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校園文化
⑴ 慈善進校園 徵文 要求800字
四月的江城,花香沁人,書香四溢,在全市如火如荼開展創建「讀書之城」之際,武漢市慈善總會也適時推出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播慈善文化,慈善理念,讓愛在青少年心中成長。
4月23日下午,由市慈善總會、武漢萬達東湖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舉辦的「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閱讀徵文大賽(武昌賽區)」啟動儀式在武昌區棋盤街小學舉行,向首批本科畢業論文5所小學發放4200冊慈善讀本。
小學版《慈善讀本》像是一本插圖畫冊。翻開目錄,「愛心」是這本慈善讀本的主打詞。記者在讀本第10頁,大幅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劇照顯得很歡樂。這正是數孩子都非常喜愛的動畫片角色。以「羊」字入手,解讀了漢字「善」的由來,再轉述孟子講述關於善的故事,顯得十分生動、自然。棋盤街小學的學生剛接過讀本,就愛不釋手,高聲地朗讀。
全書分為愛心歌曲、愛心圖片、愛心故事、愛心童話、愛心劇場、愛心行動等單元。每章都會四五個愛心活動項目。以組織愛心歌曲比賽、愛心圖片、舉辦愛心畫展,到愛心故事即興表演等,20多個愛心活動項目,全部論文範文小學生設計的。武昌棋盤街小學萬康老師說,這些活動操作性很強,也很好玩,將學生暑假實踐活動的補充。
翻閱全書,目錄中出現一次「慈善」,更「錢」字。在「制訂愛心行動案例」中提及,舊書、變賣廢品等方式參與慈善。參加會議的武漢市慈善總會名譽會長吳天祥深有感觸地說,慈善僅是捐錢,更的是有慈善意識、愛心,習慣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發行《慈善讀本》要先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慈善的種子。
市慈善總會在武昌選取5個學校(棋盤街小學、路小學、路金都小學、大東門小學、三道街小學),贈送《慈善讀本》4200本,同期在5個學校開展「《慈善讀本》閱讀徵文大賽」活動,10月初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作品獎,以中選出作品在《慈善人》叢刊和武漢市慈善總會網站刊登,並推薦到慈善總會。
此前,市慈善總會還聯合衣加醫扶貧醫療救助義工站到農民工子弟學校立新小學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慈善文化講座。與湖北經典音樂廣播、湖北大學通識學院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公益環保知識講座暨經典詩文吟唱會」。下市慈善總會還將在全市開展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的活動,以動員和引導更多的人、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營造良好的慈善事業進展環境。
⑵ 慈善文化進校園短文50字
慈善文化進校園:【愛心創造奇跡】
"最終,他被救活了,他的身體里流著十多名同志的血液。"媽媽講完了這件發生在她們公司的事。我驚訝得張開了嘴,用手摸著下巴,眼睛瞪得大大的。難以置信,媽媽的同事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幾個月前,他靜躺在手術室的床上,進行一場小手術。不幸的是,這場不引人注目的小手術竟帶來了敗血症。幾個調皮的致病細菌跑入了他的血液循環系統,卻釀成了嚴重的敗血症。他的器官功能開始衰竭,面色蒼白得發青,很快就被醫生告知病危。要治好他,必須要大量新鮮O型血液,即便如此,死亡率還是高得駭人。救人如救火,眼看他逐漸失去了意識,已在死亡邊緣徘徊,公司里30多名同事在第一時間趕赴上海,不是O型血的同事只恨自己不能在危急關頭幫上一把,就在紹興翹首默默祈禱。
在獻血現場,同事們愛心涌動。一名退伍軍人第一個捋起袖子抽血化驗,獻血小板;一位孩子患重感冒的父親為搶救同事毅然趕來獻血;獻血隊隊長獻完血後顧不上休息,忙著為大家安排食宿,協調各種工作;還有一位父親剛去世的員工,多日勞累的他第一次測血壓沒合格,但他堅持要求休息後再測量第二次,他說,好不容易來到上海,獻不上血,那有多遺憾。一管管新鮮的血液流進他的血管,這些血液來自於不同的身體,飽含著同一種愛心和希望,奔赴同一個軀體。經過一個星期的搶救,那不同的血凝聚成的一股力量,竟推動了他體內的循環,使他的生命重獲動力,如一座廢棄的工廠重新運作。他的心靈流著幾十個人的血液,這支撐起他生的信念。他的面色漸漸紅潤,器官功能漸漸恢復,漸漸能獨立行走,很快他又成了一個不普通的正常人。
愛心的力量竟如此驚人,誰能相信愛心這個抽象的東西竟能扶持起一條垂危的生命。愛心足以創造奇跡,愛心能給久陷沙漠的人一片遼闊的綠洲,愛心能給身陷囹圄的人一次珍貴的機會,愛心更能給奄奄一息的人一絲重生的希望。讓我們都獻出自己的愛心去感受生命的溫暖!
⑶ 陽光愛心學校的活動推介
陽光愛心學校將開展各種活動,重點放在增加我們與愛心教師以及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溝通上。另外,我們將針對我們愛心學校的特點,爭取舉辦更多的活動,並保證將其辦得有聲有色,來增加我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1.愛心支教基地。
陽光愛心學校自成立以來,堅持弘揚「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的志願服務精神。從建校至今,愛心學校教師每周都到愛心基地給學生上課。我們通過與愛心基地的授課老師進行交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授課方式。以小組輔導為主,特殊情況進行一對一單獨授課方式,為愛心基地的學生帶去了快樂與知識,也為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送去了愛心。為適應愛心基地的不斷發展與壯大,陽光愛心學校每年都會進行「九月陽光」納新活動,以滿足教學任務的需要。伴隨著陽11年的不謝努力,愛心教師這個團體也做出了受人肯定,讓自己自豪的成績。
2.吉林省博物院基地。
吉林省博物院志願者隸屬於陽光愛心學校文化部,主要參與吉林省博物院組織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志願活動。文化部和吉林省博物院合作為廣大志願者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平台,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文化部向吉林省博物院志願者頒發吉林省博物院官方誌願者證。
3.社區志願服務基地。
社區志願者,主要服務於「愛起航小課堂」。「愛起航小課堂」是為社區里家庭貧困,而學習上又有困難的中小學生建立起的一對一的學習輔導班。每個周末,我們會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把志願者和孩子們聚在一起,輔導功課,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我們秉著「走進社區,服務社區」原則,致力於把大學生的熱情與溫暖傳送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4.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基地。
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是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創辦的全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院,開創了我國視障、聽障和肢體殘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同時,特教學院也是吉林大學陽光愛心學校繼東嶺小學,省博物館,社區之後,在2014年最新創設的志願者活動基地。陽光愛心學校的志願者們與特教學院師生一起創辦過多起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激發出志願者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讓特教生們展現他們的風采,得到鍛煉與肯定,收獲自信與愛心。
5.愛心書屋。「愛心書屋」工程是在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青團委領導下,陽光愛心學校努力打造的又一項愛心公益事業。「愛心書屋」旨在提高書本的利用率,引領低碳生活,同時帶領更多的人奉獻愛心,引領公益事業的新潮流。這是「愛心書屋」公益事業的兩大組成部分。「愛心書屋」通過商業運作的方式實現對學校以及學生手中的舊書進行再利用。通過市場實現對資源(書本)的合理配置。通過運作得到的資金一部分用來維持愛心書屋的運營的同時,另一部分資金用來做愛心捐贈等慈善活動。愛心書屋工程不僅僅可以促進低碳生活的流行,而且它還是陽光愛心學校實現公益事業的一種重要途徑。「愛心書屋」工程更是為廣大學子提供了一個很好實踐平台,順應了當代高等教育的潮流,同時也相應了黨中央十八大以來的號召,在政策上將深受支持。我們將愛心書屋工程定義為三個「平台」:商業平台、公益平台、實踐平台。商業平台:愛心書屋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商業平台。它通過運營現有資源實現盈利,但是商業性只是它的一種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它的商業性來實現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公益。公益平台:從更高層次來看,愛心書屋不僅僅是一商業化的平台,它更是一個公益平台。愛心書屋通過盈利實現自己的公益夢想,通過經營降低莘莘學子的教育費用,通過運作實現循環利用,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愛心書屋將會是一個引領吉林大學社團發展新潮流的愛心公益平台。實踐平台:愛心書屋的運營將會為廣大學子提供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通過管理運營愛心書屋,使更多的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一個近乎於「公司」運營平台中,在就業以前就實地磨練,同時公益思想也會貫穿始終。這里將會是一個最好的實踐平台,將會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富有公益愛心的人才。
⑷ 關於校園文化的一篇作文
在校園里隨時隨處轉轉,都能發現美麗的東西。
早上7點鍾到校,看到的是運動員在教練的帶領下跑步、蛙跳、打乒乓、墊排球……晨練的老師在疾行、倒走,這時候,嘹亮的銅管樂聲充盈校園,那是一種運動之美,一種力量和健康之美,一種意志和毅力之美,一種迸發出來的雄壯之美。
幾乎同時,行政護導、區域護導到崗了,學生和老師陸續來了,或相互問好,或相互笑笑,或簡單交流過去時光值得一說的見聞,或其他別的什麼,開心處,哈哈大笑,不開心處,說、聽幾句安慰的話,這是一種禮貌的美,人情的美,人際關系和諧的美。
上課了,走廊上巡視,有的班,教師激情上課,學生認真聽講;有的班,教師故留懸念,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還有的班很安靜,那是學生在做作業,教師則在巡迴輕聲指導。碰到家校開放日,校園里又多了專注慈愛期待的目光。朗朗的讀書聲,鍵盤的敲擊聲,加上悅耳的歌聲、琴聲……這是校園中特有的美,敬業之美,燭光之美,成功之美,桃李之美。
課間10分鍾也很美,我剛教書時,三年級的《語文》教材里有一篇課文就叫《課間10分鍾》,課文描繪的是在課間,孩子們打球、爬竿、跳皮筋、踢毽子,是那麼快樂和放鬆。那是兒童特有的調皮之美,童趣之美,活力之美,校園里的熱鬧之美。
校園里還有一種美叫安靜。午睡鈴響起,孩子們開始睡了,沸騰的校園一下子安靜下來了,這時候,我們老師可以安睡,可以閱覽,可以聽音樂,可以網上泛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寫博客、記日誌、簡訊聊天……多麼悠閑和自在。當然此時,還有一些老師學生在細心呵護這份安寧和閑適,那是在護導的老師和學生。
吃飯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上食堂;鈴響了,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到操場,到電腦房,到音樂教室,到他們該去的地方上課活動;運動員進行曲響起,大課間活動開始了,在陽光下,到操場上,讓我們一起來運動,曬曬太陽,流流熱汗,舒暢心情;放學了,《夕歌》歡送整齊的路隊出校門,校門內外是師生親切的道別聲。這是一種規范之美,一種秩序之美,一種文明之美,一種活力之美,一種教育的成功之美。
校園里還不時傳來美好的消息。誰的論文、課件、教案獲獎了,誰評上什麼了,職務晉升了;誰找到心上人了,誰家的姑娘小伙要結婚了;誰生了男孩和女孩甚至男孩女孩一起生了;誰家喬遷之喜了。嘿嘿,我們有酒可以喝了。工作著、生活著是那麼美麗,家庭和事業是那麼美好!
校園之美,美在同伴互助,攜手共進,美在老教師的引領,美在中青年教師的玉琢。通過網路,我們的課堂之美,博客美文,還傳播到了遙遠的地方。
我們的校園還飛揚著愛心之美。捐款助學,捐款助困,東南亞海嘯,汶川大地震,我們慷慨解囊,愛心傘,陽光媽媽牽小手,溫暖著孩子們的心。我們獻出了愛,我們也收獲著愛。
我們有蕭山小學中最美的校園。這不光是目之所及的存在,更是基於工作在這所學校產生的情和愛。我們的老師敬業愛崗,我們的幹部實干創新,我們以制度管理學校,我們以人文打造民主和諧校園。我們相互團結、愛護、幫助、奮進,努力創建學校品牌。我們已得到家長、社會、同行、上級的肯定和贊賞,工作在這里,我感到幸福!
校園既有的美麗,是我們的心血和汗水,需要我們共同去愛護;校園尚有更多的美麗,需要我們一起去挖掘和創造。我們努力吧!
老師們,我們是不是在花壇的大石頭上刻上一個大大的「美」呢?!
⑸ 愛心捐贈 情滿校園
岩嶺中小學是石城最北端的一所偏遠九年一貫制學校。這里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崇文重教。
近年來,學校以縣教育局"1531"工作要點為指導,以"耕讀立身 明德達人"為辦學理念,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國檢"為契機,秉承溫革精神,全面實施校園"綠化美化文化"工程,著力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社會滿意度得到了持續提高,教育事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謝兆餘先生和張望南先生的付出是善舉,播種的是愛心、留下的心繫家鄉、情系教育的美德。我們將勵精圖治,紮根山區,為岩嶺教育的騰飛不懈努力。
岩嶺中小學在縣教育局提出的打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社會樂助"的快樂教育征程上砥礪前行。讓我們共同攜手,用愛心和真誠撐起岩嶺教育美好的明天。
⑹ 慈善文化進校園~走進昆區作文600字.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慈善文化進校園》。
「愛心是風,吹遍每個角落;愛心是雲,點綴整片天空;愛心是雨,滋潤大地萬物;愛心是樹,遮擋熾熱夏陽。」是啊,愛心是風,愛心是雲,愛心是雨,愛心是樹,愛心是„„
人間充滿了愛,因為有愛,人間所以更加美好,因為有愛,生活所以更加燦爛,因為有愛„„
霍英東,他不僅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而且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二百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四十億元。
他為什麼會捐助近二百億元?就因為他心中有愛。一些心中無愛的大富豪,一毛不拔,見到一些窮人,還會去嘲笑他們。只有心中有愛,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世界因為愛,所以有了一切,才是一個真正的世界;人因為愛,所以有了感情,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愛,什麼是愛?愛,是同學摔倒時的一次攙扶;愛,是朋友傷心時的一次安慰;愛,是別人困難時的一次幫助。愛可以體現在任何事物上,可以說,世界就是愛組成的,世界充滿了愛,愛也灑滿世界。
我們的大街小巷處處充滿了愛,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愛走進校園,校園更美好,愛走進人心,人心更美好,愛走進„„
⑺ 校園文化簡介
我以前的學校是這樣寫的。分類寫: 校園文化簡介 關於動態文化,主要表現為行規文化、個性文化、感動文化。
行規文化 行規文化主要體現為學生身上的禮儀規范、行為規范、上課規范、活動規范、實驗規范等,在南北校區的來來往往中,還體現了交通規范。
個性文化 個性文化是代表我們學校學生特徵的一種外在體現,以要中校服、學生胸卡、學生停車牌、校園一卡通等物化體現相輔助。
感動文化 感動文化又稱為愛心文化,主要表現為師生間、生生間的愛心幫助,包括對「學習特困生」的「一幫一」活動,對「思想特困生」的「組幫一」活動,對「生活特困生」的「班幫一」活動。這些活動,初期表現為一種活動發動,現在則成熟地表現為一種自主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為感動文化。物化體現為班級愛心基金、班級學習幫教小組、團委愛心基金、學校心理信箱、心理熱線、心理咨詢室、心理測試軟體、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靜態文化學校的靜態文化,主要表現為校園景觀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
景觀文化 景觀文化的建設與形成和這幾年學校南北校區的改造工程同生同長,我校顧校長把它寫成《要塞中學校園拾景》(一)、(二)、《要塞中學理想廣場》三篇包含教育寓意,又富詩情畫意的教育美文在報刊上發表出來,有培園品書、鍥而亭思、寧園細步等二十個校園教育景觀,在教育的藝術價值上,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體驗美、追求美、實現美。在德育工作意義上,以景感人、以美育人,引導學生追求儀表美、環境美、言語美、行為美、心靈美。
(1)樓文化、園文化
學校主要建築大樓、花園都有題名、出處、意境和內涵。南校區食堂取名為香格里拉,將國際盛名的飲食文化引進校園,「香 」字更激發了師生的想像和食慾。學生宿舍樓取名為春華公寓、秋實公寓,不僅涵蓋了男、女生宿舍的意義,還體現了學生公寓的美和學生青春年華的美。弘毅樓、博學樓、志遠樓則喻示出學生的追求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一個個的花園則又代表著一種心靈境界、思想境界。培園,培根育人;熙園,和熙和諧;寧園,寧靜致遠;九思園,君子有九思。
(2)場文化、路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將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廣場、路,都寓以育人的含義。理想廣場,教育學生樹立理想、放飛希望;三友廣場,教會學生與真理為友、與文明為友、與大師為友;三立廣場,熏陶學生要立志、立德、立業,這又是校風的物化體現。南校區中央達到取名為振寧大道,既體現我們科技教育的追求,又激發了學生投身科學實踐的雄心。
(3)廊文化、角文化
新課程的價值意義在以人為中心,校園一景一情、一草一木,走廊、牆角的建設構思都是為育人而服務的,體現出讓每一塊牆壁說話、讓每一個景點怡情的育人功能。
學校著名的走廊有科技長廊,一方面採取高科技的電學、光學原理建設,一方面又是宇航科技發展的歷史;北校區志行連廊(志遠樓、行知樓)建設有三樓的藝術長廊和二樓的群星璀璨,分別將師生作品和師生中的校園星光人物展示出來。
理想廣場名人角,將一些科學家、名人、大師請出來,讓空談的說教改為學生直面的,潛移默化的感受。南校區懿德一景,採用《論語》「懿德」,引導學生走入大門、走進校園,要養成美好的品德,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要具有美好的品德。
校園教育景觀還在路邊、園中、牆上,有求知、放飛等雕塑,有凌雲、靜專等石刻,無不從規范學生一個個小小的行為到培養成一個個小小的習慣體現出校園景觀與人文並重,知識與育人並舉的靈動文化。
制度文化 德育工作的貫徹、發動、推動,我們認為首要根本是制度建設的完善。從大處著眼,我們進行了《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再學習,在學習中交流,由分管校長主持「怎樣做一個可愛的要中人?」、「怎樣做一個文明的要中人?」的學生論壇活動,做到規范行為先從規范思想、規范認識上抓。
為更有效的開展人文德育建設,學校政教處通過團委、學生會發動的自下而上的討論活動,訂立了「要塞中學校園一日常規」、「班級公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文明班評比條例」、「文明宿舍考核條例」,出台了評定「行規示範學生」、「行規示範班級」、「行規示範宿舍」的相關規定,以完善的制度文化建設來指導學生行為的規范。
課程文化 伴隨著2002年秋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行,學校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我們自主開發了具有濃郁學校特色、個性特徵的校本課程及教材。結合我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特色優勢,開發了《航模教程》、《Flash 基礎》、《機器人實驗》;結合我校「江蘇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的項目優勢,開發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測讀本》;結合我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綜合實踐及其師資建設》實驗學校」的科研優勢,開發了《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彩票與數學》,並分別由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由此,構成了與人文德育相影相隨的課程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由學校精神和文化苦旅構成。
高懸於精神文化之上的是校長的辦學思想。走進南校區大門,表達校長辦學思想的一幅校園風景畫拔地而起,旁邊是高大的「長征三號」捆綁式火箭模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生輝,如同學校的個性一樣不趨同、不媚俗,擁有挑戰的血型、奮博的氣質、奇異的風采。喻示著要塞中學在校長辦學思想的感染下,師生們自主地發展自我,用敏銳的視角、超凡的見識,播下自己獨特的思想,收獲一種個性的行為。
三風代表著學校的一種存在個性、發展個性。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立志、立德、立業」的校風,「好學、好問、好思」的學風,「求實、求真、求新」的教風。在南北校園細步,不僅能夠看到三風的宣傳,更能感受到三風的渲染。
這幾年來,因特色的發展帶動了校園精神的重建。在特色之路上,在潛移默化中,一種含意創新的校園精神構建起來,這就是「崇尚科學、崇尚實驗、崇尚理性、崇尚創新」。在人文德育建設中更加註重科學的態度、實踐的檢驗、理性的感悟、創新的探究,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入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和校園文化一同生長。正是由於這種校園精神默默支撐著的可靠和雄厚,才會使學校的人文德育更能讓我們學生信服,感人而又憾人。校園精神本身來源於科學的立論,來源於無可辯駁的實踐的啟發,得到了3300多名師生的真摯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新時期的學校德育還面臨著改革開放、信息化、網路化時代帶來的新問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影響著廣大青少年學生。學校開展了特色的文化苦旅活動,近距離的有革命傳統教育的踏青掃墓活動,欣賞風景名勝的春遊、秋遊活動,不是車來車去,以車代步,而是走一段、載一段,以到達階段性的目的地為營地目標,自己尋訪、探究名勝古跡為過程方法,以文化苦旅的方式來指點學生人生未來的征程。遠距離的有赴革命聖地延安的「紅色之旅」夏令營,赴祖國首都北京的「科技之光」夏令營,在革命老區到我校扶貧支教的延川縣延水鎮中學開展「手拉手、心連心」的文化苦旅活動,翻越大山溝壑,吃饃饃鹹菜、睡窯洞土坑,這些活動用學生的口氣來說:「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更遠的有出國赴新加坡、澳大利亞修學旅行,將革命傳統文化、現代科技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納入到文化苦旅的探究活動中。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源自我校的青少年科技特色教育。在特色教育上我們開辟了國防科技教育、模型科技教育、活動科技教育、現代科技教育四大塊陣地。2002——2003年,學校投入建成了科技館,凝聚了師生們的聰明睿智,更是凝聚了師生們熱愛勞動、勤於創造的高尚行為和道德情操。建設科技館的過程,就是我們要塞中學的人文德育大展示、大檢閱的過程。
走進學校科技館,底樓就有「水從何來」、「水力發電車」,在金鑰匙指引下,讓我們拾階而上,登上科學大轉盤,去徜徉於中外科技成果的長河裡。
我們彷彿置身於遠古,與恐龍們同樂:我們彷彿深潛於海底,與游魚們嬉戲;我們彷彿身處蝴蝶泉邊,盡覽蝶中聖品;我們彷彿……
我們可以靜觀火箭騰空而起;我們可以觀測天體運行;我們可以跟隨「神五」宇航員探索宇宙的奧秘;我們可以……
在這里,我們認識了生態萬象,我們在浩瀚宇宙探秘,今天的好奇,就是我們明天創新的火苗,我們的未來世界必將更加精彩,更加絢麗!
⑻ 慈善文化進校園主題應該寫什麼急急急急急
慈善文化進校園主題應該寫:
1、心在動 情在動
2、撒播愛心,共創和諧中國夢
3、慈善文化進校園,慈善雨露育青苗
⑼ 慈善文化走進校園徵文450字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慈善文化進校園》。
「愛心是風,吹遍每個角落;愛心是雲,點綴整片天空;愛心是雨,滋潤大地萬物;愛心是樹,遮擋熾熱夏陽。」是啊,愛心是風,愛心是雲,愛心是雨,愛心是樹,愛心是
人間充滿了愛,因為有愛,人間所以更加美好,因為有愛,生活所以更加燦爛,因為有愛
霍英東,他不僅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而且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二百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四十億元。
他為什麼會捐助近二百億元?就因為他心中有愛。一些心中無愛的大富豪,一毛不拔,見到一些窮人,還會去嘲笑他們。只有心中有愛,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
世界因為愛,所以有了一切,才是一個真正的世界;人因為愛,所以有了感情,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愛,什麼是愛?愛,是同學摔倒時的一次攙扶;愛,是朋友傷心時的一次安慰;愛,是別人困難時的一次幫助。愛可以體現在任何事物上,可以說,世界就是愛組成的,世界充滿了愛,愛也灑滿世界。
我們的大街小巷處處充滿了愛,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愛走進校園,校園更美好,愛走進人心,人心更美好,愛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