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防範
1、首先學校必須重視,規范校園管理、對學生打架斗毆事件嚴肅處理,對涉嫌校園欺凌的主要學生要進行監督教育,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跟進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2、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校園,同學放學回家可以結伴同行。
3、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過後向家長班主任學校反映。
4、你有勇氣的話就去打他,打怕了自然他會退縮。如果實在不敢,有朋友是最好的,叫上朋友一起,朋友越多越好,打怕他了,就從此不敢了。還有就是被欺負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或者老師,只要你肯在他們面前說實話,相信那些不良的學生不會再來找你的。
㈡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
近些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許多學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法制與規則教育,忽視生命、尊重與心理教育,由於很多國家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在欺凌過程中,欺凌者會對受害者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9、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准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0、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㈢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如何防止校園欺凌
尋求幫助:
不要害怕向外界尋求幫助的行為會造成更壞的結果,當自我能力無法解決被欺凌的事實,應該主動積極的將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進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規的求助對象有父母、老師、學校、社會公益組織。執法機關等。
保護自己: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當合法並且有效的保護自己,逃避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卻解決不了後續的成長問題。性格的養成是眾多小事件慢慢的積累而成,一個逃避問題的孩子,始終會遇到無法逃避的生活。
鍛煉身體: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校園欺凌表象上的傷害大多來自肉體,鍛煉身體以保證自己不會是被欺辱的對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團結同學:
統計而言最容易受到學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單的,不能與其他學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們在學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關注,所以最容易成為被欺凌者。團結同學是指融於一個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結別人。
樹立自信:
不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將被欺凌當做命運,不要自卑。在行為上思想上強大自己,不去畏懼凌霸,但是也不要將強硬反抗作為唯一的手段。旁觀者敘述的並不是被欺凌者的實際情況,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學會復制旁觀者的所作所為。
㈣ 如何防範校園暴力
一、學校要來切實履行起自己自的教育管理責任,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校園暴力
二、公安部門要加大打擊校園暴力的力度
三、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其心理的容納性和承受力
四、大力加強安全法制教育
犯罪預防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過程,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和行為規范是從小養成的,如果從幼兒時期就過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對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長對其過度地溺愛或打罵,形成驕縱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時一旦有實施暴力的能力和誘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範青少年犯罪必須從小孩做起,預防得越早,減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法制教育當然是應該做的,但人並不是懂得法就可以不犯罪了。對孩子來說,還是應該教導他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或者讓他們形成法制感。所謂法制感不是具體的法律或條文,而是讓人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應該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應該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也就是要培養孩子有一種非常樸素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