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勤家訪總結報告
家訪報告要點:
1、介紹學生基本情況
2、發現學生存在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範文:
一個暑假走訪了幾位學生家,發現雖然在校指導過學生們做職業規劃,但實際生活中學生們的狀態並未完全進入即將三年級的模式。對於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喜歡做什麼還是很迷茫。
學生葉璇是個熱心腸的女生,早期擔任宿舍長也是任勞任怨,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不過性格上還是容易沖動。她出身單親家庭,現在的家庭環境也比較復雜,對她來說也不輕松。在告知該生要安排家訪時,首先是情緒緊張,顧慮自己是出什麼狀況了嗎,所以被家訪。
在打消該生的疑慮後家訪活動安排也就很順利了。首先見到葉璇的母親我們彼此就身為母親感嘆了一番,畢竟都是做媽媽的人,思考問題角度其實是一樣,有著一樣的顧慮。學生葉璇屬於那種曾經學過很多,但並未堅持,到現在對於自己的定向還是不清楚。
另外她是非常低調的性格,即便做了要從不說,也會因此錯過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像暑假期間葉璇就隨父親做了很多公益活動,但要不是家長在談話中提起,學生自己卻是隻字未提。
家訪中大家談起對葉璇同學未來規劃問題的思考,或升學或就業或當兵都是可以嘗試的。雖然每條路都不會那麼簡單,但要提早想到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才行。
今天是8月18日,結束了學生葉璇的家訪,還有兩家,加油堅持。
(1)廉勤家訪總結報告擴展閱讀:
按照其具體目的和內容,家訪可以分為:
1、了解性訪問,主要任務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包括家庭的結構、成員、經濟、生活方式、社會關系、家長的職業、文化素養、教育態度、教育能力,以及學生在家庭里的表現等。
2、宣傳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傳達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對兒童、青少年的要求,介紹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和新經驗、新思想。
3、商討性訪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現實表現,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方法、措施。
4、通報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向家長傳遞家長應該了解的信息,介紹學生在學校、社會上的表現,以便使家長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5、警告性訪問,是兒童、青少年在學校或在社會上犯有嚴重的過失或有犯罪行為,而家長尚未了解或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通過家庭訪問向家長講明情況,指出危害,分析後果,或告訴家長學校將要採取的措施,以期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配合學校、社會進行教育。
B. 幼兒園家訪成效分析報告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畢竟小,家長對他們的認知水平要求整體不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保育方面,但缺乏系統的科學的教育。除此之外,對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有點稀奇古怪。 比如像李浩的家長知道孩子特別皮,她媽媽唯一的要求是孩子在園的一年中受過兩次傷,都在嘴唇上,特別提出不能再讓孩子受傷。 而張與舉的媽媽和奶奶提出兩點:首先是孩子得過胃痙攣,盡量別吃涼的食物。其次孩子比較內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家長希望老師跟他多交流,多跟他一起玩,多接觸他。 程開和肖海的家人強調孩子不好好吃飯,注意飲食。 楊欣音媽媽也說閨女皮,對他的要求也不高,唯一強調別讓她離電視太近,還有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李濤的姨對我提出意見,說他上車的時候總是哭,對此,我已經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對李濤說的很明白,明天上學他要是不哭我就表揚他並發給他一張大獎狀,就只發給他自己。果然這個方法很有用,沒有人反映李濤上車的時候還哭。 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自己的心得體會:覺著這一次的家訪真是很必要,這個時間安排也比較好。我們對孩子有了解,又是學期初,利於對孩子的全面了解和家園合作。 另外有兩位家長提出午休時間過長,我就告訴他們,天氣轉涼睡眠時間最近會做出調整,確保制出最適合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我和有些家長認為過一段時間後早飯在園里吃比較好,下午飯可以回到家後吃。 最後祝我們園紅紅火火,越來越好!
C. 居委會主任德廉勤績能述職報告
述職報告的寫作要領
法定社會組織的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一般要對權力機關如上級機關部門或者代表大會、董事會等作述職報告,這是推動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因素,對於促進和監督社會組織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述職報告可以說是工作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報告是向上級機關陳述事項的上行文,屬於行政公文中議案、報告和請示三個上行文之一。《國家行政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多用於提交大會進行討論,如各級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報告雖然是代表法定社會組織及其部門的,卻是在報告人自身負有全責的情況下運轉工作的,實質上就是述職報告。可以看出,述職報告是社會組織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向上級管理機關陳述自己某一階段工作情況,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的履行職務情況的口頭報告。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公文,屬於報告的一種,又與總結和講話稿相似。
一、述職報告的特點
(一)個人性。述職報告對自身所負責的組織或者部門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按照法規在一定時間(立法會議或者上級開會期間和工作任期之後)進行,要從工作實踐中去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不足與教訓,從而對過去的工作做出正確的結論。與一般報告不一樣的是,述職報告特別強調個人性。個人對工作負有職責。自己親身經歷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須真實。這就要在寫作上更多地採用敘述的表達方式。還要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講究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述職報告要寫事實,但不是把已經發生過的事實簡單地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搜集來的事實、數據、材料等進行認真的歸類、整理、分析、研究。通過這一過程,從中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得出公正的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實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為未來行動的向導。當然,述職報告中規律性的認識,是從實際出發的認識,實踐理性很強,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辯性。不管怎樣,述職報告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職報告好壞的重要標志。述職報告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使未來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職報告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總是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與創新性。而繼承性,就是要繼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後加以創新,工作才會有進步,完全拋離過去的工作創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規律性的一個方面。策略即今後工作計劃,是述職報告的重點內容。
(三)通俗性。面對會議聽眾,要盡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代表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講話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於與會者來說,內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內容,也要盡可能明晰准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准。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不同於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於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練,甚至講究專業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更是規范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准確、明晰、簡練和。相反,講話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須口語化。由於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三)藝術性。述職報告的藝術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整個報告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述職報告必然聯系整體的講話活動特點來進行。「述職報告」一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待:「述職」,是主體的實質性道理。「報告」,是呈現表像而又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報告者要兩者並重。寫作述職報告,最好從上述總的認識出發。
通俗性和藝術性,一般表現在口語化、感情化、個性化的語言上。寫述職報告時要變文字為有聲語言:1.語言生活化、口語化、大眾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長短交叉合理,隨物(公務和感情)賦形。3.慎用文語(古語和歐化語),作點綴之用。4.少用單音詞。5.避免同音不同義或易混淆的詞語。6.不隨便用簡略語。7.還可以適當增加語氣詞如「吧」、「嗎」之類。8.為了方便聆聽,有些標點符號還要用文字代替,如頓號改為「和」,破折號改為「是」,引號表示否定時加「所謂」,括弧補充另用文字說明等。
二、 述職報告的主題
述職報告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如議論文、說明文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報告中反復突出。提取對現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報告對象所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親切感、參與感和沖擊力。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主題要概括全文內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工作的「主張」、目標,在報告中就是「主題」。確定主題,這是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並貫穿全文、反復突出,還要符合記憶規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1.主題的本質:抽象性——觀念認識,不是感受,是抽象的成果。清清楚楚。是邏輯判斷。正確的主題認識應是從它的本質屬性出發的。主題的本質屬性是抽象性,也就是說,它是對於事物的一個中心認識判斷。
主題的抽象性更表現在它的具體表達形式是一個邏輯判斷句。正如古人所說,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正確的主題寫法是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也可以單獨省略)的判斷句。如文藝性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就是一句話「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2.主題句的層次: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們不談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問題,僅就主題句本身的提煉簡要地談一談。主題可以有五個層次。
(1)客觀特色層次。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准確反映了演講稿中心內容
的本質真實和客觀特色。如:「建設經濟效益高的……」
(2)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學技術。這種主題句是具有科學技術新穎性和先進性的認識。 如:「建設信息時代的……」
(3)文化色彩層次。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的提高。如:「建設小康(大同)的……」
(4)哲理意味層次。 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設世界性的、永久
性的……」
(5)審美生命層次。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筆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如:「建設全新的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語)的……」
3.主題句的表達:當然主題存在著具體的復雜情況,特別是因文體而異,但是都應用一句話來准確表達。在教學文體議論文、說明文和記敘文以及應用文中,主題不論是稱為中心論點、中心思想還是稱為主旨,都應是一句簡單的話。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 較多主題句。或者正題是主題,而副題則是「在某會議上的報告」。
開頭 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
中間 主要採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麼(主張)和怎麼樣(措施),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後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 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法定社會組織的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一般要對權力機關如上級機關部門或者代表大會、董事會等作述職報告,這是推動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因素,對於促進和監督社會組織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述職報告可以說是工作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報告是向上級機關陳述事項的上行文,屬於行政公文中議案、報告和請示三個上行文之一。《國家行政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多用於提交大會進行討論,如各級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報告雖然是代表法定社會組織及其部門的,卻是在報告人自身負有全責的情況下運轉工作的,實質上就是述職報告。可以看出,述職報告是社會組織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向上級管理機關陳述自己某一階段工作情況,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的履行職務情況的口頭報告。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公文,屬於報告的一種,又與總結和講話稿相似。
一、述職報告的特點
(一)個人性。述職報告對自身所負責的組織或者部門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按照法規在一定時間(立法會議或者上級開會期間和工作任期之後)進行,要從工作實踐中去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不足與教訓,從而對過去的工作做出正確的結論。與一般報告不一樣的是,述職報告特別強調個人性。個人對工作負有職責。自己親身經歷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須真實。這就要在寫作上更多地採用敘述的表達方式。還要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講究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述職報告要寫事實,但不是把已經發生過的事實簡單地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搜集來的事實、數據、材料等進行認真的歸類、整理、分析、研究。通過這一過程,從中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得出公正的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實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為未來行動的向導。當然,述職報告中規律性的認識,是從實際出發的認識,實踐理性很強,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辯性。不管怎樣,述職報告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職報告好壞的重要標志。述職報告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使未來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職報告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總是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與創新性。而繼承性,就是要繼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後加以創新,工作才會有進步,完全拋離過去的工作創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規律性的一個方面。策略即今後工作計劃,是述職報告的重點內容。
(三)通俗性。面對會議聽眾,要盡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代表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講話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於與會者來說,內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內容,也要盡可能明晰准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准。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不同於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於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練,甚至講究專業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更是規范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准確、明晰、簡練和。相反,講話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須口語化。由於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三)藝術性。述職報告的藝術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整個報告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述職報告必然聯系整體的講話活動特點來進行。「述職報告」一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待:「述職」,是主體的實質性道理。「報告」,是呈現表像而又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報告者要兩者並重。寫作述職報告,最好從上述總的認識出發。
通俗性和藝術性,一般表現在口語化、感情化、個性化的語言上。寫述職報告時要變文字為有聲語言:1.語言生活化、口語化、大眾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長短交叉合理,隨物(公務和感情)賦形。3.慎用文語(古語和歐化語),作點綴之用。4.少用單音詞。5.避免同音不同義或易混淆的詞語。6.不隨便用簡略語。7.還可以適當增加語氣詞如「吧」、「嗎」之類。8.為了方便聆聽,有些標點符號還要用文字代替,如頓號改為「和」,破折號改為「是」,引號表示否定時加「所謂」,括弧補充另用文字說明等。
二、 述職報告的主題
述職報告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如議論文、說明文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報告中反復突出。提取對現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報告對象所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親切感、參與感和沖擊力。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主題要概括全文內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工作的「主張」、目標,在報告中就是「主題」。確定主題,這是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並貫穿全文、反復突出,還要符合記憶規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1.主題的本質:抽象性——觀念認識,不是感受,是抽象的成果。清清楚楚。是邏輯判斷。正確的主題認識應是從它的本質屬性出發的。主題的本質屬性是抽象性,也就是說,它是對於事物的一個中心認識判斷。
主題的抽象性更表現在它的具體表達形式是一個邏輯判斷句。正如古人所說,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正確的主題寫法是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也可以單獨省略)的判斷句。如文藝性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就是一句話「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2.主題句的層次: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們不談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問題,僅就主題句本身的提煉簡要地談一談。主題可以有五個層次。
(1)客觀特色層次。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准確反映了演講稿中心內容
的本質真實和客觀特色。如:「建設經濟效益高的……」
(2)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學技術。這種主題句是具有科學技術新穎性和先進性的認識。 如:「建設信息時代的……」
(3)文化色彩層次。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的提高。如:「建設小康(大同)的……」
(4)哲理意味層次。 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設世界性的、永久
性的……」
(5)審美生命層次。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筆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如:「建設全新的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語)的……」
3.主題句的表達:當然主題存在著具體的復雜情況,特別是因文體而異,但是都應用一句話來准確表達。在教學文體議論文、說明文和記敘文以及應用文中,主題不論是稱為中心論點、中心思想還是稱為主旨,都應是一句簡單的話。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 較多主題句。或者正題是主題,而副題則是「在某會議上的報告」。
開頭 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
中間 主要採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麼(主張)和怎麼樣(措施),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後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 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法定社會組織的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一般要對權力機關如上級機關部門或者代表大會、董事會等作述職報告,這是推動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要因素,對於促進和監督社會組織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述職報告可以說是工作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報告是向上級機關陳述事項的上行文,屬於行政公文中議案、報告和請示三個上行文之一。《國家行政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多用於提交大會進行討論,如各級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報告雖然是代表法定社會組織及其部門的,卻是在報告人自身負有全責的情況下運轉工作的,實質上就是述職報告。可以看出,述職報告是社會組織機關和部門的負責人向上級管理機關陳述自己某一階段工作情況,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的履行職務情況的口頭報告。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公文,屬於報告的一種,又與總結和講話稿相似。
一、述職報告的特點
(一)個人性。述職報告對自身所負責的組織或者部門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按照法規在一定時間(立法會議或者上級開會期間和工作任期之後)進行,要從工作實踐中去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不足與教訓,從而對過去的工作做出正確的結論。與一般報告不一樣的是,述職報告特別強調個人性。個人對工作負有職責。自己親身經歷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須真實。這就要在寫作上更多地採用敘述的表達方式。還要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講究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述職報告要寫事實,但不是把已經發生過的事實簡單地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搜集來的事實、數據、材料等進行認真的歸類、整理、分析、研究。通過這一過程,從中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得出公正的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實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為未來行動的向導。當然,述職報告中規律性的認識,是從實際出發的認識,實踐理性很強,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辯性。不管怎樣,述職報告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職報告好壞的重要標志。述職報告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教訓,使未來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職報告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總是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與創新性。而繼承性,就是要繼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後加以創新,工作才會有進步,完全拋離過去的工作創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規律性的一個方面。策略即今後工作計劃,是述職報告的重點內容。
(三)通俗性。面對會議聽眾,要盡可能讓個性不同、情況各異的與會代表全部聽懂,這就決定了講話稿必須具有通俗性。對於與會者來說,內容應當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內容,也要盡可能明晰准確,以與會者理解為標准。形式更是通俗的。結構是格式化的。語言則是口語化的。不同於一般的科學文章,更不同於一般的公文,最明顯的一點是語言的口語化。一般的科學文章,主要訴諸人們的視覺,要讓讀者理解,語言就要概括精練,甚至講究專業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語言更是規范的,有的格式用語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視的是准確、明晰、簡練和。相反,講話稿的語言則由講話的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須口語化。由於講話是聲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間的傳播活動,需要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心理,拉近講話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這就特別講究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三)藝術性。述職報告的藝術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響著整個報告這一藝術生命體。這樣,寫作述職報告必然聯系整體的講話活動特點來進行。「述職報告」一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待:「述職」,是主體的實質性道理。「報告」,是呈現表像而又整體的藝術生命體。報告者要兩者並重。寫作述職報告,最好從上述總的認識出發。
通俗性和藝術性,一般表現在口語化、感情化、個性化的語言上。寫述職報告時要變文字為有聲語言:1.語言生活化、口語化、大眾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長短交叉合理,隨物(公務和感情)賦形。3.慎用文語(古語和歐化語),作點綴之用。4.少用單音詞。5.避免同音不同義或易混淆的詞語。6.不隨便用簡略語。7.還可以適當增加語氣詞如「吧」、「嗎」之類。8.為了方便聆聽,有些標點符號還要用文字代替,如頓號改為「和」,破折號改為「是」,引號表示否定時加「所謂」,括弧補充另用文字說明等。
二、 述職報告的主題
述職報告這種帶有藝術性的論說文,正如所有科學文章如議論文、說明文一樣,一定要明確樹立一個鮮明的主題,即一個判斷句,還要在報告中反復突出。提取對現實公務的認識,一定要從客觀上考慮報告對象所關心的問題,針對問題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適應受眾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親切感、參與感和沖擊力。主題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務性公文寫作來說主題要集中、新穎、深刻得多。主題要概括全文內容即對社會組織公務情況的深刻認識及辦事意向。工作的「主張」、目標,在報告中就是「主題」。確定主題,這是寫作首要而且最為重要的工作。要總結出一個集中議論的句子即主題句——口號、標語、廣告語,深入人心,作為標題並貫穿全文、反復突出,還要符合記憶規律(7個字左右),最好讓聽眾口耳相傳。
1.主題的本質:抽象性——觀念認識,不是感受,是抽象的成果。清清楚楚。是邏輯判斷。正確的主題認識應是從它的本質屬性出發的。主題的本質屬性是抽象性,也就是說,它是對於事物的一個中心認識判斷。
主題的抽象性更表現在它的具體表達形式是一個邏輯判斷句。正如古人所說,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正確的主題寫法是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也可以單獨省略)的判斷句。如文藝性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就是一句話「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2.主題句的層次: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說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們不談作者自身修養的提高問題,僅就主題句本身的提煉簡要地談一談。主題可以有五個層次。
(1)客觀特色層次。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准確反映了演講稿中心內容
的本質真實和客觀特色。如:「建設經濟效益高的……」
(2)時代特色層次。時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學技術。這種主題句是具有科學技術新穎性和先進性的認識。 如:「建設信息時代的……」
(3)文化色彩層次。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養的提高。如:「建設小康(大同)的……」
(4)哲理意味層次。 哲理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建設世界性的、永久
性的……」
(5)審美生命層次。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筆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如:「建設全新的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語)的……」
3.主題句的表達:當然主題存在著具體的復雜情況,特別是因文體而異,但是都應用一句話來准確表達。在教學文體議論文、說明文和記敘文以及應用文中,主題不論是稱為中心論點、中心思想還是稱為主旨,都應是一句簡單的話。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 較多主題句。或者正題是主題,而副題則是「在某會議上的報告」。
開頭 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
中間 主要採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麼(主張)和怎麼樣(措施),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後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 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這里還有一個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