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香港中學教育

香港中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6-15 13:17:26

Ⅰ 香港教育和內地教育有什麼不同

香港教育概況

學前教育
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兒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
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
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DSE),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
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香港學校分類

官津學校
官立學校和資助學校統稱為官津學校,官津學校大部分經費來自政府,屬於15年免費教育;而資助學校由非盈利辦學團體接受政府津貼提供免費教育;

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全名「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可收取學費;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被稱為是香港「第五類學校」,香港國際學校亦等同於私立學校,但並非所有私立學校可以隨便定義為國際學校;

私立學校
私立學校學費收取比較高,它們由辦學團體設立,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一般以IB或者其他國際課程作為教學大綱。

香港學校服務方案

1、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相關的咨詢
2、視乎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學校資源

Ⅱ 香港教育和內地教育有什麼差異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
1、教育體系
香港的學校是由辦學團體管理的。各所學校對學生、老師、教育方針皆有自主權。而且,官立學校只佔少數,教育署只是負責分配資源和監察學校的工作。內地絕大部分學校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以貫徹全國統一的教育政策。
2、教育體制
香港教育體制過往一直採取英式學制,學生修讀五年中學,並沒有正式的初中、高中之分(但在課程大綱中則仍分為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五兩個階段)。自2012-2013學年開始,正式取消就學制,實行3+3+4新學制。改制後,教育體制與內地一致。
3、語言教育
香港在教育上普遍採取「兩言三語」教學形式,由幼兒園開始抓起英語學習,起步較快,絕大部分學校更設有外籍教師,創造了更好的語言環境。在內地,普遍採取國語教學,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由小學開始學習,如需讓孩子在英語環境進行學習,只能通過報讀國際學校等途徑,但一般費用較高。
二、香港教育自身獨特的優勢
1、國際化
當今的時代,只有具有國際目光和國際觸覺的人才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人才。而香港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台。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具有任何內地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國際化優勢。在香港,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能力空前地擴展。
2、語言環境
在香港,語言能力即為「兩文三語」。兩文就是中英文,而三語指的是英語、粵語和普通話。與內地向較,在港求學除了可以享受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外,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門第三語言――粵語。
3、廣泛對外交流
香港的每所高校都與境內外的眾多名校保持著良好的交往,每學期都會提供眾多的出外交流機會。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學校與100多所名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每學期都會為大部分申請者提供對外交流的寶貴機會。
4、出國留學跳板
一方面,由於歷史因素,香港社會對中西方文化兼容並包,在香港讀書可以提前熟悉西方文化,為日後出國深造做好鋪墊。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更加國際化,在香港獲得本科學歷之後,出國深造會更加便利。香港也因此成為了出國留學的理想跳板。
5、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設計
香港高校的課程設計較內地高校而言更加與國際接軌。香港高校的很多先進專業(尤其是商科類)都是內地高校所沒有的。以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SupplyChainManagem)為例,據我所知,就是一個內地名校尚未開展的專業。
6、不同於內地的教學方式
在香港,學生可以享受完全自主的學習空間、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高桌晚宴為代表的素質培養、團隊合作與各種挑戰、全球化的師資優化配置;這一切的一切將香港的大學教育裝點得無比精彩。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有大量的深圳兒童每天往返深港,在香港就讀幼兒園,家長們為的也是獲得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7、一流的師資
香港高校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均為名校PHD出身。其中更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擔任教授。
8、多彩的社團活動
在港校讀過書的同學,都對香港學生獨特的社團文化感觸頗深。
9、一應俱全的教學設施和優越的生活環境
香港政府每年對教育撥款十分慷慨。因為資金充裕,港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10、畢業後道路寬廣
在港畢業後的大陸學生,畢業之後一般有三種選擇:
繼續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可選擇在港就業;
可以回內地工作。內地如今發展快速,對人才的需求旺盛,畢業生在港校的先進教育理念下成長,做過無數小組作業,早已鍛煉出出眾的團隊精神和交流技巧。

Ⅲ 香港的初中和高中一般是在同一個學校嗎

不是。

高中課程新制

新制(高中一至高中三)

2009年9月起,政府把中四至中七的課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課程,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制度接軌。預科課程較深的部份從新課程里剔除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為必修科目。香港的新高中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之內容為藍本。

這類高中畢業生將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以衡量學生知職水平,並可作為升學及就業的參考指標。

學界擔心新課程由於未必與海外中學畢業證書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准,使將來學生離港升學時可能會有認受性的問題。

初中課程

(初中一至初中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學名義上是英文中學,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數學、歷史等,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但實際上是奉行雙語教學,僅課本及筆記以英文編寫,上課時老師通常以廣州話講授。

1997年後,特區政府決心貫徹推行母語教學,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及筆記,並以廣東話講授(這個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學的學生的母語均為廣東話,並非真正按個別學生的母語教學,也沒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學)。

但全港400多間中學里,其中114間卻可以繼續使用英語授課,這些中學通常是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當中甚至有一定數量是政府主辦的官立中學,由於政府的官校亦不以身作則,因此母語教學的成效一直備受質疑。母語教學的議題,至今仍具爭議性。

2005年,教育局於中學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學校授課語言的議題。局方考慮以學校學生成績作為參考標准,學生成績佳的學校將可選擇以英文為授課語言,而其餘亦以中文為授課語言。

而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除了有中國語文、英文及數學這三個主科外,還有綜合科學、地理、歷史、中國歷史等科。部分中學則把初中的歷史、地理、經濟及公共事務科合並為綜合人文科或類似科目。

(3)香港中學教育擴展閱讀:

高中課程舊制

舊制(中四、中五)

實施九年免費教育之後,學生需要以校內考試成績作評級,決定能否升讀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課程,大致上會文理分科,分開文、理、商科3個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內容為本,大多數高中學生均需要修讀至少6個科目,以符合升讀預科資格。

在修畢中四及中五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香港中學會考,以決定能否升讀預科課程(中六、中七)。考試評分以最佳成績之6科計算,滿分為30分。除語文科以外,在單次考試取得不少於4科及格、或3科及格及5分以上則合符升讀中六的資格。

另外,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規定中,考生必需在應考高考的前1屆(即中六)或以前取得中英文科及格,故一般而言語文科不及格,尤其兩科語文科都不及格的的學生升讀預科會比較困難。

香港中學會考成績以E級為合格,被視為中學畢業生求職時必須擁有的最低資格。考獲C級或以上,則會被視為等同舊制英國通用教育證書普通程度(GCEO-Level)或新制英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GCSE)及格。

而中英文的新制則以數字(1-5、2級為及格、另設5*級予成績優異者)評級。其中以法文科比較特別,因其試卷並不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所撰寫,而採用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IGCSE)的試題,所以其成績會有A*、A、B、C、D、E、F、G。

無論是採用哪種評級制度,如學生考試表現比起該科不及格的考生更差,或因作弊而被取消成績,則給予「不予評級」成績(Unclassified,簡寫作"U")。而因病等理由缺考全卷(法文除外)者則給予Abs(Absent)評級。

此類高中課程已被2009年9月起推行的新高中課程全面取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教育

Ⅳ 香港中小學的學期怎麼安排

香港教育對學期沒有硬性規定。小學大都為兩學期;中學有的兩學期回,有的三學期; 大學大都為答兩學期。

香港的中、小學也有暑假跟寒假這兩個長假, 香港那邊的假期一般來說是比內地的多,但十一 國慶沒有內地那麼長假期。 香港的聖誕節會包含有復活節等連續幾天的假期, 但不相當於大陸的新年的寒假。

(4)香港中學教育擴展閱讀

香港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學名義上是英文中學,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數學、歷史等,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但實際上是奉行雙語教學,僅課本及筆記以英文編寫,上課時老師通常以廣州話講授。

Ⅳ 香港教育VS內地教育有何區別

香港教育與內地教育的區別
1、教育體系
香港的學校是由辦學團體管理的。各所學校對學生、老師、教育方針皆有自主權。而且,官立學校只佔少數,教育署只是負責分配資源和監察學校的工作。內地絕大部分學校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以貫徹全國統一的教育政策。
2、教育體制
香港教育體制過往一直採取英式學制,學生修讀五年中學,並沒有正式的初中、高中之分(但在課程大綱中則仍分為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五兩個階段)。自2012-2013學年開始,正式取消就學制,實行3+3+4新學制。改制後,教育體制與內地一致。
3、語言教育
香港在教育上普遍採取「兩言三語」教學形式,由幼兒園開始抓起英語學習,起步較快,絕大部分學校更設有外籍教師,創造了更好的語言環境。在內地,普遍採取國語教學,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由小學開始學習,如需讓孩子在英語環境進行學習,只能通過報讀國際學校等途徑,但一般費用較高。
二、香港教育自身獨特的優勢
1、國際化
當今的時代,只有具有國際目光和國際觸覺的人才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人才。而香港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台。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具有任何內地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國際化優勢。在香港,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能力空前地擴展。
2、語言環境
在香港,語言能力即為「兩文三語」。兩文就是中英文,而三語指的是英語、粵語和普通話。與內地向較,在港求學除了可以享受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外,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門第三語言――粵語。
3、廣泛對外交流
香港的每所高校都與境內外的眾多名校保持著良好的交往,每學期都會提供眾多的出外交流機會。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學校與100多所名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每學期都會為大部分申請者提供對外交流的寶貴機會。
4、出國留學跳板
一方面,由於歷史因素,香港社會對中西方文化兼容並包,在香港讀書可以提前熟悉西方文化,為日後出國深造做好鋪墊。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更加國際化,在香港獲得本科學歷之後,出國深造會更加便利。香港也因此成為了出國留學的理想跳板。
5、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設計
香港高校的課程設計較內地高校而言更加與國際接軌。香港高校的很多先進專業(尤其是商科類)都是內地高校所沒有的。以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SupplyChainManagem)為例,據我所知,就是一個內地名校尚未開展的專業。
6、不同於內地的教學方式
在香港,學生可以享受完全自主的學習空間、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高桌晚宴為代表的素質培養、團隊合作與各種挑戰、全球化的師資優化配置;這一切的一切將香港的大學教育裝點得無比精彩。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有大量的深圳兒童每天往返深港,在香港就讀幼兒園,家長們為的也是獲得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7、一流的師資
香港高校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均為名校PHD出身。其中更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擔任教授。
8、多彩的社團活動
在港校讀過書的同學,都對香港學生獨特的社團文化感觸頗深。
9、一應俱全的教學設施和優越的生活環境
香港政府每年對教育撥款十分慷慨。因為資金充裕,港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一應俱全。
10、畢業後道路寬廣
在港畢業後的大陸學生,畢業之後一般有三種選擇:
繼續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可選擇在港就業;
可以回內地工作。內地如今發展快速,對人才的需求旺盛,畢業生在港校的先進教育理念下成長,做過無數小組作業,早已鍛煉出出眾的團隊精神和交流技巧。

Ⅵ 香港中學教育

BAND 1是很難,可以有BAND 2就不錯了,香港英文很難的,他們中學幾乎是大陸的大學了,中文就要秈你基礎好不好,也許MATHS你會覺得很容易,理科去到香港比較吃香,文科要看基礎,英文和白話是你要面對的問題

香港教育主張多去實踐,他們比較多活動,比如說理科上課真的會做實驗,而已是一個小組,找一個隊長做的,還有他們的社會公益活動多參加,會對你的學分有幫助,他們的考試更是分很多,中英文有閱讀,寫作,文言文,口語,聽力,辨論等等

Ⅶ 香港小學,中學,高中都有什麼學科

香港的中學一般分為以中文授課的中文學校和以英文授課的英文學校. 而其中, 中四以上的中學又有細分為文科, 理科,商科和工業學院(實用科目)一般來說, 學校會以學生中三的課業成績來編班, 大部份學校均會有文科和理科,部份學校會有商科作額外選擇. 少部份成績較差者會轉到工業學院修讀. 香港學生普遍以能念理科為榮, 認為出路較好.中學必修科:中國語文 英文 數學 體育 音樂文科包括:中國歷史 中國文學 / 英國文學世界歷史經濟地理綜合人文 藝術
理科包括:電腦與資訊 ,科技電子與電學 , 工程科學 ,生物學 ,物理化學附加數學
商科包括:商業 ,電腦與資訊,科技經濟與公共事務經濟,會計,政府與公共事務 ,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
家政, 工藝, 宗教一般為學校自選科目, 會因學校不同的方針而有分別 追問: 那在這讀文科可以到那讀商科么。還有教材都是英語的么。你知道這邊英語跟那的英語水平差很多。我在那讀一年級感覺水平就像這的四五年級的 回答: 高二相當於那邊中五了,中國就要分科,你如果過去讀書會先讓你做題,根據你的能力來編班,但並不是老師說你去什麼班就是什麼班,老師會給你建議,最後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想考大學的話一般是讀理科或者文科,商科不是所有學校都有的。教才是中文的,香港教育講究多語教育,上什麼課的時候用什麼語言,英文就是英文課,其它課是中文用廣東話受課,還有普通話這門課在澮考當中的比重也不小哦。

Ⅷ 香港學生上學的教育內容是怎樣的

教學內容具體一下子也難說清,太過應試教育、精英教育
中華傳統並沒有教多少,只是讓學生知道會有什麼傳統,但是上課、課文內容並沒有鼓勵學生怎麼做好人。
香港學校多數是教會成立,執意是在教學中傳教,而且教職員有些還可能是宗教狂熱分子。所以少不了被洗腦教育
教職員是比較親民,但也因為這點很容易把自己的個人立場、意識給學生洗腦。說中國差啦、傳統不好啦、國外美啦
其實你想問什麼方面?太籠統不好回答

Ⅸ 香港有哪些中學好點的

香港的英文中學都是很注重學習成績及才藝、特別是英語,而香港的寄宿中學是少之又少,香港中學大多是津貼、官立的,所以是免費教育,不用繳交學費,只需繳交書費和雜費等等。
香港的高中是要選科的,不能夠直接讀醫科、經濟學,如果你將來想當醫生,你可以選生物、化學、物理,但這些是最多人選修的科目,所以競爭也比較大。
選修科:生物、化學、物理、中英文學、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音樂、地理、歷史、宗教倫理等等。
香港著名英文女子中學(好像都沒有宿舍):拔萃女書院、聖保祿學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保祿中學、嘉諾撒聖心書院、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真光女書院、協恩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聖傑靈女子中學等。
香港著名男女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香港培正中學、荃灣官立中學、伊利沙伯中學、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張祝珊英文中學、沙田官立中學、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迦密中學、華英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賽馬會體藝中學(有宿舍)、聖士提反書院、金文泰中學、聖公會曾肇添中學、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聖馬可中學 等。
香港中學大多壓力大,新來港學生可能會面對語言不通、適應社會等等困難,而中學應該都會有駐校的社工幫助學生面對心理上的壓力,老師們也會加以協助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
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