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林坪中學
⑴ 工業基地能否上馬農業項目
我正在建雞棚,對納溪養雞情況有所了解。
1 成規模的是天仙鎮的「樂道子",也就是林下雞烏骨雞,各鄉鎮的農貿市場都有其銷售,(天仙鎮去找問估計要便宜些)一斤左右,十幾塊一斤過秤,我沒有買,成本高,想自己育,不過對於沒有經驗的可以降低風險
2 護國過去的上馬嶺有養」泰和烏骨雞「。也就是全身白細毛,其他全烏的,個子小,但營養價值高,有沒有前景你可以看看。
3 從阿里巴巴上搜,有一家在鳳凰湖,瀘州市納溪區鳳林蟲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你可以去看看,雞苗應該有
4 市場上的雞苗是根據大小,品種來定,一般一斤來稱就十塊左右,小的是多少錢一隻
5 假如量大,直接去阿里巴巴買
⑵ 綏德有哪些古代名將
蒙恬墓在綏德縣城西南0.5公里處,大理河北岸綏德縣第一 中學院內,墓前有一通石碑版,高1.42米,上書「秦將軍權蒙恬墓」6個大字,為清代乾隆年間綏德知州張之林書立。可惜已為兩截。 高永能, (1013—1082),北宋綏州(今陝西綏德)人,徙居青澗(今陝西清澗),字君舉,少善騎射。遷供奉官。治平末,種諤命率六千兵為前驅取綏州,五戰皆捷。即知綏德城,繕城闢地。元豐初,屢敗夏人,擢鹿延路鈐轄,四年(1081),充前鋒攻米脂與西夏大軍激戰無定河,斬敵數千。善撫士卒。次年,夏軍攻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他建策不為主將徐禧所用,城陷戰死。 [編輯本段]韓世忠 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將,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⑶ 定仙焉鎮的介紹
基本概況 定仙焉鎮政府位於距綏德縣城50公里的東南方向,黃河、無定河兩流域交界處,相鄰崔家灣、河底、棗林坪和清澗石盤、解家溝五鄉鎮,山大溝深,土地貧瘠,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鎮政府:共有在冊人員53名,其中行政人員21名,事業編制人員18名,計生編制人員5名,司法編制人員1名,離退8名。科級領導人員8名,下設有派出所、畜牧站、衛生院、郵政、電信、信用社、中學、中心小學等8所單位。
⑷ 分析自2019年以來山西省交通建設投資力度加大的原因
在計劃經濟時期,綏德為南北物資的儲備、調配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特別是2000年以來,綏德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建設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山川秀美建設、扶貧開發步伐,確立了「工業強縣」的奮斗目標,改革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使經濟社會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全縣實現GDP8.28億元,是2000年的2.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億元,是2000年的2.5倍;財政總收入是2000年的2.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是2000年的2.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1.9倍。今年1-9月份,全縣實現GDP6.2億元,同比增長19%;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31%。 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近年來,綏德縣委、縣政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近幾年以來,綏德縣結合自然條件和農民多年來的生產實踐,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引導群眾按照「近抓羊草、遠抓棗桑、常抓勞務」的戰略思路,重點發展勞務輸出、紅棗、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在以黃河沿岸棗林坪、河底兩個鄉鎮為中心的黃土丘陵土石山區發展紅棗加工企業150多戶,年加工紅棗3000多噸;在薛家河、吉鎮、趙家砭等丘陵溝壑區重點發展種草養畜、種桑養蠶業,目前已建成以薛家河鎮為中心的舍飼養羊示範基地,舍飼養羊近17萬只,桑樹種植面積20萬畝,養蠶近100張;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2005年共輸出剩餘勞動力5.9萬人,其中有序輸出2.9萬人,直接經濟收入2億多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 生態建設以小流域治理為基礎,相繼建成了辛店鄉龍灣、義合鎮和合峁、中角流域等八大綜合治理區,治理區內林草覆蓋率由原來的21.2%提高到45%,綜合治理程度達到68%,每年減少入黃泥沙量236萬噸,生態體系正趨向良性循環。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水、電、路、訊等為重點,通過實施水窖、水井建設以及防氟改水工程和城鄉電網改造等項目,有效解決了廣大城鄉居民的飲水用電問題。全縣農村公路在榆林市南六縣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戰略目標,成為全市第三個實現鄉鄉通油路的縣區。 (二)城市經濟建設 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結合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綏德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實施城鎮帶動戰略,把城市當作國有資產來經營管理,建立健全市場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探索出了窮縣財政不拿錢搞建設的路子,2002年8月被省科技廳列為「陝西省城鎮化建設科技示範縣」。綏德縣先後投入5億多元,對縣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建設,建成了7段總長為7650米的防洪河堤和集防洪、交通、商貿、休閑、娛樂、旅遊為一體的濱河、神龍、學子、永樂四條大道;完成了白家灣小區開發建設工程、體育場和舊城改造工程,以及五一小區的大部分建設工程,擴大了學子小區和雕陰小區的建設規模,啟動了永樂小區建設工程,並對部分社區居委會的公共設施進行了維修、疏通和硬化,增添和改良了部分市政設施。 與此同時,綏德縣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龍頭,把抓項目作為抓綏德經濟的重頭戲,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招商局,指定一名分管副縣長專門負責項目工作,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針對不同的項目,制定出了不同的優惠政策,確定了100萬噸純鹼、20萬噸電石、5萬噸氯酸鈉「一大兩小」項目為近期主攻目標,完成了5萬噸氯酸鈉的項目申請報告、20萬噸電石項目的申請報告和鹽化工園區總體規劃,包裝了一批較有前景的項目。綏德縣先後簽訂大小項目25個,引進了華龍洗煤廠、鴻武洗煤廠、恆源洗煤廠、能源洗煤廠、天和長大酒店、心康酒店、富源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遠大商貿服務公司等18個項目,到位資金2億多元。 (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形成了以縣城教育為中心、以高中教育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幹、以中心村小學為網點的教育新格局,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連年來,全縣高考及名牌大學錄取率始終位居全市前列;文化事業以建設文化大縣為目標,挖掘整理了大量民間藝術資源;計劃生育建成自治示範村70多個,正向綜合示範縣的目標邁進;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就醫條件逐步得到改善,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88%;廣播電視網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節目傳輸質量進一步提高,電視普及率達到95%;「兩個確保、兩個保證」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對象達9018人,農村27185個低保對象也落實了低保措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正逐步得以落實。 二、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一是交通區位優勢。「十一五」時期,GZ35高速公路、太中鐵路將全線貫通,榆綏高速公路、西包鐵路復線開工並建成,區域鐵路網路綏德樞紐站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編組站,綏德縣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因此,在今後一個時期,綏德縣將充分利用「井」字形交通優勢,發揮綏德作為呼、包、銀、榆經濟帶向東向南最近出海通道的優勢,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 二是資源優勢。在鹽岩資源方面,據地質資料表明,綏德縣位於陝北石鹽礦床的中心地帶,氯化鈉含量最高達99.8%,其他有害元素含量甚微;在天然氣資源方面,通過實地勘探證明,綏德縣境內儲藏著天然氣資源;在焦煤資源方面,根據府谷、吳堡石炭——二疊紀煤資源勘查成果,結合東部山西省河東煤田的地質特徵和該區地震勘查解釋成果,在收集並分析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的基礎上,測算出綏德河底和佳縣螅鎮一帶預測資源量為21.57億噸,可初步證明該區域有焦煤資源。因此,綏德縣將以鹽岩、天然氣、焦煤開發轉化為突破口,努力建設榆林的鹽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術先進、規模較大、在省內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現代化鹽化工及載能工業基地,力爭上馬120萬噸真空制鹽、100萬噸純鹼以及配套30萬噸合成氨、60萬噸電石、5萬噸氯酸鈉、2萬噸金屬鈉、100萬噸煤焦化廠等產業項目,加快石油、天然氣、焦煤勘探開采步伐,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三是人文優勢。綏德是陝北地區惟一的全國文化先進縣,是民歌《三十里鋪》的故鄉,不僅有被稱之為「三大寶」的扶蘇墓、蒙恬墓和漢畫群,而且有居陝北館藏文物之最的商周青銅器。同時,陝北民歌、嗩吶、剪紙、刺綉、石雕等民間文化藝術也極為豐富,「黃土地藝術團」、「綏德漢嗩吶團」多次在海內外巡迴演出,使陝北的民間藝術得到了廣泛傳播。綏德縣把人文資源作為一項產業來進行開發和利用,建設黃土文化傳承傳播基地。一方面做好紅色旅遊等三項規劃,強化「黃土地藝術團」、「陝北民歌演唱團」和「綏德漢嗩吶團」三個團體,建設「三十里鋪」民俗生態文化村、陝北石雕文化專業市場、龍灣生態示範建設等三個工程;另一方面,繼續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綏德中學和綏德一中創建成全國和全省示範高中。同時在學子小區新建綏德縣職教中心,使其成為榆林南部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的教育基地。 三、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未來的幾年,是綏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此,綏德縣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大交通帶動大流通、工業化促進城鎮化為發展總思路,著力加強陝北的物流中心,鹽化工中心,南部縣區教育中心和區域中心,以及黃土文化的傳承、傳播基地、陝北輕工、化工、農副產品的加工基地等「四大中心兩大基地」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 一是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在縣城北部地區盡快規劃建設現代物流配套設施,逐步形成與國內各大物流區緊密銜接的物流體系,使綏德成為陝北地區的物流中心。 二是以鹽岩、天然氣、焦煤開發轉化為突破口,努力建設榆林的鹽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術先進、規模較大,在省內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現代化鹽化工及載能工業基地。 三是把人文資源作為一項產業來開發和利用,做好旅遊景點、文藝團體、民俗生態文化村、陝北石雕文化專業市場等文化工程的規劃建設。同時,繼續整合教育資源,逐步把綏德打造成以高中教育為旗幟、職業教育為品牌的陝北教育名城。 四是以發展特色農業、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為戰略思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和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特產之縣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西部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