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和縣第四中學

和縣第四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6-16 01:01:26

❶ 徐州市內和縣上一共都有哪些高中

徐州市大成中學
徐州市樹人中學
徐州市第三中學
徐州市第二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徐州市第十中學
徐州市第十九中學
徐州市金山橋寄宿學校
徐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三中學
徐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
江蘇省徐州市金山橋教育集團
南苑中學
徐州務本高級中學
徐州市王傑中學
徐州市第三十中學
徐州市第九中學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徐州市第八中學
徐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
徐州高級中學
徐州高級中學南校區
第一中學
第三中學
第三十中學
第九中學
第二中學
第二十九中學
第二十五中學
第二十六中學
第五中學
第六中學
第六十中學
第十中學
第十二中學
第四中學
徐州市九里中學
徐州市輔仁學校
徐州礦務集團第三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塔山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建平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建平求知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江庄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紫庄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英才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中學
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中心中學
江蘇省徐州市第七中學
江蘇省賈汪中學
賈汪區塔山鎮瓦房中學
賈汪區塔山鎮耿集中學
賈汪區大泉中學
賈汪區建平中學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公司中學
中國礦業大學附屬中學
徐州城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潘塘中學
徐州市城南開發區孫店中學
徐州市城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韓中學
徐州市新世紀中學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
徐州市第五中學
徐州市第十三中學
徐州市第十二中學
徐州市西城中學
徐州市西苑中學
徐州礦務集團第一中學
徐州科技中學
徐州第一中學
徐州第十八中學
上海市海豐農場職工子女學校
豐縣利民中學
豐縣大沙河鎮中心中學
豐縣宋樓中學
豐縣師寨鎮東渡中學
豐縣常店鎮中學
豐縣樹人中學
豐縣梁寨中學
豐縣民族中學
豐縣馬樓中學
江蘇豐縣創新中學
江蘇豐縣向明中學
江蘇豐縣實驗中學
江蘇豐縣王溝中學
江蘇豐縣順河中學
江蘇省豐縣中學
江蘇省豐縣華山中學
江蘇省豐縣歡口中學
江蘇省豐縣群益中學
江蘇省豐縣趙庄中學
大屯煤電公司第一中學
張雙樓煤炭子弟學校
江蘇沛縣中學
江蘇省沛縣敬原中學
江蘇省沛縣王店中學
江蘇省沛縣第二中學
江蘇省沛縣胡寨中學
沛縣五段中學
沛縣體育中學
沛縣唐樓中學
沛縣唐樓玉皇廟中學
沛縣城關中學
沛縣城鎮中學
沛縣大屯中學
沛縣孟庄中學
沛縣安國中學
沛縣崔寨東北聯中
沛縣崔寨中學
沛縣崔寨西南聯中
沛縣張寨中學
沛縣張寨高級中學
沛縣張庄中學
沛縣張庄劉庄聯中
沛縣張庄卓窪聯中
沛縣張庄黃寺聯中
沛縣敬安中學
沛縣朱寨中學
沛縣朱王莊中學
沛縣楊屯中學
沛縣棲山中學
沛縣漢台高級中學
沛縣沛城鎮鹿灣中學
沛縣河口中學
沛縣河口朱樓聯中
沛縣湖西中學
沛縣湖西農場中學
沛縣王集中學
沛縣第五中學
沛縣羅庵子中學
沛縣育才綜合高級學校
沛縣郝寨中學
沛縣閻寨中學
沛縣魏廟中學
沛縣鴛樓中學
沛縣鹿樓中學
沛縣龍固鎮中學
煤礦職工子弟學校
礦務局新河煤礦職工子弟學校
劉集鎮李庄中學
劉集鎮王套中學
利國鎮厲灣中學
利國鎮吳庄中學
利國鎮馬山中學
大黃山鎮湖庄中學
大黃山鎮西朱中學
江蘇省侯集高級中學
江蘇省銅山縣茅村中學
銅山中學
銅山到大彭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三堡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三堡鎮勝陽中學
銅山縣三堡鎮鄧庄中學
銅山縣伊庄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伊庄鎮盧套中學
銅山縣何橋中心中學
銅山縣劉集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利國鎮利國中學
銅山縣單集中學
銅山縣吳橋中學
銅山縣大廟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大彭鎮東風中學
銅山縣大許中學
銅山縣大許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大許鎮太山中學
銅山縣大黃山中學
銅山縣夾河中學
銅山縣張集中學
銅山縣徐庄中學
銅山縣房村中心中學
銅山縣春暉中學
銅山縣柳新中學
銅山縣柳泉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棠張中學
銅山縣棠張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漢王中學
銅山縣沿湖中學
銅山縣茅村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茅村鎮成人教育中心校
銅山縣鄭集中學
銅山縣鄭集鎮中心中學
銅山縣鄭集鎮盧樓中學
銅山縣銅北中學
銅山縣馬坡中學
銅山縣黃集中學
銅山啟星中學
銅山經濟開發區二堡中學
睢寧縣中學
睢寧縣凌城鎮凌北中學
睢寧縣凌城鎮凌南中學
睢寧縣凌城鎮凌城中學
睢寧縣劉集果園中學
睢寧縣南門中學
睢寧縣雙溝鎮雙溝中學
睢寧縣雙溝鎮官路中學
睢寧縣雙溝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古邳鎮下邳中學
睢寧縣古邳鎮古邳中學
睢寧縣城北中學
睢寧縣城南中學
睢寧縣城西中學
睢寧縣姚集鎮姚集中學
睢寧縣姚集鎮張圩中學
睢寧縣姚集鎮張圩第二中學
睢寧縣姚集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寧海外國語學校
睢寧縣官山鎮官山中學
睢寧縣嵐山鎮嵐山中學
睢寧縣嵐山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嵐山鎮高集中學
睢寧縣慶安鎮慶安中學
睢寧縣慶安鎮龍集中學
睢寧縣文華中學
睢寧縣新世紀中學
睢寧縣李集鎮中學
睢寧縣李集鎮李集第二中學
睢寧縣樹人中學
睢寧縣桃園鎮朱集中學
睢寧縣桃園鎮桃園中學
睢寧縣梁集鎮劉圩中學
睢寧縣梁集鎮戚姬中學
睢寧縣梁集鎮梁集中學
睢寧縣沙集鎮沙集中學
睢寧縣沙集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王集鎮王集中學
睢寧縣王集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王集鎮蘇塘中學
睢寧縣王集鎮蘇塘果園場中學
睢寧縣第二中學
睢寧縣職業教育中心
睢寧縣菁華學校有限公司
睢寧縣邱集鎮王林中學
睢寧縣邱集鎮王林第二中學
睢寧縣邱集鎮第二中學
睢寧縣邱集鎮邱集中學
睢寧縣高作中學
睢寧縣高作鎮高作二中
睢寧縣魏集第二中學
睢寧縣魏集鎮興浦中學
睢寧縣魏集鎮浦棠中學
睢寧縣魏集鎮百興中學
睢寧縣魏集鎮魏集中學
睢寧縣黃圩鎮黃圩中學
新市堰頭中學
新沂市東方中學
新沂市北鬥文武學校英華高級中學
新沂市合溝中學
新沂市合溝鎮吳家聯辦中學
新沂市合溝鎮竇老莊聯辦中學
新沂市啟明中學
新沂市唐店中學
新沂市城崗中學
新沂市小湖中學
新沂市新店中學
新沂市時集中學
新沂市棋盤中學
新沂市溝埃聯辦中學
新沂市港頭中學
新沂市王莊中學
新沂市王樓中學
新沂市瓦窯中學
新沂市瓦窯鎮雙廟聯中
新沂市窯灣中學
新沂市第一中學
新沂市第七中學
新沂市第三中學
新沂市第九中學
新沂市第二中學
新沂市第五中學
新沂市第八中學
新沂市第六中學
新沂市第四中學
新沂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新沂市蘆墩中學
新沂市草橋中學
新沂市菊園中學
新沂市踢球山中學
新沂市邵店中學
新沂市阿湖中學
新沂市馬港中學
新沂市馬陵山中學
新沂市高塘中學
新沂市高流中學
新沂市黃墩中學
新沂市黑埠中學
新沂市黑墩聯辦中學
時集鎮新莊聯辦中學
江蘇新沂市徐塘中學
明德實驗學校
江蘇省運河中學
邳州市八義集中學
邳州市八義集鎮新橋中學
邳州市八義集鎮順河中學
邳州市八路中學
邳州市加口中學
邳州市佔城鎮中心中學
邳州市佔城鎮陸井中學
邳州市土山鎮高級中學
邳州市官湖中學
邳州市官湖鎮白布中學
邳州市宿羊山鎮徐樓中學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
邳州市宿羊山鎮高級中學
邳州市岔河雲台中學
邳州市岔河鎮良璧中學
邳州市岔河高級中學
邳州市戴圩鎮中學
邳州市戴庄中學
邳州市新河鎮新集中學
邳州市港上中心中學
邳州市王傑中學
邳州市碾庄中學
邳州市碾庄第二中學
邳州市第三中學
邳州市第二中學
邳州市第五中學
邳州市第六中學
邳州市第四中學
邳州市育才中學
邳州市議堂中學
邳州市趙墩鎮中心中學
邳州市趙墩鎮灘上中心中學
邳州市邳城中學
邳州市邳城鎮呂灘聯中
邳州市邳城鎮湯家聯中
邳州市鄒庄中學
邳州市鄒庄二中
邳州市鐵富中心中學
邳州市鐵富高級中學
邳州市陳樓鎮中心中學
邳州市陳樓鎮省城聯中
邳州市陳樓鎮竹園中學
邳州廣宇國際學校
邳州炮車中學
徐州市大成中學徐州市樹人中學徐州市第三中學徐州市第二中學徐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學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學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學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徐州市第十中學徐州市第十九中學徐州市金山橋寄宿學校徐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三中學徐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二中學江蘇省徐州市金山橋教育集團

❷ 和縣三中的歷史沿革

1999.8.23
縣政府下文和政秘(1999)16號,同意興建和縣第三中學。
1999.12.10
8月27日,縣政府第十三次常會務議,11月27日縣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同意興建和縣第三中學,在和縣高級職業中學的基礎上,向西征地50畝,蓋一棟24個班的教學樓,與職業中學暫實行一個學校兩塊牌子。
1999.9.20
原和縣香泉中學校長葛子平同志調任和縣高級職業中學校長。
2000.3.8
和縣計劃委員會計基(2000)22號文件同意興建和縣三中教學樓,建築面積2380m2,總投資98.8萬元。
2000.3.13
時任副縣長陳素萍、縣教委主任陶德華、副主任朱國繽等就和縣三中征地有關的事宜達成協議。
2000.6.26
縣教委下文同意和縣第三中學開設普通高中班。當年秋季,和縣三中共招收120名首屆高一新生。
2000.11.28
縣教委擬文和教計字(2000)25號《關於和縣三中興建科技館的請示》,請求興建和縣三中科技館,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造價約180萬元。
2001.3.29
共青團和縣第三中學第五屆委員會成立,張平同志為書記,張悠姍、何婷婷、楊長江、陸庭麟、費曉敏、戚伏燕、常玲為委員。同年,和縣三中團委獲2001年度團的工作二等獎。
2002.4.15
學校獲准在校園東區內建造25間平瓦房,擴征校園西坡1.8畝荒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02.5.20
原和縣幼師副校長張久奮同志調任和縣第三中學暨和縣高級職業中學校長。
2002.10.11
和縣第三中學首屆中考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四,獲2001至2002學年度全縣教學質量優秀學校稱號。
2003.10.30
和縣第三中學第二屆中考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二,首屆高考考取6名本科生,蔣文強同學考取理科類二本,實現「開門紅」,學校被縣教育局表彰為2002至2003學年度教學質量優秀學校。
2004.2
和縣三中被評為巢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同年,學校被辟為安徽青年報社記者站和巢湖學院實習基地及和縣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
2004.2.24
因在校生達到3120人,教學班50個,學校出具報告,請求興建一個標准運動場。
2004.6.10
和縣三中、職中支部改為黨總支。
2004.8.23
和縣第三中學獲首屆「巢湖市文明單位」稱號。同時,學校被辟為安徽師范大學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2004.11.18
和縣三中第三屆中考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一,學校因此獲2003/2004學年度教學質量優秀獎。同時,第二屆高考考取16名本科生。
2005.6.9
和縣發展計劃局下文計綜字(2005)75號,同意縣三中建初中教學樓,建築面積3000m2,總投資230萬元。縣財政補助130萬元。
2005.8.8
縣政府7月29日召開縣長辦公會決定,同意興建和縣三中運動場暨和縣體育活動中心。所需270萬資金由縣財政分四年解決,其中2005年解決50萬元,2006年解決80萬元,2007年和2008年各解決70萬元,納入當年財政預算。
2005.10.18
和縣三中中考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一,因此學校獲2004/2005學年度全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稱號,並獲教學質量優秀獎和特別獎。同時,第三屆高考考取26名本科生。
2006.2
和縣三中第二次被評為巢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6.3
學校被辟為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實驗學校。
2006.4.13
和縣第三中學響應號召,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2006.5.8
和縣第三中學積極開展師德教育活動.
2006.9.1
和縣第三中學初中部教學樓建成交付使用。
2006.10.12
和縣第三中學中考成績綜合排名連續三年獲全縣第一名,高考考取80名本科生,馬鴻龍、王永考取理科類一本;考取藝術類本科生52人。因此,和縣三中高中、初中均獲得2006年全縣教學質量優秀獎。
2006.12.12
和縣三中第四屆工會委員會成立。李賢勝同志兼任主席,陳宏堯同志任常務副主席,郁家玲同志為副主席,丁萬麗、嚴文生、吳群、曹發標、胡賢根、楊道雲六同志為委員。
2006.12.26
和縣三中被國家多部委授予「2006年度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範學校」稱號,張久奮校長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授牌儀式,並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校園安全行動先進個人。
2006.12.27
和縣三中獲縣「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榮譽。
2006.12.27
和縣三中被評為第二屆「巢湖市文明單位」。同時,學校第三次被評為巢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2007.7.1
和縣三中掛牌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語實驗學校。
2007.7.5
縣政協來校調研後,提出「和縣三中快速發展,行政級別有待提升」建議,和縣三中創建市示範完中工作自此拉開帷幕。
2007.8.19
學校舉行全縣中小學校長聯誼會,並舉辦文娛演出暨校服匯展。
2007.9.1
和縣三中引進兩名外籍英語教師,為我校初中部義務教學1年。
2007.9.23
和縣三中運動場暨和縣體育活動中心建成交付使用,高一新生開始在此接受為此一周的軍事訓練。
2007.10.10
和縣三中第6屆中考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二;第五屆高考考取84名本科生,李小龍同學考取理科一本。59名學生考取藝術類本科。學校因此獲全縣教學質量優秀獎,並被授予「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學校」銅牌。

❸ 安徽省和縣有哪些高中

一、和縣第一中學
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He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位於安徽省和縣,1978年被評為「巢湖地區重點中學」;2001年被列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前身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和陽書院」;1902年,改名為「官立和州中學堂』;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和縣中學」;1973年,定名為「安徽省和縣第一中學」。截至2013年,學校佔地面積20萬㎡,建築面積8.4萬㎡,投資1.6億;共有68個教學班,學生近3900名,教職工245人。
二、和縣第二中學
安徽省和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47年,其前身為和縣私立新生中學,由王學華先生捐獻新生洲1500多畝土地收入稅籌建。1952年秋,學校由縣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和縣初級中學;1969年1月,改名為和縣衛東中學;1970年春,又改名為和縣中學,開始設立高中部;1974年1月,本校定名為和縣第二中學。上世紀80年代,學校規模為24個教學班,每年級4個班,教職工80餘人。從1996年起,連續三年,初中增開一個六年一貫班,後,初中每年級增為6個班;高中從1997年起,每年級開設7個班。1998年學校創建成為巢湖地區規范完中,2000年創建為巢湖市第一所市級示範完中,2007年創建成為
省級示範高中。學校現有6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46個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20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1人,省級優秀班主任1人,省級「教壇新星」2人,縣級「教壇新星」4人,市級以上先進工作者16人,獲省、市級優質課教學大獎賽一、二、三等獎共18人次,被聘為巢湖市市級以上學科理事會理事12人,中學高級教師44人,中學一級教師48人,科任教師中研究生1名,本科學歷178人,其中高中教師本科率98%。三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獲市級以上獎勵論文共61餘篇,承擔5個省級課題研究,8個市級課題研究。
校園佔地150畝,寬敞幽雅,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教學設備先進。設計新穎的前門廣場,「奮飛」雕塑,彩色噴泉,花架、連廊,名人畫廊和百年銀杏、紫薇,顯示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學校現有一個400米環形跑道的標准運動場,一幢五層40個教室的教學樓(1997年建成),一幢3500平方米,集多媒體、微機、圖書、電子閱覽於一體的信息中心(2002年建成),一幢7600平方米,集24個教學班、15個理化生實驗室於一體的教學綜合樓(2004年建成),一座四層,條件先進的辦公樓(1990年建成),兩棟條件優越,功能齊全,能容納1200名學生住校的學生公寓樓(2001、2008年建成),一幢2600平方米的師生餐廳(2008年建成),七幢206套的教職工住宅樓(第一幢於1998年建成,後五幢於2003年建成,第七幢建於2005年)。全新的理化生實驗儀器設備、現代信息技術設備達教育部規定的中學一類標准,特別是物種齊全、形態逼真的生態園在全省僅有兩家;體育、美術、音樂器材齊全;藏書近19萬冊,報刊雜志350餘種。擁有計算機教室4個,微機280台,多媒體教室10個,電子閱覽室、語言實驗室、學術報告
廳、音樂室、美工室各一個。開通了校園網,建立了天文觀測台,於2002年加入了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成為巢湖市唯一一所遠程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於1989年創辦了一個生產丙衡紡織袋的專業工廠,通過擴建,廠房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有65型拉絲機組1套,混煉造粒機1台,圓織機9台,工業縫紉機12台,固定資產180多萬元,鼎盛時,管理人員6人,職工50人,年產值300萬元,利稅30萬元。後因大環境影響,2000年底停產。
1993年秋季以來,學校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創建:「規范加特色學校」的目標,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原則,以「內容系列化,方法科學化,渠道網路化,管理制度化」為主要措施,有力地加強了德育工作;以「優化常規,精化教研,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為基本途徑,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以發展學生特長為目的,認真實施了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的教育。進入新的世紀,學校確定了「規范化,標准化,科學化,現代化」的辦學目標和「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命,以環境為載體,以服務為支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加強學校建設和管理,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開創了學校工作新局面。
三、和縣第三中學
和縣第三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始建於1999年8月,前身為和縣高級職業中學。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學校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如今,學校佔地118畝,建築總面積有20000多㎡,現有高中、初中教學樓、行政辦公樓、科技館、男女生公寓樓各一棟。校內建有運動場,設有1個足場,400米標准跑道,6個籃球場等體育設施。學校現有正式教職工22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9人,中級職稱教師73人,省市「教壇新星」3人,縣「教壇新星」、「教學能手」24人,市、縣級「骨幹教師」30多人,有多名教師在省市優質課大賽上獲獎。
學校現有初高中教學班64個,學生總數3500多人。自2002年以來,學校初中部中考成績多次獲得全縣第一名,高分段學生總數一直全縣第一,每年中考總分全縣前十名學生,我校均能達到5人左右。學校也因此年年獲縣教育局表彰,成為和縣學生家長首選的學校。學校高中部自開設以來,堅持分類教學,因材施教,走出了一條特色化辦學之路:即一手抓文化課教學,一手抓音體美特長培養,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爭取使每個學生成才成人,每年都能為高校輸送一批本科生,為社會培養一批品行端正的建設者,辦學成效顯著,得到社會廣泛認可。2008年6月,學校高中部升格為巢湖市示範高中。2010——2012年,連續三年受到縣教育局嘉獎。2013、2014年高考達本科線人數連續兩年突破百人大關,創歷史新高,受到全縣人民的關注和好評。
在抓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學校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學校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定期召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報告會,宣講法律知識,進行安全教育;定期組織團員祭掃革命烈士墓,慰問光榮院老人,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定期開展感恩教育報告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堅持開展校園藝術節、田徑運動會,十佳歌手比賽、小主持人選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建立常規的家校聯系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學校與家庭相互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08年12月,學校因此獲得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家教名校」光榮稱號。
近年來,學校堅持「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高高中辦學質量;構建文明和諧校園,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的辦學思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著力提升學生素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數次獲得了巢湖市文明單位稱號,多次被評為巢湖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6年,學校被國家多部委授予「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範學校」稱號。2007年,學校被評為巢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學校。2010年學校被評為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學校。2011年以來,中考、高考均受到縣教育局表彰,獲「教學質量優秀獎」、「高中教學質量進步獎」。2012屆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評估中,榮獲市教科所頒發的「單項獎」。2013年因中考、高考成績突出,再次受縣教育局表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進一步提高我縣的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學校上下凝心聚力,深化內部改革,優化教學環境,強化常規管理,提升辦學層次,為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們相信,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和縣三中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四、海封中學
安徽省和縣海峰中學是報巢湖市教育局、和縣教育局批準的和縣第一所民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分設初中布、高中部。校區坐落在和縣縣城巢寧路與海峰路交匯處(海峰路西側),這里交通便捷,前景開闊,是學生讀書成長的最佳選擇,學校計劃用地100畝,首期規劃用地66畝,建築面積4萬,建成後可容納2000名學生就讀和生活。目前,海峰中學第一期工程已規劃建設,建有一座綜合性教學大樓、兩棟學生宿舍,一幢學生食堂,2007年8月交付使用。學校教學、生活設施齊全,採用全寄宿、封閉式管理。並將高薪聘請本縣部分優秀教師及省內外名師及部分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執教。海峰中學本著「為民分憂,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走「質量強校」辦學之路,共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海封中學(籌建中)計劃2007年秋季招收第一批七年級(200人)、高一(400人)新生,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及後勤服務人員,同時面向全縣招收七年級、高一新生。

❹ 安徽省和縣第四中學是軍校嗎

不是,軍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指揮與技術型人才的高等學府,同時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正常考取的話屬於本科院校,並且軍校不分一本,二本之類的,軍校提前錄取各地考生,分數線基本都在一本分數線以上。

❺ 安徽省和縣第四中學初一期中考試成績查詢嗯

安徽省和縣第四中學初一期中考試成績,
沒辦法用軟體查詢。
只能詢問安徽省和縣第四中學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班主任。

❻ 辭退代課教師補償

代課教師與用人單位形成的勞動關系,適格於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辭退長期(形定或不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代課教師應當給予經濟補償。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代課教師被聘用後即成為學校的一分子,需服從學校的管理與工作安排,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因此,其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完全符合勞動關系的法律構成要件。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對於已經代課達十年以上的代課教師和用工滿一年仍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代課教師來說,其與用人單位已經形成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6)和縣第四中學擴展閱讀:

代課教師辭退補償問題回復如下:

一、關於繳納養老保險和辭退費的問題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轉發教育廳等部門(單位)關於妥善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川辦函〔2012〕184號)、市政府辦公室《轉發省政府辦公廳〈轉發教育廳等部門(單位)關於妥善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的通知》(達市府辦〔2012〕90號)文件及有關政策法規。

2013年下半年,為解決我縣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我縣結合實際制定了《宣漢縣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實施方案》,並將公辦學校的代課教師一並納入解決范圍,基本上解決了代課教師的養老保險,參保原則是自己申請,自願參保,自行繳費。

據統計,先後約有9000多名代課教師購買了養老保險,現有近800名代課教師已在領取養老待遇。

2015年10月,縣教科局、縣人社局和縣財政局聯合印發了《宣漢縣解決公辦學校代課教師辭退費實施方案》(宣教科發[2015]43號)文件,截止2016年6月,我縣公辦學校代課教師辭退費已全部兌現。

二、關於代課教師轉為正式在編教師的問題

根據《四川省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管理試行辦法》(川辦發[2002]40號)文件規定:事業單位聘用首次參加工作的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因此代課教師必須參加公開招考,不能直接轉為正式在編教師。

三、關於代課教師工資待遇的問題

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沒有統一的標准,是由學校和代課教師本人通過協商確定,但不得低於我縣每年公布的最低工資標准。

截止目前,我縣已妥善解決了2013年以前的公辦學校代課教師養老保險、辭退費補償。

❼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四中初二年級期中考試成績排名

淮北一中、濉溪中學、淮北實驗高級中學、淮北十二中、淮北煤師院附中、臨渙中學、濉溪二中;亳州一中、亳州二中、蒙城一中、渦陽四中、利辛一中;宿城一中、蕭縣中學、碭山中學、靈璧一中、靈璧中學、蕭城一中、泗縣一中、宿州二中、泗縣二中;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鐵路中學、固鎮一中、懷遠一中、五河一中、蚌埠四中、懷遠二中、懷遠三中;阜陽一中、阜陽二中、臨泉一中、潁上一中、太和一中、太和中學、阜陽三中、阜陽紅旗中學、阜陽城郊中學、阜南一中、界首一中、界首中學、臨泉二中、臨泉田家炳實驗中學;淮南一中、淮南二中、淮南三中、淮南五中、鳳台一中、淮南四中;滁州中學、全椒中學、天長中學、明光中學、來安中學、銅城中學、鳳陽中學、定遠中學、滁州實驗中學、定遠三中、滁州二中、炳輝中學;六安一中、壽縣一中、六安二中、舒城中學、霍山中學、霍邱一中、金寨一中、六安新安中學、毛坦廠中學、霍邱二中、安豐中學、城南中學;馬鞍山二中、馬鞍山紅星中學、當塗一中、安徽工業大學附中、馬鞍山二十二中、石橋中學;巢湖一中、廬江中學、無為中學、和縣一中、含山中學、巢湖二中、巢湖四中、炯煬中學、廬江二中、無為一中、和縣二中、襄安中學、槐林中學、含山二中;蕪湖一中、安徽師范大學附中、蕪湖十二中、南陵一中、蕪湖縣一中、繁昌一中、蕪湖田家炳實驗中學、繁昌二中;宣城中學、宣城二中、寧國中學、廣德中學、績溪中學、績溪華陽中學、旌德中學、涇縣中學、水陽中學、郎溪中學;銅陵一中、銅陵三中、銅陵縣一中;貴池中學、東至二中、青陽中學、殷匯中學、東至三中;安慶一中、安慶二中、桐城中學、天城中學、懷寧中學、太湖中學、野寨中學、程集中學、岳西中學、望江二中、浮山中學、安慶石化一中、樅陽中學、安慶七中、安慶田家炳中學、桐城八中、太湖二中、懷寧新安中學、宿松中學、潛山中學、望江中學;黃山一中、屯溪一中、歙縣中學、休寧中學、祁門一中、歙縣二中。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七中、合肥八中、合肥九中、 合肥十中、合肥四中、肥東一中、肥西中學、長豐一中、肥東二中、合肥工業大學附中、合肥五中;截止 2009年 10月 %D%A追問:%D%A我希望知道的是安徽廣德所有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比如廣德三中……等等%D%A

❽ 巧家縣第四中學怎麼

簡介:巧家縣第四中學(原名新華中學),創辦於1988年9月,地處巧家縣城北郊。這里不僅綠樹成蔭、花開四季,更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我縣一所年輕而美麗的初級中學。辦學20年來,在縣委、政府和縣教育局的堅強領導和關心支持下,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如今已建設成為全縣設施較全,規模較大,質量較高的初級中學。
注冊資本:145萬人民幣

熱點內容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