感謝這片沃土;果實頻頻點聲,是在報答辛勤的園丁風箏飛得再高,它的線仍牽著您的手;遊子走得再遠,他的心仍掛著母親。不管走向哪裡,我們都不會忘記您——老師;我們會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獻給您——老師 敬愛的老師,是您給了我健飛的翅膀,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您是漆黑夜空中的恆星,將照亮我的一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美好的小學生活將要結束,我的心中不免掠過一絲莫名的憂傷,尋找這憂傷的源頭,原來是不忍與您分別。 您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您對我們的愛像暖流一樣溫暖著學生的心,也像熊熊熱火,照亮我學習的前程。 不知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還會不會再一次幸運的遇到您這么優秀的老師,在這里,我想對您說謝謝您對我的教育,老師,您辛苦了。
一句輕柔的的表揚,心裡是那麼的甘甜;一句親切的鼓勵,渾身充滿了力量……至今銘記也許不僅僅是老師無意間說的話,沒有您的話語不會有我今天的收獲。謝謝您,老師!我會帶著這些話踏入中學的大門。
一股流水,不分晝夜滋潤一方土地,流過後也不怨辛勞。永遠都是那麼流啊流,澆灌著一批批花草。今年流到了我們這批花草。謝謝您,親愛的水!
臨別時刻即將來臨,忘不了:在教室里總能看見您那一絲不苟講課的情景;在辦公室里總能看見您那認認真真必改作業的身影……粉筆染白了您的頭發,從未聽到您叫一聲苦,一聲累。老師,感謝您!
六年的光陰如雲船漂過,時間老人嚴肅地將時針撥向離別。曾記得,剛進校園,我是多麼幼稚,可愛。經過六年的洗禮。我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滿腹經綸。那是因為有了老師辛勤的哺育。老師,謝謝您。
幽默風趣的老師,生動活潑的課堂。老師,是您用智慧的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是您用辛勤的勞動,讓我們遨遊在文學世界。臨別時,讓我對您說一聲:謝謝您,老師。
詩詞歌賦,頌不完您對我們的關懷。您是火柴,點亮了我們,燃燒著自己;您是鑰匙,為我們開啟知識的大門;您是小舟,渡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
花兒散播芬芳,友誼傳遞溫暖,讓我們在洋溢希望的新的一年裡,從不同的起跑點,勝利地抵達下一個新的起跑點。 笑是力量的親兄弟。爽朗的笑聲,不但產生力量,本身就是力量和自信的表現。在這美好的時刻,讓我們一起放聲歡笑吧! 在我們的生活里,曾經有多少個陌生的生命,只是迎面錯過,甚至連對望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讓生命的書面,永遠記住點燃過心靈的溫暖陽光。總有一些歡樂的鏡頭,藏在記憶的角落,在無意中輕輕掀開,抖落了一室的蕭瑟! 我怕心很小小,卻裝著很大很大的世界;這世界裡留下你美好的形象,這世界能預知你的成功。那一天,我會為你准備好鮮花。 歲月的河流上,會流走很多很多。相逢時的那片紅葉,也會褪色嗎? 讓我把無聲的語言,融進江南的風-為你送別.. 這本同學錄,將是我生活的影子,它真誠的記下我的所有值得回憶的事。 回首昨天,應問心無愧;面對今天,應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應倍加珍惜。 美麗人生是機遇和汗水的結合,是勇敢和智慧的結晶。 讓生命的書頁,永遠記住點然過心靈的溫暖陽光。 雖然這只是一張小小的紙片,但它凝聚著我無限的翔與著戀! 即使我們只會擁有一個短暫的相遇和短暫的默契,有我們也便是永恆了。 平淡的時光,平淡的故事,只是不知這雨夜又該有多少紫色的落寞閃現於你的夢中。 美麗的相聚如期而至,那雋永的抒情掛在疲備的吉他上,往事成了一首悠遠的歌,總在有夕陽的日子裡浮現。 不論經歷多少歲月,不論走過多遠路途,我都深深懷念那條路,它曾經引導我與你相遇。 讓欠產手牽著手,彼此將一切歡樂和幸福傳給對方!我祈禱上蒼讓歡樂時時刻刻充滿我們的時空。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冰糖葫蘆,那迷人的甜與酸將永遠回味不完。 歲月的年輪,像那黑色的旋轉著的唱片,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播放著那美麗的舊日情曲!· 朋友就像一把雨傘,無論晴天或雨天,都會永遠陪伴在你身旁! 思念是多情的海灘,將我絲絲思念化作暖暖的祝福,捎給遠方的你 寄給你無限懷念,在每一個時刻,為了年輕,為了歡笑,讓我們彼此祝福,彼此珍惜!!!
❹ 在參加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建飛中學物理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利用所學習的知識,測量了一件用金銅合金製成的
設合金中金的質量為m 1 ,則銅的質量為(600g-m 1 ), 金和銅的密度分別為專ρ 1 和ρ 2 , 則合金中金和銅的體屬積分別為: v 1 =
由於合金體積 v=v 1 + v 2 =
代入數據,有
解得合金中含金的質量m 1 =288g 工藝品中含金量(質量數)的百分比為:
答:合金工件的含金量48% |
❺ 中學生個人簡歷
個人簡歷
姓 名:你的名字 性 別: 男 ** **
出生日期: 你的生日 所 在 地:你的地址 一寸照片
身 高:***** 政治面貌: 團員 ** **
身 份 證: ******************* 民 族: **
就讀學校
小學:**(19**-19**) 初中:**(19**-19**) 高中:**(19**-19**)
個人榮譽:你曾經得過得獎勵和榮譽稱號
父母姓名及工作單位:
--- 單位:** 聯系電話:*********
--- 單位:** 聯系電話:*********
家庭住址:******* 聯系方式:你家的電話號碼或手機號碼
日期:****年 *月*日
❻ 大埔縣大埔中學的知名校友
田家炳——大埔古野人。旅港賢達、慈善家,1991年為大埔中學興建田家炳教學大樓和校門等,共摺合人民幣100萬元。
羅華——大埔長治人。旅新賢達,1994年為大埔中學捐建了羅華教學大樓、寶泰男生、女生宿舍、西校門等,還設立了10萬元獎教獎學金,摺合人民幣近100萬元。
劉永生——大埔湖寮人;香港養和醫院極負盛名的醫師。1980年獲英女皇授予五級聖約翰勛章,1985年授予四級勛章。現任香港鍾聲慈善社副社長、基督教加劇主堂長老,中山醫科大學香港校友會首屆理事長,大埔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1997年被授予大埔榮譽市民,2004年被授予梅州市榮譽市民,他累計為家鄉公益事業捐資人民幣近800萬元。劉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0多萬元。
張俊煥——大埔長治人。曾任江門軍分區參謀長,深圳市警備區副司令,現任深圳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主任。張校友為母校百個紀念大樓爭取資金20萬元。
袁明桂——大埔三河人。1960年在大埔中學初中部學習一年,現任廣東省建築工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張錦添(饒余添)——大埔西河人,現從事經濟建設和商業企業的實踐與理論探索,出版了多部論著,多次參加國內學術研討會,其個人傳略被收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優秀人才大辭典》《中國企業家大辭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等典籍。
陳建鐏——大埔長治人。1959—1962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在香港經商。陳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10萬元。
郭茂群——大埔楓朗人。1960—1963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在香港經商。郭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10萬元。
余坤芳——大埔青溪人。80年代初在大埔中學任教,現任深圳市布吉鎮副鎮長。余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爭取資金10萬元。
饒定基——原名饒國開,大埔茶陽人。1927年畢業於大埔中學初中部。曾任大學教授、銀行經理、工商業集團董事、顧問等。曾榮獲上海東吳大學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對生活的感悟:堅持廉潔學習方能追隨日新的進步世界。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6萬多元,並爭取其服務單位香港陳廷驊基金會捐資7萬元,並與其兄弟子侄合捐一間店鋪。
童仕強——大埔三河人。1965—1968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深圳晨之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五聯崇和中英文學校、五聯崇和幼兒園、愛聯崇和中英文學校、愛聯崇和六一幼兒園辦學董事會董事長。對生活的感悟;付出是人生的一種樂趣。童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6.6萬元。
饒誠進——大埔茶陽人。1974—1979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深圳市寶安區財政局副局長。對生活的感悟:踏實幹事,老實做人。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爭取資金5萬元。
胡開良——大埔茶陽人。1970—1972年在大埔中學學習, 現在深圳經商。胡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3萬元。
張德中——大埔茶陽人。1976—1978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梅州市物價局副局長,張校友為母校爭取資金2萬元。
丘昌濤——1929年3月生,大埔銀江人,1948年省立埔中就讀高中。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歷任東北電力學院教授、科研所長、院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丘冠周——1949年2月生,大埔銀江人,1966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中南工業大學博士。現任中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
劉旭輝(1906年-1995年):原名日華,別字復之,湖寮新寨人;埔中舊制第九屆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法政博士學位,抗戰發生後奉命回國,歷任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秘書處少將處長,遠征軍政治部中將代主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廣東省政府顧問、「總統府」參事等職。
劉俊奎(1925年-1998年):洲瑞田背人,1945年畢業於埔中縣高第七屆,後考入中山大學、軍官學校;1949年去台後任「國防部」軍需處長,授少將銜。
劉治堯——大麻中蘭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歷任海南省儋州市委副書記、海南省委黨校校長助理等職。
呂良——原名李良史,1916年生,大埔高陂人,埔中縣初18屆畢業。歷任吉林省、江西省的教育廳副廳長、廳長、黨組書記、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教部部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吳奇偉(1890年-1953年):字晴雲,號梧生,湖寮密坑人,1923年任埔中舍監。參加過東征、北伐,歷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中將銜;抗戰後任湖南省主席。1949年5月與李潔之等在老隆通電起義,參加過開國大典。
吳星峰(1922年-1994年):原名星昌,湖寮新寨人;就讀於埔中縣初第26屆,1938年7月與廖一帆、何渠若等人奔赴延安,歷任團政委、西南軍區後勤衛生部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政大學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石油部政治部主任;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廈門市委書記兼市長,中共福建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等職。
趙公武(1900年-1953年):原名世清,字懋森,古野古田人,就讀埔中舊制第二屆。參加過東征、北伐和上海「八·一三」抗戰,歷任第2師中將師長,第52軍中將副軍長、軍長,代安東省主席。
郭思演(1899年-1965年):字心如,大麻小留人,1921年任埔中舍監。參加過二次東征和北伐。歷任陸軍59師、99師中將師長、虎門要塞司令等職。
黃友訓——字載典,號允中,湖寮龍崗人,就讀埔中舊制第八屆;歷任南京中央陸地測量總局工程師,抗戰爆發後總局移至貴陽時任總圖庫主任,後又移重慶任軍政部城塞局二級專員兼老鷹岩工區區長,授少將銜。
黃慶道——1945年生,大埔楓朗人,1961-1962年埔中就讀高中。畢業於廣州醫學院,歷任茂名市委、市政府等單位科長、站長、黨支部書記、副局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東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會長等職。
童從奇——1939年10月生,大埔三河人,1959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同濟大學,並留校任教,現任上海同濟大學副校長、教授。
謝友祥——原名謝有祥,男,1956年7月生,大埔茶陽人,1969年-1973年就讀於大埔中學初、高中,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梅州嘉應學院教授、副校長。
藍天民——1920年2月生,湖寮古城人,埔中縣初26屆就讀。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過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和遼沈、平津、川東和朝鮮的臨津江戰役,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委、師政委,甘肅省軍區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顧問,甘肅省委常委和省人大副主任等職。
陳啟育(1909年-1980年):湖寮莒村人,埔中舊制第九屆畢業;曾是早期的共產黨員,1931年出獄後無法聯系地下黨的領導而脫離組織關系,後留學日本;回國後任上海法政大學教授;抗戰時歷任第九集團軍總部少將秘書處長;解放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研究室秘書兼研究組長,上海檢察專員等職。
陳揚建——1920年出生於湖寮莒村,埔中畢業(待考)後隨父往新加坡從商;黃埔軍校17期步科畢業後歷任排、連、營長;49年去台後任上校團長、師部少將參謀長等職。
李加勉——字改之,洲瑞赤水人;埔中舊制第五屆畢業;中大畢業後在廣州、大埔、豐順、瓊東、文昌等地任秘書、中學校長、院長、專員等職,廣東省政府顧問兼省主席駐京代表,東北行轅少將參議等職。
李練深——三河人,埔中58年高中畢業,歷任汕頭市常務副市長等職。
李靜陽——西河人,解放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負責人等職。
何壽田(1888年-1948年):號季威,湖寮雙坑人,前駐日公使何如璋第四子;1918年、1946年兩度埔中任教。抗戰時任兵工署廣州辦事處主任,少將銜。
何渠若(1920年-1973年):原名藍克純,湖寮山子下人;埔中縣初第26屆畢業;歷任二野十六軍第140團政委、志願軍第十六軍教導團團長兼政委;後任坦克師副師長、師政委,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朝鮮軍事停戰談判委員會朝中方面中國人民志願軍委員、代表等職。
何克抗:湖寮人,56年埔中高中畢業,現任北師大教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東北師大終身教授,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
何崇藩——湖寮人,埔中縣初34屆、省高7屆畢業;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員、國家發明獎特邀評選委員等職。
何育贊——湖寮雙坑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任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杜埃(1914年-1993年):原名曹傳美,湖寮莒村人,就讀埔中縣初第十五屆;著名作家;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花尾渡》、《紅線箋》、《鄉情曲》,長篇小說《風雨太平洋》等。
蘇映平:高陂上坪壩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任職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連貫(1906年-1991年):原名連學史,楓朗王蘭人,就讀埔中舊制第九屆,曾任中國左翼戲劇家廣州分盟主席,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秘書,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統戰部長,中央統戰部秘書長,政協一屆常委、秘書長;解放後歷任中聯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分校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僑聯副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鄒魯(1885年-1954年):別號海濱,茶陽儒學人。大埔中學前身樂群中學的主要創辦者。歷任潮梅軍總司令,兩廣鹽運使、國民黨中執委、青年部長、中常委、中山大學校長、國府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是德國海德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張善銘(1900年-1928年)埔中舊制第四屆肄業;1921年秋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軍事;歷任廣東區團委書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接彭湃繼任中共海陸豐地委書記,代理省委書記,省軍委主席等職。
張平(1909年-1985年):字平資,高陂代富人;埔中畢業(待考)後考入廣東大學;歷任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中校隊長;抗戰時參加過第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粵北會戰諸役,廣東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兼干訓班教育長。
張達中(1912年-1995年):原名顯土,古野培美人;就讀埔中縣初第20屆;歷任廣東省民政廳主任、中央警官學校教員、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十九集團軍的少校參謀、中校科長、上校處長,陸軍第一兵團司令部少將高參等職。
張志英(1925年-1994年):原名昔典,西河人,埔中縣初屆就讀;我國早期著名的航天專家,歷任國防部五院三支隊副主任、研究員,航天部二院23所所長、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被批准為國家和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張俊煥——1945年生,大埔長治人,1963年埔中高中畢業後參軍入伍,1988年國防大學畢業,歷任連部文書、班長,廣東省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見習參謀、參謀、副處長,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江門軍分區參謀長,深圳警備區副司令,深圳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卓傑華——西河人,原名滬輪,埔中縣初31屆畢業;歷任廈門粵僑中學校長、書記、市教育工會主席,集美航海學校校長,交通部集美航海專科學校副校長、副書記。
卓銳輪——西河人,埔中縣初39屆畢業,埔中省高3屆畢業。歷任永定縣委宣傳部長,龍岩師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卓萍——西河人,原名卓橫南,就讀埔中縣初34屆。歷任上杭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研究員,中央司法部公證律師副司長等職。
范以錦——1946年3月生,大埔茶陽人,1961年埔中初中畢業,1969年暨南大學經濟系畢業,歷任南方日報駐梅州市和廣州市記者站的站長、政治部主任、編委,南方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高級記者,現任南方日報社社長、廣東省委候補委員。
林尚安:男,1924年生,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28屆、縣高3屆畢業。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嶺南大學化學碩士。現為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化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卓英(1896年-1961年):字尤青,別號慈威,湖寮河頭人。埔中舊制首屆畢業,保定軍校畢業後兩度返埔中任舍監兼教務主任。歷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國民黨中執委、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上將銜。
羅士高(1905年-1995年):原名世告,楓朗坎下人,1923-1924年任埔中教務主任;1927年4月加入中共黨組織。歷任晉冀魯豫邊區第十七、第十八分區專員,皖西區行署主任;解放後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安徽省民政廳長、南京市政府秘書長、重慶市副市長,我國駐阿爾巴尼亞第二任大使達八年,外交部黨委委員、北京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等職。
羅賢(1905年-1974年):號百良,湖寮龍崗人,1938年-1940年任埔中校長;曾任青年團廣東區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秘書長,宣傳部長鄧中夏的秘書,省港罷工委員會黨團書記處秘書,中共汕頭地委秘書、宣傳部長、中共吉隆埠市委書記。抗戰時任埔中校長,後歷任第十九集團軍總部上校秘書、少將參議。
羅博平(1905年-1993年):字遠山,湖寮龍崗人;1946年8月-1947年10月任埔中建校委員會主任。歷任大埔縣長、東南長官公署及「國防部」少將參議等職。
羅偉雄——大埔楓朗人,1956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並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海賢——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38屆省高二屆就讀、畢業,1947年高中畢業後考入青島海軍軍官學校,赴台後完成軍事教育,後以公費前往美國學習電子專業;回台後考入海軍參謀大學及戰爭學院,歷任艇長、戰隊長、戰爭學院海軍戰略組主任,海軍總部少將海洋局長等職。
鄔夢兆——湖寮人,就讀埔中省高七屆;曾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
鍾健飛(1914年-1995年):字達經,桃源新東村人,埔中縣初19屆畢業;抗戰時參與「八·一三」上海戰役;歷任軍法學校副處長,1971年以陸軍少將銜退役。
胡成放——原名胡呈芳,1917年生,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18屆畢業。大校軍銜,副部級。歷任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大使館參贊、特命駐外(伊拉克、智利)全權大使、中國華僑總社社長等職。
柳步青(1912年-2000年):原名進祥,三河城內人,埔中縣初第十一屆畢業,後在日本齒科大學、帝國大學醫學部、千葉大學學習、畢業;1946年回國後任上海市牙醫專科學校教授、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醫學院、口腔醫科大學口腔系教授、院長,國際牙醫學院院士。
饒龍光(1895年-1950年)茶陽太寧人,埔中舊制首屆畢業。歷任縣工農政府主席,陽江縣、大埔縣等地以「秘書」身份掩護過許多共產黨員,為和平解放大埔作過重大貢獻。曾與張高友校友介紹張鼎丞參加共產黨(鼎丞後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饒彰風(1913年-1970年):原名高評,別名蒲特、張楓,茶陽下馬湖村人;抗戰時先後任「南委」秘書、廣東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長,粵北省委宣傳部長,東江縱隊秘書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秘書長,新華社新加坡分社社長等職;解放後歷任《南方日報》社社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長、廣東省委統戰部長、省文教辦主任、廣州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饒璜湘——茶陽人,埔中縣初廿屆畢業,解放後歷任廣東省高教廳長等職。
饒衛華——西河人,埔中舊制第七屆畢業,解放後歷任廣州政協副主席等職。
饒定基(國開):茶陽人,1912年生,埔中縣初十一屆畢業,後就讀香港對佐治英文中學,上海滬江大學、東吳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36年獲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上海光華大學法律教授;曾任上海新華銀行、國華銀行等總、分行副經理、經理等職,後任香港新亞貿易公司經理,64年後任職香港南豐紡織有限公司。
饒芳權——1934年生,大埔茶陽人,埔中省初二屆畢業,1950-1951年埔中就讀高中,195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歷任四川省德陽市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總工程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學院教授等職,曾參與或負責設計中外許多大水電站,多次參加三峽工程論證和國際招標工作。電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初棟——又名劉干宏,大埔青溪人。1944—1947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1947年到新加坡謀生,事業有成,劉校友熱愛家鄉,熱愛母校,多次為家鄉、母校捐資贈物。劉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何汝精——原名何克華,大埔湖寮人。1954—1957年在大埔中學高中畢業,現在香港經商。何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黃超林——原名黃連甲,大埔西河人。1942—1948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清遠縣委副書記、中國銀行廣州培訓中心副主任、廣東國際金融學校副校長等,離休後享受廳級待遇。黃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張玉輝——又名張強輝,大埔西河人。1980—1983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任東莞市金藝聖誕禮品廠董事長、總經理。張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乃泉——大埔茶陽人。1944—1950年在大埔中學學習。饒校友熱愛母校,擔任廣州地區校友會負責人,為母校百年大慶籌資集資金近60萬元,本人為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前法——大埔茶陽人。1952—1955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露年——大埔茶陽人。1988—1994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與夫君沈俊豐先生創辦廣州三九豐發彩印有限公司。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賴君燦——大埔西河人。1947—1948年在大埔中學初中部學習。解放後曾在雲南省從事文教工作,1957年前往馬來西亞助父親處理商業事務,其後自創事業。1989年移居加拿大。夫人:陳瑞芬女士。對生活的感悟:人生不過幾十年,能做到「知足和分享」已足矣。賴校友伉儷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黎剛日——大埔茶陽人。 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廣東省建築設計院工程師,退休後移居美國。夫人郭端好女士,大埔大麻人。 年在大埔中學學習,退休後與夫君剛日先生移居美國。黎校友伉儷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賴嘉宏——大埔茶陽人。1979—1981年在大埔中學學習,責任惠州市五星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賴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廖碧祥——大埔湖寮人。1957—1960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1978年隨夫君到香港定居、從商。廖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劉振桓——大埔青溪人 1963—1969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大埔縣縣長,現任梅州市民政局局長,劉校友為母校爭取資金2萬元。
❼ 給老師的臨別贈言
(1)親愛的老師,幾年來是您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是您引領我放飛理想,我想對您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2)三年的時光如雲般飄過,時間的天使不苟地將時針撥向離別。在這臨別之際,我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是蹦蹦跳跳的少年,多麼幼稚、多麼天真!而如今,我們已長大,臉上寫滿了成熟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只會加減乘除,多麼無知,多麼貧乏。而如今,我們似乎上通天文,下明地理,洋洋灑灑,滿腹經倫三年的陽光雨露,三年的辛勤耕耘,花兒開放了,奼紫嫣紅;果實成熟了,碩果累累。花兒翩翩起舞,是在感謝這片沃土;果實頻頻點聲,是在報答辛勤的園丁風箏飛得再高,它的線仍牽著您的手;遊子走得再遠,他的心仍掛著母親。不管走向哪裡,我們都不會忘記您——老師;我們會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獻給您——老師
敬愛的老師,是您給了我健飛的翅膀,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您是漆黑夜空中的恆星,將照亮我的一生.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美好的小學生活將要結束,我的心中不免掠過一絲莫名的憂傷,尋找這憂傷的源頭,原來是不忍與您分別。
您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您對我們的愛像暖流一樣溫暖著學生的心,也像熊熊熱火,照亮我學習的前程。
不知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還會不會再一次幸運的遇到您這么優秀的老師,在這里,我想對您說謝謝您對我的教育,老師,您辛苦了。
(4)老師你如一位園丁,每天澆灌這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你澆灌的是太陽
水
肥料,也是知識。
(5)
一句輕柔的的表揚,心裡是那麼的甘甜;一句親切的鼓勵,渾身充滿了力量……至今銘記也許不僅僅是老師無意間說的話,沒有您的話語不會有我今天的收獲。謝謝您,老師!我會帶著這些話踏入中學的大門。
一股流水,不分晝夜滋潤一方土地,流過後也不怨辛勞。永遠都是那麼流啊流,澆灌著一批批花草。今年流到了我們這批花草。謝謝您,親愛的水!
(6)我在綠蔭下為你祝福,老師!我們就像這棵樹上的葉子,馬上就要離你而去,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一個雲淡風輕的午後,捎上祝福,靜靜地在你四周撐起一片陰涼。
我在花朵旁為你祝福,老師!我們就像這朵花的花瓣,馬上就要離你而去,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捎上成績,靜靜地在你四周散出一陣芬芳。
我在小河邊為你祝福,老師!我們就像這條河裡的水珠,馬上就要離你而去,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一個清風鳴蟬的夜晚,捎上謝意,靜靜地在你四周撒下一滴清涼。
❽ 黃埔1期有那些人
黃埔軍校第一期全體學員很多,有645人第一期畢業,我們比較熟知的有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征、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范漢傑、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
1、杜聿明
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2、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壽山,原名胡琴齋,漢族,浙江鎮海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
3、宋希濂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葉陸軍步兵學校中國將校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軍長、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匪」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團司令。
(8)健飛中學擴展閱讀: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1924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10月台灣當局在台灣高雄鳳山區復建「陸軍軍官學校」延續至今。
❾ 昭通建飛中學怎麼樣啊學費多少 學習環境怎麼樣,宿舍怎麼樣
私立校說實攀比嚴重特別經濟攀比進校基本自定經濟基礎師應該說像公立校嚴候惹起意思收費比較高畢竟針經濟基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