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八一中學
1. 綿陽市北川縣擂鼓鎮有幾個學校(中學以上)
就一個吧,擂鼓八一中學
2. 怎麼寫傳統節日的作文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一】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這天大家會聚在一起包元宵,吃元宵。南北對於元宵和湯圓的稱呼有所不同,但是在一起過節的寓意都是一樣的,預示著大家團團圓圓。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團。我們先把手洗干凈,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面了,只見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團了,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進剛揉好的面團,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里,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里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
我愛包湯團,但我更愛元宵節。
3. 敢問吧友,北川擂鼓八一中學,西宛中學和永昌中學哪個要好點謝謝!
永昌中學吧。2011級基本上都考起了。考600分以上的也還是多
4. 拔河比賽新聞報道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拔河比賽
為了慶祝六一節的到來,學校特意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拔河比賽.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
快到操場上去,拔河比賽要開始了。不知從哪處傳來這個消息。同學們趕緊來到操場,只聽見裁判員宣布了比賽的規則,然後正式開始。
開始了,場面由低潮轉向高潮,同學們的歡呼聲,跺腳聲融成一片,好不容易挨到了我們班,男同學們馬上上陣,站好了,擺好了姿勢,成「工」部式,用腳頂著腳,勾住腳;身子住後傾,雙手像只鐵鉗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繩。等待哨聲一響,同學們便使出吃奶的勁,像一隻只猛虎似的。我們手上的筋脈突兀。肌肉緊綳,身上的汗毛發直,頭發豎起,額頭上縮成一圈,手心被繩子勒得發紅,有的甚至起泡了,汗珠滾滾。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使勁地拔著,越拔手上就越「狠」,我們咬緊牙關,忍著疼痛,心想: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放鬆,要贏,一定要贏。我們的腿不斷地往後移,越挪越遠,紅領巾從中點慢慢地向我們這邊移近。眼看我們就要勝利了,六15班也不甘示弱,個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腮幫子鼓起,面紅發腫,像一個個鋼鐵戰士。我們原本以為我們贏定了,所以不注意對方了,可六15班的同學們趁我們不甚留意,來了個突然「襲擊」。這下,可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搖搖晃晃,像是喝了迷葯似的。紅領巾離對方愈來愈近,怎麼辦呢?周圍的一些老師為我們鼓舞,為我們加油,同學們也開始鎮定,振作了起來,啦啦隊也給我們助威:「六16班,加油,六16班,加油……」聽了啦啦隊的助威聲,我們頓時渾身充滿了力量,用力把繩子往後拉,紅領巾慢慢地向我們靠來,「贏了!」我們歡呼道。
比第二場時,因為同學們上次太驕傲了,全軍覆沒。第三場也是如此.
此時,我們並沒有灰心,因為我們盡力了。所以,我們也要為我們的勝利而高呼:「啊!我們「贏」了……」這種聲音,也是勝利的聲音,也是團結的聲音。它,在天空中久久回盪著。
啊,多麼刺激的拔河比賽呀,它不僅使我們的友誼更深,更濃,更團結,還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無比的……
5. 周姓的來歷
周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傳周人的祖先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沙縣西南)。到商朝後期,游牧民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於是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當地百姓認為赧王是周家後代,因此稱為周氏。另外,還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據贛南歷代府縣志記載,周姓從唐朝起歷次大南遷都有移居贛南的。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一般認為,黃帝的後裔遷徙到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從此稱為周族。
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即北魏獻帝的兄長原來是少數民族姓氏,北魏遷都洛陽後改鮮卑族姓為漢姓,將其改為周姓。周被秦滅後,部分周族人遷往江蘇沛縣,成為當地大姓。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原人民大批東移徐州,進而南渡,其中周姓遷居安徽廬江。
後周姓逐漸向南方發展,唐朝時遷往福建,四川、江西、廣東等地,清朝時周姓遷往台灣及海外謀生。周姓在24史中單獨列傳的有276人,可見周姓歷朝不泛英才。西漢時周勃、周亞夫父子名將;三國時名將周喻,曾大破曹軍於赤壁,且精通音樂;五代時有畫家周文矩;北宋有哲學家周敦(i)頤,詞人周邦彥;南宋有詞人周密,著有《武林舊事》;元代有音韻學家周德清;明代有畫家周臣;清代有詞人、詞論家周濟,編有《宋四家詞選》,象棋名手周廷梅,圍棋國手周小松,農民斗爭領袖周立春;近現代有湘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周飄群,,象棋名手周德裕;當代最著名的周姓人物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周恩來。
周姓不僅在國內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而且還遠遷於歐美、東南亞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海外的周姓華人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美國著名華人律師周雅定,印尼有出版業大王周偉泰等等。據專家考證,周姓是當今中國第9大姓。
6. 閩侯哪裡最好玩
>> 福建閩侯旅遊景點:
何遂題刻
旭山題刻下,有國民黨立法委員何遂詩刻一處,詩雲:「五色潭雲里,蒼松族翠鬟。水碓聲得得,溪路響潺潺。丹鼎依稀在,龍髯不可攀。言尋倪翁洞,我欲往名山。」時間是民國十七年(1928)。何遂(1888-1968),福建閩侯(侯官)人,字敘甫,也作敘父。北就陸軍大學二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軍長,航空署長,立法委員,國在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該國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於福建閩侯,4歲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1930年,為興我中華,14歲的李林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求學於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福建集美中學,後入杭州女中和上海愛國女中學習。1936年考取北平民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
旗山
在閩江南岸,位於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於其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 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靈鳳寺。宋紹興十年(1114年)改名為石松寺。沿寺右側直通棋盤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緻,形象逼真。途中遊人要側身經過「一線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見棋盤峰頂由八塊巨岩組成的棋盤石。對面半山坡是雞鳴寺遺址,寺內有瀝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諸寺鳴鍾擂鼓時,鼓能迴音共鳴。 &n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水系發達,幹流長約10.8公里,河寬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魚、崐桫欏樹等國家一類保護動植物,林中常有彌猴成群出沒。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
五虎山
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雪峰山
雪峰山福州市避暑度假勝地。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下令把山名定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山有羅漢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跡石、留香堂、難提塔、應潮泉、無字碑等24景。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湧泉寺早30多年, 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來,東南亞不少高僧來此學禪。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之奇跡。
7. 閩侯有那裡好玩的地方
福建閩侯旅遊景點:
何遂題刻
旭山題刻下,有國民黨立法委員何遂詩刻一處,詩雲:「五色潭雲里,蒼松族翠鬟。水碓聲得得,溪路響潺潺。丹鼎依稀在,龍髯不可攀。言尋倪翁洞,我欲往名山。」時間是民國十七年(1928)。何遂(1888-1968),福建閩侯(侯官)人,字敘甫,也作敘父。北就陸軍大學二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軍長,航空署長,立法委員,國在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該國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於福建閩侯,4歲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1930年,為興我中華,14歲的李林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求學於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福建集美中學,後入杭州女中和上海愛國女中學習。1936年考取北平民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
旗山
在閩江南岸,位於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於其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 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靈鳳寺。宋紹興十年(1114年)改名為石松寺。沿寺右側直通棋盤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緻,形象逼真。途中遊人要側身經過「一線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見棋盤峰頂由八塊巨岩組成的棋盤石。對面半山坡是雞鳴寺遺址,寺內有瀝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諸寺鳴鍾擂鼓時,鼓能迴音共鳴。 &n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水系發達,幹流長約10.8公里,河寬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魚、崐桫欏樹等國家一類保護動植物,林中常有彌猴成群出沒。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
五虎山
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雪峰山
雪峰山福州市避暑度假勝地。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下令把山名定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山有羅漢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跡石、留香堂、難提塔、應潮泉、無字碑等24景。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湧泉寺早30多年, 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來,東南亞不少高僧來此學禪。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之奇跡
8. 閩侯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建閩侯旅遊景點:
何遂題刻
旭山題刻下,有國民黨立法委員何遂詩刻一處,詩雲:「五色潭雲里,蒼松族翠鬟。水碓聲得得,溪路響潺潺。丹鼎依稀在,龍髯不可攀。言尋倪翁洞,我欲往名山。」時間是民國十七年(1928)。何遂(1888-1968),福建閩侯(侯官)人,字敘甫,也作敘父。北就陸軍大學二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軍長,航空署長,立法委員,國在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該國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於福建閩侯,4歲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1930年,為興我中華,14歲的李林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求學於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福建集美中學,後入杭州女中和上海愛國女中學習。1936年考取北平民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
旗山
在閩江南岸,位於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於其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 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靈鳳寺。宋紹興十年(1114年)改名為石松寺。沿寺右側直通棋盤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緻,形象逼真。途中遊人要側身經過「一線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見棋盤峰頂由八塊巨岩組成的棋盤石。對面半山坡是雞鳴寺遺址,寺內有瀝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諸寺鳴鍾擂鼓時,鼓能迴音共鳴。 &n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水系發達,幹流長約10.8公里,河寬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魚、崐桫欏樹等國家一類保護動植物,林中常有彌猴成群出沒。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
五虎山
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雪峰山
雪峰山福州市避暑度假勝地。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下令把山名定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山有羅漢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跡石、留香堂、難提塔、應潮泉、無字碑等24景。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湧泉寺早30多年, 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來,東南亞不少高僧來此學禪。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