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怎樣加強師德修養

怎樣加強師德修養

發布時間: 2021-09-18 09:17:12

A. 如何提升個人的師德修養

可以提高提高師德修養法的方法:

1、努力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思想道德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了使自身修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起碼要非常明確哪些應該多做或做好,哪些應該少做或不做。而這些,在各種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我們時刻在規定范圍內做的更好,那就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師德修養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

2、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道德品質。因為先進教師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生活在教師隊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夠以直觀形式啟發教育和感染教師,進而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監督和促使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取長補短,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品質,要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多接觸他們,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為趨於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要學習身邊的模範教師,他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影響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由於教師工作的艱辛、繁重、復雜,教師在道德修養上會出現反復或曲折,也會因種種原因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違背教師道德的言論和行為。正確解決方法是深刻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不足,克服缺點,完善自我。

什麼是師德: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

1、要「勤知」。努力學習教師道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人民教師道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領域里戰勝那些錯誤的,落後的道德觀念。
2、要「善行」。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反思理論的指導作用,是教師修養的根本辦法。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無論理論知識掌握的多麼豐富出色,如果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其理論的說服力是蒼白無力的

C. 教師應如何加強師德修養

國家的興衰,取決於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於教師。 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則是教育之魂。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很難找出比教師更受敬重的職業。只要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引導學生,只有真的愛學生才能當之無愧地說愛教育事業。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愛滿天下」,是「萬世師表」的楷模。他愛國、愛民、愛教育。由於有了這種深切的「愛」,才有了他那種「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執著追求。他窮畢生的精力,投身於人民教育的各項革新運動,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在舊中國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豐碑,鑄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師魂,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時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輝煌的,他的教育影響是跨國界的。因此,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將來,他都是師之楷模,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的典範。要弘揚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們就要學習陶行知的崇高師德。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由此可見,師德是立教之本,正因為教師職業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師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時代與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水準就高於其它行業。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是莘莘學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師隊伍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集團,它的道德水準高低將與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教師的社會勞動,沒有教師道德的高素質,便沒有新一代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與時代同步,鍛造不朽師魂! 鍛造師魂先立德,學陶師陶重實踐。教師的職業道德應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紀、道德等方面的優良素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統一集中的具體表現。這種表現概括地說,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樹立忠誠教育,教書育人的信念。這種信念源自於對現代教育的性質、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決於教師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取向確立。教師應像陶行知先生一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從一選擇上教師職業,就應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永不為外物所動的膽魂與氣概。 其二,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是一種理想與情感,愛生才是實施教育的基本觸發點和著力點。陶行知先生說:「待學生如親子弟」。愛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此,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伍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范。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愛生」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崔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愛生」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志。 其三,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勞動者,因之必須有真才實學。陶行知先生說:「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德問題。」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教師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自律自愛,持之以恆,力學苦練,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要「為人師表」,恐非易事。故此,當代師德對教師的要求也包容了「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這一內容。 其四,教師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認真負責,勇於創新。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產出了次品可以彌補,學生教育出了問題,幾乎無法補救。以眾多優秀教師工作成功的表現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其共同點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學,遵循教育規律辦事。他們講求教育藝術,堅持「文道統一」,他們不是照本宣科的「經師」,而是融科學、藝術、文化、道德於一身的教育精英。他們有科學的頭腦,敏銳的觸角,藝術的手段,善於從不同的科學領域擷取時代信息,提煉精髓,精心設計,合理運用乃至創造性地施為。他們無不時刻以自身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學潛能。因此,他們獲得了創造性勞動的成功。由此看來,科學化教育才能對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負責,對教育的社會效益負責。講究科學,無疑是現代師德所應涵蓋的內容之一。 其五,教師還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競爭中涌現了大批專家型教師,大批星級教師;展現了大批教育教學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師又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而是教師群體與家長,社會積極力量通力協作下的群體勞動成果。教師只有善於處理好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系,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師還應有高尚的人格,端莊的儀表,優雅的風度。教師高尚的人格,大度的儀表,優雅的風度具有無窮的感召力,親和力。教師高尚的人格來自教師的道德修養;教師端莊優雅的儀表、風度、氣質來自教師的文化素養。教師只有以協調的人格美、儀表美、風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當代教師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師魂。 綜上所述,良好的師德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它是教師敬業樂教的動力,是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證,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催化劑。因之,它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調節、影響作用。學陶師陶重在實踐,弘揚師德要正師風。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重新審視陶行知崇高師德的價值,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塑造自身的形象,鍛造新一代的師魂,把中國的教育推向新的輝煌!

D. 哪些主要途徑和方法加強師德修養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習的榜樣,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育就是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聖事業。孔子雲:「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准,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師德就是榜樣,當今實踐師德是第一要務。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教師師德通過哪些途徑來提高呢?筆者認為不外「知」與「行」兩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學習教師道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人民教師道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領域里戰勝那些錯誤的,落後的道德觀念。學習主要包括個人自學和有組織的教師道德學習兩種方式,內容主要有學理論和學楷模之別。個人自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靈活性、機動性,針對性強,但由於受教師個人理論水平、理想覺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有時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育部門,包括學校組織的教師道德學習,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師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學中的不利因素,可以解決一些共性的問題。樹立教師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確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想。認真向革命前輩、英雄模範和優秀教師學習,對照自己的理論認知,汲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個只有在道德修養中時刻以教師道德的先進典型作為自己思想行為的楷模,鼓勵自己,在思想意識中凝聚著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自己行為的目標,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會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教師道德修養的人民教師。

第二步,要「善行」。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反思理論的指導作用,是教師修養的根本辦法。在教師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從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自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和教育教學完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中,才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習,才能培養自己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如果只是「閉門思過」、「坐而論道」,脫離實踐去學理論,去修養,那麼提高師德修養就要成為一句空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無論理論知識掌握的多麼豐富出色,如果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其理論的說服力是蒼白無力的;或者說,在實踐過程中,不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反思與感悟,勢必會多走彎路。因此,參加社會實踐,投身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才能有效地提高師德修養。

進行教師道德修養,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那麼,具體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提高師德修養呢?

1、努力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思想道德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了使自身修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起碼要非常明確哪些應該多做或做好,哪些應該少做或不做。而這些,在各種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我們時刻在規定范圍內做的更好,那就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師德修養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

2、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道德品質。因為先進教師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生活在教師隊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夠以直觀形式啟發教育和感染教師,進而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監督和促使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取長補短,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品質,要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多接觸他們,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為趨於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要學習身邊的模範教師,他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影響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由於教師工作的艱辛、繁重、復雜,教師在道德修養上會出現反復或曲折,也會因種種原因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違背教師道德的言論和行為。正確解決方法是深刻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不足,克服缺點,完善自我。

綜上所述,教師道德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項根本內容,教師應該通過上述途徑和方法,積極地進行道德修養,在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更主要地通過自

E. 怎樣加強師德修養

當今的中國,正經歷著全面的改革開放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社會轉軌,這一重大的社會變革,引起了人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極大變化,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教師職業道德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成為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師德修養的主要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師德修養的主要內容。現時期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依法治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其內容的核心是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
二、當前師德修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工作不安心,敷衍了事。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教師受到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不安心教育教學工作,熱衷於下海經商,搞第二職業,對工作敷衍塞責,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積極的追求。更有甚者,厭惡教師工作,試圖跳槽,想早日離開教師崗位。
(二)、不尊重學生、侮辱體罰學生。
有的教師因缺乏工作的責任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各種方式隨意侮辱學生。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比豬還笨」,「榆木疙瘩不開竅」,「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有的教師用大話威嚇學生,說再犯錯誤就不讓上課,就開除出校門;還有教師因學生未能完成家庭作業,未能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就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罰站、罰曬、罰寫、擰耳朵、扇耳光、拳打腳踢,給學生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三)、固步自封,懶於學習,自甘落伍。
有的教師因缺乏工作的目標和進取的動力,對自己要求不嚴,平日懶於學習,不關心教育發展的形勢,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努力鑽研業務提高自身素質,不求發展,滿足於現狀,自甘落後於他人。
(四)、斤斤計較於個人利益,不善於團結合作。
有的教師工作中總把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無集體觀念,不體諒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嫉妒他人的進步和表彰,對他人冷嘲熱諷,拆台打擊,造成人際關系緊張,與他人不能很好地團結合作。
(五)、為教不廉,謀取私利。
有的教師不熱心本職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創收上;有的教師利用職業之便,向學生強行推銷各種學習、考試資料;有的教師未經上級部門許可,向學生收取節假日補課費、培訓費等。
(六)、衣著不整潔,言行不文明。
有的教師不拘生活小結,或衣冠不整,或穿著過於艷麗花哨;有的教師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洋溢著低級情趣。
以上所述問題,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教師缺乏師德修養的具體表現。要解決這些問題,需進一步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的師德素質。
三、加強師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一)、加強理論學習
1、加強道德理論的學習。
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認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理論,吸取其精華,並在實踐中發揚光大;認真學習共產主義道德理論,用先進的道德理論,武裝自己,教育自己,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認真學習一般的道德理論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從多方面獲取道德知識,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師德規范的學習。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是衡量教師道德是非、指導教師道德行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標准,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它具體地向教師表明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正確回答了教師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有力保障。要將教師的師德規范,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信念,需要教師有一個自覺學習、接受教育的過程。加強師德規范的學習,有助於提高教師遵守師德規范的自覺性。
3、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
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增強教書育人的本領。
(二)、加強在實踐中的磨練
學習理論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將理論付諸教育實踐,因為教育實踐不僅是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現實基礎,同時也是檢驗教師師德修養的唯一標准,是教師師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認識、不斷提高,不斷完善。只有經過實踐的反復磨練,道德認識才能日益明確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堅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豐富,道德理論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品質,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三)、加強向優秀教師的學習。
在優秀教師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所倡導的優秀品質,他們的教育實踐和先進事跡,生動體現了新時代師德的特點和要求,他們從不同的側面把教師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具體化、形象化了。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既能幫助我們提高師德認識,又能誘導和激發我們的師德情感。
四、加強內省和慎獨
內省和慎獨,是教師師德修養的重要方法 。內省就是自覺進行思想約束,內心時時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教師以師德規范為准則,以品德高尚的人為榜樣,時時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有做壞事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慎獨」一詞源於《禮記·中庸》,書中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古人尚知內省和慎獨,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努力加強自修養,通過自我修養,強化自己的道德意識,磨練自己的道德意志,並在實踐中把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總之,教師要想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經受住社會和自身的各種考驗,就必須明確師德規范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修養,通過修養,增加道德認識,豐富道德情感,樹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堅定道德意志,並在實踐中進行道德行為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師德素質,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F. 中小學教師如何加強師德修養

教師的道德教育表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在學生的眼裡教師具有榜樣示範的作用。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應該以優良的道德品質去熏陶、影響學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小學教師如何加強師德修養文章內容。

中小學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要點:思想崇高、樂於奉獻

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有人說,教師起得比雞還早,比螞蟻還忙,乾的活比騾子還累,睡得比狗還晚。這說明他們的一生註定平凡,生活註定清貧,卻承載著中華民族之希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少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有較高的職業自豪感,有兩袖清風、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各種不良信息與不良思想時刻在侵害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於中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等都處在養成階段,他們更需要教師的加倍呵護、細心幫教、耐心引導、精心培育。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自身政治覺悟,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以育人為宗旨,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用自身的行動帶動感染學生。要有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崇高思想,要有忠於職守、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

中小學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要點: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點明了教師的職責與作用。「授業」是指把教師多年積累的學科理論知識、社會實踐經驗、解決問題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獲取新知識、形成新理論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生活,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學生發現、解決問題,進而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學生不僅要循循善誘,還要因材施教,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傳道」是指教人做人的道理,即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學會生存。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情感的引導者,還應擁有一顆博愛、寬容的心。即師愛,熱愛學生就要多方面地去關心他們,不僅僅從學習上,還要從思想上、生活上的各個方面關心學生,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寬容,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與別人一起工作,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則是教育成功的動力與源泉。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就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對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心生埋怨,因他們的成績退步而急躁,因他們違反校規校紀而失態,因工作量太多壓力太大感到很累、很煩,但強烈的責任感告訴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嬌慣,而是嚴格要求。既要表揚激勵他們,又要防微杜漸,防止他們因點滴的成績而驕傲,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

中小學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要點: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以德為高,身正為范。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是以辛勤的汗水來塑造學生靈魂的職業,我們應把這一神聖的職業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做。教師教育學生是通過國家所選定的教材,在教師的挖掘整理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相應的教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愛學樂學。教師個人的文化素質的差異、敬業精神的不同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很大。因為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階段,他們喜歡模仿,尤其對自己喜歡的老師有時甚至達到痴迷的程度。他們觀察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老師的處事原則,甚至分析教師的心理特徵,然後一味地去模仿去學習。因此人們都說中小學教師是啟蒙老師,可見其育人作用非同一般。道德教育往往貫穿於知識教育中,教師應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確立好自己的處事原則,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著眼於職業特點,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未來社會的進步。教師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處處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他們。

做於生之前,言於生之後,既要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又要遵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因為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識,更有自己的尊嚴。作為老師更應該經常反省自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否給學生尊嚴,是否珍視學生的存在,是否平等對待學生。如果一個人缺乏尊嚴地生活,必然導致興趣與信心的失落,進取心的衰退,學習成績的下降,生命自然會失去光彩。因此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讓愛在學生的心中閃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處理事情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即使在校外的道德表現同樣起到教育作用。因此,教師要時刻用職業道德標准約束自己,以身作則,成為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塑造者。

中小學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要點:為人師表、儀容端莊

為人師表,首先體現在教師的儀表儀容上。教師儀表,是指教師的穿著打扮、舉止風范和外部行為特徵。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儀表具有榜樣和示範的作用,它有利於教師自身形象的提高,也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人際交往。它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質與道德情操的教育與培養,也有利於配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具體的穿著方面,身材較矮的教師,選擇衣著應簡潔明快,利於把身體反襯得高一些。頸部細長的教師,應選擇著高領、筒領的上衣或小衫,利於增強頸部的粗壯感。體胖的教師,應選擇著深色衣服,以便給人以緊束感;體瘦的教師,應選擇暖色亮色的衣服,增強厚實感。

青年教師精力充沛,思想前衛,衣服的選擇應活潑明快,與新潮的款式適當地靠近。這就是學生喜歡穿著新潮服飾、談吐幽默的青年教師的原因,他們的穿著更受學生的歡迎。年齡大的教師德高望重,沉穩通達,應選擇嚴肅端莊、穩重大方,色澤款式又比較清新的衣服,既顯得充滿成熟的魅力,又顯得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教師也要隨著具體的環境變化而變化,課堂教學時的衣著整齊,活動、游戲、勞動時要寬松輕便。中小學教師的服裝要樸素、整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成熟的著裝習慣,同時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啟迪。對於一些年幼的孩子,根據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應選擇一些色澤鮮艷、明快的服飾。

教師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儀表,更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年齡的特點、學生的課堂表現適當變換不同的眼神、手勢、面部表情、聲調、體態等。在講課時,教師的面部表情要莊重而親切,目光要溫和,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認真傾聽學生的講話,耐心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生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時可以輕輕走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身體,或提問他同桌的同學引起他的注意,當學生的表現較好時,要輕輕點頭表示表揚鼓勵。當學生提出或解決質量較高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頭拍手叫好,給他鼓勵。教師在課堂上不要目中無人,只顧自己講,也不要呆若木雞,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不要因為個別學生的搗亂而瞪眼睛、發脾氣,要用高深的文化底蘊、廣博的胸懷、豐富的教學經驗感染學生。教師是中小學生最自然的模仿對象,一定要注意,教師給人的形象應該是健康向上、規范正面的,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師穿著要得體,不要奇裝異服;打扮要適宜,不要矯揉造作;外觀要整潔,不要蓬頭垢面;語言要文雅,不要粗野庸俗;行為要端莊,不要輕浮放縱,舉止要風度,不要徒有其表;表情要豐富,不要橫眉冷對;教態要自然,不要故弄玄虛。這樣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身,讓師德這一神聖的詞彙一生相伴。願師德這個永恆的主題,立於教師心間,直至永遠。

熱點內容
野狼老師 發布:2025-05-07 06:24:27 瀏覽:84
高中生物動畫 發布:2025-05-07 06:21:05 瀏覽:841
電腦粘貼板歷史記錄 發布:2025-05-07 05:11:26 瀏覽:557
贏盈歷史 發布:2025-05-07 05:04:04 瀏覽:149
化學過濾 發布:2025-05-07 04:41:01 瀏覽:845
化學nbs 發布:2025-05-07 04:00:30 瀏覽:846
數學教學情況 發布:2025-05-07 03:39:48 瀏覽:681
師德師風建設查擺階段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07 02:26:41 瀏覽:954
小學語文筆順 發布:2025-05-07 02:02:28 瀏覽:47
八年級上冊物理概念 發布:2025-05-07 01:23:45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