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中學
1、《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小說家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最初發表於1931年4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了西南地區,因此來到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
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闡明了地點,節令。老舍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2、《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
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1)老舍的中學擴展閱讀:
老舍的其他散文
《宗月大師》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散文,收錄於《老舍散文》中。老舍精彩地塑造了「劉大叔」這個人物形象,整篇文字如汩汩的泉水,自然流暢,水到渠成,語言朴實無華.大俗大雅,有著天然去雕飾的美。
《我的母親》是小說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朴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 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
在文中,老舍細細地描述了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篇文章的風格是純朴而清新的。語言隨情而發,自然樸素,字字句句都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深之語;結構任性而為,平實流暢。結尾處,一聲沉痛的嘆息,明白如話,卻是意悲而遠,感人至深。
❷ 老舍初中課本里的文章是哪篇
《濟南的冬天》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選自《駱駝祥子》)、《龍須溝》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北京的春節》和《貓》之外,還有<<養花>>
草原》《趵突泉》《林海》
❸ 老舍的簡介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
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
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
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❹ 老舍上的哪所中學( _)
老舍在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個人經歷
1899年老捨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
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舍予,這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
1922年,受禮加入基督教,後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並在北京教育會、北京地方服務團工作。在此期間,他熱衷於社會服務事業,同時還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學補習英文。
1923年,在《南開季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講師。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後三年繼續創作,在英國共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離英回國,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學教員。
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邊寫作邊教學。
1931年,與胡絜青女士結婚,同年發表長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創作《貓城記》,並在《現代》雜志連載。此後幾年,老舍陸續創作了《離婚》和《月牙兒》等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東大學文學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行。
1937年,8月返齊魯大學任教。11月隻身奔赴武漢。
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
1944年,創作並由良友復興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藝界三十餘位友人信後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達天津。
1950年,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成立,任副理事長。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53年,當選為全國文聯主席,作協副主席。
1957年,《茶館》發表於《收獲》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獲投票第一,由於老舍已不在人世,遺憾頒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象徵性的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❺ 老舍語文中學課本有哪些文章
《草原》
《我家的貓》
《駱駝祥子》
《北京的春節》
《濟南的春天》
《養花》
《林海》
《春天》
《趵突泉》
《母雞》
❻ 小學中學過老舍的什麼課文
小學:《母雞》《貓》《草原》《養花》
中學:《濟南的冬天》《龍須溝》《茶館》
❼ 老舍作品收入初中課文的有哪些啊速度~_
您好,初中人教版中涉及的老舍作品有: 鏗鏘俠原創收集整理,轉載註明出處
七年級上冊 12 《濟南的冬天》
八年級上冊 名著導讀 《駱駝祥子》
冀教版:
初一語文版(上)第16課 《濟南的冬天》
鄂教版:
八年級語文書(下)第12課《濟南的冬天》
蘇教版:
七年級語文書(上)第16課 《濟南的冬天》
滬教版:
九年級上《在烈日和暴雨下》(選自《駱駝祥子》)
另外小學有四年級上冊《貓》、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草原》、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的閱讀材料《養花》等 。老舍共有29篇作品入選人教社版教科書。
❽ 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來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別自為:
1、《母雞》,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6課
2、《貓》,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3、《草原》,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4、《北京的春節》,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課
5、《養花》,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
❾ 老舍是在那個名校畢業的
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
❿ 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別為:
1、《母雞》,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6課
2、《貓》,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3、《草原》,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4、《北京的春節》,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課
5、《養花》,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
《母雞》是滿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貓》是老舍創作的一篇狀物散文,發表於《新觀察》1959年第16期。該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貓,其形象在老舍的筆下栩栩如生,摯情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愛貓至深是有緣由的。該篇文章已選入人教版小學課本四年級。
《草原》是現代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10)老舍的中學擴展閱讀: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解放後,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個小花園。1950年,老舍搬進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從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養起了菊花,一共養了100多種,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爭奇斗艷,真可以舉辦個小菊展了。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養花》一文提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