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煩惱
『壹』 初中生的煩惱有哪些
初中生的煩惱有:學習與生活、感情與表白、友情與情愛、家庭與親情·····太多了
克服煩惱的辦法:
1·再煩:也別忘記微笑
2.再急:也要注意語氣
3.再苦:也別忘堅持
4.再累:也要愛自己
5.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
6.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7.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
8.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9.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介意
10.無論輸贏都要高姿態
11.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12.淚水和汗水的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換來同情。後者卻可以為你贏得成功
13.變老是人生的必修課
14.變成熟是選修課
15.以鍛煉為本,學會健康
16.以適應為本,學會生存
17.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18.當所有人都低調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高調,但不能跑調
19.學會忘記是生活的技術
20.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
21.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
22.讓夢想成真的最好方法就是醒來
23.哲人無憂、智者常樂。並不是因為所愛就要擁有,而是擁有的一切都愛
24.不能失去的東西:自製的力量、冷靜的力量、希望和信心
<笑口常開>
<好運自然來>
『貳』 中學生的煩惱與困惑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常常被人們忽視。作為中學生,一方面功課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又難免遭遇青春期種種「成長的煩惱」,這些都或多或少會在他們的心理上有所反映。當一個人的內心感到困惑、抑鬱的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傾訴並得到別人真誠的理解和幫助。看完這期話題的討論,希望老師和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給予他們平等的交流和幫助,也希望同學們能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心情愉快、平靜地度過校園生活。
從初一到初三,從高一到高三,一旦進入中學,就是一個不斷加速的過程。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則是這種心理加速的助推器。中學生心理承受力有限,考試恐懼便成為中學階段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
以我們班的同學為例,接近一半的同學考試成績不如平時的成績,特別是遇到像期末這樣比較重要的考試,這種現象更明顯。原因很簡單,就是考試壓力造成的緊張心理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揮。考試本來只是一個對學習成績的正常檢查活動,卻已成為學生心頭上的一塊石頭,害怕考試甚至厭惡考試的情緒自然產生。
考好了,學校表揚,家長肯定,同學羨慕;考砸了,老師不滿意,家長要批評,周圍的同學也會側目。考試恐懼的影響不只在考試成績,它在客觀上還強化了學生厭學、排斥學校的心態,更重要的在於它滋長了學生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挫折的心理。以後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面對更大的人生挑戰和挫折怎麼辦?如此下去,中學生在人生道路上方才起步,便丟掉了應有的心理准備。
中學生的考試恐懼症,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全社會都要對中學生進行心理減壓。作為學校和老師,首先應該改變對學生及學生考試成績的態度和看法。傳統的教育理論認為,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生必須首先適應老師和教學,現在看來這個傳統已經受到挑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應該強化,教學也要充分尊重和適應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現在都在強調人性化管理,學校教育也要實現人性化,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老師應該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站在符合青少年心理成長規律的立場上看待教學和考試,不能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盡量在學校里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不能讓「考試恐懼症」湮沒了孩子們應有的笑聲。◇
『叄』 初中的煩惱
你是一樂天派的男生,這個很好!!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自己反思過,你想過沒有「為什麼一個又一個和你疏遠?」
為什麼會是一個又一個呢?
我認為你最好自己先反省一下,我這不是在責怪你,我只是想你在反省中學會自己長大。
你是樂天派,要學會自己調節心情!
作為一個中學生,有感情煩惱是很正常的。想必你也聽過「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想開點,把心放平和些,不要把喜歡加深為別的情感,你要知道你可以喜歡很多人,但是不能愛很多人。。
和大家搞好關系,盡管你現在感到郁悶,沒事的,郁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慢慢的就會好的!
平時沒事看看笑話,和父母談談心,感受生活的真實!
最後,祝你永遠開心!!!!!!
『肆』 初中生的煩惱
直接填就是啦,填中學生的困惑,煩惱這些,這么好填的,學習困難啊,學習壓力大,同學之間關系不和睦這些,老師不看重你啊,還有生活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寫的,這個只要內容是關於這方面的都可以填寫,你可以仔細想一想你有什麼煩惱這些你就填上去,老師看到了說不定還會找你談心,解決你的煩惱
『伍』 中學生的煩惱有哪些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煩惱的事。中學生很多時候會為成績煩惱,但也不缺少其它的煩惱,比如情感等!
『陸』 中學生的困惑和煩惱
作為一個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像我,我現在的煩惱當然是升學了,然後還有人際關系的問題,
『柒』 初中生的煩惱
中學生十大煩惱
1.學習負擔過重,高居中學生十大煩惱之榜首,佔89%。「減負」已經喊了很久了,效果如何?有同學形象地將之解釋成——減少課外活動,增加課業負擔。看來,要真正地解決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煩惱,還要從根本上理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
2.學習成績下降,遭到同學、老師、家長的冷眼和訓斥。作為學生,成績下降自然令人苦惱,老師、同學、家長的冷眼更會使「惱」上加「惱」。這時候,自己千萬不要泄氣,應該冷靜地找出問題的症結,對症下葯,重建信心,才能走出失敗的低谷。
3.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常常被誤解,流言蜚語多。 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一向是中學校園的敏感話題。客觀地說,早戀確實於中學生不利,中學生不應身陷其中。但是,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卻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你堅信自己與他(她)的友誼是正常的,就不必在乎他人的目光。偉人不是早就有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4.犯一點錯誤老師就讓寫檢討,還常常當眾批評,很傷自尊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包括育人。所以,當你犯了錯誤,首先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其次是堅決改正錯誤,最後做到不犯或少犯錯誤。當然,作為教育者,當老師的也應該注意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力爭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收獲」。
5.高考在即,學習成績卻怎麼也提不上去,或者提高不明顯。有句俗話叫「臨時抱佛腳」,是說事到臨頭才開始著手准備。可是,好多事臨時抱佛腳並不管用,佛不理這茬兒,比如說高考。因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打好基礎,想一口吃一個胖子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輕松迎戰高考,必須打好學習基礎,壘好知識大廈的每一塊磚。這個高三同學的苦惱應該引起低年級同學們的警醒。
6.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人際關系淡漠,除二三知己,大多數同學形同陌路。期盼溝通,渴望友誼,其實是每一位中學生的心願。遭遇上述煩惱的中學生朋友不妨先從自身找原因:你是不是因為自卑而離群索居?你有沒有主動向同學們伸出友誼的手?付出必有回報——這在人際關繫上已是屢試不爽的定律。
7.來信經常被老師拆閱,日記也不時被父母啟封。被尊重是每一個人應有的權利,其中包括隱私權。隱私權是天賦人權,法律有明文保護,縱然是老師、家長也不應肆意侵犯。所以,再有此類現象發生,中學生完全可以開誠布公地向侵權者表明自己的態度。
8.對異性產生了「朦朧的愛」,而不能自拔。 無數事實早已證明,早戀絕對是一把懸在中學生頭上的利劍。它斬斷的不僅僅是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時甚至是生命。深陷其中的中學生們應該盡早把這種情愫斬斷,把精力用到學習上去,因為不成熟的果子終究是收獲不到秋天的!
9.每逢考試,家長都要定指標,下禁令,不讓看電視,不準娛樂。 望子成龍,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但是,凡事都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如果一味地給孩子施壓,有時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遇到這種情況,你最好能向父母講出自己的感受。
10.父母間不注意溝通方式,經常為瑣事而爭吵。 家是港灣,本應溫馨而甜蜜。但是,如果哪一天這種溫馨和甜蜜消失了,你應該從中扮演什麼角色?俗話說,孩子是家庭的潤滑劑。記住:當「家庭戰爭」爆發,你就是手舉和平旗的「調停員」。
在我們的調查中,中學生們向我們傾訴了他們心中各種各樣的煩惱。鑒於篇幅所限,我們只能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加以梳理,公之於眾。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能讓廣大中學生朋友早日走出煩惱的河流,抵達快樂的彼岸!
『捌』 中學生真正的煩惱
中學生煩惱太多了,首先面臨的是中考、高考,還有和父母的關系,代溝實在太嚴重了,1、目前,學校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來咨詢時她痛苦地說:「17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還有一位男生也談到,自己平常學習不錯,偶而還可以給他人以指導,但一接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拚命准備、夜不能眠。而考試前又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最後不是被迫中斷考試,就是堅持下來成績也不好。循環往復,到了一聽考試就恐懼就緊的地步。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有位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談到:「每當看到聽到別人考試作弊時,自己心理就不平衡。當自己成績不理想時又會埋怨老師不公平,覺得認真學習真沒意思,不想再學了,還有位學生告訴我們學生中有種說法「有出息的靠關系,沒出息的靠分數。」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在推舉各種代表時常會當選,所以就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去讀書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嘰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發展到恨書、恨老師、曠課逃學的程度。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到:「晚上11點多了,望著桌上擺滿了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一下子燒成飛灰。」表現了強烈的焦躁、憤懣、無奈。這種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
這也是中學生中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主要包括: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由於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干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位中學生談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詢問功課,被老師看到後受到了苛刻的指責,並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裡,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嗎..」,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瘭心,導致他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老師指東他偏向西,而內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響了對學業的業趣。另有一位學生幹部來訪談到,現在做班幹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要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若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要批評班幹部,故而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幹了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該怎麼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嫌貧愛富」的,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系的問題.
2、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他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他不信任,懷疑他對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的付出不夠多,使他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還有一位女生因兩們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與甲交往怕乙不高興,與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後乾脆兩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內心又十分孤獨,寂寞,想恢復與朋友的關系又不知該怎樣去做。此外,尚有個別學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來越少,而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想離世隱居的。
3、與父母關系的問題。主要是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系不和學生造成的心靈傷害。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頭發又覺得於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麼辦。」還有位學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有一次母親出差時,父親竟帶了一個女人回來過夜。自此以後他再也不願呆在那個家裡了,恨死了父親,不願再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裡煩悶極了。覺得人活著真沒意思,產生了厭世的念頭,可見,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
三、情感類問題
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與同齡人的感情糾葛,多是同學間的密切交往所至。我們在咨詢時就經常碰到這樣的詢問,「我和一個男生很要好,現在他升大學了,我想與他確立關系可以嗎?」「我和一個男同學很談得來,想發展成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師和家長不同意,影響不好,該怎麼辦?」「我喜歡一個男孩,可有好幾個女同學喜歡他,我該去競爭呢,還是退下來?」等等。
其二、是與成年人的畸戀問題,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戀,同性戀等。這在中學生中雖不普遍,但也不罕見,多表現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學習很好,人也很聰明,學校還想保送她上大學,可她卻與一個比她大10歲,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說到她這么做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感情」。雖然,從理智上講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還有位學生戀上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英語老師,明知沒有結果,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歡他,整日就想見到對方,與對方呆在一起。當對方不接受這種情感時,就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此外,還有一些戀你妒母,喜歡同性成人夥伴等畸戀現象,這充分說明中學生的情感問題並不簡單。面對學生如此復雜的心理頭況,作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憂患,也更加明確了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該如何從事這項工作呢?具體做法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知識理論課,如心理衛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另一部分為活動訓煉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游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介紹自己、了解別人,與人交社的社交技能,還可以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洩痛苦、發泄憤怒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的內容。實際上各科教學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如,語文課就包含有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勞動課、體育課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學生的挫折隨力、鍛煉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
(三)、在中學里建立心理咨詢與調節室,除了一般的咨詢談心外,還可採用一些心理治療的簡易方法對症下葯。如,在大考之前,總會有一些學生產生考試焦慮,表現出緊、失眠等症狀。心理輔導員就可集中為學生做一睦放鬆治療。幫助他們緩解緊張情緒,調整應考動機以取得好的成績。學校中的心理咨詢與調節不同於社會上一般的咨詢門診,做法亦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
(四)、學校是一個大家庭,學生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即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靠別人,且力爭做得最好;其次,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熱愛集體,從點滴做起,從自己認為不值的小事做起;再次,激勵他們積極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益的活動,特別是集體性的大型競賽活動,以增強集體意識;最後,讓他們真正懂得他們才是班集體的主人,是國家的生力軍,將是社會的棟梁,是推動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五)、在學習方面,到了高一年級的中後期,乃至接下來的整個高中生活中,學生中有較大一部分不是感受的學業上的成功感,而是感受的是學業上的挫折。有的學生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我校的,父母視其為家族的驕傲,鄰居也十分羨慕,經常以她(他)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子女。而進入高中後,雖然仍很刻苦,但成績卻失去了往日的「領先地位」,頭上失去了往日的「花環」。只有極少數學生在獲得高分時才會有 「開心一刻」,更多的學生則在漫長的學習中得到的是失敗的消極心理體驗,加上集體活動少,學生之間又缺少溝通,一些成績一般,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現,特別是目前分數決定了學生的一切的時代,被老師和家長鼓勵的機會就更少了,於是,厭學、孤獨、焦慮、嫉妒等不良心理就象野草一些滋生、蔓延。
可見,如何幫助這些學生能夠積極應對挫折以減輕心理壓力,順利渡過對壓力反應的「驚恐——抵抗——衰竭」 的任務就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應有一定的「預見」 性。首先,在選撥班幹部時應體現公開性、公正性、競爭性,讓每一個「有志之士」均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其次,對於學習中的挫折,既要改革教育體制與教育方法,堅決摒棄那些「唯書」、「唯上」,壓抑進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輸、注入式教育方法,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色;又要求教師端正教育觀念,熱愛學生,改變過去用分數、是否聽話等人為把學生分為優生、差生的錯誤做法,樹立新的人生觀,同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標新立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要要求家長降低對學生學業上的過高的期望,不要明顯表現出對孩子的分數和名次特別關注,盡量減輕家庭壓力帶來的心理負擔,同時,要求其他同學友善地對待他(她),讓他(她)感受到老師同學沒有對他(她)另眼相看,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與溫暖,還應動員所有任課老師都熱情地接待他,幫助他。
(六)、中學生過早的社會性傾向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內容不健康的大眾傳媒、良莠難分的網路侵蝕有密切關系。由於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於形成階段,很不穩定,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出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現象。因此,國家要制定一系列保護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法律,依法打擊會危害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凈化社會空氣,在全社會共同營造一個中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編織一個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安全網。
『玖』 中學生為什麼會有許多煩惱
因為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生理開始發育.父母給的壓力也造成煩惱~中學生最常見得煩惱是學習.父母.感情最主要的這3點
『拾』 中學生的煩惱是什麼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每當聽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這首歌,心裡總是酸溜溜的…… 小時侯,我很想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干許許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著媽媽的叨嘮,爸爸的責備。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長大了,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長大了,作業漸漸像小山似的多起來。放學後,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愛的書,我怕自己的作業完成不了,我只能拚命讓自己的筆在本子上蠕動著,等到華燈初上,我又騎著自行車狂奔在回家的路。課程也逐漸地繁重起來。每當晚上回家復習時,我望著一大堆的書 ,真不知該去復習哪一科,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地理?還是…… 我多想有時間去玩會啊!去打打羽毛球,看會兒電視就恐怕成為了我最大的享受了吧。每當看見一大群小孩子們蹦蹦跳跳的樣子,我就多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啊!可玩著玩,我又想起了自己可憐的功課,結果又沒心情去玩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丟掉那無盡的煩惱,再重新當一回無憂無慮的小孩 2 昏暗的台燈下,我凝視著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著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佔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作業之多「難為」了嬉戲之少,老師之嚴肅「阻抑」了歡笑之渺,壓力之沉重,「造就」了在夢幻中的我們——成長的煩惱。打開厚重的回憶之書,那思緒點點,也許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來乍到,一個脆弱的我,被「敵人」瞄準了「弱點」猛開了一炮,那個不堪一擊的我,在「血」場上犧牲了,可一個「睡里挑燈看卷,夢回鈴響背詩」的我又一次站了起來。那段歲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學習之餘,有時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黃的草地,有時也會是書桌前、窗檯邊,看佇立在遠處的一排排樹正在拼搏,為的只是能發出最後的一絲艷綠。那些是什麼樹?我無從得知,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只要它們是樹,就足夠了。當我看著它們發呆時,心裡就會思緒萬千,當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樹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壓力盪然無存,轉而投身於繁忙的學習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彌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隨之沸騰起來。 我的拼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一切,讓那似乎是最後一絲艷綠,同樣放出等同於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煩』滋味」,可在這「山重水復」的轉彎處時,有誰要是放鬆下來,等待你的便是「沼澤千里,棘叢萬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綠水」了。莫非你還真要讓煩惱化作青煙一縷,纏繞你的靈魂,讓你煩悶,讓你苦惱嗎? 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這些微小的東西似乎是似曾相識,似乎是一直打擾著我們,在成長的大自然中,過去那似微風撫面般的學習,現已被暴風雨般的學習和壓力的進攻吹散在記憶的深處了。 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茶的溫度了,彌漫在屋子裡的清霧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樂」的水,去品味成長的煩惱,「煩著煩著」,時光也「走著走著」,經歷也「多著多著」,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澀」似乎已隨著溫度、隨著用心靈丈量的時間而盪然無存了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