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的導向性
特點:先進性廣泛性與深遠性示範性完整性作用: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規范約束功能價值導向功能參考資料:現代教師職業道德
Ⅱ 師愛和師德的具體表現性都有些什麼
師愛的具體表現:
一是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二是尊重學生;
三是對學生持寬容態度。
師德的具體表現:
一是要忠於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
二是熱愛學生;
三是崇高的奉獻精神;
四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Ⅲ 如何正確全面的理解師德的主體性原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理解師德的主體性原則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在「思想建設」中凝聚人心。
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是加強學校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前提。在加強思想建設方面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教育教學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的關系。師德師風建設又是學校教育工作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決定辦學方向和辦學方針的關鍵問題。
2、在「作風建設」中提神正氣。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在新的歷史時期,作風建設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作風建設更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
3、在「能力建設」中提高效能。
師德師風建設在夯實了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的基石之上,要抓好教師隊伍的能力建設。在教師隊伍能力建設方面,要針對不同層面,不同職位的教職員工作不同的要求,因勢利導,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跨越發展的中流砥柱和源頭活水。
(3)師德的導向性擴展閱讀:
師德:「常人之德」
在談及教師職業和師德的時候,人們往往強調其神聖性的一面,如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誨人不倦等。按照這種表述,師德應該是高於普通社會道德水平的高尚要求。
在這個意義上說的師德,要求教師具有犧牲精神,需要教師用自我的損失甚至犧牲,去實現學生的成長與成就。對於這種要求,可以稱之為「聖人之德」。將教師職業比喻為「春蠶」「人梯」之類的觀點,也與這種「聖人之德」的要求相一致。
此外,師德要求中也有一些內容,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具備的道德要求。如「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終身學習」等。這些內容所呈現的不僅是教師職業應該完成的任務,更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身體力行、努力實踐的東西。
這個意義上所講的師德,固然有其與職業特殊性相關聯的特殊要求,但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在普通社會成員的要求之外,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我們可以稱之為「常人之德」。
Ⅳ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徵:具有全局性、具有超前性、具有導向性、具有超越內一般職業道德的示容範性。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4)師德的導向性擴展閱讀: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社會主義的教師職業道德批判地繼承了古代師德的優秀遺產,以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為指導,從根本上區別於以往的教師職業道德,是最先進、最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Ⅳ 教師職業道德特點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版本一:鑒於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教師職業道德相應地呈現出如下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標准具有高度的嚴格性
2.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具有強烈的自覺性
3.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具有獨特的示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具有潛在的深遠性
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版本二: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意識水平高層性
2.道德境界高尚性
3.道德意識自覺性
4.行為舉止示範性
5.道德影響深廣性
6.道德內容先進性
版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強烈的責任性;2.鮮明的繼承性;3.獨特的示範性;4.嚴格的標准性
版本四: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示範性;2.先進性;3.深廣性;4.完整性
版本五: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針對性;2.導向性;3.性;4.自覺性;5.高層次性;6.時代性
版本六: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專門性
2.教師職業道德體現教書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師職業道德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的多樣性
(5)師德的導向性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一)促進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調節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兩種形式來實現。教師職業道德能夠通過激發動力、評價優劣、調節行為來處理和調節各種利益關系,保證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社會作用。促進功能分三種:分別是動力功能、調節功能、評價功能。
1.動力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的動力功能,是指教師職業道德體現著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和作為教師應有的職業行為中,具有一種啟動性的力量,激發、鼓勵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教師不斷自我修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覺地做好教育工作。動力功能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激勵行為,所以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把握住。
2.調節功能
調節功能主要用來調節教師的言行舉止,保證其在教育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矛盾,選擇正確的教育行為,保證教育行為的正常進行。因此它對教師職業行為具有調節作用。調節功能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僅指向教育過程,而且指向教師本身。它的關鍵詞是應不應該做,同樣在考題的時候可以把握住。
3.評價功能
評價就是帶有對錯性質的內涵了。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定社會為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而對教師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這些道德要求既是規范教師工作進行社會價值判斷的准則,也是社會、學校和教師自己對教師工作進行社會價值判斷的准則之一。同樣,師德是教師勞動的底線,是可以一票否決的,這個知識點小夥伴們要把握住。
(二)教育功能
教師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對學生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這說明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現象具有教育功能。教師勞動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盡管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主觀能動性,但是,由於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對是非、善惡、美醜等還沒有成熟的觀念和切實體驗,因此,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往往從教師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中汲取是非、善惡觀念。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對象的教育功能體現在教師職業行為的示範性特點上。
(三)示範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不僅體現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而且直接或間接地以各種方式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然要與社會及家長打交道,以實現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當教師嚴格遵循教師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現在社會活動中時,他們的道德風貌、人格形象便會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些都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文明的示範功能。
(四)引導功能
加里寧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自身修養來說起著指明方向、矯正行為、保證修養、目標實現的作用。社會對教師整體素質的要求高於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重要內容和應用要求。在教師自身修養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引導功能。
Ⅵ 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及作用
1、教師職業道德標准具有高度的嚴格性。
2、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具有強烈的自覺性。
3、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具有獨特的示範性。
4、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具有潛在的深遠性。
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教師職業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
(二)促進師生生命成長和人格完整;
(三)促進社會文明傳承和發展。
(6)師德的導向性擴展閱讀: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征,「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Ⅶ 如何看待新時期師德規范要求和教師工作的特殊性
一、新時期師德規范要求我們教師: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與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與政策的言行。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利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與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責之便牟取私利。
(六)、終生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便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專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
二、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的職業,教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一是工作性質特殊。教師是教人之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知識的代表,是人格的象徵,這是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特有的形象。二是工作的對象特殊。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是學生,中小學教師工作的對象又是未成年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塑造人的靈魂,給人以知識、技能,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能在社會上立足並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人,事關國家的未來。三是工作的途徑、方式特殊。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其行為舉止及喜怒哀樂都會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由於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在家裡,父母家人對孩子有影響,而在學校里,就是教師的影響,且僅次於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那是無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邊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護,又受到情緒不穩定教師的無端困擾,必將造成許多身心發展的問題。許多研究表明,教師的學歷、知識水平和學生的成績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並且年齡越小的學生越容易接受教師語言態度、行為習慣的影響。教師健康的人格特徵突出表現在如何對待教育工作,怎樣對待所教的學生。其中,教師性格特點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忽視。如果教師經常為不良的情緒所困擾,就會把煩惱、怨憤遷移到學生身上。如長期患病、婚姻失敗、人際關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師上課無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時,就大動肝火。人格健康的教師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時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閑時間緩解工作壓力;當壓力過多難以承受時,懂得尋求社會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總之,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遷,改變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在日趨緊張競爭激烈的環境里,人們面對更大的生存壓力。教師在社會轉型時期,也為多元道德價值觀所困,必須接受職業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以不斷的創新精神推動素質教育。
Ⅷ 師德 十禁、十忌、十提倡
「十禁」的具體內容為:一禁諷刺、挖苦、歧視學生及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二禁按學習成績排名次、排座次、侮辱學生人格;三禁亂收費、亂訂、亂發教輔資料;四禁以教牟利,向學生推銷商品;五禁訓斥、指責和侮辱學生家長;六禁利用任何形式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七禁在上班時間酗酒、打麻將及上課時衣冠不整、接打電話、接待來人;八禁在上班時間從事第二職業或未經學校同意在其他教育機構代課;九禁無教案上課;十禁隨意停課及組織學生參加未經批準的集會和其他商業性活動。
十忌
一、要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忌三心二意,好高騖遠。
二、要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忌拉幫結伙,陽奉陰違。
三、要顧全大局,互諒互讓;忌爭名奪利,沽名釣譽。
四、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忌虛誇浮躁,敷衍了事。
五、要以身作則,公正無私;忌言行不一,偏向歧視。
六、要謙遜嚴謹,見賢思齊;忌固執粗心,傲慢自負。
七、要遵紀守法,嚴於律己;忌狂妄放任,自由散漫。
八、要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九、要舉止文明,為人師表;忌行為粗俗,污言穢語。
十、要衣著得體,儀表端莊;忌奇裝異服,濃妝艷抹。
十提倡
1、倡導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反對不務正業。
2、倡導廉潔從教、樂於奉獻;反對以教謀私。
3、倡導因材施教、革新教法;反對因循守舊。
4、倡導關愛學生、循循善誘;反對簡單粗暴。
5、倡導依法執教、以身立教;反對以罰代教。
6、倡導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反對敷衍塞責。
7、倡導開拓進取、勤奮自強;反對墨守成規。
8、倡導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反對夜郎自大。
9、倡導尊重學生、平等相待;反對指責訓斥。
10、倡導語言文明、舉止大方;反對粗魯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