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中學
河北易縣中學是河北省一類學校、最早的省重點中學,是全國首批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河北省中小學德育示範學校、河北省先進業余少年軍校、河北省安全防範先進單位、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導型實驗學校、河北省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行動實驗學校、河北省示範性高級中學。
學校位於河北省易縣城內中心地帶,坐落在狼牙山下、易水河畔、燕下都旁,西接紫荊關、清西陵、荊軻塔,北傍112國道,人傑地靈,交通便利。校園門庭氣派大方,求知花園和生態園樹木蔥蘢、花草茂美、凳架相連、環境優雅。 校區佔地150畝,分三院八區(南院學生生活區,北院教學區、辦公區、閱覽區、電教實驗區、體育運動區、教工住宅區,西院藝術教育小區)。校舍建築面積42000平方米,有教學樓2棟,可容納100個教學班;有電教實驗樓2棟、圖書館樓1棟、影劇院1座、綜合辦公樓1棟、總務辦公樓1棟、學生公 寓樓4棟、餐廳1座、學生浴池1座、教師住宅樓3棟。學校為全日制20軌制,現有高中三個年級64個教學班,在校生4700餘人。 從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的易州州立中學堂,到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河北省立第八中學,再到現在,學校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八中肇始,易縣中學的學生就遍及定興、徐水、新城、滿城、完縣、曲陽、涿縣、房山、束鹿、安平、定縣、新安等地;建國初期,易縣中學更是保定地區西北四縣的第一所中學。20世紀50年代學校喊出的「寧掉十斤肉,寧減十年壽,全專爭第一,全省爭上游」豪邁誓言,曾經響震全省。 現在,學校基礎設施齊全。綜合樓、 教學樓、電教實驗樓、圖書館、影劇院、學生公寓、食堂、餐廳、浴室等一應俱全,全塑膠田徑球類運動場有400米塑膠跑道8道、標准籃球場9塊、排球場4塊、羽毛球場10塊,乒乓球館有高標准乒乓球台8張,檯球館有檯球桌5張,健身房有健身器械20台件,另有醫院分診部和學校醫務室。學生生活、學習、運動、娛樂等設施完善。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具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學管理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17名,學歷達標率100%,中高級教師佔60%,有外籍教師2名、特級教師2名,有國家、省、市三級骨幹教師18名,有省市名師、模範班主任和先進德育工作者。縣高中九科兼職教研員全在我校。 學校教學設施先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學校建有獨立網站和千兆數據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網,達到處室有電腦,教室有電視。有學生微機教室和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語音教室,有容納2300人的學術報告廳1個、容納400人的多媒體報告廳1個,有電子備課室3個、高標准理化生實驗室10個、多媒體教室35個,圖書館藏書15萬冊。學校還出版校刊兩種(《易中教改》和《易中團報》),為學生構建了現代化的發展平台。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從嚴治校、以德育人」的原則,對住校生實行「封閉式」管理,早出操、午自習、晚輔導,班主任全天候陪同學生,檢查午休晚休,指導衛生紀律,學生一月集中休息一次,有迅捷良好的交通工具接送他們離返校;對高一新生實行「軍訓」制度和「軍事化」管理,走正步、練軍姿,錘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假期給新生補課,彌補他們的知識缺陷;執行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負責制,在教室前釘掛班主任名牌,便於師生互相監督和學生的自我鞭策;開辦學生業余黨校,發展學生黨員,為學生的思想進步提供動力;實行學生「值周」制度,組織學生檢查食堂衛生、檢查校門出入人員、檢查宿舍衛生區況,進行班級評比,評議先進宿舍和模範班集體,定期公布掛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真正實現「全員管理」和「全員育人」。學校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教學成績逐年提高,科研興校初見成效。近幾年,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7個,省級37個,市級17個;輔導學生參加競賽獲國家級獎勵27個,省級10個,市級20個;學校申報省市教科研課題15個,結題1個,預備結題2個。高考上線率2004年達99%,本科上線率81%。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數萬名合格畢業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天大學等名牌重點大學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 學校設有完備的獎學助學制度,有優秀學生獎學金、特困學生助學金、校友基金,有英才特別獎、校長特別獎,受獎助面高達45%。學校還努力做到為特困學生減免學雜費,並幫助他們聯系希望工程救助和提供勤工助學機會。 河北易縣中學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關愛。楊成武老將軍和省市領導多次來校視察。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為我校學生親筆題寫了「向科學進軍」的匾額,並題寫了校名;著名書法家、被國內外人士譽為硬筆書法第一人的龐中華先生高興地受聘為學校名譽校長,並親筆題寫了「勤奮、嚴謹、務實、創新」的校訓。每年都有許多專家來校講學。著名探險家王邁來校考察講學後揮毫寫下:「燕趙多壯士,易中育英才。」易縣的父老鄉親也稱譽易中為:「棟梁的基地,人才的搖籃。」 學校向社會各界鄭重承諾:全校教職員工堅決以羅元發老將軍題寫的「辦好千秋萬代事,贏得天下父母心」為宗旨,教不忘民傾心教,學不忘國奮發學,勤奮、嚴謹、務實、創新地開展「成人教育」和「成材教育」。只要人民相信我們,我們就不會辜負父老的期望;只要學生遵守紀律,刻苦學習,我們就保證讓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Ⅱ 澳大利亞高中的澳大利亞高中
非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則由私人擁有及管理。一般由教會參與管理。部分私立學校隸屬某些教會,如天主教;另一些則隸屬獨立機構。在大部分高中,海外學生僅佔全部學生的很小部分,但有些學校幾乎全是海外學生。
澳洲的高中學校大體分為男校、女校、混合校三類。由於文化差異和信仰的不同,中國學生一般都會選擇混合校就讀。當然,澳洲的一些獨立的女校和男校中學其實教育與學術成就聞名,比如諾克斯文法男校也是中國學生的良好選擇。各類學校均由政府監察以確保學校保持高水準教育。 澳大利亞的中學課程選擇面廣泛而豐富,課程設置靈活多樣。允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特長選課,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所高中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多門課程可供選擇,從最基本的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到音樂、美術、舞蹈、媒體、編程等等,這些課程都可以作為高考科目,學生們可以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中學考試評分標准也非常靈活,平時成績也佔了極大的比例,因此中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要打消臨時抱佛腳和碰運氣的僥幸心理,這樣還能避免一次考試定終身的不合理現象。學校有專門為高中畢業生准備的學習中心,提供豐富的備考資源和專門的輔導老師。保證了學生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
澳大利亞大學每年2月和7月開學兩次,因各校均安排配套語言培訓,因此全年均可入學,也因學校不同每學年分成兩個或三個學期。
1、課程可選范圍廣。規模較大的高中可開設50-60門課供學生選擇,規模較小的高中也至少能開設30門課。
2、必修課少。只有英語課是必修課,其他科目都可視為選修課。由於澳大利亞選課制度的靈活性,偏科嚴重的中學生在未來同樣具備考取一流大學的可能性,且在學習中能以自己的興趣為引導,整個過程自然會比較愉快、用心,也更有望在將來學有所專、學有所成。
3、選修課多。除英語課外的其他課程都是選修課。選課一般要考慮3點,第一是學生的興趣,第二是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是要結合學生以後大學想就讀的專業。比如,如果學生想申請大學的金融專業,高中階段必須讀過數學課;如果想申請醫學專業,高中階段必須讀過化學和生物課;如果想申請翻譯專業,對於高中階段的選修課則沒有任何前提限制。配合學生未來的升學志願和就業需求,在高中階段就有針對性地學習相應的基礎課程,能使學生在升入大學接受進一步教育時能得心應手。 澳大利亞,高中評估學生採用的是持續評估制,高中兩年期間,學生的平時作業、出勤率、平時考試、期末考試和最後的會考成績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高中畢業升大學的分數。按照平時成績和會考成績的關系不同,澳大利亞各州和地區高中的「持續評估制」分成兩種類別 。
第一種類型是平時成績(11年級和12年級)占總成績的 100%,會考成績只用來調節各個學校之間的評分差異,如首都地區(堪培拉)、昆士蘭州(布里斯班)、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地區。學生如果在這幾個地區就讀高中課程,只要認真把握和投入每一天的學習,就把握了兩年後的升學命運。反之,如果平時不努力學習,最後則沒有救命稻草。
第二種類型是平時成績(只指 12年級)占總成績的50%,最後的會考成績占總成績的50%,如新南威爾士州(悉尼)、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南澳洲(阿德雷德)地區。
澳大利亞的人性化評估還體現在升學計分時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優勢課程,避開學生的劣勢課程。以首都地區(堪培拉)的高中為例,兩年期間,學生一般會選讀4門主課,4門副課;在最後高中升大學計分時,選擇最好的3門主課和1門副課計算最終成績,如果4門副課成績都低於4門主課,主課可以當副課計算成績。 學生畢業後面臨三種選擇:一是讀大學,二是讀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相當於我國專科學校),三是走向社會就業。
課程的選擇與畢業後的去向緊密相聯,所以學生在讀11年級前,就要認真考慮自己將選擇的課程。澳大利亞的大學資源比較豐富,對於想讀大學的學生來說都可以接受大學教育,如果要修完大學所有的課程,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需要學生用功讀書。由於國情與教育機制的不同,很多澳洲本土的學生在讀完高中的課程以後都會選擇技術學院。
澳大利亞中學教育的優點
澳大利亞的中學教育注重全面發展,知識傳授以實際需要為第一原則。授課方式高度靈活,類似於大學的教學方法,學生不設固定的班級和教師,可以自由選課,根據課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室去上課。課程設置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和興趣愛好的開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分析思考能力。除課程設置高度靈活外,澳大利亞中學教育的教學方法尤為獨特:以啟發學生智力、培養自學能力、注重實際應用為原則。在教學中,課堂灌輸極少,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是是教師指導下的自學。 澳洲高中入學要求:
1. 必須在中國完成初中文憑並且獲得初中畢業證書。
2. 申請人年齡最好在18歲之下(如澳洲個別高中允許學生只要在19歲前進入高中課程即可)
3. 高中沒有畢業。
4. 公立的學校要求學生至少就讀2年的高中,私立相對靈活一點。
澳洲的中學分為兩種:政府投資管理的公立中學和教會、企業、私人建立管理的私立中學。兩種中學不僅在管理性質上有所區別,在教學質量上、學雜費用和教學設施上等都有所區別。
一、澳洲政府公立中學 澳大利亞6個州2個特區均有百所以上的政府公立中學,這些中學均由政府統一投資建立,由州政府教育局統一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以招收當地學生為主,當然也招收。公立中學優勢:
1、政府投資管理,師資教學由州政府教育部統一控制;
2、主要生源是當地學生,語言環境較好通常有獨立校園,環境設施優良;
3、學費相對便宜,一年的學費一般在1萬澳幣出頭左右。
二:私立中學 澳洲私立中學一般是由教會、企業、私人建立管理,教學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其中有不少是精英中學,沿襲英國的教育體系,治學嚴謹並擁有極高的大學升學率。相對於政府公立中學而言,教學質量最好、升學率最高的中學還是在私立中學中,由於其對學生管理嚴格,師資力量優秀,教學質量較高,教學設施先進,私立中學的費用也相對於公立中學更高一點。每年一般在15000到20000澳幣左右。私立中學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為教會學校,除了男女混校外,也有男校、女校。這類教會私立中學秉承了英國傳統教會學校的教學方式,除了對學生學育體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類別,通常教學質量和學生成就均好於一般的中學。
第二類為優秀的獨立中學,通常以創始人名字來命名中學校名,通過自身積累的優秀教學聲譽來吸引生源。這些學校往往已歷經上百年的歷史,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澳洲中學里最優秀的一類院校。
第三類為新興的國際中學,主要招收國際學生,通常這類中學的名字中都冠以國際名稱。學生來自世界各國,有一套專門針對海外學生的教學方法,包括幫助海外學生過語言關、適應新環境等專門措施。這類學校的缺點是相對獨立於當地社會,不利於融入當地社會。有些學校招收的中國學生比例過大,語言環境不是很好。
第四類為大學附屬中學,澳洲許多大學均設有下屬中學,利用大學的教學設施、師資等開展教育。這類學校通常位於大學校園內或附近,學生在校學習時可以提前感受到大學的學習氛圍,對將來進入大學深造很有幫助。當然,進入這類中學學習並不意味著是進入了相應的大學,這一點相信國內的學生和家長們已經很清楚了。
綜上所述,澳大利亞的公私立中學各有優劣,學生及家長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客觀情況和選擇標准,選擇合適的中學申請就讀。總體而言,選擇公立中學較為便宜,總體教學質量中等偏上;選擇優秀的私立中學,學費相對較高,教學質量更高。高中畢業證書 (中學的最後兩年)
一些學校還頒發I-IV級證書或授予學生相應學分以便將來在繼續就讀相關專業時可免修部分課程。 中學里的高中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可以幫助留學生考上大學、進入職業教育與培訓院校或者進入勞動大軍。教學與考核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課堂教學、多種形式的書面考核、正規考試,以及其他方面的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學生的技能、理解能力、平時表現、參與課題研究、參加小組討論和野外活動等都可作為考核的內容。不同課程的考核內容也有所不同。
國際學生可以修讀各等級的中小學教育課程,但只有學完必修課後的高中畢業證書才屬AQF范疇。有些特選的中學會培養學生達到國際性標准,包括參加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考試。
根據發證的州和領地機構的不同,各地的高中畢業證書的名稱也有所差異。 西澳大利亞州(WA)
西澳大利亞州高中畢業證書(WACE)(Western Australia Certificate Ecation ) 新南威爾士州(NSW) 高中畢業證書(HEC)(Higher Ecation Certificate) 新南威爾士州(NSW)
高中畢業證書(HEC)(Higher Ecation Certificate) 北部地區(NT)
北部地區教育證書(NTCE)(Northern territory Certificate of Ecation) 昆士蘭州(QLD)
高中畢業證書(Senior Certificate) 南澳大利亞州(SA)
南澳大利亞州高中畢業證書(SACE)(South Australian Certificate of Ecation) 塔斯馬尼亞州(TAS)
塔斯馬尼亞州高中畢業證書(TCE)(Tasmanian Certificate of Ecation) 維多利亞州(VIC)
維多利亞州高中畢業證書(VCE)(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cation) 高中畢業證書澳大利亞首都地區(ACT)
ACT 12年級證書(ACT Year 12 Certificate)
Ⅲ 湖北恩施有幾所高中
截止2020年9月4日,湖北恩施只有三所高中,分別是:
1、恩施市龍鳳高級中學:
恩施市龍鳳高中創建於1958年,位於恩施市郊龍鳳鎮伍家灣中部的金龍河畔,是一所高中。學校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
其中教學樓三棟,綜合樓一棟,學生宿舍樓3棟,可安排住宿生1600人,食堂2棟,另有教師住宅樓5棟。有標准田徑場1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1個、乒乓球場1個。
2、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
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是在原龍鳳高中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地處恩施市龍鳳新區,九盤溝風景區金龍河畔,風景秀美,人傑地靈。5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文理並舉,發展特長的辦學特色。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創辦於1938年12月。1938年日寇侵凌武漢前夕,各中學隨省政府西遷恩施,省政府主席陳誠決定合並組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恩施高中就是當時的「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恩施分校」,校長、副校長分別由省府主席陳誠、省教育廳廳長陳劍修兼任。
隨後相繼更名為湖北省立恩施高級中學、湖北省立第七高級中學、湖北省恩施第一中學、湖北省恩施地區第一中學、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
(3)靈州中學擴展閱讀:
恩施市龍鳳高級中學建校五十年來,幾易校址,八次更名,歷經縣六中、縣八中、金龍初中、燈塔高中、龍鳳公社高級中學、恩施縣龍鳳高級中學、恩施市龍鳳中學、恩施市龍鳳高級中學,2011秋季正式更名我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
在「文革」前誕生,經「文革」浩劫,在艱苦條件下,坎坷長河中壯大發展。建校50年來,先後有300餘名教職工嘔心瀝血,含辛茹苦,以育八方英才為已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龍鳳高中已為社會各界培養了6000多名高中畢業生,其中升入各類高等院校的學生就近2000名。
省本科上線率穩居全州同類高中前列,並先後有多人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北京航天航空學院、湖南師范大學、西北農林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尤其是2005年,該校文、理科上全國重點線人數均居全市普高第一名。
Ⅳ 靈武市第二中學怎麼樣
簡介:靈武市第二中學是一所普通全日制中學,學校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靈州大道東北側,始建於1979年。新校區於2005年動工新建,2007年9月10日落成。
注冊資本:102萬人民幣
Ⅳ 靈山縣舊州中學怎麼樣
簡介:廣西抄靈山縣舊州襲中學建於1943年,校址位於舊州街北邊楊梅園內,系由張、賴、李氏為主體的有識之士協作籌辦,名曰:舊州中學。第一任校長是:張繼光。地處陸沙公路十四公里碑界處東邊。南通陸屋、三隆、欽州,北通沙坪、太平,交通便利。是靈山辦學較早的中學,是靈西片唯一一所高完中學。更是靈西片培養人才的搖籃。
注冊資本:324萬人民幣
Ⅵ 安徽省無為縣有那些高中學校
一、無為中學
古老的無為,天映牛斗之光,地枕吳楚之氣,南臨長江,北瀕巢湖,莊子哲學的精髓「無為」二字使她增添了些許玄妙、神奇的文化色彩。1925年,熱心桑梓教育的早期共產黨人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創建了第一所中學,即「無為縣初級中學」。1951年,升為地區重點中學,1955年又上升為省管中學。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1978年以後,無為中學古木逢春,宏圖大展,全校師生員工勵精圖治,逐步走出一條高質量、有特色、有良好校風的辦學之路。2001年,學校晉升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二、無為第一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始建於1951年秋,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副縣級建制,校長魏文生。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校學」、省「花園式學校」、省「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中等學校軍訓試點單位」、省「房改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市「園林式單位」、縣「文明單位」等榮譽。
三、第二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二中學(前身為無為二初中),1958年始建,文革期間原無為二初中解散,於1974年在現校址(無城北門外)籌建無為二中。2007年7月,學校升格為巢湖市示範高中。2013年6月,升格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現佔地76畝左右,現有逸夫科技樓1棟,教學樓3棟,學生公寓樓1棟,師生餐廳樓1棟。學校教學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是縣花園式學校。
四、第三中學
安徽省無為縣第三中學,
簡稱無為三中,是按照安徽省無為縣委縣政府「一次規劃到位,分期分步實施」的要求,於1999年始建,高標准。高起點在2001年建成的新學校;是自六十年代以來無為城區新增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並且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發展很快,學校的教學設施逐步完善,師資力量也逐步壯大,校園環境在無為縣的所有中學中也數一數二。
五、襄安中學
安徽省無為襄安中學始建於1957年,張愷帆先生親題校名。學校地處無為縣歷史文化名鎮------襄安,面臨襄東新街,背倚軍(埠)二(壩)公路,距縣城十餘公里。學校佔地面積105畝,校園環境優美,建設布局合理,文化氣息濃郁,1995年被省教委、省綠化委命名為「花園式學校」,2001年8月升格為「無為縣示範高中」,2002年2月、2004年5月、2007年7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8月升格為市級示範完中,2006年3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安徽省高中新課程改革樣該校,2007年9月獲省級「先進集體」稱號。
六、大江中學
大江中學是一所面向全縣招生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中,2009年被授予巢湖市示範高中稱號。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濡江側畔,位於無為縣泥汊鎮渡江開發區,交通便利,距縣城僅十五分鍾車程。校園佔地110畝,總建築面積約32000平方米,其中綜合樓3600平方米,教學樓約3700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遙相呼應,環境優雅,四季常青,是縣級花園式學校。
七、牛埠中學
安徽省無為牛埠中學位於安徽省無為縣牛埠鎮風光秀美的竹絲湖畔,東面長江似帶,西面蒼山如屏,環境十分優雅。學校創建於1958年,佔地面積108畝,現擁有教學樓兩幢,教師宿舍樓三幢,學生公寓樓一幢,行政辦公樓一幢,建有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配有實驗室、微機室、藝體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安徽省一級綜合檔案室,以及寬頻網和遠程教育網,室藏各類圖書資料5萬余冊。
八、開城中學
安徽省無為開城中學
無為開城中學:始建於1959年,現有教職工105人。其中高級職稱有18人,中級職稱35人,有30個教學班,學生近2000人。該校有設備較齊全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有300米環形跑道的體育運動場和比較配套的體育設施。學校佔地60畝,布局合理,校園文化氛圍濃郁。
九、華星學校
安徽華星學校由安徽華星電纜集團董事長曹中年先生投資興辦,始建於2003年,2004年9月開始招生,迄今已走過了八年的歷程,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位一體」的全寄宿制民辦學校。校園佔地面積315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1.1億元。全校現有250多名教職工,51個教學班,2100多名學生,是目前蕪湖市最具影響力的民辦學校之一。
十、六洲中學
蕪湖市六洲中學位於鳩江區白茆鎮中心附近,距市區四十餘公里。學校佔地面積100多畝,校園環境優美,建設布局合理,文化氣息濃郁,2000年12月無為六洲中學被無為縣綠化委員會、無為縣教育委員會評為花園市學校,2004年被巢湖市綠化委員會評為花園式學校。2000年12月30日在全縣中學教科研工作評估中被無為縣教育委員會評為先進單位。2004年9月、2005年9月,連續兩年在年度普通高中評比中榮獲教學成果獎。2007年8月學校升格為市級示範性高中。
十一、倉頭職中
倉頭職業中學是一所高級職業中學,佔地面積達50.6畝,校舍建築面積8052平方米,並擁有機電修配廠、養殖場等實習基地供職高部學生實習。校園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早於1998年被評為縣級「花園式學校」。
Ⅶ 泗洲中學好還是嘉善一中好
我是一中的初三學生,目前我們學校正在新建,環境超級差,套了我們英語老師的一句話,我們是「沒有人資助的希望小學」!但教學質量還是相當滴好,比較靈活,而不是死板的。泗洲管得是很嚴,剛進去成績也會很好,我們班有個學生初二轉到泗洲,成績猛增!但聽一些認識的高級中學的資深老師說,往往一中的學生到高中後潛力足,成績上得去;而泗洲的學生明顯潛力被提早挖掘光了,到了高中成績就下來了。所以就我個人意見:為了孩子以後的前途,做深遠考慮,還是嘉善一中好。
Ⅷ 廣西靈山縣哪些中學(初中)好
廣西靈山縣比較好的中學有: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靈山第一中學、靈山縣第二中學、靈山縣三多中學、靈山縣新洲中學。
1、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創建於1914年,該校位於靈山縣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穿鏡岩和恩勝岩風景區內,佔地面積215畝(2010年)。校園三面奇峰環抱,素來有「花園式學校」之美譽,2010年秋季學期,該校有學生4300多人。
廣西靈山縣靈山中學基於學校的傳統與實際情況,結合機遇謀求發展,動態地構建學校文化,使學校文化既體現時代精神又具有主體特色,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育人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這一系列的文化建設都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強化了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2、靈山第一中學
番禺區靈山第一中學始創於1958年,1959年,靈山農業中學合並於內,1970年至1983年初、高中並存,1983年9月起改制為初級中學,1988年更名為番禺靈山第一中學。
遷建後的靈山第一中學,是一所規模較大的學校,佔地面積72畝,是原址的3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101人,其中一級教師28人,本科學歷以上教師60人,校園環境優美,在上級教育部門及鎮黨委、鎮政府的關懷和領導下,辦學條件、學校管理不斷完善。
3、靈山縣第二中學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第二中學是一所縣屬全日制普通高中學校,簡稱靈山二中。其前身是創辦於1985年的靈城第二中學。
2005年秋期,靈城二中撤銷初中部,順利過渡到完全高中辦學,並經靈山縣人民政府批准,改為現名。坐落在縣城東風路87號,比鄰聚龍灣開發區、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靈城派出所,環境優雅。學校佔地90餘畝,規劃佔地214畝,學校現有教學班58個,師生4200餘人。
4、靈山縣三多中學
靈山縣三多中學的前身是靈山縣三海鎮三多中學,三海鎮三多中學是一所鎮辦普通初級中學。
創立於1990年,創始時為三海鎮三多中學,2008年時由縣教育局領導縣直屬中學(縣、鎮共管)並改名為——靈山縣三多中學。現為靈城鎮中心校(下屬靈城、三海街道的中小學校)駐地。
5、靈山縣新洲中學
靈山縣新洲中學是縣直屬的一所高級中學,位於縣城南郊,環境幽雅,地理位置優越,毗鄰縣二運站。校園面積由原來的50畝迅速擴展到290畝,成為欽州市佔地面積最大的一間高級中學。
共50個班,學生3300多人;教職工203人,其中,高級教師43人,專任教師本科學歷達98%。目前設置有日語班。
Ⅸ 西安臨潼區有幾所高中
西安臨潼區截止2018年9月有29所高中,如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西安臨潼華樂學校、雨金中學、馬額中學、臨潼中學、西安鐵路分局渭南職工子弟中學、徐楊中學、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子弟學校、西安市臨潼區代王中學、臨潼區韓峪中學等。
一、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
創建於1938年,是一所具有70餘年辦學歷史、在臨潼乃至三秦大地都享有很高聲譽的省級重點中學。該校坐落在風景秀麗、聞名遐邇的驪山腳下,北眺渭水,東傍兵馬俑,西臨華清池。校園佔地130畝。
該校高中部共有教工168人,其中專任教師129人,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0人,一級教師64人;有國家級和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區級高幹教師15人,區級明星教師8人;具有本科學歷的120人。
二、西安臨潼華樂學校
西安華樂國際學校是陝西省1993年首批創辦的含高中、初中、小學、學前教育於一體的全日制、全寄宿民辦學校。在2000年開始,逐步創辦國際班,藝術班,並且與美國加州晨星高中合作創辦西北首家中美雙證國際高中特色班。
三、雨金中學
雨金中學是一所始建於1944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地處物產豐饒、人傑地靈的渭北平原,坐落於具有「千年文化古鎮」、「革命老區」之稱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雨金鎮東。
學校采驪山之秀氣,納渭水之雄渾,積淀了身後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建校六十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
四、馬額中學
學校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教學素質強,勤奮敬業,銳意進取的教師隊伍,師資力量雄厚。馬額中學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馬額鎮馬額街道東頭,是一所普通鄉鎮高中。
多年來,該校歷屆領導和師生鑄就了「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教學風范。學校先後多次榮獲市級獎勵。近五年來,學校先後榮獲「陝西省文明校園」等多項殊榮。該校每年向高校輸送的優秀畢業生均在十數人,學生參加全市高中數、理、化、生競賽,連年取得優異成績!
五、臨潼中學
臨潼中學是陝西省省級標准化高中(原名城關中學),始建於1958年9月,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體育場對面。與銀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鄰。臨潼中學將致力於學生善於思考、視察、研究的新型學習習慣養成,為培養新型的有個性、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而奮斗。
憶往昔,歲月崢嶸,看今朝,事業燦爛,望未來,前途輝煌。在臨中黨委的領導下,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和廣大師生的支持下,臨潼中學已成為一所高質量、高效益、有特色、有示範功能的精品學校,她期盼著八方精英學子的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百—臨潼
網路—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
網路—西安臨潼華樂學校
網路—雨金中學
網路—馬額中學
網路—臨潼中學
Ⅹ 安徽廣德哪所中學最好
住宿的有勵志中學,管理地較嚴,但大多數人認為勵志畢業的人上高中沒有潛力;還有桃州中學,有的教師的水平也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