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總結
⑴ 關於校園文化總結,300字左右
寫不下,給思路:
1明確可寫的校園文化,比如說愛護花木,比如尊老愛幼,比如熱愛讀書,比如熱愛英語,比如實事求是等
2接下來要注意層次,想好重點,舉簡短的例子加以說明
3最後要有個展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⑵ 如何規范校園文化建設發言稿
寫作思路:先了解本校校園文化,然後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悟,將自己對校園文化的想法,建議,以及問題提出來,然後再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方法即可。
正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校長、老師: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校園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理解的校園文化應該是立體的,它包括了諸多的方面,可以是一種氛圍,也可以是一種環境,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因此,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一直是學校較為關注的問題。
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在縣教育局的直接正確領導下逐步開展並豐富起來的。特別是校文學社和小記者站的建立壯大更是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領導、校長、各兄弟學校以及《南湖晚報》的多方大力支持和幫助。
在吳局長《生活的語文》課題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發展的趨勢,要求現代公民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創新的精神、開放的視野、合作的意識,以及搜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這就對現代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為了順應這一時代的要求,讓語文教育的外延和生活接軌,讓語文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紮根於生活,我們開展了「內部活動起來,請進來,走出去」的持續性長的校園文化活動。首先,我們在文學社成立的初期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學社社長競選演講;
通過校園閉路電視系統進行全程直播,校領導、語文組組成評委團共同參與,營造了熱烈而又良好的氣氛。而且採用競選演講的形式,給每一位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最後證明我們的學生非常棒,他們沉著冷靜,舉止大方,口齒伶俐,才華橫溢,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與喝彩。通過這次競選演講,也讓我們老師們一致認識到:只要敢於給學生舞台,他們會表演的很精彩。
當然,我們在自我組織開展活動的同時也不忘請專家指點。《南湖晚報》記者沈愛君女士是一位十分熱心腸的人,她在百忙之中抽空專程來到我校為小記者們作了一場寫作知識的專題輔導講座,從她親身體驗和審閱編輯小記者的來稿等方面出發,以詳實生動的事例向學生作了講解。
讓大多數對新聞采訪、寫作、投稿等都不甚了解的小記者受益頗深。同樣給過我們師生現場指點的還有我們同樣熱心腸的顧老師,他曾為我們全校師生帶來過一堂內容豐富,過程精彩,風趣幽默,意義深遠的「如何寫好話題作文」的專題講座,全校師生們受益匪淺。
生活是寬泛的,語文也是寬泛的,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讓學生走出去,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也應該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里就要十分感謝《南湖晚報》小記者站為我們學生外出采風提供的細致入微的幫助和照顧了。
我們曾組織小記者及文學社成員參觀過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課。組織小記者參觀訪問嘉善經濟開發區和大雲生態植物園,在亞洲最大的螺絲生產企業---晉億集團,小記者們看到了從未親眼目睹的大規模重型機械和現代化的工作流程,令他們嘆為觀止;
在植物生態園,在花的海洋里感受大自然清香的氣息,既豐富了小記者的課餘生活又增長了他們的知識,也更增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們曾組織小記者及文學社成員參觀過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課。
組織小記者參觀訪問嘉善經濟開發區和大雲生態植物園,在亞洲最大的螺絲生產企業---晉億集團,小記者們看到了從未親眼目睹的大規模重型機械和現代化的工作流程,令他們嘆為觀止;
在植物生態園,在花的海洋里感受大自然清香的氣息,既豐富了小記者的課餘生活又增長了他們的知識,也更增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加科普知識,我們還來到了位於上海市的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進行了采風活動。
在那裡小記者一行先來到國防園,參觀了氣勢磅礴的航空母艦模型和各種戰鬥武器,通過導游的細心講解,大家了解了較多的國防知識,受到了較有震撼力的國防教育。
之後的勇敢智慧區闖關更是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高潮,學生們在勇敢者道路上攀爬冒險,憑著勇氣和智慧,克服身心的種種障礙,收獲到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悅。這一系列的采風活動,都讓小記者們接受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鍛煉了膽量,磨練了意志,體驗了快樂。
當然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對於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來講只是鳳毛麟角。校園文化的建設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
硬體設施相對薄弱,而現代化的硬體設施將極有利於營造現代化的校園文化,因而要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要多學習、多嘗試、多總結,力求把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的更好,為全縣的整個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謝謝。
⑶ 怎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工作總結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
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
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
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
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
傳櫥窗、閱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范。
二、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
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
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
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三、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
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
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
人與集體的關系,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
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
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
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
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
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
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
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
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
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
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
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
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路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路
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
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路文化並非一方凈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
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占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路政治
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
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
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范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