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校園貸案例
❶ 南京23歲大學生從28樓跳下,生前有56筆校園貸,死後他們還敢催款嗎
大學是每一個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4年的大學生涯後,學子們將會由此融入到社會,而在大學學習和生活期間,學生們都已經是成年人,因此生活需求和開支也在逐漸的變大,有些學生甚至還在大學里進行創業,這些問題也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短缺錢不夠用,針對這種現象,一些不法分子把罪惡的目光盯上了大學這座神聖的殿堂,於是,「創業貸」「分期貸」「求職貸」「培訓貸」等等網路校園貸款就相繼出現了,而這些非法的貸款公司,都是以高利貸和套路貸的詐騙手段,讓學生們在急於用錢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慢慢陷入他們精心布置的陷阱中。
許父說,兒子是在今年7月份大學畢業的,畢業後他還成功地應聘進了無錫地區的一家很不錯的單位,但後來孩子想考研,於是就放棄了在無錫工作的機會,依然留在南京繼續復習准備考研,兒子的離世,對於他的家人來說,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更是對校園貸刻骨銘心的恨。目前,這起事件南京警方已經立案調查,許巍的自殺到底與校園貸有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有等待警方最終的調查結果。
❷ 如何看待「借'校園貸'買高檔手機,400多名大學生無一主動還錢成被告」事件
校園貸的大規模抄出現襲和流行,本來就是極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
媒體報道稱:今年上半年,400多名大學生被告上法庭。原因是這些大學生,利用「校園貸」購買高檔手機,欠款不還。這些大學生涵蓋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等各地高校。
令人詫異的是,該系列「校園貸」案件陸續開庭後,沒有一名大學生應訴。這些被告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園貸」等於非法放貸,他們借的錢不用還。
這些大學生如此缺乏法律常識令人堪憂。正常的借貸,需要還本付息。不出庭應訴,法院照樣可以缺席判決。判決生效,法院可以強制執行。拒不執行判決,重則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大學是求學求知的大好時光。大學生們切莫沉迷於物質消費,還未畢業就官司纏身。
❸ 《掃黑風暴》中提到的美麗貸和校園貸在現實中都有原型嗎
在每一次主題班會之中,都會有一個社會性的主題,而小編所在的學校裡面就曾經講述過非法貸款的事情 接下來呢小編也想結合一下最近的熱播劇《掃黑風暴 》之中的校園貸和美麗帶,和大家一起談一談非法貸款究竟在哪裡害人。
校園貸原型在這里呢小編就不給大家講幾個真實的案例了,首先就給大家講一下這些校園貸的運作方式 首先他是會在網路上弄成一個小網站,或者是小app 而這些app都是特別容易借錢的,只需要壓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借錢了,不僅如此,每一次所貸款的額度也比較大,而且他也會有一些霸王條款,都是利息非常高的。
現在在我們身邊上可以看到的貸款多數都是來自銀行的一些貸款也都是專款專用,這些貸款首先就是調理比較明確,而且有大的 銀行在支撐,所以他不會去進行誆騙,但是有很多人他是非常著急借錢的,如果走銀行的手續就比較慢,她就會選擇這些非法的過來款 但是弄來弄去去卻讓自己傾家盪產,在這里小編也想提醒大家貸款需謹慎。
❹ 國考面試熱點:理應將校園貸變成校園安全貸
校園貸淪為「校園害」的背後,既有社會層面的問題,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題。正如有人所言,我們的大學生還缺少財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財能力被稱為「公民實現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礎」,金融常識這堂課應該在大學生中普及,尤其是網上借貸流行、電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試想,如果高校能夠與時俱進,多一些金融常識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識中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學生的防騙能力,在培養財商中提升學生的理財才能,那麼學生哪怕看不穿校園貸的套路,也會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視金融知識教育,加強對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無疑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非法校園貸走了,但換個馬甲的新騙局還可能登場。加強財商教育,就相當於為大學生披上抗擊詐騙的盔甲。
把非法校園貸掃地出門,體現了社會管理、教育管理的與時俱進。莘莘學子有機會掌握現代金融常識,更好地進行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們社會進步的體現。
以上來源於新華網時評。希望能幫到你。
❺ 為什麼說血腥化的校園貸讓大學生走上不歸路
當前,大學生掉入校園貸陷阱的案例越來越多,極端事件已經發生:據新聞報道,福建一名女大學生被校園貸逼死。大約4月11日凌晨,雪琪(化名)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警方初步判斷系燒炭自殺。在最後7天里,雪琪已經被網貸平台的無底線催款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至少六次透露了絕望、想要輕生的念頭。
近期有幾個引發強烈關注的社會事件,就是由跑偏了的民間借貸升級導致。不誇張地說,民間借貸血腥化的傾向不僅體現在企業融資的需求市場,也體現在個人借貸領域,而校園貸尤其是重災區,一來大學生基本沒有收入、還款能力差,二來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各種形式的暴力催債,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走上不歸路。當前形勢下,如果監管部門再不對校園貸採取強有力的監管行動,校園貸的套路難保不會引發更多的大學生自殺事件。
❻ 你對校園貸有什麼了解,校園貸的危害在哪
對校園貸的了解:
1、概念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正規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這類所謂的校園貸,本質上就是高利貸。
2、分類:校園貸可以分為四類
消費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P2P貸款平台(網貸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包括名校貸在內的大多數正規網貸平台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
線下私貸——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俗稱高利貸。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線下簽約、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費率,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
銀行機構——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青島銀行的「學e貸」等。
校園貸的危害:
1、校園貸款具有隱形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校園,利用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較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
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慣,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採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
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採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6)非法校園貸案例擴展閱讀:
遠離校園貸的方法或途徑:
1、強化監管和引導,堵「偏門」開「正門」
一方面,要鼓勵更多的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等市場主體進入校園金融市場,滿足大學生合理的消費信貸需求;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要與公安、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等單位同心協力,打出治理的「組合拳」,形成對違規校園貸的高壓態勢,防止死灰復燃。
2、加快大學生徵信體系建設,強化風控能力,降低借貸成本。
由於徵信數據不足,目前商業銀行的大學生信用卡授信額度非常有限,「花唄」「白條」等消費信貸產品雖然給予大學生一定額度,但與有收入來源的成人信用評級方式相同。
在無法及時形成個人信用報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唯一選擇就是走嚴格的信用審查程序,這會導致其運營成本升高、業務規模收縮,而嚴苛的貸款申請條件也讓大學生望「貸」興嘆。因此,商業銀行大步走進校園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學生個人徵信體系。
3、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風險防範意識。
「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費人群,開展小額借貸服務,有利於銀行培育潛在的消費群體。」某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的這番話,是業界的共識。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不少校園貸案例反映出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風險防範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在關鍵時刻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❼ 大學生借校園貸2萬滾成20萬,這種貸款抓住了學生哪些心理弱點
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路貸款平檯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據調查,校園消費貸款平台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個別平台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部分為學生提供現金借款的平台難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導致缺乏自製力的學生過度消費。
校園貸款為何屢禁不止,又是什麼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動力。說到頭來,還是大學生的虛榮心和過分消費。
近年來,學生因向校園貸借款而背負上巨額欠款的新聞屢屢被爆出,學生因還不上欠款輟學自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❽ 不良校園貸款有哪些危害
不良校園貸款危害有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連累身邊同學家人;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易滋生借款惡習;易誘發其他犯罪。下面具體分析:
1、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連累身邊同學家人。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滋生借款惡習,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8)非法校園貸案例擴展閱讀:
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
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
三是虛榮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學生在學習金融常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面對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是否非要進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費,這需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駕馭和自我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於自我管理,就會最終迷失自我。
❾ 2020國考面試熱點:理應將「校園貸」變成「校園安全貸」(2)
對於大學生來說,遠離「校園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對廣告宣傳中出現的「免費」「優惠」「打折」「免息」多留個心眼,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二是在增強防範意識的同時,多學習金融常識,弄清其貸款利息的計算方法,提高對非法網貸業務的識別能力。
三是在遇到經濟困難時,及時找學校相關部門。
四是倡導大學生養成自強自立、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不要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有大額消費及時徵求家人的意見;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五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大學生們在網路借貸時要注意保留證據,遇到非法催債等情況不要害怕和恐懼,要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為學生制定「校園安全貸」才是最好辦法
「校園貸」的套路是多樣化的,而它的危害也是極大,不少校園貸案例反映出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風險防範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這一點是需要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注意的,也要加強防範的。而學校也是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在關鍵時刻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另外,還想補充一點,大學生應該崇尚自強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進行理性和科學消費。遠離虛榮心,遠離「套路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