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主題牆

校園主題牆

發布時間: 2021-09-12 00:06:59

如何設計好的學校

從三個方面分享我國學校設計基本情況:
1 我國學校設計面臨的基本問題
2 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應該如何認識未來的學校教育空間
3 當設計一所好的學校的時候,應該具備怎樣的創新思維,更好服務學校設計

這是幾張教室圖樣。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學堂我們很熟悉,左邊近100年前的學校教室布局與教育模式在如今依舊沒有大的變化。除了今天教室裡面引入現代化投影儀、電子白板等等一些設備之外,一百年前和如今的教室相比並沒有本質性的差異。事實上,如今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具體學習方式包括背後技術

支撐條件已經發生很多變化。但為何課堂布局,或者是教學空間卻沒有很大的變化。難道學校不需要改變嗎?是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變化的?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

個人覺得有很多原因導致今天國內學校沒有很大變化。相比國外學校,特別是二戰之後,如美國、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的學校建築空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月前在北京我參加了一次學校建設會議,一些來自國外發達地區的學者分享給我他們國家學校空間設計的時候的一些思考,很明顯感覺到其他國家的教育空間和我們有很大的差異。

無論是美國也好,日本也好,他們的學校設計非常強調一棟建築體內部的平面布局以及每一個空間的具體教學功能。而國內的建築事實就是,聚焦點都在建築立面、總體布局上。個人認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而在這種差異的背後,可能還包括一種支撐的理論基礎。這種現象可能跟中國設計界,教育界、學校基建界等等很多不同層面的人的觀念和行為聯系在一起。個人覺得這不是一個單一現象,而是群體性的集體共識。這種共識,如果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對比,就可以看到彼此之間的理念不同和差異,也可以看到國內外之間存在的距離。我們可以嘗試從幾個方面來探討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人為因素導致學校建設不合理

今天國內學校建設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個人認為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比如場地問題。很大比例的學校在規劃選址時的場地條件是不適合建設學校的。例如將學校建在地震斷裂帶上,建在毒場地上,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

右邊的圖片是某地的一所初中,所在區域有一個經濟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在規劃時當地即規劃了相關企業也規劃了相關學校。但在學校建成連年後,這個經濟開發區引入了兩家污染企業。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過12個小時就需要進行一次廢氣排放,這些氣體都有很強的刺激性氣味,直接導致這所學校在廢氣排放階段無法正常教學。

除了這些,還可能有一些其他問題。如指標設定不科學。

案例:我曾經接手過一個幼兒園的設計,幼兒園是12個班,土地面積並不大。那麼政府給定的相關指標比如容積率要求不大於1.0,建築密度要求不大於25%,綠地的要求不少於35%,建築高度不高於15米。我根據班級規模進行測算,發現一個很苛刻的情況就是這樣一個幼兒園,要死死扣住25%的建築密度這個指標,然後把這個幼兒園建成四層才能夠達成相關建築指標要求。

而在國內建築規范里規定,幼兒園要求建造高度不超過3層,那四層空間如何利用?顯然不能夠作為普通教室使用,只能來做一些輔助用房,但輔助用房在平面布局在上面這張圖中是很不合理的,這就產生了很大的沖突。

我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幼兒園設計是否可以引入新的設計結構,像loft結構來解決這種困難,這種結構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在相同建築高度的情況下更好的解決建築面積不足的問題,因為在loft上面可以解決老師辦公空間的問題。但是,採用這種結構後,15米的建築高度設計3層loft結構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是16m就比較好解決了。但是當地規劃局規定建築高度不能超過15米。

對於學校的用地,也沒有很好的落實一個關鍵政策:教育優先發展。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國家政策層面提出教育優先發展一說,教育發展要置於經濟宏觀發展的前面,包括教育相關投入優先保障,經濟區規劃包括城市規劃要優先考慮學校規劃等等.但實際情況是中小學用地往往是一些邊角的用地居多,很少把最好的土地讓步給教育用。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學校選址上可能有很多不合理的問題。

投入不到位或投入不足以及外部評選的問題我國絕大多數的公建學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情況。對學校的投資量基本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對於學校面積的框定,然後根據框定的基數,乘基本建設經費標准(每平方米1600或者1800),作為學校的總投資量。

這種方法存在兩個問題。1:面積規定太死,對於學校空間靈活性,建築用地或者建築餘地問題考慮不到位。2:每平方米單位造價規定較死,很多學校建築要做的很好,不單單是毛坯房的設計和經費問題,還有學校文化和室內設計,但往往由於經費不足而擱置。所以總投資量可能普遍存在不足。

我也經常被邀請,作為評標專家去幫助甲方進行學校設計評標,自己也參加過學校的一些邀標設計。在這些體驗過程中,可以經常看到,有時甲方邀請的一些評標專家在評學校建築設計時往往偽專家比較多,所謂偽專家,就是他有一些建築學背景但是在學校設計領域往往懂的不太多,這樣一些專家在評學校建築時往往依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對建築的理解,導致最終評選結果往往存在一些差距。

評標過程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真正的使用方,比如學校,老師很少能夠參與到評標的過程中去,導致甲方或者使用方的一些實際使用需求往往在評標方案里不能夠得到很合理的表達。

在學校設計中,更大的問題是國內設計能力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在學校設計中比較大而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學校設計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並不簡單。表現為教學需求如何在空間中得到合理的表達。丘吉爾有一句話:我們塑造了建築,建築反過來影響我們。有一些學校設計很好,能夠很好的反映教育的功能,對於教學促進影響是很大的。但問題是目前對於學校空間對教育教學的促進與推動的理解和認知是不到位的,合理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空間設計中的表達是不到位的,設計師對於學校空間,教育空間,教學需求的理解也是不到位的。

從比較簡單或者比較簡約的一種基本認知,可能覺得,目前國內教育界、學校設計界缺乏很好的溝通,這種缺失使得學校在設計上出現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這些建築師設計師對於學校建築應該如何設計,從他們的角度探討並不是沒有價值的,也是很有價值的。只是從加強教育事業,從教育的觀點來結合建築學的專業知識來看待學校建設問題,可能會取得更好的結果。

通過學校設計,將建築學力量和教育學力量結合起來,共同對這個問題進行很好的交流和對話,這樣未來國內學校設計可能會設計的更好一些。從國外比較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個人看過不少國外文獻,當去閱讀國外對於學校建設的一些理論時會猛然發現,國外很多理論學者並不是來自建築設計學院也不是做建築設計的,很多是來自教育學、建築學,但在國內,這些真的很少。

以美國為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喬治亞州立大學教育學院,以及台灣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這里很多教育學教授在研究學校設計。而國內無論師范類還是綜合類院校,很少有學者來關注這個問題。目前在教育方面我們需要反思一下,從教育界跨學科探討建築問題的力量不夠壯大,理論基礎還是不夠堅實。

就國內目前狀況,我們如何設計好的學校?

任何一個學校如果很用心的做學校設計,那它的背後一定有很多觀念,很多需求是通過空間設計來表達的。我們建築一個怎樣的學校,不僅反映實際具備怎樣的物質技術條件,而且反映秉承著怎樣的教育觀。設計的核心應該在整合當代技術的前提下,表達怎樣的學校教學理念以及未來想要打造學習空間。一所學校的設計就是在構建這所學校獨特的教育學問題。
一個月前,我遇到一位日本教授:長澤悟。他曾經在國內出版過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學校建築領域的專著。他和我分享了一個觀點,建築立在土地上面,而建設學校,是將學校立在觀念上面。

我個人非常認同。其他的很多建築,如住宅、商業區、寫字樓,它只需要把建築立在土地上面,把建築面積做出來,很多設施、功能可以在以後進行陸續的優化。但是學校建設卻不是。學校從一開始設計時就有特殊需求,需要做很多的提前統籌規劃,背後涉及很多觀念,如教育觀念,學生的學習觀念,課程觀念,教學技術觀念等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學校確實是建立在觀念上面的。

把教育觀念立在學校建設之上時,就牽扯出又一個問題:在進行學校建設時究竟需要怎樣的觀念。每個學校的觀念都有差異,但在宏觀層面上又有一些共性的認同。在這個問題上,我有一些觀點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的課堂傳播昨天的知識是否能解決明天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值得去研究。我們的孩子真的可以用昨天的知識去解決明天的問題嗎?個人認為,明天的問題還是要未來的技術去解決。未來一代要用還未發現的技術去解決即將發生的問題。對於未來孩子而言,未來是不確定的,是充滿挑戰的,對於現在學生,重心並不是在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通俗來講,學生的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今在學習空間的規劃建設上,應該從怎樣更好進行知識的灌輸與傳播,轉變到怎樣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怎樣用合理的空間設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有四個重新認識分享給大家。

重新認識學生。
如今網路技術的發展,他們的學習更多是重體驗,重交流,依賴網路這樣的特徵,這些的特徵對於背後的教育理論,教育空間,包括教育基礎設施與傳統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差異。

重新認識教師
教師一直是教學的灌輸者、傳播者、主導者,但實際上,未來教師的角色,是要發生一定的轉變。北京師范大學一個學者做了一項研究。未來2030年老師的角色究竟要發生怎樣的變化。提出在指導學生這個維度上,從目前20%到30%左右的比重,提高到73%。從老師傳統的傳授知識的維度上,要從今天的80%下降到19%。這方面老師角色發生重大轉變,更多從一個教師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導師。

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對於老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慢慢從教的怎麼樣轉變為究竟幫助學生學的怎麼樣。這樣一個重要的轉變,意味著課堂的主題慢慢還給學生。老師在教育中更多的是在激活學生學習的慾望,讓他們可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這個世界,主動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這就導致學習資源如課堂設置、桌椅布置等等一系列的空間規劃產生很大差異

重新認識學習。
很多設計師認為學校空間除了普通教室外就是實驗室、圖書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學習方式。實際上並非如此。如今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越來越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軟實力,注重溝通合作與創造性思維。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如基於小組的,基於資源的,基於主題,基於項目的,這些都對學習空間提出新的需求,這些在學校早期的空間規劃時都是需要被考慮的。

重新認識學校。
學校空間是正式學習空間、非正式學習空間以及混合空間包括對話交流中間整合在一起,不是單獨的一種類型,以往將學校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後勤生活區,如今從學習空間的角度,如何構造學習空間的搭配打造以適應不同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美麗學校建設的全新思維學校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的事情,它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交雜的問題。學校空間在打造上需要越來越關注更多學科領域的問題,需要傾聽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就此我提出幾個問題很需要大家共同探討。學校設計有了設計規劃後,是否應該馬上找設計師。個人認為並不是這樣。而因該思考,究竟我們需要怎樣的學校,我們要怎樣去建構屬於這所學校的空間,需要更多的去思考這所學校獨特的思維,獨特的定位,獨特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多的交流,前期的教育學思維,教育理念,定位等等就顯得很重要。在學校設計時,進行設計規劃、立項前,學校的理念,需求究竟是什麼,在甲方下建築任務書之前,需要去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從而對學校空間設計提出新的需求。我在進行杭州一所中學進行設計時,前期我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來探討這所學校的理念,得出這個學校需要一個STEM空間。在設計完成時,也確實打造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場所。這所學校大概明年9月完成,雖然在學校設計規劃時用地很緊張,但還是拿出5000平方來打造這樣一個STEM空間,規劃各種各樣STEM的教育、交流空間,對未來學校建設和規劃還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對於未來學生能力的培養、跨學科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這樣的一種設計手法和理念,在任何一所學校進行設計前期對學校進行一些研究和概念設計,越來越多的得到各地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學校採用這種模式進行項目推進。

學校設計僅僅指建築設計嗎?
學校設計很復雜,不僅僅指建築設計,包括前期的概念設計,建築和室內設計,校園文化設計,弱電智能的專項設計,也許後來還會出現更多的設計,但目前學校設計已經不單單是指建築設計了。

比較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局和甲方在學校設計時依舊停留在建築設計,他們需要去改變一下傳統的觀念,更多關注室內、校園文化與弱電智能設計,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打造更好的校園建設解決方案。
規范很重要,是我們進行設計時的導引,但在實際設計時又帶來很多限制。如今如何看待規范並超越規范,變成大家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如何在遵守規范的基礎上更多的考慮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要解決這個問題,思維上也要從基於標準的思維轉向基於需求的思維。在學校空間規劃設計上,如果可以對打造的空間從需求的角度,教育學心理學角度校園理念的角度進行合理解釋,這樣就有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和需求支撐,設計也就變得合理。而如今很多學校空間,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並沒有很合理的解釋。
怎樣更大范圍的創新設計
未來設計師要重視對教育技術、教育傢具與裝備的研究,例如具有小組合作功能的課桌椅,更有利於師生學習成果展示與交流的壁毯式主題牆,以壁毯為例,具有更好的展示性、吸音性、美觀性及方便性等諸多優點。

❷ 幼兒園埃及主題牆 創設方面的

[摘要]環境牆創設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幼兒園教育環境,優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承載著教育意圖。它對幼兒的學習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能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一些經驗、知識和價值觀念等,在學前教育中作用往往比正規課程更重要。我們要利用好主題牆這一重要資源對幼兒進行隱性教育,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健康發展。目前來說,幼兒園主題牆環境的創設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地幼兒園的關注,認識到應該要把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構建要素,並得到普遍應用。

[關鍵詞] 環境教育;參與性;幼兒;教育意義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這是《規程》的基本觀點之一,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可見,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過去,我們在環境創設上過分強調整齊、美觀,這種環境是一種觀賞性的「死」環境,因為它缺少動態性、參與性和教育性。隨著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園在環境創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

從幼兒興趣、經驗出發,創設育人環境。

一,主題牆創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幼兒園中,幼兒教師環境育人意識有所增強,環境創設的水平也不斷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1,美化功能多,實用價值少

在創設主題牆面環境時教師有時一味的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價值。美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幼兒的發展,但主題牆面創設的重中之重還是它的實用價值,要通過主題牆面環境的創設來引發幼兒的探索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2,老師創設多,幼兒參與少

在幼兒園里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牆面環境創設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與牆面環境創設的動態過程,是一種集教育性、情趣性、操作性於一體的,面向幼兒的,對本班活動室內的牆面所進行的創造。幼兒正是在參與創設的過程中獲得了多元經驗,在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得到了發展。
比如:創設《祖國大家庭》這一主題時,教師可幫助幼兒搜集一些廢棄材料,圖片,資料為幼兒提供一個舞台,讓他們自己設計祖國的著名建築物,特產等等。畫出來、剪出來、貼出來,並讓他們說出來,這樣不僅發展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讓幼兒成為主題牆面環境創設的主人,才能讓環境創設的價值真正體現在教育教學中。

3,固定環境多,變化內容少

在本園中我做了個調差,不少班級的牆面布置已很久沒有更新,尤其是牆面上大的主題畫,有些牆面布置甚至出現與當前季節相反的內容。通過與班級教師的交談我們了解到:大多數教師往往在開學初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創設班級的牆面環境,如此辛苦得來的勞動成果自然捨不得更換,甚至整個學期下來主要內容都長期固定。不要讓牆飾成為一種單純的裝飾與擺設。在不同的季節與節日都要及時更換主題,其內容要真實、廣泛、生動、直觀,有利於師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促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系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幼兒與牆飾對話,讓牆飾為幼兒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 教師觀念的轉變,讓環境成為孩子的課堂。

每個學期的環境布置是老師們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總是加班加點、精心為孩子設計、製作和布置,當孩子們進入充滿童話色彩的教室時都很興奮,拍著手說:「好漂亮喲!」這時,老師心中就會倍感欣慰,覺得辛苦是值得的,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孩子們對牆上的布置就漠不關心了牆飾形同虛設。原因何在?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有著太多的成人意志,哪裡 有幼兒的自主與創造?《綱要》中提出:要把環境的創設定位在「和幼兒一起創造充實的生活」,也就是說,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而僅僅由教師單方面策劃、忙碌,布置好了之後對幼兒說一聲「請進」的做法,只會在無形之中扼殺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精神。教師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如果採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並請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不僅能給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發展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願望,增強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教師要改變觀念,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把牆面環境的創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那麼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先的直接動手、動腦者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首先,教師要多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創設主題牆飾的積極性,然後多傾聽孩子創設牆飾環境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發動幼兒討論最後共同定出牆飾的內容。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讓其在與環境積極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要想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教師首先要放手,要將主動權還給孩子。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製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本學期的開學初,我們老師並沒有嚮往常那樣急於布置牆飾,而是將「難題」拋給幼兒,請他們共同策劃「怎樣讓我們的牆面更漂亮」。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引導幼兒參與牆面的設計,確定我班的主題牆飾《我嚮往的小學生活》。確定主題後,我們引導幼兒參與牆飾的製作,經過討論,孩子們進行了分工,繪畫能力強的孩子負責繪畫小學的校園,動手能力強的幼兒負責用廢舊紙盒粘貼小學的教學樓,其他孩子負責剪貼用於裝飾圖片邊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很高,二天時間就把所有工作完成了,盡管孩子們的布置較粗糙,但卻融入了他們的情感與智慧,體現了孩子們之間高度的合作精神。通過讓孩子們參與環境的布置,給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為他們入小學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備。同時在整個製作中,老師適時在活動中運用生動的形象,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及時糾正,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合作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等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走進小學奠定基礎。我們希望不僅在這一主題裝飾中,而且在整個學期中都把入學准備教育貫穿始終。

❸ 為慶祝第24個教師節,學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主題牆報。如果下圖是你班的牆報,請你完成下列問題。(1)請你

(1)「略」 提示:標題要切中歌頌老師、贊美老師的主題,語言簡練。
(2)我們熱愛老師,是因為老師有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心。在我們失敗的時候,老師鼓起我們前進的風帆;當我們成功的時候,老師和我們分享成功和喜悅;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細致地撥正我們前進的航向;在我們因取得一定成績就驕傲的時候,是我們的清醒劑。老師既是我們的良師,也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出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合理倡議即可。要求條理清楚、切實可行。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老師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老師是推動我們前進的風帆;老師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等。

❹ 請問什麼是壁毯,學校里用的那種,可以張貼各種材料、版畫等。

從來沒聽說過。。。你說的是不是軟的那玩意,用大頭針很容易訂進去的。。。貌似就是板子上面加油畫布或者氈子。。。

❺ 如何創設班級特色的主題牆使幼兒的學習發揮作用

如何創設班級特色的主題牆飾幼兒的學習發揮作用七十班級特色的主題牆多以激勵教育為主要內容 可以是一些名人名言 也可以是評比台一類的

❻ 為慶祝第26個教師節,學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主題牆報。如果下圖是你班牆報,請完成任務: (1

(1)標題要切合歌頌老師、贊美老師的主題,語言簡練即可。
(2)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老師交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交給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讓我們產生探求知識的願望;老師用人格影響我們的人格,用情感喚醒我們的情感,老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是人的精神的成長和充盈。老師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出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合理倡議即可。要求條理清晰,切實可行。

❼ 關於"科學與生活″的主題牆報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當今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若在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之間,崇尚科學與愚昧無知之間,團結互助與損人利己之間,誠實守信與見利忘義之間,艱苦奮斗與驕奢淫逸之間,等等的這一系列榮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八榮八恥為代表的正氣之風迅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時也走進校園。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 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比賽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幫助是一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以遵紀守法位榮,以違法亂紀位恥。在社會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園里,要按規章制度辦事。舉止文明,遵守公德,有這樣一首童謠:「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走進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很難想像,這是從學生口中飄出來的,許多家長和老師也只能苦笑著搖頭。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在學校不學好禮儀制度,在社會上如何立足?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位恥。學生就該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學會奮斗拼搏積極進取,在學習中勇於探討,知難而進,永不言敗。要學會的是在沉沒中爆發而不是在沉默中滅亡。要在失敗中爬起而不是放棄,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泱泱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孕育著十三億中華兒女,是與非,榮與辱,涇渭分明,憶往昔,多少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還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長,讓我們奏響時代的最強音,反對八恥,牢記八榮,爭做講文明,守禮儀的中學生。

❽ 主題牆的設計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怎麼寫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校園文化,主題牆就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學校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結合的產物,是學校顯性文化的體現。

熱點內容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