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大師生平
A. 蓮花生大士出生
蓮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公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范,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1] 藏傳佛教尊稱他為咕汝仁波切(意為大寶上師)、鄔金仁波切(烏仗那寶)。通稱貝瑪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鄔金國王族。聖誕日:藏歷六月初十。[2]
中文名
蓮花生
通 稱
貝瑪迥內
尊 稱
咕汝仁波切、鄔金仁波切
國 籍
印度
出生地
烏仗那國
出生方式
蓮花化生
化生來源
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
藏傳佛教地位
藏傳佛教初祖、鄔金第二佛
B. 蓮花生大士是古佛嗎
有,蓮華生大士有留下很多的「伏藏」(terma),等待末法時期,佛法大衰之時,有機緣的眾生能夠得到。這些「伏藏」散落在三界當中,有的深藏於大山,有的在山洞,有的在石下,更有一些是藏在「五大」之中,禪定進入「五大」之中方能得之。
蓮師留在世間的著作,漢人翻譯的不多。據悉,他的一部著作《中陰聞教得度密法》 第一次給弘揚傳播的還是外國人,有一位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翻譯了此經,讓西方人得以接觸到人死亡的種種,後來這本經才又被翻譯為中文,回饋漢地眾生。最近,劉巧玲大德於1991年翻譯了蓮師另外一部著作《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是的,蓮華生大士是古佛再來,他是五方佛部中,西方蓮華部無量光法身、阿彌陀佛報身,在娑婆世界顯現的化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金剛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即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感金剛薩埵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乃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附之三藏經典,再虛心拜師印度各大持明修習密宗,以及大圓滿祖師吉祥獅子修習大圓滿等,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並示現精進閉關修行,即身化虹證三身佛果。
對於蓮花生大師的降生,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諸多顯密經續中作出過明確的授記:如《頂嚴授記經》中說:「吾於此界不現已,過於二四之年間,鄔金國土西北隅,達那郭夏海洲中,超勝一切士夫生!」《圓滿攝集一切義續》中說:「於我般大涅盤後,時過十年少兩載,超勝一切世間尊,鄔金稱為蓮花生,從於蓮花降生者,吾今授記此大師將弘揚密乘!」《最勝金光經》中說:「此蓮花生者,為一切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之共所贊敬!」《釋迦妥覺察爾授記經》雲:「佛涅盤後八年,我再出應世,名『貝馬炯列』,世間第一,莫能敵比,最上密乘,由是傳布」。《甘杜渣威舉經》雲:「佛說於我同來教主,名『海生金剛』,傳九乘教法」。又《涅盤經》雲:「雙林示寂時,摩訶迦葉他往,惟噶達雅那,准達,滾高三人在側,佛累囑曰:我涅盤時至,爾勿焦心,亦勿號泣,即住多劫,此身終當變滅,將來當有勝我者,出生海中」。《吉祥幻化網續》中有如此之授記:「具佛光榮蓮花生,遍知智慧司庫者,各持幻化之法王,總持明咒之『勝佛』。」
古佛有一些是「倒駕慈航」在裟婆人間傳播佛法,如佛陀,他過去早已成佛,但是慈悲示現,所以來回裟婆世界八千多次。
無論任何佛菩薩傳的經咒,都可以令人解脫,蓮師與准提佛母皆是佛,所傳之經咒當然都可以讓人成佛的,你不應有分別心。
C. 藏族聖僧蓮花生大師的生平事跡
自己找書看吧,關於蓮師的故事太多了
蓮花生及其對藏傳佛教的貢獻_索南才讓著_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4期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_洛珠加措,俄東瓦拉譯_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蓮華生大師的生平及其學說淵源略考_郭元興著_中國佛學院1986
蓮花生與王_何貝莉著
蓮華生大士全傳(共分上中下三卷)蓮花持明著_全佛文化出版社1995<-漢文版的蓮花生傳記這套是最有份量的,強烈推薦
D. 藏族聖僧蓮花生大師的生平有哪些事跡
藏傳佛教著名班智達無畏光尊者是藏地公認的大成就者無垢光尊者的化身。無畏光尊者是伴隨著五彩繽紛的虹霓、色彩斑斕的花雨誕生的,那天恰巧是無垢光尊者涅槃日。尊者六歲進入華日佛學院學習,在蓮化生大士的佛母益西措嘉的化身阿旺洛桑班瑪面前剃度,法名班瑪欽澤窩賽,前後依止了數十名上師,在香恭達瑪噶得、門林希日那塔、丹增益西輪珠、唐琢嗡班瑪喬琢、門扎嘎喇嘛達吉等高僧大德面前圓滿聽聞了藏傳佛教經律論,獲得了全部竅訣。
尊者有一世修行馬頭明王時頭頂自然出現馬叫的現象,顯現中蓮師賜名為班瑪王欽,特別是他三次親見無垢光尊者,大全知無垢光尊者身口意功德全部融入他的心相續中,從此智慧海中流露出法語甘露如《功德藏》、《吉美九論》等,並修建了拉薩的才讓炯寺院,在這座寺院時,來自四面八方的弟子分享了他的甘露法語,他也由此造就了無數的著名學者。如多智甘久美成林窩賽、久美加維尼格、巴瓊紀美國恰、薩迦法台阿旺巴登、秋炯兄弟、智公兩位化、多扎日怎秋准、黃教著名的嘎登東南兩個兄弟、嘎托蓋摘和嘎托夏擦等等。
第二世轉世為大全知無畏光尊者的化身—多欽則益西多傑。他出生於釀波益茲,尊者出生時即金剛跏趺座,他手托陽光,語誦字母與音母,具有不可思議的瑞相,出生後有很多空行母請他去空行剎土,他曾親見蓮師銅色吉祥山剎土。薩迦功瑪活佛和桑耶寺護法,認定他是無畏光尊者准確無疑的轉世靈童,並被迎請進寺院,在止貢寺院舉行了座床典禮,他前後依止了多知延潘陳利、嘎托蓋哉班智達等許多高僧大德,他的名氣傳播於世界各地。主要弟子有卓親華智仁波切,薩王仁波切等等,他們都是佛菩薩顯現的佛弟子。
第三世,多欽澤益西多傑轉世於德昂,名為羅帶(丹昂),法名叫班瑪欽澤窩賽。他於公元1894年出生在達日地區.父親的名字叫藏傑才珠,母親叫榮薩恭吉,他從小就具備了許多大成就者超凡脫俗的德相,七歲的時候有一位佛學大師問他:普賢如來是什麼樣?他說:無言,離戲,本體空,遠離三世,自續光,遠離執著,遠離壽相,此境怙主如來佛,所以未有報身像。
十八歲時班瑪欽澤窩賽即開取伏藏之智慧,他曾鄭重地對母親說:我是格薩爾王大師的哥哥架擦夏尕,我要在這神山開取伏藏。隨即在康龍的山谷里取出三種儀軌的標題。此標題為蓮花生大士的伏藏品。在他二十一歲時,依止了文殊菩薩化身的安多格西嘉華若比洛珠,認定他為多欽澤益西多傑的轉世,還在夏喇嘛窩賽日布多傑等許多大成就者面前接受了灌頂、竅訣、傳承。他博通顯密,經多位大成就者的傳承,實修得以證悟,並將所有取出的伏藏密笈編輯著書,延續了蓮師密意的傳承。在日後的修行中,他不斷顯現廣大神通,例如可以使被殺害的眾生復活,可以任意穿越山谷並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有用手指在石頭上刻下蓮師心咒,腳踏過的石頭都留下深深的足印等種種神通。在蓮花生大士授記中曾提到:「多康地區金剛持明者,結緣眾生俱往蓮師剎。」即指多欽澤益西多傑,他修持非凡,造就的著名弟子有羅桑達吉堪布、格朗諾布活佛、嘎拉班瑪烏智上師、嘎拉蔣楊尼瑪等許多大成就者。1959年,六十六歲的班瑪欽澤窩賽圓寂前,由於對嘎瑪索南上師非常思念,就來到了嘎瑪索南活佛的住所甘澤地區,准備在這里圓寂,可嘎瑪索南活佛不希望他就此離世,他安然的說:「我會再來,使有緣眾生得沐法雨。「
第四世德昂寺大瑜伽士,班瑪欽傑窩賽的轉世是欽澤多傑,公元1970年3月出生於清海省果洛洲達日縣德昂鄉奇拉唐,他父親的名字叫安伲嘎桑,母親叫藏薩昂卓。齊拉唐這片潔凈神奇的土地曾是大護法格薩爾王住世時修持的地方,欽澤多傑活佛就出生在這片吉祥的地方。活佛降臨時,雖然寒冬的冰雪依然覆蓋著美麗的齊拉唐,早春的景象卻奇跡般地顯現出來,滿山的桃花和迎春花頂著冰雪悄然盛開,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徵兆。三月初十這天吉祥的彩雲布滿齊拉唐的上空,遠處傳來陣陣喧囂的法鼓聲……在這諸多吉祥的景象中,欽澤多傑活佛順利地誕生在這片吉祥的土地上。活佛出生時即顯現出圓滿覺者的各種瑞相,口誦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他不但從小記得前世的事情,而且各種藏文儀軌無師自通,具足各種不可思議的神通。
仁波切六歲時,被耶托寺大成就者嘎瑪索南活佛認定為德昂羅帶班瑪欽澤窩賽轉世靈童,後來在德昂寺座床。
十三歲時,在嘎達活佛面前接受了「龍欽心髓五加行」、「嘎爾瑪朗巴(虹化大成就者)伏藏的「六道自脫聽聞」、「普巴金剛」灌頂和長壽灌頂。
十四歲時,按上一世開取的伏藏「三根本儀軌」而閉關100天。
十五歲這一年,在年龍佛父佛母前接了伏藏大師阿邦德東(佛母之父)伏藏的傳、灌。
十六歲時,在丹比尼瑪仁波切前接了「降魔普巴金剛」、「空行護法」的密傳和灌頂。同年又按「普巴金剛儀軌」閉關100天。
十八至二十二歲時依止門色上師,開始接受傳承、灌頂和講解。仁波切 一直在門色堪布身邊學習,修習了大圓滿法並接受了無垢光尊者編著的《功德藏》傳灌,二十一歲時,四川省嘎陀寺寺主莫扎法王為其傳灌了所有珍貴伏藏寶庫法藏。同年被認定為金剛上師。
二十三歲時,仁波切精進實修並為信眾傳法、灌頂、念經、加持、超度亡靈,同年修「忿怒蓮師」閉關100天。
二十五歲時,他在晉美彭措法王前接受「寧瑪派亞續灌頂」。為仁波切以後的修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十六歲時,仁波切修「馬頭明王」閉關100天。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除繼續修習外,先後無數次進行各種法的修持及閉關,證得非常殊勝的成就。
二十九歲時,接受了德昂寺住持洛桑希熱法王(高寶活佛)為其傳灌的「瑪吉拉卓佛母的六斷法」和大圓滿傳、灌。
三十歲時,布瑪木扎轉世大堪布班瑪羅珠為其灌了所有竅訣頂。
三十一歲時,金剛手化身的班瑪敦布又為其灌了「金剛手與二十一度母頂」和「親自伏藏法」。
三十三歲時,嘎瑪索南仁波切為其傳講了「綠度母」和「蓮師祈請誦」等法要。
三十四歲時,白玉寺寺主嘎爾旺尼瑪活佛為其傳灌了「觀音菩薩秘密灌頂」。
經過三十年的不斷修習,欽澤多傑仁波切已成為一代受人矚目的大瑜珈士、大修行者。他多次開取伏藏,其中有:《綠度母儀軌》、《蓮師儀軌》、《觀音菩薩儀軌》、《白度母儀軌》、長、短《蓮師傳記》、《空行秘密儀軌》、《喇呼拉護法儀軌》、《長壽儀軌》等,這些伏藏成為世人修習佛法的珍貴資料,為延續藏傳佛教修習的法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4年,欽澤多傑仁波切為了完成上師高寶活佛的心願,發大心重新修建德昂寺大經堂。他不辭辛苦地來到漢地,廣宏佛法,為結緣信眾灌頂、傳法、加持、放生、做會供、火供、賜與信眾灌頂竅訣,在漢地培養出眾多修學密法的弟子,使藏傳佛教在漢地廣為流傳。欽澤多傑仁波切希望有更多弘法利生的機會與眾生結緣,同時又發大慈悲願,凡與修建經堂結緣者不墮三惡道,俱往生極樂剎土。願十方善信意樂發心捐助,鼎力相助,供奉善業,功德無量!吉祥如意!法喜充滿!共證菩提
E. 密宗蓮花生大士的那些事跡是真的
你信「怛珈古薩」的?
對於你的信仰,鄙人是不甚了了,至於事火教,印度的襖教(索羅亞斯德教)鄙人倒是知道一些。
西藏人的歷史很難保留,即使有也已經風化煙末了。你要拿什麼為證明呢?唯一的,也是最真實可證明的就是藏人修了蓮師傳的「大圓滿法」可以虹化即身成佛。
F. 蓮花生大士到底是誰
蓮花生大士,印度僧人。8世紀後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藏傳佛教尊稱他為洛本仁波且(軌范師寶)、古如仁波且(師尊寶)、烏金仁波且(烏仗那寶)。通稱白麥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烏萇國王族。
(6)蓮生大師生平擴展閱讀:
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烏仗那王族。一說系烏仗那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剛乘始祖,著有《秘密集會》)之子。初名蓮花光明,後通曉聲明及各種明處,得名蓮花金剛。旋又依真言阿闍黎寂色學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號為蓮花生。其後又從瑜伽師樂天及瑜伽母樂持學無上部法。他曾周遊印度、廣訪密法大師,成為佛吉祥智的四個證得現法涅盤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為燃燈賢、極寂友、王種羅睺羅)。
他又從吉祥師子學法。據智慧海王所著《蓮花生傳》載,他從吉祥師子學大圓滿法以後,曾到中國的五台山學習天文歷數。他的上師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禮五台,他的同學無垢友也到過漢地。所以蓮花生一派傳授的教法有很濃厚的漢地禪宗色彩。蓮花生大士被認為是藏傳佛教初興之時的大阿闍黎,開創了藏傳佛教。藏人非常敬愛蓮花生大士,因此稱他為「咕嚕仁波切」,意為「寶上師」或「珍貴的上師」,或有時稱他為「白瑪卡拉」或「白瑪炯涅」。蓮花生大士也被稱為「蓮花生大師(蓮師)」。
蓮花生_網路
G. 蓮花生大師是誰
相傳是觀世音菩薩為度西藏的眾生在西藏的示現 歷史上很多祖師大德都是佛菩薩為方便度眾生而在來的,呵呵 例如比較近的印光法師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在來 您看下他留下的文鈔 那文字般若沒有大成就的修行人寫不出來的
H. 蓮花生大士出生時間
蓮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公元八世紀,應專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屬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范,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1] 藏傳佛教尊稱他為咕汝仁波切(意為大寶上師)、鄔金仁波切(烏仗那寶)。通稱貝瑪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鄔金國王族。聖誕日:藏歷六月初十。[2]
中文名
蓮花生
通 稱
貝瑪迥內
尊 稱
咕汝仁波切、鄔金仁波切
國 籍
印度
出生地
烏仗那國
出生方式
蓮花化生
化生來源
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
藏傳佛教地位
藏傳佛教初祖、鄔金第二佛
I. 蓮花生大師簡介
據
多羅那他
於1610
年所著
《蓮花
生傳》
所載,約於
摩揭
陀國
天護
王
時
出生
於
烏萇國
王族。一說系烏萇
國
英迪拉
菩提(印
度
金剛
乘
始祖,著有《秘密
集會》)
之子。
他
是
阿彌
陀佛、觀音
菩薩和釋迦
牟尼
佛
的
身
口
意
三密
之應
化身,為
利益
末法
時期
之
眾生
而受
生於
人間。
公
元
八
世
紀,應
藏
王
赤松德贊
迎請
入
藏
弘
法,他
以
密宗
法術一一收服
藏
地
凶
神
邪
崇,使之立誓
擁
佛
法,並與
堪布
菩提
薩埵
建立
桑耶
寺。他
還
教導
藏
族弟子學習譯經,從
印
度
迎請
無垢
友
等大德
入
藏,將
重要
顯密
經論
譯成
藏
文,創建
顯密
經院
及
密宗
道場,發展在家、出家
兩種
僧團制,奠定
了西
藏
佛
教
的
基礎。因此,蓮花生
大師
被
認為
是
藏
傳
佛
教
初興
之時
的大阿
闍
黎,開創了藏
傳
佛
教。藏
族
人
非常
敬愛
蓮花生
大師,因此稱他為「咕嚕
仁
波
切」,意為「寶上師」或「珍貴的上師」,或有時稱他為「白瑪
卡拉」或「白瑪
炯
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