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遠師生
㈠ 威遠職業高級中學的辦學成果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鼓勵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該校辦出了自己的特色,開拓了 「簇群效應」下的「准企業化」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該校「區域性職業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科學管理、德育工作、教育科研、對口高考、示範專業建設、聯合辦學、就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歷年來,該校先後省職業技術學校服裝專業研究中心、首批國家級重點職中、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基地、省中等職業教育服裝專業實訓中心;該校還先後被評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省首批綠色學校、東莞市職業教育質量評估一等獎、市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市文化建設標兵單位、市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學校、市科普學校、市園林式單位、鎮「快樂教育」先進單位等,是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站、公共就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高等院校畢業生實訓基地。學校榮譽、教師科研成果和學生成績,均不斷創出新高,該校也被譽為「職教明珠,人才搖籃」。
特色經營,打造品牌,既是該校辦學的目標,又是發展主題。從建校到第二次創業,積極探索並完善了集產、教、貿、研於一體的「區域性職業教育模式」,使學校發展成為省級、國家級重點。到現在第三次的創新發展,該校大手筆繪制「十一五」藍圖,實施「1133」工程系統(建設一支全新「雙師型」教師隊伍;完成一個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打造三個示範性精品簇群專業,彰顯「准企業化」模式;完成示範性中職學校三個戰略目標),對內加大內涵發展,大視野展拓市場化空間,大力度改革創新辦學機制,標樹品牌優勢,拓展特色效應,達到「利潤」最大化。
近年來,該校龍頭專業服裝簇群專業的「准企業化」模式已取得的累累碩果,標志著該校區域性職教模式走向成熟、引導潮流。該校的發展吸引了同行的關注,都紛紛蒞臨參觀和考察。同時,也吸引了國內知名媒體的關注,對該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和辦學特色進行采訪報道。領導和嘉賓對該校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殷切的期望。
㈡ 威遠縣百勝外國語學校怎麼樣環境好不好待遇好不好學生多不多
我在百勝讀了半期書,培養出賴某某等一群豬。中國四川內江威遠百勝豬圈。
以利益為目地,水都不能保證供應和安全,能省都省了。
違反國家明令規定,節假曰補課,20天一個班(30人)單課高達六萬以上。以特殊教育費名義對學生實施高額罰款,一個班(30人)一期高達兩萬。
小賣部出售超出規定價格商品
以賴某某任應負上級主負責人
體育老師歐打或師生對打,老師裝傷,對學生賠錢和罰款,而老師不負一點責任!
侵犯知名習題的知識產權(復印並更改其名稱)
老師對學生實行辱罵,學生心靈受損,
學校操場僅藍球大小
教學質量差
把學生在做工人看待
餐飲質量,,,,,差!
對學生實行監獄管理,無有效安全通道!
對縣教育局進行收買,是一所嚴重違規違法的學校!
責任聲明
對以上所述不以負責!
真心勸好心家長,不要送孩子去哪裡讀書!
知識固然重要,但人的良心和愛,品性絕不能失去!
我是一個在哪受過傷的學生,因此性格大變,快樂的我變得孤獨!
百勝!恨你一生一世永不變心!
中國人不能在百勝失去老祖宗傳下來的品德啊!中國人萬萬歲!
㈢ 請問五顯中學,國祺中學,新店中學,樂安中學,內厝中學都怎麼樣呢
1、廈門市五顯中學
廈門市五顯中學坐落於由千年古剎梵天寺往旅遊勝地北辰山的必經之地五顯軍村,距同安城區5公里。現有35個教學班,學生總數1548人,教職工總數145人。
2、國祺中學
國祺中學創辦於1992年,是陳國祺夫人胡彩英女士及其子女捐資420萬港元興建的,現為省三級達標校。學校佔地57畝,校舍建築面積11960平方米,設有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食堂、學生宿舍樓、圖書館等;
有電腦教室、語音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多媒體電化教室;有百兆校園網、校園廣播系統、校園防盜網;圖書館藏書63494冊,設有電子管理書庫,有師生閱覽室、電子備課室。現有37個教學班,學生總數2011人。
3、新店中學
威遠新店中學創辦於1956年9月,原名威遠縣第五初級中學,至今已走過60年的光輝歷程。1960年,她更名為威遠新店初中,1972年開始高中招生,是威遠較早辦高中的學校;
1986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為完中,1986年8月正式更名為威遠新店中學。2009年與威遠新店和安初中、威遠新店永民初中、威遠新店民望初中合並,停止高中招生。
4、樂安中學
樂安中學,全稱「廈門市集美區樂安中學」,俗稱「樂安中學」,又稱「廈門市樂安中學」、「集美大學附屬中學」。樂安中學,全稱「廈門市集美區樂安中學」;
俗稱「樂安中學」,又稱「廈門市樂安中學」、「集美大學附屬中學」。北靠海灣大道集杏段,東臨福廈路同集段,南接集美學村,西望集美文教區,校址為廈門市集美區同集南路91號。
5、廈門市內厝中學
廈門市內厝中學位於翔安區內厝鎮上塘社區,創辦於1993年8月,1998年8月升格為普通完全中學。現有初、高中49個教學班,2400多名學生,150名教職工;校園面積50445m2,校舍面積12101m2;運動場、實驗室、圖書室及體、美、音設施達到國家三類標准。
㈣ 四川省威遠縣自強中學的辦學理念
威遠自強中學充分運用民辦教育的靈活機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黨和政府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的指引下,排艱歷險,開拓創新,建立起了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教育規律的管理體制,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自強之路,形成了一個凝聚師生力量、感召師生心靈的自強精神,開拓了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新局面。開辦時,無資金,無校舍,無固定師資,一度被人譏為「三無學校」。招收的學生,全是公辦學校不收的「廢品」,一度被人為嗤為「落榜生的歸宿」。困難之大,可想而知。面對困難,我們毫不退縮,決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幹則已,干則一鳴驚人。於是從提高社會效益入手帶動經濟效益,然後以經濟效益反促社會效益,形成良性循環,滾動發展,開辟一條在毫無外援的條件下辦好學校的成功之路,展示「余熱生輝,老有所為」的風采。實踐證明,只要方向明,路子正,辦法巧,信心足,就能化險為夷,取得輝煌勝利,乃至創造人間奇跡。
威遠自強中學的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工作方針和管理制度也符合教育規律。這一點,在實踐中已得到驗證。但有了好的制度,如不認真執行,制度就成為一紙空文。威遠自強中學的特點之一是制度先進,執行認真,效果顯著。如:執行人事制度,在選賢問題上做到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唯賢是用」,在裁員問題上,做到了「一視同仁,不避權貴,六親不認」。工資制度開頭就說:「在提倡無私奉獻的前提下……」這個「無私奉獻」誰來提倡?當然只有領導以身示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威遠自強中學校級幹部的工資只有教師平均工資的60%左右,高考升學獎只有教師平均獎金的四分之一左右。領導如此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然令行禁止,一呼百應。學校的管理,一講科學,二講嚴格,三講全面,四講認真,形成校長總管,部門分管,教師細管,學生自管,上下左右擰成一股繩,四面八方聯成網的格局。實踐證明,管與不管大不一樣,管好管壞迥不相同。但管理不是管、卡、壓,而是正面引導,指前途,明方向,辨是非,識美醜,鼓干勁,樹信心,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威遠自強中學之所以能快速成長,長盛不衰,其中管理嚴格認真起了保證作用。
一個好的學校,不僅要講法治,還要講德治,只有雙管齊下,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創建意想不到的奇功。我們自強中學在十九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強、感召力大的自強精神,那就是立校為公、辦學為民的奉獻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與時俱進、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簡言之,即「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它是自強人引以為榮的形象標准,也是鞭策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武器,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生難忘。這種精神,也是一種時代精神,是學校文化的內核,也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動力。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學校才能披荊斬棘,巧渡難關,化險為夷,做到「期期有新招,年年更上一層樓」、「一屆優於一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永不疲倦地向著更高目標邁進。
准確定位,是民辦學校辦出特色的基礎。全國各地經濟千差萬別,社會各階層對教育的需求不盡相同,時代在飛速發展,因此,無論辦什麼學校,都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確定學校的性質、規模、檔次、發展思路和收費標准,既要充分估量有利條件,又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又不能脫離實際,盲目冒進。只有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大眾消費水平和群眾的迫切要求來確定如何辦學,學校才有深厚的根基,豐富的資源,強大的生命力。無論什麼樣的學校,社會評價的標准,主要是看其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這是共性。因此,民辦學校必須走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道路,扎扎實實地以教學為中心,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永葆青春,否則就是自速其死。
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民辦學校成功的關鍵。毛澤東同志講:「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由此可見領導班子的作用何等重大。民辦學校的領導班子比公辦學校的權力大得多;權力越大,危險越多,一念之差,可能導致學校的興衰存亡。威遠自強中學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長盛不衰,主要在於有一支「大公無私,高瞻遠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我們辦學,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完全是為了響應黨「科教興國」、「余熱生輝、老有所為」的號召,竭盡綿薄之力而已。我們共同的誓言是:「壯志未酬心不死,風馳電掣度殘年」、「聞雞起舞譜新篇,余輝不惜美人寰」;共同的憂慮是「但慮百年身死後,將何遺物教兒郎」;共同的願望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但留一縷在人間」。
建立一支素質較好、業務配套、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辦學質量的保證。威遠自強中學培養提高教師的方法,總的說來,叫做「實戰練兵,逼上樑山」。具體做法如下:一是組織新教師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其明確工作要求和目標。二是開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師培工作。三是學校無償地提供大量最新、最前沿的教育資料,使他們博採眾長,見多識廣,有備無患。四是堅持相互聽課和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制度。五是優勝劣汰,逐年更換。上述方法已成為學校幫助新教師過好教學關、提高教學質量和加速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避免了因教師的變更對工作的影響,從而保證了學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盡管四川省直屬重點中學先後抽走了威遠自強中學30名高三教師,威遠自強中學仍後繼有人,而且出現了教學質量一代優於一代的可喜局面。
不斷前進,開拓創新。風雨如磐十九年,不圖已艷為人研。八千弟子多英俊,捷報頻傳樂不眠。昔日人譏落第所,而今盛贊育英籃。校園幾度換新貌,自力更生別有天。「三無」一去埋忠骨,「四有」層來展美顏。年年步步登高望,異草奇葩處處鮮。這首《自強頌》不僅高度濃縮了威遠自強中學的辦學經歷和輝煌業績,而且高度贊揚了自強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憧憬未來的情懷。
㈤ 當今威遠縣有什麼大官
支鳳瑞支鳳瑞,綏中縣南平坡村人。1889年生,農民。1932年初,日軍侵佔本縣,南平坡成立民會,支鳳瑞被推舉為民會練長。日本侵略軍經常利用民會刺探抗日義勇軍的情況。支鳳瑞表面上應付,內心裡十分憤恨,尋找機會對付日本侵略軍。1932年5月的一天,鄭桂林率領第四十八路抗日義勇軍駐扎在新莊子屯。日本陸軍翻譯官土居本善次郎聞訊帶兩名便衣特務騎馬來到南平坡警察七分局,命令民會站崗放哨,監視義勇軍的動向。支鳳瑞看到消滅日本兵的時機已到,便帶領民會的支鳳榮、劉桂林等3人,攜槍來到督察分局大門口等候土居本。天黑以後,土居本喝得醉醺醺的,帶著1名警察由七分局裡出來,支鳳瑞迎上前說:「我們幾個人在這等著哪,有事嗎?」土居本帶著支鳳瑞幾人到村東頭查看崗哨。支鳳瑞一邊走一邊暗示夥伴准備。剛到屯邊,支鳳瑞從後面將土居本死死抱住,劉桂林對准土居本就是一槍,這個日軍的翻譯官當場斃命。支鳳瑞帶著繳獲的「自來德」手槍,連夜趕到新莊子,投奔了鄭桂林。鄭桂林委任支鳳瑞為第四十八路義勇軍獨立團團長。1933年春,第四十八路抗日義勇軍退進關內,支鳳瑞回到家鄉南平坡村。1936年秋季,南平坡村漢奸李星樵將支鳳瑞出賣。日本兵抓走支鳳瑞,嚴刑拷打,追問共同行動的夥伴。支鳳瑞矢口不招。不久,他被由綏中押往錦州監獄,最後在瓦房店被日本特務殺害。鄭桂林鄭桂林,原名鄭國興,字香庭,報號「天狗」。祖籍遼寧省建昌縣葯王廟鄭家溝村。清末全家逃荒到吉林省雙陽縣。1889年,鄭桂林降生在雙陽縣二道灣子村。民國初年,鄭家一遷密山縣,再遷牡丹江。祖父鄭德喜,父親鄭連芳都沒讀過書,兩輩人勤勞耕作,節衣縮食,全力支持鄭桂林求學。鄭桂林讀完小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省立師范學校,課余常讀《國事悲》、《英雄淚》等進步書刊,立志教育救國。1919年考入北京私立朝陽大學。1921年回鄉,應聘到牡丹江設治局任秘書。其間,鄭與張駿坊等人一起創了牡丹江第一所小學,他任校董,經常對師生演講,傳播愛國主義思想。1923年,鄭桂林認為教育救國,對外侮頻仍、瓜分在即的時局遠水不解近渴。於是投筆從戎,入吉林軍李振堂部任軍法處少尉副官。1928年考入東北講武堂步兵科。1930年6月畢業,分配到東北軍第六旅第八團任上尉副官。翌年,參加了平定石友三叛亂之役,被提升為第十三旅第六三七團作戰參謀、少校副官等職。「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官兵執行蔣介石的命令退進關內。鄭桂林聯合同志,去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請戰,鄭被任命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第四十八路軍司令。1932年1月,鄭桂林率100多名骨幹力量出關,首先來到綏中北部山區,宣傳抗日,組建義勇軍。從此,鄭桂林自號「鄭天狗」,取「天狗吃日」之意,以表示抗日到底的決心。l月底,鄭桂林在大王廟二道溝召集群眾開會,動員群眾參加義勇軍。他在會上說:「日本鬼子佔領了東北,向滅亡我們中國,讓我們當亡國奴。國破家亡,子子孫孫都得當奴隸。我們中國人多,不要怕他,我們都起來抗日,東北是可以得救的。咱們十個人頂他一個人還不行嗎?就看咱們心齊不齊。當今之計,只有靠我們自己。我們拿起槍來,團結一心,一定能打走鬼子。」他的激情演說,感動得在場群眾都流出了熱淚。鄭桂林為集聚抗日力量,奔走於綏中、青龍、興城、建昌、錦西之間,先後多次召集當地有影響的人士開會,號召有血性的中國人組織起來抗日。同時教育爭取幫會成員和土匪也參加抗日行列。在他的號召下,成百上千的人趕來參加,連退到關內的一些原東北軍警也攜械投奔鄭桂林領導的義勇軍。他領導的義勇軍曾多次對敵戰斗。1932年3月19日晚,鄭桂林率部2000餘人,分四路進攻綏中縣城。從午夜激戰到拂曉,擊斃日軍20餘人,繳槍20支。首戰告捷,士氣大振。同年5月11日,鄭桂林率部再次進攻綏中縣城和火車站的日軍。行進至城西馬家河子時,鄭司令命部下隱蔽前進,接近敵人後,把手榴彈投入日軍營內。睡夢中的日軍遭此一擊,立刻大亂。此役共殲敵30多名,俘17人,炸毀坦克一一輛,摧毀了杜屯鐵路橋,破壞了六股河大橋。4月中旬和5月9日,鄭桂林率領的第四十八路義勇軍於鮑莊子、條石溝兩次與「進剿」的日偽軍激戰,迫使敵人由四方台撤回綏中。1932年7月8日,鄭桂林派人包圍大王廟偽警察所,槍斃了偽警察所長蔡恩堂(化南),俘偽警20餘人(逃走4名),繳槍23支。鄭桂林和他領導的四十八路義勇軍威振遼西,《京報》、《申報》、《大公報》等10多家報刊競相發表第四十八路義勇軍抗日戰績。1933年初,蔣介石下令解散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召第四十八路抗日義勇軍進關。鄭桂林被迫率部12000餘人退至關內,以圖再起。途中英勇地投入了聞名全國的長城保衛戰,從2月初打到4月,連續作戰多次。2月3日在大茅山口一帶與日軍丁激戰;14日又向九門口外盤據永安堡、李家堡的日軍進攻;15—17日阻擊了向鄭部進犯的日偽軍;20日又參加了保衛冷口、喜峰口戰役。尤其是3月30日在石門寨一帶與日偽步騎炮聯合兵種3000多人肉搏戰,更為激烈。據4月26日《新天津報》載:「東北救國軍,仍有萬餘人連日在邊城一帶〔戰斗〕頗為驍勇。」之後,鄭部所剩7000餘人於4月16日被國民黨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改編為暫編第一師,鄭任師長。6月11日,何應飲令鄭桂林部移駐天津馬廠整編,以「裁弱留強」為名,把一個師縮編為一個旅轄三個團和一個教導隊,余者一律遣散。當時有人編造謠言,誣蔑義勇軍。鄭桂林極為憤怒,除在報上發表《鄭桂林啟事》予以駁斥外,又於7月15日在天津招待新聞記者,發表長篇演說。他說:「我對外抗戰,決不畏死;對內捍衛祖國,盡我天職。」7月20日晚,鄭桂林毅然組織了馬廠起義。先令特務連暗中離開駐地。隨後,鄭借口追剿「嘩軍」,率全軍開出馬廠,去張家口參加了吉鴻昌領導的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又同吉鴻昌、方振武、湯玉麟聯合組成抗日討賊軍,繼續抗日。9月,察綏抗日討賊軍在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隊夾擊下失敗。鄭桂林只帶幾名隨員去北平、天津,多方奔走,聯絡舊部,准備再次出關抗日。11月9日,鄭桂林在天津法租界找吉鴻昌時,被國民黨憲兵第三團蔣孝先的特務秘密逮捕。11月20日,國民黨當局以「反蔣」、「圖謀不軌」等罪名,將鄭秘密殺害於北平琉璃廠。鄭桂林就義時,年僅44歲。楊利偉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楊利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學文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現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副主任。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4年後畢業。1996年,楊利偉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軍優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由於航天員大隊隸屬總裝,在當時改為陸軍。2003年7月,楊利偉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後,晉升上校軍銜。2004年春節前後,晉升大校軍銜。2004年12月9日,楊利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小行星21064是以楊利偉來命名的。2005年,楊利偉出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副主任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王作藩王作藩出生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小山口村。1930年2月進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後歷任東北軍116師,119師的見習參謀,通訊排長,付營長。1937年10月隨呂正操部加入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王作藩同志參加革命後,歷任冀中人民自衛軍通訊營副營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大學區隊長、第四軍分區9大隊參謀長、游擊支隊支隊長、五團副團長、分區參謀長、分區付司令、遼寧保安司令部副參謀長、保安縱隊司令部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通緝地區警備司令部司令員、遼寧軍區參謀長、遼東軍區副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參謀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司令部計劃處處長、運輸處處長、東北軍區軍事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兼參謀長、東北軍區後勤部運輸部部長、遼寧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檢察局局長、解放軍後勤學院訓練部副部長、解放軍獸醫大學副校長、正軍職顧問等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王作藩同志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王作藩同志於2003年6月15日在長春逝世,
㈥ 四川省威遠縣自強中學的辦學歷史
1991年下期至1996年上期,威遠自強中學聲名遠揚,要求來校讀書者與日俱增,但規模狹小,難以實現「為民解愁」的辦學宗旨和「辦成名副其實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學校」的奮斗目標。1991年下期,威遠自強中學決定通過信譽擔保,先建房後分期付款的辦法興建一期建校工程。1992年上期建成3100㎡校舍,同年下期遷入新居,初步緩解了「供不應求」的矛盾。
由於教育質量年年上個新台階,聲名日益遠揚,供需矛盾又加劇起來,威遠自強中學採取滾動發展的方式先後起動了二期、三期建校工程,到1996年下期,校園佔地15畝,校舍10000㎡左右,徹底擺脫寄人籬下之苦。
1996年下期至2004年上期,辦學規模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成為威遠教育戰線僅次於四川省直屬重點中學的第二大支柱。1998年上期,教學班級增至18個,學生人數增至1188人,校舍又感緊張,高一年級招到4個班338人,仍不能滿足學生求學之需。適逢鄰近的電視大學搬遷,威遠自強中學將其校址全部買下,新增校舍2000多㎡。2000年又買下高壓電線下的一塊荒地200㎡,修建一座微機室。至此,校園佔地18畝,自建校舍12000㎡,設有能滿足教學急需的實驗室、微機室、圖書資料室、印刷室、文娛活動室、運動場以及能滿足1500多名師生的宿舍和食堂。
2005年下期學校正式改建新校區。2006年上期,新校區落成。從此校園佔地60畝,校舍30000㎡,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還為國家節約了5000多萬元教育資金,創建巴蜀名校的物質條件初步具備。2007年下期教學班級已達32個,學生人數達2422人。
㈦ 謝葆璋的復出任職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恢復北洋艦隊。原「靖遠」艦管帶葉祖珪出任統領,原「康濟」艦管帶薩鎮冰出任幫統。薩鎮冰是福州人,與謝葆璋是同鄉。謝葆璋入天津水師學堂學習時,薩鎮冰任學堂正教習,謝葆璋在「威遠」艦實習時,薩鎮冰又是該艦管帶,所以,薩鎮冰既是謝葆璋的長官又有師生之誼,以後,兩人共事於北洋艦隊,過從甚密。北洋艦隊重建,急需海軍人才,薩鎮冰很自然就想到謝葆璋。於是,電召他重返海軍任職。
是年,清政府從英國購買兩艘4300噸的巡洋艦,一艘名為「海天」,一艘名為「海圻」,都是當時中國海軍最大的戰艦。薩鎮冰兼任「海圻」艦艦長,謝葆璋被任命為副艦長。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0月5日,35歲的謝葆璋有了第一個孩子——女兒謝婉瑩。不久,謝葆璋的妻子帶著僅7個月的女兒,從福州老家遷往上海。謝葆璋的巡洋艦多在此駐泊,一家人可以經常團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冬,謝葆璋出任煙台海軍練營管帶,又離開上海。
甲午戰爭期間,北洋艦隊在旅順、威海的海軍學校都毀於戰火。清光緒二十六年,謝葆璋的母校天津水師學堂又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北洋艦隊失去最後一個人才培養基地。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冬天,北洋新的海軍學校——煙台海軍學堂,在海軍練營簡陋的營房裡誕生,謝葆璋為首任監督(校長)。
由於謝葆璋的出色領導,煙台海軍學堂發展迅速,短短幾年便趕上和超過一些老牌的海軍學校,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煙台海軍學堂學制三年,專門培養艦艇指揮官,是近代中國培養指揮軍官最多的海軍學校,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海軍80%以上的艦艇長是該校的畢業生,煙台海軍學堂(民國後改稱煙台海軍學校)對中國海軍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謝葆璋治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他提出「學堂以德育為貴」、「品必先於學」的思想。而以往各海軍學校「於學問精長、屢列優等者,皆優給獎賞。獨品行端正者,轉付缺如,誠非務本之道」。因此,謝葆璋建議由海軍部設立「端品勛章」,專門頒發給品行端正的學生。同時,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發給「優學勛章」。他認為,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更多品學兼優的學生。後來,海軍部採納他的建議。
也許是因為有甲午海戰中泅水逃生的經歷,謝葆璋十分強調在校學生的游泳訓練。他認為,海軍會游泳,如同陸軍會騎馬一樣,是必備的技能。為此,他制訂嚴格的規定:學生不放暑假,在校進行游泳訓練,凡游泳課不及格的學生,即使其他課程都及格,也不能畢業。如此重視游泳訓練,在其他海軍學校是沒有的。
謝葆璋是位有進步思想的愛國軍人,冰心的舅舅楊子玉是同盟會會員,經常與謝葆璋一起作詩談文,借抒情懷。
煙台海軍學堂的學生,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和中國海軍的衰敗狀況日益不滿。他們訂閱不少清政府明令禁止的同盟會報刊,開始逐步同情和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個別學生甚至與同盟會建立秘密聯系。
清宣統元年(1909年),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視察煙台海軍學堂,認為學堂辦得有成績,質量較高。於是,清政府決定選派20名滿族貴胄學生來校學習,提前畢業,以加強滿族人對海軍的控制。
滿族貴胄學生的到來,激起漢族學生強烈的反抗情緒,雙方不斷發生磨擦。宣統二年(1910年)的春季運動會上,為爭奪一項錦標,互相仇視的滿漢學生爆發激烈沖突。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秉承朝廷旨意,要求校方嚴懲漢族學生。謝葆璋不肯偏袒滿族貴胄學生,據理力爭。不久,清政府命海軍部官員鄭汝成來校查辦此事。
鄭汝成是謝葆璋天津水師學堂的同班同學。他告訴謝葆璋,煙台海軍學堂中的各種進步活動已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京城的一些官員甚至指責謝葆璋是「亂黨」。鄭汝成勸謝葆璋趕快辭職,退身遠禍,免得落個撤職查辦的下場。
謝葆璋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已不抱幻想,毅然辭去監督職務,帶著家人離開他傾注了8年心血的海軍學堂,返回福州家鄉。在家裡,他不同意女兒謝婉瑩扎耳朵眼兒,更不讓給女兒穿緊鞋。也從來沒有責備過女兒,父親是婉瑩啟蒙的老師。
㈧ 在校師生有多少
你問的問題太籠統。初中生我家附近的學校大概有1000人左右,在校師生一共
㈨ 四川省威遠縣自強中學的辦學情況
威遠自強中學作為民辦完全中學,直屬威遠縣教育局,1988年9月1日正式成立。威遠自強中學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先後榮獲「四川省先進學校」、「四川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內江市校風示範學校」、「內江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光榮稱號。
威遠自強中學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落到實處,以教學為中心,思想工作先行,教書育人並舉,身教言教同重,各類素質齊抓。「以教學為中心」,就是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在教學工作上,威遠自強中學要求教師做到「備課、上課、輔導、實驗、作業收改、大小考試」六認真。在教學內容上,威遠自強中學要求狠抓「雙基」,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忌急於求成。在教學方法上,威遠自強中學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抓中間,帶兩頭,讓中等生吃飽,優等生吃好,差等生大有進步,決不輕易放棄一個差生;合理地運用啟發式,堅決廢棄注入式,做到讀、講、練、評有機結合。威遠自強中學的奮斗目標是「把學校辦成名副其實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學校,辦成國內第一流的造福人類、造福子孫、名垂千古的學校」,並分階段提出具體要求,使師生既感到前途任重道遠,又感到學有榜樣。威遠自強中學的發展思路是「從提高社會效益入手帶動經濟效益,然後用經濟效益反促社會效益,形成良性循環」,使師生明確質量就是生命,拼搏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威遠自強中學的工作準則是「求實、創新、團結、奮進」,使師生懂得如何科學地認識事物,處理問題。
㈩ 四川省威遠縣自強中學的辦學業績
我校2014年767名同學參加了2014年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按照四川省考試院公布的本科及以上的各段分數線,即:文科一本551分、二本500分、三本476分,理科一本540分、二本475分、三本446分,我校一本上線34人,三本及以上上線309人、上線率40.16%。我校各檔次上線人數和上線率都名列全市一般中學第一,成功實現了高考二十連冠的奮斗目標。
一、上一本學生人數創下了2004年以來的新高。
按省考試院劃出的分數線,我校上重點線學生34人,其中應屆上線32人,往屆上線2人。最高分623分,在全縣名列第8名。最為可喜的是在全縣僅14人上重點線的情況下,我校黎洪莉同學考出了554分的好成績上了重點線。重點上線人數在全市23所普通高完中中(包括所有「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在內)排名第七名,超過縣級目標任務20人(任務14人),超任務率在全市領先。
二、本科上線學生人數309人,繼2009年以來再次突破300大關。
2014年我校高考本科上線309人,其中往屆上線31人、應屆生上線數278人,應屆學生的上線數比歷史上最多的189人還多了89人,達到了我校建校以來的最好水平,在全市23所普通高完中中名列第七位,超任務數58人(任務251人),名列全縣第一。本科上線率達40.16%,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三、應屆同學較2011年中考成績大幅上升。
由於多種原因,我校歷年來的生源都要相對較差,通過師生們三年的辛勞,絕大多數同學都有明顯的提升:中考成績在全縣前280名的僅1人(與2014年上重點線的人數相當),而我校有32名同學上了重點線;在全縣前1000名的僅69人(與2014年上本科人數相當),有278人上線,為入口4.02倍。不少同學成績上升名次千餘名。
四、往屆同學的補習效果明顯。
2014年我校的補習生偏少,理科僅30人,文科17人,且多數同學在2013年高考都不理想,離本科線有不少的差距。僅用十個月的時間,不少同學就上了重點和二本,園了自己的大學夢。理科補習班本科上線率名列全市第二名,全員相對提高分。
五、班班創佳績,首屆尖子班一鳴驚人。
1、2014年我校首屆尖子班共73人參考,譚博邁同學以623分的總分奪得全縣第8名,進入了名牌大學之列,上重點大學的學生28人,占總人數的38.36%,上本科人數98.63%,為後面的尖子班開了一個好頭,為我校奪取高考二十年冠立下了汗馬功勞。
2、重點班又創新高。兩個理科重點班上重點大學分數線3人,上本科114人,本科上線率達70.37%。理科6班81人參考,上本科分數線62人,上線率高達76.54%。本科上線數和上線率都達到了我校舉辦重點班來的新高。
3、普通班成果顯著。不論是普通文科還是普通理科班,各班都較好的完成了學校下達的任務。尤為突出的是理科1班,該班不僅上本科線達到15人,遠超任務8人,而且還有1名同學上了重點線;文科9班也創下了同樣輝煌的成績:1名同學上了重點線,22名同學上了本科線,超任務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