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監管
近年來,「校園貸」屢屢引發悲劇,社會影響極為惡劣。
不少「校園貸」平台通過物色「代理人」在學校尋找貸款「唐僧肉」,有的詐騙分子還大力拉攏各貸款平台授信經理成為其公司的「業務員」,一起對大學生進行詐騙。
因此,許多「校園貸」的案件往往呈現涉案人數眾多的態勢。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❷ 校園貸款平台國家有哪些管理系統監管
對於大學生而言,要多掌握金融知識,提高自己的金融能力。金融一定會伴隨著風險專,特別是在投資屬理財、借貸等領域,也會有很多陷阱和騙局,因此,大學生還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風險防範意識。此外,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拒絕過度消費。
❸ 政府部門為何要嚴管校園貸
「校園貸」不是國家和金融機構設立的正規金融產品,而是變相非法的高利貸。目前,我國資助政策體系對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起到了兜底作用,調研發現,這兩年因為「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沒有一例是因為繳不起學費、生活費導致的,更多是超前消費和其他個人因素導致。
近年來,因「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其發生的密集程度令人恐懼。誠如馬建斌副主任所說,目前,我國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宣傳、預警和教育都做得很及時,可為什麼「校園貸」還會屢禁不止?是誰縱容了這些打著校園貸旗號的放貸團伙將黑手伸向學生的?
我們的教育部門為了解決「校園貸」這個問題,做出了很多努力。引導學生正確的消費觀,講授法律常識等,想盡辦法去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想讓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自我保護,這並不現實。許多年輕的生命因為「校園貸」而被扼殺。
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必須對這些手段狠毒的校園貸加大打擊力度,從源頭上遏制校園貸亂象,同時在網路監管上不能給那些游弋監管之外的非法平台「鑽空子」的機會,對於涉及刑事案件的要移送公安司法機關,對於涉事機構要嚴格處理。國家還應對相應的犯罪行為進行立法,補足律法上的空缺。我們的家長不能疏忽掉對孩子的關注度多溝通交流,學校也要幫助學生培養起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青少年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不能讓我們的學生毀在這些詐騙犯手中。
❹ 杜絕校園貸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1、高校應當加強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教育。大量學生受騙暴露出學生防騙意識、法律意識的淡薄,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安全教育的薄弱。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落入高利貸圈套時,沒有在第一時間尋求法律的幫助,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也說明,亟須對大學生加強法治教育,引導他們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徹底解決校園貸亂象必然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持續加大監管打擊力度。
金融監管部門、網貸平台、學校以及公安機關可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可疑人員、可疑問題及時預警,實時監控校園貸平台的發展運行,保護學生遠離違法黑手。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徵信系統,要求貸款平台實時上傳貸款人信息資料,及時堵塞監管漏洞,實現全鏈條全流程監督。
3、應當及時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我國刑法並沒有與高利貸直接相關的罪名,與之相關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高利轉貸罪。應當在刑法中設立相關罪名和罰則,以此加大對高利貸的制約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懲惡揚善的作用。
(4)校園貸監管擴展閱讀:
校園貸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等部門2017年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校園貸的高壓嚴打,前不久沈陽公安就破獲一起校園貸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此外,很多商業銀行加大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學生提供規范、合法的金融服務,從而將不良網貸趕出校園。
❺ 國家對於校園貸的治理思路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創業需求、互聯網貸款申請的便利使得校園網貸快速發展,行業內出現了濫發高利貸、暴力催收、裸條貸款等違法違規現象,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二是強治理,防風險。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同時,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監管部門應聯合各方力量,加強整治,及時糾偏。
三是正觀念,補教育。整頓校園貸市場的同時,要抓好校園秩序管理與學生教育引導工作。各高校開展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引導學生科學理性消費,健全舉報懲戒制度以維護校園穩定秩序。
❻ 如何對校園網貸進行風險管理
校園貸害人不淺,應該發現一個舉報一個,可以從學生會發出倡議,讓學生們主動積極的舉報,學校也應該嚴查先生參與校園貸。
❼ 圍獵大學生的「校園貸」迎強監管,學校該從哪幾方面進行
現在這個社會中,隨著經濟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因此有好多人不安於現狀,將心思花在不該花地方,比如說:本應該享受美好校園生活一些同學們因為自身單純、對法律意識的淡薄以及一些莫名虛榮感等等而陷入了“校園貸”的危害中,然後無法自拔。因此,在面對“校園貸”帶來的危害,學校應該加強監督。
❽ 把大學生逼上絕路的「校園貸,究竟有多可怕
那麼,「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銀監會表示,首先在監管方面,銀監會指出將完善監管規則,為規范校園網貸行為提供製度保障。
2016年10月,銀監會會同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與工商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別從加大校園網貸業務整治力度、加大違法犯罪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風險警示和教育引導工作、強化網站監測管理、做好輿論監測引導、加強工商監督力度等六個方面對校園網貸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銀監會指出將開展分類整治。
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銀監會將校園貸納入P2P網貸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制定整治方案,開展全面排查,梳理風險隱患,重點對涉嫌惡意欺詐、非法拘禁、綁架、暴力催收、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切實規范校園網貸平台的營銷展業行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銀監會多次下發風險提示,培訓指導各地在分類處置的同時,視其情節輕重採取暫停、整改、移交公安等處置措施。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❾ 校園貸速有米,監管上級機構是哪個部門有多少大學生受到過其非法討債
網貸一般是由銀監會及其
派出機構,還有地方政府
的金融機構如金融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