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園林設計
Ⅰ 校園園藝怎樣設計
學校一般都種植二球懸鈴木(法國梧桐樹),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在一塊土地上作個枯水景觀(在日本相當流行,我國大城市廣場現在也流行),最好是帶有斜坡的,然後在四周種上梅花
Ⅱ 校園景觀如何設計
校園承載著人復文歷史的傳承,是學制生接受知識的場所,典雅、莊重、樸素、自然應該是其本質特徵。
校園景觀設計應分不同功能區域的環境可以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來處理,詮釋對校園精神的理解,從而反映校園的多元性,兼容並蓄,記載不同時期校園發展的歷程。校園不僅是傳授知識職能的教育場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發展的生活環境。通過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可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亦即校園的「場所精神」。你可以去訪問我的網站有一些校園景觀的案例,需要交流設計資料的話可以加我扣扣。
Ⅲ 關於校園園林設計的問題
隨著環境建設的備受重視,各地園林綠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園林建設已能將人與大自然很好地協調,將歷史文化內涵再現出來,對園林設計的各項要求把握得恰到好處,體現出設計者的聰明才智及社會責任感。遊人身在其中,深深地感受到環境的美好,心情舒暢。特別是看到世博園的部分設計及設計的論述,認為好的設計造就了好的園林建設與美好的環境。但是一些地方的園林建設也存在著效果不理想,生搬硬套的現象;有的園林設計在實施過程中改得面目全非;有的植物配置不合理;有的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高,與單位承受能力不相適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設計者水平及責任心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很多設計未經充分的論證,致使設計與實際情況有差距,說服力不強,生成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加強園林規劃設計的論證,將設計的思路、特色、功能,各項綠化指標,對中長期及四季觀賞效果,樹種配置的原則,建設成本及維護管理費用的計算,綜合生態效益和可商榷的內容等一一作出詳細評價,可增強園林設計的說服力,用設計指導園林建設提供有力的依據,可避免受個人(自己和領導)的好惡左右,減少園林建設的浪費,正確評價設計作品的可行性,給別人以字習和討論的機會,同時也有利於自己設計水平的提高。
2、園林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園林設計中的盲目模仿現象
武漢某設計單位曾為我校搞過園林設計,最後設計出的東西全部是模仿別人現有圖紙進行的變化組合,在樹木的配置、植物與建設物的協調、各項園林功能等存在諸多問題。
該設計只能作參考,現仍在我校保存,最後是我們據實際情況進行補救的,但仍給我校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有的設計的道路無作用,而未規劃路的草坪根本不可能控制行人踩出了路,規劃配置未經試種的杜英、木荷、深山含笑等主要生長於長江以南的植物造成了極大損失;木荷作行道樹被驕陽曬裂皮而死,杜英因乾旱多年枝稀葉疏,深山含笑也因無遮光物及不易排水生長不良或死亡,很多花壇不建效果還好些。
好的園林設計是可以借鑒的,條件適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要付原設計者設計費),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氣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條件的協調下才取得好的效果,不進行科學研究,不顧實際盲目模仿,最後適得其反,觀賞效果降低,園林建設生命力不強,經常需要改造,浪費大。
2.2 園林設計被經濟利益驅動
很多園林規劃設計與園林工程建設都是同一單位或個人,為了能使設計方案被接受而在設計中不顧科學,一味地迎合領導的意圖和為了推銷利潤高的樹種或自己有的苗木而隨意規劃。這是產生園林觀賞效果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們這里很多單位及街道的綠化都中了這個圈套。到處都是塔柏、雪松、廣玉蘭、桂花等少數常綠樹木,花少,色暗,四季無變化,覆蓋率低,且許多植株的規劃密度過大,不利於植物生長,一定年限後相互擁擠,不是不易移植就是移植無地方栽,造成浪費。一些人不是充分發揮自己設計方面的才能,而是不顧科學規律,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和迎合領導的意圖,或完全成為當官者思想的執行者,換一位領導換一種設計方案,麻城市金橋大道的綠化規劃就是這樣:前任領導決定建設路中用花壇分隔的雙向車道,兩邊有雪松作行道樹,換了領導又取消分隔花壇,雪松也被換成了香樟,前後折騰造成了一百多萬元的損失。現在還有整條街道用棕櫚或香樟作行道樹的一塊板模式。如果設計人員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對各項綠化指標進行論證,堅持原則,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2.3 園林設計中不負責任的現象
有的設計初看確有可取之處,但實施起來又有困難,出現問題自己也難以解釋清楚,最後或者要改變設計方案或是半途而廢。這是設計人員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求新、求景點豐富,不考慮單位的承受能力,也不論布置是否真正合理,只要設計出來了就萬事大吉,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如花壇確實漂亮但與環境不一定協調,有的雕塑藝術性不強,費用高,或設計在某處的景點多年仍無定論,有的地方假山與周圍環境不協調,或植物配置不當導致綠化覆蓋率低或其他功能不能達到。所有這些如果在設計完成後及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各項綠化指標,分析論證,即可避免。
不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園林綠化設計項目,對設計方案的科學性不進行科學的論證,就難以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不能保證設計的完整實施,達不到理想的質量要求,設計出來的東西負不了責,問題不能解決,最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可見為園林設計項目提供科學依據是極其重要的。
3、園林規劃設計論證的內容
3.1園林綠化應考慮綠化的功能
不論是廠區綠化、校園環境、公園綠化,還是街道綠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3.2提高園林綠化的藝術品味
高品味的園林綠化是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不僅有點線面的合理運用,還要有四季特色的變化,它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於大自然之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3.3應有歷史文化內涵
將自然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系,是人造景點應注意的,能否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圍環境或其他方面協調,並符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經充分論證才有說服力,被人們所接受,景點宜恰到好處,忌貪多、太雜。
3.4對短中長期各項綠化指標進行認真計算
包括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氣體及灰塵和是否符合生態效益等。只有這樣才能決定是選擇單一的草坪還是喬灌木與林下草坪相結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現象,使草坪與樹林相得益彰。
3.5樹種選擇的論證
實踐證明,以什麼樹作主體,配置什麼樹都有講究。我們見過用小葉黃楊作馬尼拉草坪鑲邊最後全被吃掉,小葉女貞綠化草甲殼蟲大暴發難以根除,紅花酢漿草與樟樹相互加重紅蜘蛛的危害,一種樹比另一種生長快最後另一種樹被擠占,外來樹種完全取代鄉土樹種等配置不當的現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慮相互間的生長速度、影響能力、陰陽性,觀花、果、葉的樹如何映樹,病蟲害的交叉性,同種樹的連片與分隔的統一,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等都是選擇樹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鄉土樹種生命力、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大暴發,常綠與落葉樹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3.6科學估算園林綠化的建設成本及管理費用
不同設計方案的園林綠化,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不盡相同,很多本是比較好的規劃設計,由於建設成本和建成後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後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有的草坪被雜草擠占,綠化帶太多難以很好修剪,蛀莖害蟲易危害難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運動場也按高標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費用還是將來維護費用都跟不上,最後仍達不到高水平運動場地的要求。我們近幾年的經驗是既發展一部分高檔次、管理要求高的綠化景點,也積極探索大眾化、低成本、低維護費的綠化方法,並不斷推廣,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時對植物根據性狀的合理選用,論證其管理費用高低,有利於綠化單位更好地達到綠化效果。
4、園林設計的可更改性
經過充分論證的設計,並非十全十美,或無可辯駁不可更改的,應該留有選擇餘地,同時盡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風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異,都有可行之處。自己的設計盡管經過論證,亦難免有忽視或不當之處,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及論證拿出來供建設單位及同行研究,對其進行修改、補充、刪除,吸收別人合理的意見,最後盡可能地完善設計方案,在實施中還能達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這既給別人以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使用單位能一目瞭然各項指標要求,也使自己的設計水平得到提高。
5、對園林設計論證的管理
5.1園林設計的論證應作為該項設計審查的必要條件
園林設計必需附有對設計的論證,至少對設計的指導思想、各項指標、建設成本有詳細的分析,否則設計的審查就通不過,審查時各項指標未達到也不能通過,直到真正滿足各項園林要求為止,這樣就能保證設計的可行性。
5.2園林設計論證應作為實施和將來對該項設計評價的重要依據
由於園林建設水平的評價沒有統一評價標准,很多單位的園林建設效果不理想。至於經濟負擔的提高,有的是設計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建設方面的原因,但很難將責任明確。設計的論證能作為有效的依據,你的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要求等都可以作為評判責任的標准。不負責任的設計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應予以賠償。這樣使園林設計逐步規范,以保護綠化單位的合法權益。
5.3園林設計的論證的保存
設計的論證應與設計一同作為檔案保存,既可作為資料,又可為將來自己的設計成果被剽竊時提供有力證據,有效地保護設計者的知識產權。
總之,對園林設計論證應加強其管理,規范其內容,使其制度化,與設計一同受到重視,相互結合,有效地對設計形成補充,完善設計工作,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最後,需要說明園林設計不同於其他非生物性建設的設計。園林道路、土方、休息建築之外絕大部份是活的植物世界,植物受自然環境因素的主使而生存,因此方案的論證對於許多不可知的自然界變化是難以預估的,所以論證後的規劃在實施中也會發生變化,不可不加以注意。
Ⅳ 哪個大學學園林設計專業好
北京林業大學,你是北京的,我想不會到南京林業大學來的。
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在新浪教育里可以查到的,謝謝 。
Ⅳ 校園綠化設計方案怎樣寫
(一)基本原則
1.整體性:校園綠化應納入學校各項工作的整體規劃之中。大塊綠化的設計,應考慮能給人以整體感。
2.藝術性:校園綠化主體要體現藝術性,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既要注重整體規劃,又要注意局部景點的藝術魅力。
3.實用性:所種植物必須著眼於長遠規劃,在節省經費、凈化環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優點,爭取以最少的投入,獲最大的效益。
(二)基本設計
所考慮的因素包括:
1.校園主體綠化應該有本校特色。所選樹種、花種要因地制宜,適合本地生長。樹種選擇既要適應生態環境,又要能體現傳統文化。不僅要考慮到易成活、耐修剪、壽命長,又要顧及到物種的多樣性,體現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個性化。
2.綠化樹種應豐富多彩,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並豐富學生的知識。若條件許可,應種植不同葉型、樹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樹種,但應注意不宜種植多刺、有惡臭、易引起過敏的樹種。
3.要注重樹木的環保效應。樹木、草地、花卉均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碳等)。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降溫、滯塵、減噪、殺菌、增加空氣濕度等生態功能。
4.綠地生態效益的大小是綠量決定的,而綠量大小則決定於園林植物葉面積大小。喬灌草合理配置的綠地生態綠量,遠大於草坪和大色塊面積的平面綠量。
大樹吸收二氧化碳製造二氧功能是草坪的5倍,吸塵量是草坪的3倍。成片樹陰下的氣溫比草坪溫度低5℃左右。一塊喬灌草科學配置、結構合理的綠地,空氣濕度可增加54%。反觀單位面積投入情況,喬木僅為草坪的1/10,而後者的養護費用遠大於喬木。由此可見,校園應採用以喬木為主、喬灌草結合的綠化結構。
5.綠化是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的最直接的手段。綠化能給人帶來清新、舒適的感覺,使室內也充滿生命力。同時植物也是室外空間布局和空間限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須重視室內植物的擺放。
下面談談喬木、灌木、觀葉植物、草木花卉的不同作用及影響,以便採用最合理的校園綠化格局。
(1)喬木的應用
喬木有常綠性和落葉性,其主幹單一而明顯。常綠喬木樹冠終年翠綠,是優良的造園樹木。樹形有高壯或低矮,並有開花美麗而以觀花為主的樹種。在景觀設計上,必須綜合樹形的高矮、樹冠的冠幅、質感粗細、開花季節、色彩變化等因素加以應用。落葉喬木夏季樹冠綠葉蔽天,冬天落葉,春季萌發新葉或綻開美麗的花朵,其樹形、枝幹線條、質感、色彩等均能隨季節發生變化;尤其是落葉之後,枝幹間隙能透射陽光,可營造冬暖夏涼的舒適環境。在景觀設計作用上,比常綠喬木更加豐富。
推薦樹種:垂柳、廣玉蘭、棕櫚、雪松、白玉蘭、樟樹。
(2)灌木的應用
(觀姿類)觀姿類的灌木,通常以觀賞其美麗的葉形、葉色、樹姿為主,均為常綠性。質感細的灌木,在視覺上能使空間變大,較適合小庭院利用;反之,質感粗的灌木,在視覺上能使空間變小,較適合大面積寬闊的庭院利用。這種灌木可以通過修剪技術改變造型,增加景觀效果。
推薦樹種:海桐、紅繼木、珊瑚樹、紅葉李、紅楓、紅葉桃。
(觀花類)灌木樹形低矮,基部易分枝成多數枝幹,樹冠變化較大,有常綠或落葉的。觀花類的灌木,其花朵鮮明艷麗,在色澤、質感和樹形的表現上,具有強烈的景觀效果。但開花期受季節的影響變化很大,在景觀設計時,必須依季節性的色彩、質感變化加以運用。
推薦樹種:
春:杜鵑、山花、月季、梅花;
夏:紫荊、紫薇、梔子花、石榴;
秋:桂花、木芙蓉、木槿;
冬:山茶、杜鵑、臘梅。
(3)觀葉植物的應用
觀葉植物以觀賞美麗的葉形、葉色為主,包括草本植物,屬多年生植物。觀葉植物依需光量不同可分為陽生植物、中生植物(陽陰性)和陰生植物,在造園應用上,必須選擇有適當光照的地點栽植,使其生長繁茂,葉形美觀。
推薦植物:甘藍、吊蘭。
(4)草本花卉的應用
草花有一二年生草花及宿根多年生草花。草花具有豐富的色彩,在造園應用上可產生很好的效果,其奼紫嫣紅的視覺效果令人心曠神怡。草花以一二年生的觀花類為主。在花期結束後,必須按季節不同更換其他種類;多年生草花葉需要良好的栽培管理,才能連續生長、開花。
推薦花卉:
春(3-5月):瓜葉菊、雛菊、仙客來、一品紅、鳶尾;
夏(6-8月):一串紅、雞冠花、千日紅、石竹、虞美人、鳳仙花、金盞菊;
秋(9-11月):菊、三色堇;
冬(12-2月):牽牛花、水仙。
(5)其它推薦花卉:
荷花、睡花、竹、美人蕉、石蒜、紫藤、常青藤、爬山虎、葡萄、馬尼拉草、三葉草等。
(三)具體規劃
我們大致將校園區域分為五個部分:
1.中心區:以校園中的湖泊為中心,包括四周一片山丘的綠地及行政樓。
2.運動區:包括體育館、籃球場、操場。
3.學習區:科技館、教室。
4.生活區:包括宿舍、食堂。
5.環校綠化帶。
各區由於實際情況不同,需要分區討論。
(1)中心區:該區是校園綠化的主體部分,側重休閑觀賞性。要求樹木造型美觀,常綠,高矮結合:花卉品種多樣,色澤艷麗,四季均有花開;草皮常青,生命力頑強(考慮到有同學會穿越草坪)。
山丘部分:以草坪(馬尼拉草)為主,間或一些樹型優美的灌喬木。如,雞爪槭、合歡、棕櫚、竹、含笑、紫荊、銀杏、紅葉李、紅繼木(適宜大片栽種)、白玉蘭等。
環湖綠化:垂柳。
湖內:適當栽種睡蓮、荷花等水生植物。
行政樓:四周圍以常綠灌木,如珊瑚木、海桐、冬青等。
(2)運動區:此處塵土較大,要注意植物的吸附灰塵、凈化空氣的能力。凈化能力較強的樹種有:夾竹桃,對粉塵、煙霧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每平方米能吸附灰塵5克,被譽為「綠色吸塵器」。泡桐,葉大多毛,分泌黏液,能吸附粉塵,凈化空氣。榆樹:對空氣中的塵埃有過濾作用。據測定,它的葉片滯塵量為每平方米12.27克,名列九種抗污能力較強植物之首,有「粉塵過濾器」之稱。同時,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也有一定的抗性。
(3)學習區:師生在該區工作學習,選擇樹種,要著眼於創造寧靜的學習環境。而綠化得當,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噪音,因為樹冠有很強的消音作用。據生態專家測試,在路上栽種珊瑚樹、楊樹、桂花樹等,可降低噪音5-7分貝。樹木降低噪音的能力,樹冠較小的喬木或灌木,遠比樹冠高大的大,所以珊瑚樹(法國冬青)是理想的樹種之一。此外,雪松、女貞、水杉、樟樹、海桐等對降低噪音也有較好效果。
(4)生活區:生活區應有一個清新、舒適的環境,綠化時要考慮為同學們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建議種植灌木叢,並以觀賞性灌木為主。如桂樹、臘梅、茉莉等有香味植物。甬道兩旁可種月季、玫瑰、美人蕉、菊花、紫荊等花卉。另外,還可以考慮種植紫藤、葡萄等攀延類植物。
(5)環校綠化帶:應選擇蔭濃、生長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抗煙塵、抗病蟲害的樹種。如,懸鈴木、合歡、槐樹、喜樹、檜柏等。還可選擇高大喬木做外圍防風植物。
(6)其他建議:在學校大門口種植兩棵高大的雪松,體現名校風格。
Ⅵ 校園景觀設計的要素
①文化:每所校園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把握校園歷史的延續,保留文化的部份,應適當地考慮將校園的文化、歷史體現在校園的環境設計中。讓師生在其中能感受到學校的文化氣息。
②學習: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比如在各教學樓、宿舍樓前進行綠地的設計,為在校人員提供一個或賞、或游、或學習的完美空間。
③交通:大學校園師生眾多,一般人數都在一萬以上,要讓校園內的道路既能疏導交通,又能讓穿越其中的師生感受經過設計的環境的美麗,盡量減少無效的道路設計,使得在校師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學習。
④休閑娛樂:在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要讓學生能夠多方面方展,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校園設計應考慮供學生、師生交流的場所和空間,像是彼得·沃克 為哈佛大學設計的唐納噴泉以一種非傳統的形式表現噴泉景觀,呈現四季的變化,深深紮根在人們的記憶中。
⑤生態發展:可持續、低耗能、生態環境是目前景觀設計所追求的一個目標,也是校園環境設計應遵循的原則,生態的景觀設計能保證校園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⑥心理需求:我們通過道路、構築物、植物的合理規劃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會讓身處此環境中的人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心理聯想,對校園中的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身在其中的人猶如在大自然叢林中般,從而給師生帶來內心的平靜。
Ⅶ 校園綠化設計方案怎樣寫
(一)基本原則
1.整體性:校園綠化應納入學校各項工作的整體規劃之中。大塊綠化的設計,應考慮能給人以整體感。
2.藝術性:校園綠化主體要體現藝術性,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既要注重整體規劃,又要注意局部景點的藝術魅力。
3.實用性:所種植物必須著眼於長遠規劃,在節省經費、凈化環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優點,爭取以最少的投入,獲最大的效益。
(二)基本設計
所考慮的因素包括:
1.校園主體綠化應該有本校特色。所選樹種、花種要因地制宜,適合本地生長。樹種選擇既要適應生態環境,又要能體現傳統文化。不僅要考慮到易成活、耐修剪、壽命長,又要顧及到物種的多樣性,體現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個性化。
2.綠化樹種應豐富多彩,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並豐富學生的知識。若條件許可,應種植不同葉型、樹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樹種,但應注意不宜種植多刺、有惡臭、易引起過敏的樹種。
3.要注重樹木的環保效應。樹木、草地、花卉均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碳等)。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降溫、滯塵、減噪、殺菌、增加空氣濕度等生態功能。
4.綠地生態效益的大小是綠量決定的,而綠量大小則決定於園林植物葉面積大小。喬灌草合理配置的綠地生態綠量,遠大於草坪和大色塊面積的平面綠量。
大樹吸收二氧化碳製造二氧功能是草坪的5倍,吸塵量是草坪的3倍。成片樹陰下的氣溫比草坪溫度低5℃左右。一塊喬灌草科學配置、結構合理的綠地,空氣濕度可增加54%。反觀單位面積投入情況,喬木僅為草坪的1/10,而後者的養護費用遠大於喬木。由此可見,校園應採用以喬木為主、喬灌草結合的綠化結構。
5.綠化是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的最直接的手段。綠化能給人帶來清新、舒適的感覺,使室內也充滿生命力。同時植物也是室外空間布局和空間限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須重視室內植物的擺放。
下面談談喬木、灌木、觀葉植物、草木花卉的不同作用及影響,以便採用最合理的校園綠化格局。
(1)喬木的應用
喬木有常綠性和落葉性,其主幹單一而明顯。常綠喬木樹冠終年翠綠,是優良的造園樹木。樹形有高壯或低矮,並有開花美麗而以觀花為主的樹種。在景觀設計上,必須綜合樹形的高矮、樹冠的冠幅、質感粗細、開花季節、色彩變化等因素加以應用。落葉喬木夏季樹冠綠葉蔽天,冬天落葉,春季萌發新葉或綻開美麗的花朵,其樹形、枝幹線條、質感、色彩等均能隨季節發生變化;尤其是落葉之後,枝幹間隙能透射陽光,可營造冬暖夏涼的舒適環境。在景觀設計作用上,比常綠喬木更加豐富。
推薦樹種:垂柳、廣玉蘭、棕櫚、雪松、白玉蘭、樟樹。
(2)灌木的應用
(觀姿類)觀姿類的灌木,通常以觀賞其美麗的葉形、葉色、樹姿為主,均為常綠性。質感細的灌木,在視覺上能使空間變大,較適合小庭院利用;反之,質感粗的灌木,在視覺上能使空間變小,較適合大面積寬闊的庭院利用。這種灌木可以通過修剪技術改變造型,增加景觀效果。
推薦樹種:海桐、紅繼木、珊瑚樹、紅葉李、紅楓、紅葉桃。
(觀花類)灌木樹形低矮,基部易分枝成多數枝幹,樹冠變化較大,有常綠或落葉的。觀花類的灌木,其花朵鮮明艷麗,在色澤、質感和樹形的表現上,具有強烈的景觀效果。但開花期受季節的影響變化很大,在景觀設計時,必須依季節性的色彩、質感變化加以運用。
推薦樹種:
春:杜鵑、山花、月季、梅花;
夏:紫荊、紫薇、梔子花、石榴;
秋:桂花、木芙蓉、木槿;
冬:山茶、杜鵑、臘梅。
(3)觀葉植物的應用
觀葉植物以觀賞美麗的葉形、葉色為主,包括草本植物,屬多年生植物。觀葉植物依需光量不同可分為陽生植物、中生植物(陽陰性)和陰生植物,在造園應用上,必須選擇有適當光照的地點栽植,使其生長繁茂,葉形美觀。
推薦植物:甘藍、吊蘭。
(4)草本花卉的應用
草花有一二年生草花及宿根多年生草花。草花具有豐富的色彩,在造園應用上可產生很好的效果,其奼紫嫣紅的視覺效果令人心曠神怡。草花以一二年生的觀花類為主。在花期結束後,必須按季節不同更換其他種類;多年生草花葉需要良好的栽培管理,才能連續生長、開花。
推薦花卉:
春(3-5月):瓜葉菊、雛菊、仙客來、一品紅、鳶尾;
夏(6-8月):一串紅、雞冠花、千日紅、石竹、虞美人、鳳仙花、金盞菊;
秋(9-11月):菊、三色堇;
冬(12-2月):牽牛花、水仙。
(5)其它推薦花卉:
荷花、睡花、竹、美人蕉、石蒜、紫藤、常青藤、爬山虎、葡萄、馬尼拉草、三葉草等。
(三)具體規劃
我們大致將校園區域分為五個部分:
1.中心區:以校園中的湖泊為中心,包括四周一片山丘的綠地及行政樓。
2.運動區:包括體育館、籃球場、操場。
3.學習區:科技館、教室。
4.生活區:包括宿舍、食堂。
5.環校綠化帶。
各區由於實際情況不同,需要分區討論。
(1)中心區:該區是校園綠化的主體部分,側重休閑觀賞性。要求樹木造型美觀,常綠,高矮結合:花卉品種多樣,色澤艷麗,四季均有花開;草皮常青,生命力頑強(考慮到有同學會穿越草坪)。
山丘部分:以草坪(馬尼拉草)為主,間或一些樹型優美的灌喬木。如,雞爪槭、合歡、棕櫚、竹、含笑、紫荊、銀杏、紅葉李、紅繼木(適宜大片栽種)、白玉蘭等。
環湖綠化:垂柳。
湖內:適當栽種睡蓮、荷花等水生植物。
行政樓:四周圍以常綠灌木,如珊瑚木、海桐、冬青等。
(2)運動區:此處塵土較大,要注意植物的吸附灰塵、凈化空氣的能力。凈化能力較強的樹種有:夾竹桃,對粉塵、煙霧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每平方米能吸附灰塵5克,被譽為「綠色吸塵器」。泡桐,葉大多毛,分泌黏液,能吸附粉塵,凈化空氣。榆樹:對空氣中的塵埃有過濾作用。據測定,它的葉片滯塵量為每平方米12.27克,名列九種抗污能力較強植物之首,有「粉塵過濾器」之稱。同時,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也有一定的抗性。
(3)學習區:師生在該區工作學習,選擇樹種,要著眼於創造寧靜的學習環境。而綠化得當,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噪音,因為樹冠有很強的消音作用。據生態專家測試,在路上栽種珊瑚樹、楊樹、桂花樹等,可降低噪音5-7分貝。樹木降低噪音的能力,樹冠較小的喬木或灌木,遠比樹冠高大的大,所以珊瑚樹(法國冬青)是理想的樹種之一。此外,雪松、女貞、水杉、樟樹、海桐等對降低噪音也有較好效果。
(4)生活區:生活區應有一個清新、舒適的環境,綠化時要考慮為同學們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建議種植灌木叢,並以觀賞性灌木為主。如桂樹、臘梅、茉莉等有香味植物。甬道兩旁可種月季、玫瑰、美人蕉、菊花、紫荊等花卉。另外,還可以考慮種植紫藤、葡萄等攀延類植物。
(5)環校綠化帶:應選擇蔭濃、生長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抗煙塵、抗病蟲害的樹種。如,懸鈴木、合歡、槐樹、喜樹、檜柏等。還可選擇高大喬木做外圍防風植物。
(6)其他建議:在學校大門口種植兩棵高大的雪松,體現名校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