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手機卡的利弊
❶ 大學送的手機卡有什麼弊端
學校統一辦理校園卡,就是為了在校園范圍內聯系方便而且價格便宜。 在校期間,肯定是跟學校的人聯系頻繁,所以不用說是挺實惠的了。
對於別的聯系需求,比如要往家打電話,可以選用相應的產品包,而且有些地方專門針對學生有這類優惠包的。
(1)校園手機卡的利弊擴展閱讀
「校園卡」實現了對師生員工日常活動的管理,又為教學、科研和後勤服務提供了重要信息。校園卡並不是簡單的消費卡,它能實現校園管理中各方面的用途。
一卡通有校內消費結算和身份識別兩方面的用途,將逐步取代餐飲卡、借書證/卡、上機證、考試證等校內證件。學校賦予校園卡以校園內唯一的電子錢包消費結算手段,也是校園內信息管理系統中電子身份識別的唯一介質。
校園卡能設置密碼保護卡內信息安全,使用本地銷售終端,進行離線消費。因而,收費交易時間大大縮短,交易成本也隨之降低。
❷ 手機帶進校園的利弊
我是反方
科技發展是多方面的,過分的追趕科技潮流就如同過分追求時尚一樣,正方說帶手機進學校是應該的,我不同意,那麼請聽我下面的論述.
1.學生一般的交際就在班級和學校里,他有必要帶個手機來聯系這些同學嗎?若家長有什麼緊急事情需要聯系孩子,把電話打到老師辦公室,請老師代為轉達一下,也是完全可以的。而孩子若想和外界聯系,住宿生的宿舍里、校園內、甚至掛在教室門口的磁卡電話,就方便得很,費用也低。
2.這實在是一種不必要的鋪張浪費,應該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學生拿著手機難免攀比型號,對孩子將來性格的形成一定會有不良,對於這點,請正方解釋?
3.好,你們說帶手機可以方便學習.那來看看已經擁有手機的中學生,真的僅僅把手機當作一種方便學習、生活的工具了嗎?我們都是學生,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你們沒有注意有手機的人拿手機是干什麼的么?上課發簡訊,和男(女)朋友約會,考試發簡訊作弊.收發不良信息供同學間消遣娛樂等等,而與你們提到的偶爾給父母打電話,偶爾用與學習,孰輕孰重,你們沒有掂量么?請正方解釋.
4.另外,對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很大影響,大多數學生自製力都不好,若在學習或者上課或者寫作業時突然來了電話或者簡訊,就一定會分心的,就算沒有那上課時候也會下意識的看看有沒有漏接的電話或者簡訊.有的甚至無休無止的上課打游戲,好象買個手機就是為了玩游戲似的,如此不良影響,正方怎麼看呢?
5.退一萬不說,其他都不考慮,最重要的是手機的輻射非常之大,對與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來說更甚,作為家長,不能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作為學生,更不能拿自己的資本開玩笑,這個問題難道靠你們所謂的"利大於弊"就能說清楚么?
總結:弊端一:干擾課堂秩序
弊端二:浪費學習時間
弊端三:借「機」作弊初露端倪
弊端四:加重家長經濟負擔
弊端五:損害學生身心健康
❸ 學生手機的學生手機利弊
學生(主要指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自製能力相對較弱,使用普通智能手機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所以存在著一些爭議。市場調研結果表明,學生使用普通智能手機,往往會陷入無節制的上網、游戲和聊天等應用中,除了不良網站的影響以外,一些網路游戲也容易導致學生沉迷其中,甚至花費許多金錢購買游戲道具。學生使用大屏智能手機的這些問題有儼然已經成為新的社會熱點矛盾。
總結學生使用普通智能手機的弊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情況:
1. 不良信息,玷污心靈。除了不良網站,也包括利用簡訊和手機存儲卡傳播的不良內容,如黃色小說、澀美女、澀段子等。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簡訊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簡訊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澀美女」、「澀段子」當作時尚。
2. 網路游戲或手機游戲,絕大部分都具有成癮的效果。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網路游戲的成癮機制與毒品成癮機制非常相似,對青少年都具有嚴重的危害。美國甚至有議員因為自己的孩子網路游戲上癮,身心受到嚴重傷害,從而在議會上強烈倡議應立法嚴禁網路游戲。過去,對網路游戲上癮的孩子只能去網吧玩,時間和地點上有很多的限制。但有了智能手機,他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玩,更方便了、更頻繁了,因此危害也就加大了。
3. 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簡訊的多。調查的兩個班中,甲班成績明顯高於乙班,說明手機必會給學習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4. 助長學生攀比之風。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後,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
5. 額外增加父母負擔。在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6. 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某校高中2007屆學生中就曾發生利用手機作弊而被懲罰的事件。用手機舞弊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7. 影響校園治安。一些品牌手機因為價格很高,已經成為貴重物品,二手市場可以直接變現,若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會發生偷盜現象。據反映,某校有個別班級出現錢、錢包被盜,手機若不隨身攜帶,也會被盜。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管理者比我們更早地遇到了這一問題,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甚至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8. 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會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但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如果能使用和制約得當,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還是有很多好處的。例如:
1.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日常的通訊產品,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學習和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還可以與以前同學多交流,保持同學友誼,與班上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智能手機進行討論。
2. 智能手機其實就是一部完整的電腦,由於性能的快速提升,智能手機在很多方面的性能已經遠遠超出了早期的電腦。同時,由於智能手機自身帶有多種感測器,如麥克和揚聲器、位置感測器(GPS、北斗定位等)、加速度感測器、大氣壓力感測器、前置和後置攝像頭、光照強度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等等,其功能和應用已經大大超出普通的電腦了。
3. 智能手機的時鍾、日歷和鬧鍾功能可以隨時使用,成為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上的重要助手。
4. 大屏智能手機可以安裝大量與學習相關的軟體和應用,如最全面的科學計算器、新華字典、漢語成語大辭典、英漢詞典、牛津詞典、同步輔導教材、各種題庫、各種課外輔導教材、大量經典書籍等等,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輔助工具。
5. 利用智能手機的備忘錄、錄音及拍攝功能,可以隨時記錄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課程內容及黑板畫面。
6. 智能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重量也很輕,可以隨身攜帶。相對於各種大部頭的書籍,智能手機實際上可以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有利於學生骨骼系統的健康生長。
7. 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利用智能手機的通訊和定位功能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❹ 校園手機一卡通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手機校園一卡通指的是以「手機」為主要載體,在進行消費、身份認證及個人信息查詢等功能時的應用模式,又名無線校園和校園手機一卡通。是將移動sim卡與原校園ic卡兩卡功能合設在一張頻率為2.4g的rfid-sim卡上,能同時實現移動通信和消費刷卡的功能,是電信運營商推廣的一種新型的身份認證和移動支付業務系統。每個用戶可以保留原有手機號碼、不更換手機,只要更換一個新的rfid-sim手機卡,不僅保留原有手機的通訊功能外,還可以使用手機在讀卡設備上輕輕一揮,就可以實現小額消費、門禁、考勤等等擴展功能。 在校園手機一卡通系統中,用戶可以用RFID-SIM卡(國內廠商是中科訊聯、國民技術)的手機進行刷手機消費、刷手機開門、刷手機打開水、刷手機出入圖書館、刷手機乘坐校園巴士等等,還可以通過校園手機一卡通的「空中補助」功能,實時將補助的金額充入電子消費錢包中。可以說原來校園一卡通系統的主要功能,現在都可以用手機擴展功能來。
缺點:
1、感應靈敏度降低(除2.4G)
2、在浴室使用手機刷卡不夠現實,只能找其他方法,如臨時卡等
3、我個人認為,如果使用13.56G的手機一卡通,還不如直接用卡片,表面是用手機代替了卡片,真實是卡片夾在手機裡面隱藏起來了,
4、以上SIM卡應該是移動的手機一卡通,移動是否能保證校園每人贈送一部手機,要考慮一下,現在雖然基本上的學生都有手機,但是還有部分家庭還是比較窮的,
5、現在的機器讀頭有很多手機在上面刷卡,靈敏度都不高的,有的低靈敏度的設備需要更換天線,以確保讀卡距離。
6、據了解,現在雖然移動在研究2.4G遠距離卡片,好像還沒有結果,這是建立在CPU卡的基礎上研究的,是比較先進的。
❺ 手機進校園的弊
希望能找到對你有用的
不提倡應是主流 楊英琴 40歲 教師
不提倡高中生帶手機進入校園應該是規范的主流,這並不能說我有多麼落伍,而是據實分析。
首先看看高中生的交友范圍,他們一般的交際就在班級和學校里,他有必要帶個手機來聯系這些同學嗎?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強的自製力,在課堂上發短消息或打游戲都可以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隱蔽地做,這會影響學習。第三,擔心手機會成為新型的攀比物,因為手機型號在不斷翻新,外形、功能、價錢都能成為比較的對象,攀比心自然會影響到學習或學生的心態。有這些客觀原因在,我是不贊成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我會這樣對學生說:「如果你們有事一定要打電話,老師的手機借給你們打。」
和家人保持聯系 蔣勤
我們夫妻平時工作都很忙,女兒今年小學畢業,便到浦東的進才中學預備班住宿部。女兒第一次住宿,對她而言,肯定有些生活上或學習上的事要與我們交流,盡管宿舍外有公用電話,但如果遇到急事或突發事件,手機還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我把我原來用過的手機給她用,只是為了方便和家人聯系或報個平安,她從不把手機帶進課堂,只是回宿舍用。中學生最好不要常用手機,它只是種通訊工具,如果沉緬於款色的攀比、簡訊的發送及手機游戲,一定會影響學習的。
規則以外下功夫 樊幸芳 55歲 退休教師
制定規則來規范中學生使用手機,可以消除一些弊端,我是贊成的。這讓我想到早些年對學生上課用「文曲星」之類定規矩的做法。而且中學生不比成人,在學校里的交際圈有限,作一些合理的限制不太會對他們的日常通訊有影響。但是光定規矩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有這些規矩,讓他們自覺自願地遵守。有必要的話,建議老師可以用召開家長會等方式聯系家長,讓家長配合來做好學生的工作,這樣更有效率了。
條例有矛盾之處 衛晟磊 18歲 高中生
我覺得這個學校制定的條例有點矛盾,既然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學校,怎麼能要求「不應攜帶移動通訊工具進入課堂」呢?如果不能帶入課堂,住宿生把它放在寢室會覺得不安全,而走讀生根本就無計可施了。
而一般我們需要用手機就是在課堂里,比如到了學校發現要交的作業忘帶了,那就可以趁下課時打個電話回家,要爸媽送過來。而條例卻是這樣規定的「在教學場所不應使用手機」,那我們即使帶了手機也是白搭,不能達到方便的功效,真有急事要打電話也得趁下課幾分鍾時間匆匆跑到宿舍區去打了吧。
納入行為規范 秦德華 48歲 教師
我所在的學校只是一所初級中學,但學生中使用手機的也已經不佔少數了。有時候自己站在上面講課,正講到興頭上呢,聽到下面有鈴聲響起,要麼就是看到有學生在用短消息傳遞信息,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心裡便會十分惱火。為了這,我和其他老師也不止一次地商量過了,但都覺得沒有什麼「硬」措施去管理:批評他幾句吧,轉眼就忘;想要沒收,手機又不比小人書之類的,屬貴重物品,很快就得歸還;想要禁用,只要學生調了振動檔,小小的手機往課桌里一塞,還是防不勝防。
所以,現在看到了這些由學校出面制定的規定,我不由得拍手叫好,甚至希望以後能把手機的使用納入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讓他們在強制的規定下逐漸習慣於有節制地使用、甚至不用,這樣才能恢復學校往日的課堂秩序。
給我們些自主權 張延軍 15歲 學生
我覺得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的確不好,應該規范,但用不用手機也要班主任批准,好像就有些過分了。像我這種成績不大好的學生總是要吃點虧,班幹部、學習成績好的則又有優勢了。我本來就對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標准十分不滿,因為自認在很多方面並不比別人差,但是,老師就是這么「功利」,我也沒什麼辦法,如今要是又添了不能用手機的「陰影」,豈不是讓我更「低人一等」,不行,我可咽不下這口氣。況且,手機是屬於私人物品,擁有一隻也是十分正常的。
所以我覺得,只要自己用手機的時候稍微自覺一點,盡量在上課的時候關機,下課的時候也不要影響他人,那麼,學校、老師就不應該干涉,多給我們一些自主權吧。
發簡訊息影響別人 李同學 16歲 學生
我們班上有一大半同學都有手機,我也是其中之一。雖然每次上課老師都會象徵性地要求我們關掉手機,但管理卻不大嚴格,很多人都把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很多同學都對簡訊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簡訊息發來發去,下課的時候還比較誰的短消息新鮮好玩,還有同學特別喜歡自己編寫各種短消息,抒情的、搞笑的都有,每天以發表「新作品」為榮。
雖然我上課的時候會關機,但是身邊的同學都在發簡訊,而且一收到好玩的短消息還會叫我看,同樣會分散我的注意力,這就像是一種氣氛,讓人身不由己。
其實,我特別希望學校可以管得嚴點,制定一些懲罰措施,管管那些上課玩手機的同學,我不願意受他們的影響。
堵不如疏
對中學生的手機一族進行如此規范不妥。其一,這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既然有此規定,如何落實?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必定要採取一定的手段保證學生沒有攜帶手機進入教學場所,嚴格審核、仔細檢查、一一把關是必不可少的,這無疑是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其二,如此規定只會給學生帶來反感和逆反心理,實際效果並不好。手機已是普遍的通訊工具,加之中學生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越是得不到滿足,越是要去嘗試,一味壓制並不是辦法。
所以,堵不如疏。禁用不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注意場合和方式。君不見,教師在開會時,也會「機聲不斷」嗎。
京城名校不提倡中學生帶手機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人大附中、4中、首師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紛紛作出口頭和書面要求,不提倡中學生進校帶手機。
北京名校不提倡中學生帶手機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不安全。首師大校長石彥倫認為,手機是貴重物品,孩子帶手機上學很惹事。上體育課或搞其他活動時容易丟失,給老師增加不必要的麻煩。一些不法分子見手機起意,專搶中學生手機,有的還傷了孩子。孩子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簡訊息不當,也引起了不少糾紛。
二是影響學習。人大附中在給家長的通知中明確寫上上學不許帶手機的字樣。許多學校的任課老師反映,有的學生上課接手機,影響自己也影響老師和同學。有的學生偷偷發簡訊,壓根兒不注意聽講。已經發現多名學生因迷戀發手機簡訊成績下降。
三是引發攀比心理。剛剛考上某名校的高一新生,非讓媽媽掏4000多元買了一個彩屏手機,這已是他上中學以來換的第五個手機了。只要手機新款一出來,總有許多中學生纏著父母買。給孩子買吧,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給孩子買吧,怕同學瞧不起孩子,難為了家長,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京城名校校長和教師普遍認為,校園可用IC卡電話,同學有急事告訴家人還是很方便的。目前中學生應該對手機說「不」,希望家長配合。等手機像筆那樣普遍用起來時,再讓手機進中學校園不遲。
中學生帶手機,好事?壞事?
不可否認,手機在中學生族群中流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但心智還不成熟的中學生腰別手機,身帶大額鈔票的現象中隱藏著一種潛在的危機。姑且不論中學生是否懂得合理消費,給他們過多的零花錢會不會使他們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也暫且不說過多地使用手機對他們的大腦發育是否照成不良影響,單就身體薄弱的中學生帶著不少的財物和手機獨自在大街小巷行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而言,就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近來有一夥吸毒人員為了籌集毒資,以中學生為作案對象,連連施以黑手。他們的作案手段其實十分簡單,就是在路上攔住一名中學生,說"我們在跑路(即指正在被公安機關追捕),你去幫我叫一個人",將學生騙到偏僻的小巷等場所,而後借學生的手機撥打電話,托辭去找一個人,讓學生等他,然後就帶著手機溜走。這伙人再將手機變賣,所得贓款用於吸毒和揮霍。如果學生反抗的,就施以暴力強行將手機和財物劫走。
遇到上述情況的中學生往往缺乏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不知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其實一些預防和補救的措施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如家長減少中學生身上攜帶的財物以及中學生遇到上述事件後應及時報警等。
中學生該不該擁有手機?
「您給孩子買手機了嗎?」前兩天,海淀區某中學召開的一次家長會上,中學生的手機問題再次成為談論焦點。據校方統計,全校1700多名學生中,有手機的已達到1100餘人。因為有些學生沒有報,實際上恐怕遠不止這個數字。如今,學生在校園里打電話的、發簡訊的隨處可見。中學生用手機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學生家長們的極大關注。
家長:用手機「遙控」孩子行蹤
主張給孩子買手機的家長都表示,買手機的目的一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學後能督促其盡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時用電話報警。一位家長說,手機實際上是一根「繩」,能「拴」住孩子讓做父母的放心。看來,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問題是孩子能否正視您的厚愛和正確使用手機呢?劉先生給今年升入中學的兒子買了個手機。誰知,每當劉先生有事需要馬上找到兒子時,手機總是「關機」,怎麼著急也聯系不上。現在,兒子照樣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機沒電了就是忘記了開機,反正他能有一百個理由等著你。
記者在校園里見到一位正擺弄手機的女生,她對父母這片好心的理解是:「我媽動不動就給我打電話,『監視』我的一舉一動,特煩人。」
學生:同學有我也得有
王女士的兒子班上50名學生中,有40多人擁有手機,他磨著非要個手機不成,理由是手機和自行車一樣不能「落後」。
據一位班主任統計,從9月1日開學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學新買了手機,而且都是功能齊全的彩屏新款手機。有時,一到課間休息,就見學生們仨一群倆一夥,彼此「切磋」著自己的新手機。
手機有了,聯絡家長的主動權在孩子手裡,至於怎樣聯絡和聯絡什麼就要看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了。
9月20日是個星期六。下午,筆者在八大處開往玉泉路的一輛公交車上,見七八位身著校服的中學生聊得正歡,言談話語中流露他們剛剛從西山游覽回來。一位男生提出晚餐「聚聚」,另一位男生馬上提出要聯絡家長。只見他掏出手機撥通電話說:「媽,晚上我要加課,復習得很晚,不回家吃飯了。」打完電話還得意地對同伴說,「有電話就是方便」。
事實上,有些家長也意識到孩子的話有水份,甚至也查實了孩子說謊的事件。但是,見其他家長都給孩子買了手機,自己的孩子天天吵著要,扭不過就給買了。一位家長還說,自從給孩子買了手機,孩子乾脆不用家裡的電話了,常躲著父母用自己的手機對外聯系。家長還承認,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方面的內容少,主要用於學生之間發簡訊、玩游藝、或是登錄互聯網。
老師:簡訊干擾課堂教學
對於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許多校方的態度十分堅定:手機擾課堂,黃色信息害了孩子。
據海淀區某中學高校長介紹,在校生使用手機大都用於玩游藝和接發簡訊息,尤其是黃色信息泛濫,這些黃信息又是從網上或其他渠道得來的。手機干擾課堂影響了正常教學。該校高一某班班主任說,他上課時經常聽到手機鈴聲,雖然一些學生將手機處於靜音,但是手機的短音提示功能還是影響了課堂秩序,一些學生痴迷課堂發送簡訊息更令老師們頭痛。高校長介紹,開學後校方就學生上課玩手機問題組織過幾次專門檢查,當場收繳了部分手機,從查收手機情況來看,這些學生主要在課堂上悄悄發送信息,其中「黃段子」佔七成以上。這些內容無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學生願意用手機發簡訊是因為「一對一」手法較為隱蔽,寫紙條容易被人發現和被老師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簡訊後不能自拔,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為此,筆者采訪了朝陽區、海淀區教委中學部有關人士。據介紹,對學生能否帶手機到校問題,目前還沒有統一規定。針對學生課間發簡訊、打手機等問題,一些學校正在制定相關制度,不允許學生課間打電話、玩手機、或聽隨身聽。他們認為,學生以學為主,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不要帶入學校則是各校堅持的基本原則。海淀區教委有關負責人則表示,針對中學生帶手機問題的利弊,近期將分別聽取學生家長和校方管理意見,以便訂立相關規章。
日本初中生嚴禁帶手機
——手機給校園帶來很多麻煩,尤其是女孩子
手機游戲功能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手機簡訊更是被稱作「第四媒體」。然而,中國校園和課堂上頻頻響起的手機鈴聲,也讓老師和家長們感到憂慮。中小學生是否需要手機?學校是否應該拒絕手機?世界各國都在關注這些問題。
每月要花3萬日元手機費
「假如生活中沒手機,你覺得怎樣?」
河原里佳睜大雙眼,表情有點誇張,「那怎麼行呢?」
這個14歲的東京女孩不能想像在一個沒有手機的世界裡生活。里佳有100個必須擁有手機的理由———和朋友交換伊妹兒、與朋友交換照片、媽媽能找到我、迷路時可用手機確定所在地點、上網找材料……
她告訴記者,她一天要給三五個人發20至30條簡訊,要打十幾次電話,「不過現在已經少多了,」她說。
「你的簡訊朋友都是什麼人呢?」
里佳笑笑說,他們多是男性,從十幾歲到30多歲,有好幾十人。
「你們談什麼?」記者不禁好奇地追問。
「談的內容嘛,」她停頓一下,「有學校的事情,也有男女之間的事情,還談些色情,」她表情有些神秘。
「你有男朋友嗎?」
「有過,但我們分開了,」她做出曾經滄海的表情。
「簡訊朋友中沒中意的嗎?」
「有,一個北海道的男孩兒,念高一。」
「你們見過嗎?」
「沒有,但我們感覺很好,」里佳十分自信。
「見過他的照片?」
「沒有,」她好像並不在意。
「你會發展他做男朋友嗎?」
「不,男朋友應在身邊找。」
里佳是個爽快的女孩,她把手機給記者看,它是粉紅色的,十分精巧,系著墜飾。她說這是她的第三部手機了,最早那部是3年前媽媽給買的。她回憶道,「那次我報名參加一個秋季小號吹奏培訓班,要離家一個星期,媽媽便送我一部盼望已久的手機。」
「每月要花很多錢吧?」
「對,大約兩三萬日元吧(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98.46元),家裡給付。」她還說,父母並未限定她的手機費用上限。不過到了高中,父母便不再支付她的手機費了,因為按日本法律,高中生可以打工賺錢了。
初中生嚴禁攜帶手機上學
面對洶涌澎湃的手機普及浪潮,日本學校是如何應對的呢?記者采訪了築波市立大穗中學的教師小泉先生。他告訴記者說,日本多數高中不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入校,但初中則是嚴禁的。最近,一日本地方中學還致信2000餘名家長,指出中學生原則上不應擁有手機,呼籲家長立即與電話公司解約。
日本中學上課多在上午8時40分至下午3時40分,課後多數學生留校參加音樂、美術、手工等課外活動,一般持續到下午6時左右結束。在這段時間里,初中生是絕對不可以使用手機的。
記者問小泉先生,為什麼初中與高中區別對待,他說最主要的是初中學生自製力低。他舉出很多可能導致的問題。如上課發簡訊,會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另外,日本青少年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利用手機,手機往往是進行盜竊和暴力活動的聯絡工具。小泉告訴記者說,他自己服務的學校也有手機帶來犯罪的事例。還有就是造成浪費,有的孩子每月手機話費竟用掉10萬日元。
總之,手機的普及,給日本校園帶來普遍的麻煩。與手機有關的麻煩事實在是不勝枚舉,尤其是女孩子。
日本報紙披露:一16歲高中女生,通過手機發簡訊,「想認識文藝界名人」,結果一條回信把這個女生騙了。那是個公司職員,說要給這個女生介紹名人,在花言巧語、威逼利誘之下,這個女孩被領到飯店遭到強暴。
還有一16歲女生想減肥,便用手機發一簡訊,「請告訴我減肥信息」,沒承想,那個本應帶來信息的人竟說,「我得檢查一下你的身體,看是否符合用葯標准」,那個女生胡里胡塗地被欺負了。
不要給陌生人回信
記者問小泉先生,如發現學生帶手機入校,校方如何處置?小泉說,倒不是特別嚴厲,如果發現會先沒收,待放學時再交其帶回,同時還要通知該生家長。
盡管校方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入校,但並未禁止學生在校外使用手機。所以手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無法杜絕的。河原里佳就告訴記者,她們班1/5的人有手機,只要不在校園內用,老師就無可奈何。而且,學生有時會將手機電源打開,轉成振動模式來接收簡訊,這樣即使攜機入校,校方也無法察覺。
最近,日本有的初中教師開始撰文,主張對手機開禁。他們認為,手機現在已成為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晚上孩子去夜校補習,如果帶了手機,父母就放心。此外,參加學校活動外出數日的孩子,有手機就能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再者,從經濟角度上看,只要不是最新款式,手機在價格上幾乎就是白送,而支付通訊費用,只要家長嚴格把關,應該不會造成超支。尤其是不少電話公司都有特殊服務,會按照簽約將手機每月的費用限定在某一標准內,一旦超出,立即停機。
至於手機引起的犯罪問題,有的教師主張,只要學生別給陌生人回信、不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不讓對方識別自己的性別,一般不會出現麻煩。
總之,對「中學生是否需要手機」這個問題,日本各界眾說紛紜。有人稱現代青年是「拇指的一代」,意指十幾歲的孩子以手機收發簡訊,拇指發達。記者認識的一位教授悲嘆道,拇指文化的發達,造成大腦的萎縮。
看看這里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newwindow=1&q=%E6%89%8B%E6%9C%BA%E8%BF%9B%E6%A0%A1%E5%9B%AD%E7%9A%84%E5%BC%8A%E5%A4%84&lr=
❻ 手機校園卡和普通的手機卡有什麼區別嗎
一、服務對象不同
手機校園卡的使用群體是學生。
普通的手機卡的使用群體是所有人。
二、套餐資費標准不同
手機校園卡是為學生推出的,因為學生通常都沒有收入,所以套餐的資費會更優惠。
普通的手機卡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所以套餐資費標準是根據所有人的整體水平來定的。
三、辦理方式不同
手機校園卡的辦理通常是在校園內進行,且辦理時需要有學生證或者在校證明。
普通的手機卡的辦理只需要帶上身份證到營業廳就可以辦理。
四、功能不同
校園卡可以對師生員工日常活動的管理,又為教學、科研和後勤服務提供了重要信息。校園卡並不是簡單的消費卡,它能實現校園管理中各方面的用途。
普通手機卡只包括通話,發簡訊,上網,不能作為其他消費卡使用。
五、使用范圍不同
校園卡的使用范圍通常是在校園內,可以充當學生的手機卡、飯卡甚至是水卡。校園卡套餐里的流量通常也是針對在校園內。
普通手機卡的使用范圍是全國的,但是普通手機卡只能作為手機卡使用,不具備其他的任何功能。
❼ 辯論賽:校園內學生使用手機利弊,最好是反方的
1、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會分心,影響聽課效率;
2、手機鈴聲會影響老師;
3、高消費,與提倡節儉的美德相悖;
4、容易造成攀比的惡習;
5、非必需品,有急事可以找老師聯系監護人;
❽ 大學發的手機校園卡是不是一定要辦理辦理手機校園卡的利弊有什麼
不一定非要辦理,只能說辦理之後在學校有什麼通知要方便一點,但是版也可以使用自己權原來的,這個看個人自願
❾ 移動校園卡有什麼好處
是大學校園里有校園網的互相打電話便宜
打一分鍾永遠一角錢
接聽免費
發簡訊就跟普通的一樣
我以前就用的校園卡 所以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