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中學遷
1945年9月初,中共蘇北行署在當時為解放區的江都縣永安鄉蔣家村創建了江都縣中學。
1982年,該校被評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
1994年7月,江都縣撤縣設市,江都縣中學更名為江都市中學。
1997年,江蘇省江都中學與揚州市江都區育才中學聯合辦學,學校遷至現址新區浦江路155號。
2000年3月31日,經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批准,江都市中學更名為江蘇省江都中學。
2004年3月5日,江蘇省教育廳確認江蘇省江都中學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和達國家級師范高中標準的省級重點中學。
㈡ 江蘇省江都中學怎麼樣
簡介:江蘇省江都中學(Jiang High School)是江蘇省四星級高中。1982年該校被評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2000年4月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已達國家級示範高中標準的省級重點中學,2004年12月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江蘇省江都中學始建於1945年9月,其前身為江都縣中學;1994年7月更名為江都市中學;2000年3月31日,經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批准,江都市中學更名為江蘇省江都中學。 截至2010年5月,該校共有三個年級18軌共54個班,學生3000餘人,學校教職工260餘人,其中高級教師逾百人。
注冊資本:4568.5萬人民幣
㈢ 江都中學是揚州市江都區最好的中學嗎
我是常州人,我舅舅家女兒在江都。去年差5分考上江中。江中的確是江都專第一,也是江蘇屬省重點4星級中學,高考升學率高,老師質量也高,設備也齊全,但是分數線也高。你妹妹有志願去的話現在要加油了哦!~看我寫得這么認真~採納我吧~
㈣ 江都中學真要搬了嗎
是的,江都中學確實要搬了。
新址位置是:黃山路以北、明珠路以東(面積約400畝),目前江都中學遷建工作正穩步推進,並力爭2020年第一季度開工,2021年9月教學樓投入使用,建成後的江中是一所現代化學校。
㈤ 揚州梅嶺中學搬遷是真的嗎
你好,沒這回事,請勿道聽途說。
揚州教育局:您好,感謝您對教育的關注和支持!根據《揚州市中心城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布點規劃(2012-2030年)》,梅嶺中學為規劃保留學校。
㈥ 江都中學 怎麼樣
從江中畢業好幾年了,學校肯定是江都最好的,揚州大區第二,在裡面的學生升學率很高,而且考上本科的大部分都是一本。
㈦ 揚州江都區第三中學會不會搬走
三中那破地方。我在那上初中的時候就說學校要買後面眼鏡廠的地方辦食堂和宿舍。然而我的娃都打醬油了還那鳥樣
㈧ 揚州市江都區的學區是怎麼劃分的
一、江都城區
1、實驗小學新校區:華山路以南、新都路以西、老通揚運河以北,西至廣陵界。
2、實驗小學老校區:引江路、利民南路以西、龍城路以北、老通揚運河以南,西至高水河。
3、實驗小學建樂校區:新通揚運河以南、龍川南路以西、老寧通高速以北,西至廣陵界。
4、仙女鎮中心小學:引江路以東、老通揚運河以南、新通揚運河以北,東至磚橋界,包括龍川廣場部分。
5、仙女鎮龍川小學:新通揚運河以南、龍川南路以東、老寧通高速以北,東至正誼、磚橋界。
6、城區其他學校:進修附小、張綱小學、磚橋小學、雙溝小學、仙女鎮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樊套校區,按照歷史行政區劃分,免試就近入學。
二、其他各鎮
江都區其他鎮各小學的施教區按照歷史行政區劃分,免試就近入學。
(8)江都中學遷擴展閱讀
江都區小學學區入學條件
一、入學年齡為6周歲。各小學應招收2013年8月31日前出生的未入學兒童少年,確保小學入學率100%。嚴禁小學招收不足入學年齡的幼兒接受義務教育。
二、適齡兒童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居住在學校施教區,適齡兒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為產權所有人,原則上以第一監護人的房產證(或不動產權證)為准。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照顧入學:
1、根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與當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規定,江都區除仙女鎮外的其他鎮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要求在城區小學入學的,由第一監護人自己提供能夠充分有效證明自己長期在城區工作或長期在城區居住的證明材料,由教育局安排到指定的公辦學校就讀。
2、落實《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揚府發2016-85號),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義務教育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申領居住證的外縣市流動人員子女要求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100%安排公辦學校入學,100%享受免費入學的待遇。
主城區外縣市流動人員子女,由教育局安排到指定學校就讀;外縣市流動人員子女較多的農村鎮,由鎮人民政府決定入學辦法;原張綱、磚橋、雙溝及其他各鎮外縣市流動人員子女就近入學。
報名時持戶口簿、居住證到所屬施教區學校(或指定的學校)辦理入學手續,讓廣大群眾「少跑腿、辦成事」。
3、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軍人子女給予入學照顧。認真貫徹執行《關於做好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意見》、《關於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好相關人員子女的教育優待工作,並履行必要的公示程序。
㈨ 由於飛機場的原因,江都市丁溝中學是不是遷到小紀
沒有啊,還在原來的地方啊,我就是那個鎮上的。
㈩ 關於江都中學
自主學習是好事!~
於1945年由中共蘇北行署創建於時為解放區的永安鄉蔣家村,發展到現址,建成國家級示範高中。經過四次搬遷擴建,辦學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條件一次比一次好,質量一次比一次高,影響一次比一次深。特別是這一次的易地重建和國家級示範高中的創建對我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辦學理念、教育思想,還是師資隊伍、學校管理的檔次,都有了質的飛躍。現在的江都中學,已形成以主體國家級示範高中為依託,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作用的江中教育集團。建於老校址的育才中學,正申報三星級學校。原初中部不花政府一分錢,分別改建成承擔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驗初中和股分合作辦學的國際學校。
江都中學的發展和進步,實際上是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縮影。 現在的江蘇省江都中學,是獨立設置的完全高中,共有54個班級(含高一<19>班,為中國、加拿大合辦的雙語、雙學籍的國際班),每班學生平均數為46人。
校區佔地200畝,教學區、活動區由香樟蔥蘢的中央大道分隔,生活區設在楊柳依依、桃花灼灼、流水潺潺的小河彼岸。設計科學,區劃清晰,布局合理。花圃、草坪、名木,綠肥紅瘦,點綴其間;雕塑、畫廊、燈箱,精思博會,相得益彰。整座校園有著濃郁的育人氛圍和很高的文化品位。 已建成的教育教學主體建築都以中國和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科學家的名字冠名,教學樓為「培根樓」、辦公樓為「行知樓」、實驗樓為「棣文樓」、圖書科技樓為「樹人樓」。另建成的體育藝術館、生活服務中心(餐飲中心、學生公寓、浴室等)及教工住宅小區等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建有鋪設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的標准田徑場一座,理、化、生實驗室及金工、烹飪、陶藝、汽車模擬駕駛等勞動技術專用教室15個,微機房6個(電腦600多台),多媒體語音室2個,師生網吧2個,天象館1座。
校園校舍設計充滿人性化理念,體現著時代風尚,足以滿足當前師生學習、生活的需要,校區布局有前瞻觀念。此外,學校尚有一部分空地,為學校預留了一定的發展空間。
我校現已建成校園視聽信息雙向控制系統,光纖校園網通達江都中學教育集團所屬國際學校、實驗初級中學、育才中學等3個分校。校本部所有的教室在保留傳統的「三機一幕」的同時,實現了多媒體化。教師普遍使用東芝系列筆記本電腦備課、上課,圖書館音像資料容量大、內容新,並設有教師專用的電子備課室、學生音像閱覽室。各類電教設備設施齊全,配置先進,已達「校校通」工程第三層次要求。 學校現有各類藏書12.5萬余冊,年訂閱報刊600多種,專用閱覽室5個。除每天中午、下午兩節課後及周末正常開放外,還在教務處統一安排下,在閱讀課時間對包括高三在內的學生開放。經測算,生均教學、辦公設備固定資產達1萬 元。這些厚實的硬體基礎,對學生個性發展形成可靠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