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婺源朱熹中學

婺源朱熹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7-25 07:36:34

㈠ 婺源中學和朱熹中學哪個

婺源中學好
相關信息,
可上兩校官網查看,
有詳細介紹。
祝你好運。

㈡ 婺源朱熹中學潘曉東老師的簡歷表

婺源朱熹中學潘曉東老師的簡歷表,
不掛網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㈢ 江西省婺源天佑中學的介紹

天佑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又具現代特色的省優秀重點中版學。其前權身是以朱熹的號命名的「紫陽初級中學」, 始創於,1938年改名為「婺源縣立中學」,1958年易名為「婺源中學」。1983年作為婺源中學高中部落址於紫陽鎮天佑路6號,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婺源二中。1993年11月,為紀念祖籍婺源的我國近代傑出的愛國科學家詹天佑先生,激勵青少年求知報國、勇攀科學高峰的壯志,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定名為「天佑中學」。

㈣ 婺源中學的三座雕像分別是誰

孔子朱熹詹天佑?不記得了都

㈤ 我是朱熹故里江西省婺源縣人、雖然自學周易與測八字、但總想全面學習

讀朱子的著作啊。《易學啟蒙》、《周易本義》。那是經典著作。至於八字,讀過之後就沒必要學八字了。

㈥ 請問你在現在是在婺源天佑中學讀書的嗎

天佑中學是江西省重點中學,那裡的老師都很負責任,師資力量也很雄厚,相信去那裡沒錯。

婺源天佑中學是江西省首批優秀重點中學之一。其前身是以朱熹的號命名的「紫陽初級中學」,始創於1924年,1938年改名為「婺源縣立中學」,1958 年易名為「婺源中學」。1983年作為婺源中學高中部落址於紫陽鎮天佑路6號,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婺源二中,為紀念祖籍婺源的我國近代傑出的愛國科學家詹天佑先生,激勵青少年求知報國、勇攀科學高峰的壯志,1993年11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為「天佑中學」。婺源縣委、縣政府為了進一步優化我縣的教育資源,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於2007年8月將我校整體遷入新校園。新校園位於紫陽鎮園丁路369號,佔地200畝,教學、運動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新校園的設計,匠心獨運,將婺源徽派古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相融合;將自然美與人文美集於一身,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置身於新校園,拾級而上的校前廣場、疊水廣場、升旗廣場寬廣壯麗;教學樓、實驗樓鱗次櫛比;塑膠田徑場艷麗奪目,尤其是立體式的校園綠化,綠樹蔥蘢,花團錦簇,到處生機盎然。是一個陶冶情操、提升修養的好處所。
學校現有近70個教學班,學生4000餘人,在編教職工241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90人,中級教師76人,師資力量雄厚。學校一直堅持推行素質教育,鮮明地提出向素質教育和課堂效益要高考質量的理念。學校一直堅持全面推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和諧發展。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來抓,把智育作重點抓,把體育和美育作特色來抓,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藝體美工作逐漸形成了品牌。如學校連續二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並獲省普法先進集體榮譽。在全市中學生籃球賽中04年獲得第二名,05年獲得第四名。多人次參加市中學生舞蹈、演唱比賽並獲獎。此外,我校學生參加奧林匹克學科競賽,近幾年無論是獲獎級別還是團體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其中2008屆應屆生江灝同學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榮獲全省第三名,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高中奧賽冬令營,並獲國家奧賽銅牌。近幾年我校高考成績更是突飛猛進,一年一個新台階,二本上線人數逐年攀升,2010年多達731人,升學率近50%;年年有人錄取清華、北大,06年6人,08年9人,錄取清華、北大人數兩次刷新市紀錄,2010年又有3人錄取清華北大。
學校多次獲各種「先進單位」稱號,09年2月獲「改革開放30年基礎教育影響力形象(中小學)30校」榮譽,09年2月獲省教育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09年4月獲「江西十大人民滿意學校」稱號, 09年8月獲「市軍(警)民共建領導先進單位」 稱號,2010年2月獲「市2009年度高考質量優勝單位」光榮稱號。

㈦ 婺源中學2018年初一期中考試排名,471分能排多少

婺源朱熹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或你的班主任
或到學校貼吧看貼、發貼。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新年進步,馬到功成

㈧ 朱熹到底出生在哪裡有出生在婺源的證據嗎

朱熹的父親朱松是婺源人,朱熹生長在福建武夷山區,5歲隨父回到徽州。

朱熹出生時,正是父親因得罪秦檜被罷官羈留設館教書時,朱松眼看宋室南渡,國事日非,希望兒子長大後,有個光明的世道,就以光明、天亮之意給兒子取名「熹」。

「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時歸。」朱熹嚴守父訓,雖生在福建,但對徽州老家的感情念念不忘。徽州城南有紫陽山,朱熹曾以紫陽書院榜其所居之廳堂。他三次回婺源老家掃墓省親,交了不少朋友,也收了不少弟子,故徽州士子入閩問學者絡繹不絕。
他在作書序、跋和論著中,常署名「新安朱熹」,以寓不忘桑梓之意。

紫陽鎮
地處婺源縣城,是以朱熹別號命名的一座千年古鎮,鎮上有大小景點近20處,為多古典景緻,如婺源博物館、婺源民俗館、老城門(牆)、虹井等。
虹井位於紫陽鎮南門街原「文公闕里」西側。井掘於唐代,井圈呈六邊形,內壁對徑1米,深5米余。《婺源縣志》記載: 朱熹父朱松生時,井中氣吐如虹,經日不絕,朱熹生時,井中紫氣貫天。立有「虹井」巨碑並刻有井銘。

宋紹興二十年(1150)春,時年21歲的朱熹第一次回婺源祭祖,曾經過城北門外,看到幽靜而坦然的山邊,一泓清水緩緩流過,朱熹說,我從前在夢里到過這里的呀。他的學生告訴他,這里就是朱緋塘。朱熹脫口吟詠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公山朱子文化園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位於縣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6公里,因宋寧宗謚朱熹為「文公」,後人遂將此山更名為文公山。
在山林深處,至今仍完好的保存著朱熹第四世祖朱維甫妻程氏之墓,墓碑上的字是朱熹題寫的。南宋淳熙三年,時年47歲的朱熹率族人登山掃墓,親手栽下象徵24孝的24棵杉樹苗,並按八卦方位排列。藉此表達對列祖列宗的大孝之心。歷經800多年的風雨滄桑,尚存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徑3.43米,被譽為「江南杉王群」。朱熹的祖墓有好?幾處,而惟獨此處的這些參天大樹,是朱熹留下的有生命的遺物。?
景區內還有千年古驛道等古跡,後人又新建了朱熹紀念館、朱熹詩詞文化碑廊、紫陽書院、廉泉茶亭、寒泉精舍、半畝方塘等與十萬畝天然闊葉林、文公湖等自然風光和諧組合。

新安理學
新安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徽州,因徽州的前稱為新安郡,故這一學派以「新安」定名。
朱熹三度回徽省親,每次逗留數月,所以徽州從其學者甚眾。程朱理學成為徽州正統的學術思想,徽州學者對程朱理學更是信奉不移。
徽商崇朱好儒,毫不吝惜捐資辦書院。在徽商與宗族勢力的共同作用下,朱熹理學對徽州的影響,更是「勝於他邑」。徽州書院「凡數十,以紫陽為大。」
徽州各大族把朱熹的《家禮》搬到「族規」、「家典」中來,目的是維護和加強宗族的統治。因此,徽州封建宗法制度延續時間比其它地區更長,一直到宣統、民國時才逐漸廢除。
徽商與理學,前者是經濟基礎,後者是指導思想,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從而促使徽州文化高度發展,千姿百態,產生了「新安畫派」、「徽派刻書」、「徽派篆刻」、「新安醫學」和「徽劇」等文化門類。

婺源是朱熹故里,又是茶鄉,茶道茶俗也別具特色。

朱熹一生為官五十年,歷事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他的仕途生涯中,當官為民,不僅勸農桑救災荒,關心民間疾苦,自己常常「豆飯藜羹」。回婺源尋根訪祖時,他又親自編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譜》,並撰寫譜序。

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辯論,在朱熹和陸九淵之間展開,因發生在江西廣信府鉛山縣境內鵝湖書院得名。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呂祖謙鑒於朱熹、陸九淵兩派學說論點不同,常引起爭論,故而發起約會,邀朱、陸兩家集會於鵝湖寺。當時,朱熹和陸九淵、陸九齡兄弟皆應邀赴約。

熱點內容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
兒童劈叉教學 發布:2025-05-24 00:25:52 瀏覽:316
什麼什麼什麼明 發布:2025-05-24 00:10:49 瀏覽:793
什麼洗發水能生發 發布:2025-05-24 00:02:39 瀏覽:61
數學拼搭教案 發布:2025-05-23 15:08:28 瀏覽:565
必修一生物課本 發布:2025-05-23 13:00:54 瀏覽:845
小學五年級語文期中測試卷 發布:2025-05-23 11:13:10 瀏覽:478
小學英語教師個人述職報告 發布:2025-05-23 09:09:51 瀏覽:731
戀足師生 發布:2025-05-23 07:40:50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