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校園文化
① 弘揚校園文化彰顯青春風彩1500字 作文
有的人說青春是絢爛多彩的花季,是陰晦而纏綿的雨季,是青翠嫩綠融融的春,是浪漫而熾熱的夏,有的人說青春是歡笑時淚水,是流淚時的微笑,是輕松的壓抑,是沉重的放縱,還有的人說青春是一壇醇香的酒,是一束鮮艷的話…………每個人對青春都有自己的詮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正是為了尊長這種自迥異的答案與詮釋,人們才匆匆走上一條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去探尋屬於自己的謎底,破譯青春的密碼。
青春驚得起磨練卻經不起消磨,經得起開發卻經不起揮霍。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過忍耐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的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的最偉大的事業—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青春,乘著自己還年輕,盡自己所能,在青春的舞台上展現自己亮麗而獨特的風采,讓青春飛揚!就像無數的星星在生活的星空中發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在職教中心學習生活將近1年了,在這段時期內,我深刻地感受到——原來職高內的生活也能營造得如普高內一般緊湊,也有充分展現自我才能的機會。造物主給予每個恩一樣的頭腦和四肢,也給予我們同樣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還公平地給予我們一天24個小時。那麼我們為什麼沒不抓住機遇,盡情地展現自我呢其實我們可以在學習方面展現自己扎實的基礎和出的成績,在實習期間展現自己過人的領悟力和嫻熟的技巧,在每年舉行的運動會上展現自己靈巧的動作和矯健的步伐,在歌詠比賽中展現自己輕脆的歌喉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或許,有些自卑的人會說:「我不行」。但是機遇是人生的翅膀,抓住它,就可以帶你飛的很高很高。它偏愛於強者,因為強者做好了一切准備,它往往逃避弱者,因為它無法忍受弱者那呆滯的眼神。一位成功者說過:「百分之九十所謂失敗者,其實不是被打敗而是自己放棄了機遇和成功的希望」抓住機遇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行呢鄧建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和我們一樣,在職高學習,由學校分配工作,可是他不甘於在小小的工作崗位上呆一輩子,抓住各種機遇,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然要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大眾面前,剛靠單純的等待是機遇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大膽的創新精神。
自信心是個體對自己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成果抱負有成功把握的一種預先反映。事業有成的人都相信,居里夫人說:「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件事情的,無論什麼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做好。:這是自信心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應為我做每件事都很自信,所以帆我做過的事都取得了成功。」成功人士和失敗者之間的差異是:成功人士往往的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卻恰恰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種種失敗與疑慮做引導和支配的。我們應有青春這一夢幻般的黃金季節,對自己充滿信心,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創新則是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與別人相同的東西,卻一頭別出心裁,想出與別人內不同的東西。同樣的水滸,普通人燒出的來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可蒸汽機。同樣是手被草葉子割破,而魯班卻發明了鋸,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民見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瓦特,魯班牛頓對每件事都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了解。我們也應該在青春這一超七蓬勃的日子裡,激發自己的創新理念,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讓世界變得煥然一新。
青春是無價而短暫的,展現自我是上蒼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讓青春盡情飛揚,讓展現自己成為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課程。
② 演講稿《弘揚校園文化,彰顯青春色彩》
這幾天的心情那是非常非常的煩躁不是我自己的原因,而是為國家為民族為這個社會,,身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我感到非常的悲哀,這不光是我是我同道中人共同悲哀的問題,可憐的中國文化啊可憐那些曾為我們國家出過力,犧牲過生命的先人們了他們留給我們的東西正在被我們一點一點的淡忘掉,盲目的吸取他國的東西,是的我們可以吸取但是吸取的同時別忘了本身為國人,難道還不感到悲哀,為什麼現在這么多國家對我們虎視眈眈,為什麼我們國人為了他國的東西大打出手,自己家的東西都不要了你還何談愛國,我們是可以吸取,是可以學西方的東西,有些東西確實是有優點我們為什麼不學呢關鍵是看你學過來之後怎樣去發展了,就拿武術來說被他國吸取過之後加上自身的努力就變成了自己家的東西,而我們呢只是一味的死學,沒有一點點的創新,我們要做的就是發展成自己的東西,加上自己民族的特色,這樣才行啊,,才能立足於社會之林啊。
中國人還繼續這樣的話,那麼自己的東西一點點的會被別人搶走,就比如說端午節,,被韓國搶走,知道消息後,多少國人氣憤,,呵呵,,那怪誰呢還不是怪自己啊,人家為什麼能搶走啊自己都不重視了自己都不發展了還有什麼可說的一些國粹啊像戲曲,武術,詩詞等等還有多少人學呢,悲哀啊這些東西又有多少人了解呢只是為了好玩耍酷,沒有站到一個文化的高層次上去發展,整天做一些低俗的事情,
說什麼都是借口,就是你們那些人,現在的世界環境是的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需要時間的,不是每個人隨便可能學會的而且時間也長,,講究基本功,但在期間他可以鍛煉你的意志,磨練你的心態。
現在我很煩躁,頂著很大的壓力,最讓我痛恨的就是那些低俗的人,不會欣賞的人,沒有一點點文化層次,只是為了好看好玩,不能忘了本啊不能不發展自己家的東西啊……越是這樣的就越有人遠離這些出力不討好的東西,所以就一點點的淡化知道失去
以後希望會出現更多的高文化層次的人救國救民啊
③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所謂校園文化,概括地講就是發生在校園范圍內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全方位地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以培養和造就合乎社會需要的人才。
校園文化的功能
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凝聚功能。這是指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准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於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
激勵功能。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於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認識整合功能。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是在不斷地模仿,進而比較、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圍正是他們模仿的「藍本」。與此同時,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在尋找個人與集體、社會的結合座標的過程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從而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並獲取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與技能.
④ 主題是營造文明校園弘揚校園文化的作文
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校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風雷激盪,百年高歌,滄桑風雲,一百多年的教育璀璨輝煌。中國從落後、蒙昧走向文明與開化「國在山河破」,你能不痛心嗎?
人類已經從無知走向已知,在時間、空間、塵世間斗轉星移的世界,有一種歌聲回盪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有一種歌聲正從歡愉轉向低鳴,有一種歌聲急切需要人類去感悟,那就是自然之聲,環境之聲。
聆 聽著這樣的旋律,我們人類開始了新的跋涉。看城市多了很多橙色,而且只有後背的橙色,把他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停的移動。,糊塗的人類,只注重經濟的發展,大氣不再清新,引來飄盪的毒物,涌進核的塵埃;林立的煙囪噴吐出的黑色濃煙,將你靈魂的白雲卷蓋;昔日的碧波已骯臟污濁,生命的河流也將乾涸…… 為此,中國的愛子——張正祥用他自己的微薄之力,走行走在滇池上,無謂的做了20年,為了大家他失去了自己的小家,不止這樣,他還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妻子走了,並且兒子也瘋了,是被別人逼瘋的,這些還源於他的父親張正祥是個瘋子。但是意志堅強的張正祥義無反顧的做著,寫報告、護滇池、制止開礦…….這一系列行動他忠貞不渝的做著,不為什麼,只是為了自己的媽媽,終於,20年的矢志不渝換來世人對滇池的愛。
沐浴在自然的靈光里,該是何等愜意。鋪開廣闊的草原,灑下五彩的鮮花;「天似穹廬,籠炸蓋四野」;花兒爭相開放,該是何等絢麗;山泉汩汩湧出,與懸崖跌宕出生命的旋律,這美好的一切是否也令你欣然神往呢?
為 此,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應從自己做起,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校園,凈化自己的生活環境,不講臟話、粗話,不亂跑、不打鬧,嚴格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和諧校園需要好 的文化韻味,我們不求歷史名宿在此烙下多少足跡,我們但求自己能夠在學校寫下一些美好和記憶。我們不苛求別人給我們一個景色優美的校園,我們追求的是營造的一種蓬勃向上,腳踏實地的學習氛圍。「育人為本,和諧發展」讓學生把這種韻味接承品味。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成長和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實踐文明,做文明學生,倡導文明新風,創和諧校園,讓我們攜起手來,撒出更多的綠芽兒,融化乾涸的大漠,開始我們最偉大的綠色征途。
追問:
昝丹妮么?要是沒人回答就採納你的!好像字數不夠啊!
⑤ 弘揚傳統文化,促校園和諧
如今的校園文化啊,更多強調的是「術」(技術也好、方式方法也罷),在人文關懷、道德情操、人品意志力等等則相對薄弱(這里說的是整體,並不否定個例哦。)
而傳統文化恰恰所長於此方面,好好學習、繼承和弘揚,可以作為對當代教育不足之處的補充和完善,因此說在當今的校園文化、乃至於課程教學中適當地加強優良傳統的普及和弘揚是有益的。
(簡單舉例說,比如前人一直倡導的「耕讀」便是很好的一例:其實自古以來對讀書人而言是一直倡導理論聯系實際、腦力和體力活動必須相輔相成的,而且其過程對於讀書人來說也是一場吃苦耐勞、摒棄空談等等優良品性的磨練和培養過程。)
因此,如您所提,「弘揚傳統文化、和諧校園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您也是頗有悟性哦)
藉此,同祝您讀書精進、生活多福!
——四眼貓,乙未年正月廿七 敬祝.
⑥ 校園應該弘揚什麼樣的校園文化,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競爭需要
怎麼又是你~???????????????????????????????又沒人回答??
⑦ 建設校園文化有哪些好處
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將起到如下作用:
(1)陶冶學生情操。
(2)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3)規范師生言行。
(4)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學校的文化建設,是以集體為單位,班級團隊要素、個體成員為基礎,這就要求每個學校成員要處理好與他人、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之間的協作,構成一種友好互助、相互信賴的群體氛圍,從而真切地體悟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集體的力量,人格的偉大,營造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集體觀念。
⑧ 如何傳承校園文化,提升文化品味
一、挖掘學校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淀
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積淀。說到優點,說到文化積淀,有人甚至悲觀地認為沒有,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發現、沒有堅持、沒有放大。借用一句歌詞,他們缺少「一雙慧眼」。從靜態地看學校的文化生態,即文化景觀中體現的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在的大多數學校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但不少學校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自覺地拋棄了祖宗留下的遺存,代之以現代化的高樓,得到了高樓,失去了「傳統」和「文化」;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少數學校在「創星」的過程中,努力恢復歷史遺存,找回失去的歷史,找到祖宗留給後人的積淀。有兩所學校記憶猶新,一所是鹽城的一所學校,他們在創星的過程中,建起了現代化的高樓,填埋了原來穿過學校的小河。在專家模擬評星時,有專家明確指出,你說你們學校有六十年歷史,但我們看到的是全新的學校。不妥。在高人指點下,他們新征土地,恢復了小河,重新插上了楊柳,於是,學校找回了歷史,校園有了文化,有了歷史,有了生命和靈動。另一所學校是蘇州十中。從清代蘇州織造府和皇家行宮花園,到現代的「行知樓」、「季康館」、「孝通圖書館」無不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傳承和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地方。有人評價他們是「最中國」的學校。從動態上看學校的生態文化,即學校的文化活動是否有充分的選擇性、活動的多樣性。不得不說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他領導下的帕夫雷什中學,自己制定實施了「教學大綱」,全校600多名學生組成了120多個興趣小組,學生不但自由組合,而且可以任意流動,直到學生被真正的愛好吸引才停下來。現在,中國的校園社團正在興起,特別是文學社團。我想,我們以傳統優秀文化為載體的古風類社團大有可為。當然,我們的學校和老師要勇於擔當,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傳播和發展工作。
二、恰當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環境陶冶學生
在中國古代,「文化」有「以文教化」之說。在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據考證,「culture」(文化)一詞初期有「栽培、耕耘、種植」之義,後來引伸出對人的性情陶冶和品德教養之義。由此可見,作為學校文化,我們不能靜態地看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什麼,更要看到我們為文化的動態生成和發展做了什麼,用流行的話說就是在「在場」或「場域」中我們應該做什麼。從本文的角度說,就是恰當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環境陶冶學生。
梅貽琦曾說:「一地之有大學,猶一校之有教師也,學生以教師為表率,地方則以學府為表率,……(師生)所自然流露之一種風度,則始為學校環境以內少數人之所獨有者,終將以一地方所共有,而成為一種風氣;教化雲者,教在學校環境以內,而化則達於學校環境以外。」他說得多好!他提醒我們要優化學校的文化環境,以優秀文化陶治和發展學生,以優秀的學生影響社會,落實學校的社會責任。
在海德格爾那裡,「存在」有名詞與動詞之分。認為名詞與動詞的區分具有語法之外的意義,他認為「名詞和動詞代表著不同接近問題的態度和方式」,「名詞的方式傾向於把事物固定下來,是用概念的定義做出規定,並因而總是指向一個存在者,而存在者只是一個被壓癟了的存在」,而「動詞的方式,它總是以一種走向未來的行動去敞開一個總是發生著的過程,存在者如其所是的那樣生動和豐富。」在一定視角上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存在,應該有名詞和動詞的不同意蘊。從本文的視角看,用優秀傳統文化環境陶冶學生更具有動詞的傾向。所謂名校不只是校園硬體設施一流,它的校園文化環境潛移默化地發生作用的形式、內容、結果也是一流的。這啟示我們,既要有現代化的辦學條件,更要有促進學生發展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要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必須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我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功能。
三、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學校教育的結果、學校的文化品位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體現在學生的發展上。學生是什麼?從一定角度看,學生是傳統與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節點。因此,他既要繼承優秀傳統,又要面向未來,創新發展。從這個視角上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只是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更要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若干年前,哈佛大學校長伊利奧到南開大學參觀,發現南開的學生儀態風度與他校所見不同,很不一般,很感興趣,便問及個中原因。校長張伯苓領他到校門口的一面大鏡子前,為他解讀《鏡箴》:「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聽完,他恍然大悟,回國後專門介紹南開的做法。南開的《鏡箴》大多數人都看得懂,大多數人也知道要這么做,但大多數學校卻做不到。要問原因,大家心中清楚。
素養教育帶來了新理念、新實踐。我們期待「創新」、「個性」、「包容」,我們更期待優秀傳統的延續和發揚光大。以南開當年的標准,看今天的許多學校,情況如何呢?以南開標準的第一個層次為例,現在,不少中學男生頭發太長,有的發型怪異,個別學生從頭發看,男女難分;至於女生,燙發者有,染發者也不少,還有的超短的頭發比男生還酷;充滿個性的服飾難說什麼叫整齊;至於紐扣不扣的男女都有。總的說來,看到不少「中性化」的男生,也看到不少「中性化」的女生。難怪有些媒體直言:「中國男子缺少雄壯激素」。其實,這不只是雄性激素問題,其中有我們的文化傳承問題。因為淡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化,滋長了種種浮躁的行為,讓我們的莘莘學子在成大器的路上增加了不少障礙。我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個性;播種個性,收獲成功。也有人說,細節鑄就成功。其實,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先哲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關注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學校有責任、教師有責任、家長有責任、學生自己也有責任。有責任就好辦了,難的是現在有責任心的人少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應是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自己長抓不懈的事,必須從小事入手,從注重細節開始,除此之外,是沒有其它辦法的。
我們認為,再好的名校也要發展,再薄弱的學校也有閃光點。在學校提升辦學品位的問題上,我們要以繼承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抓手,充分挖掘學校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淀,恰當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環境陶冶學生,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假以時日,我想,我們的學校會有文化的,我們的辦學層次和品位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