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的意義
1.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含義
互動(Interaction)主要是指人與人、人與群體或群體與群體之間,藉助語言、文字等符號進行的交互活動,交互影響。與單向傳播相應的則是雙向互動式學習,雙向互動式學習要求所有的學習者都可以既取又予,雙向交流,從而使互動的個體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產生變化發展。
2.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形式
(1)師生互動。在單向傳播的課堂教學中,「提問」被看成是激發學生思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從提問的方式看,一般是「教師問—學生答」,很少有「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的邏輯結構直接平移為課堂的教學結構。學生的思維方式基本上是教師思維方式的遷移,缺乏一定的創造性、發散性。互動的教學觀認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我概念來理解對方的一種交流與溝通的方式,不僅僅紀律是師生互動的產物,教學的組織與教學的手段也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的安排應該考慮師生互動的結果。
(2)生生互動。生生互動即單個個體之間的互動,主要有競爭與合作兩種形態。合作是基於積極的相互依賴,競爭是基於消極的相互依賴。從合作的經驗中,個體可以獲得更強的社交能力與心理調適能力。通過競爭,學生可以相互促進,取長補短。
(3)群體互動。即班級中一個群體與另外一個群體之間的互動,但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基本上只有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直接交往。
在課堂實踐中,師生互動在三種互動中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良好的師生互動可能動地促進生生互動和群體互動。
2. 師生互動的意義
正所謂教學相長。師生互動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在互動中學生會暴露自己的不足,這樣老師就能針對學生的不足講解,這樣才能達到「知己知彼百教百懂」。老師教學水平上升,學生分數上升,豈不雙贏。
3. 課堂中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影響(心理和行為上的)
蘋果性味溫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糖類、機酸、膠、蛋白質、鈣、磷、鉀、鐵、維素A、維素B、維素C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4. 上課時,師生互動有什麼好處
提高課堂活躍度
5. 課堂上為什麼要強調師生互動
課堂師生互動溝通,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在教法上加以創新、富於探索,實現課堂上的良好互動和溝通,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親其師、信其道,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一、創造民主平等、易於溝通交流的課堂環境教師首先要在情感上給學生一種親近感,消除心理上的畏懼。學生每天來到學校,並不是以純粹的學生面貌出現的,他們是以形形色色的個性展現在我們面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明白老師給予的表達機會和慾望,暗示他們在討論問題時是平等的關系,沒有權威和非權威之分,要大膽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見解。良好的班級文化是課堂教學中人際溝通的積極背景,要重視班級的文化營造。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在教室所處的位置如何對他們的影響也很大。在如何給學生安排座位、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上,教師要多動腦筋,想辦法,盡量徵求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給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創造一個易於學生個性表達和師生互動的良好環境。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教師必須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重視自我知識的完善,更要重視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構,因為溝通者之間溝通的行為表現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一種外部展示。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種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形象,除了本學科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包括學科以外的相關知識以及關於人生、理想、道德、信念方面的非專業文化素養,大到老師的教學氣質、處事方式,小到老師的語言談吐和衣著舉止。要加強師生溝通心理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
三、要學會傾聽和包容,善於換位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傾聽是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他們有著靈動的思維、豐富的感情,正處於內心敏感而細膩的青少年階段。如果教師不能傾聽他們內心的話語,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孤立無援、感到困惑。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溫暖的支持,即使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也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總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體現在很多方面,只有合理溝通、善於溝通,才能使老師與學生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成績的大幅度提升。
6. 師生互動的介紹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實現某一教學目的,做出某種東西,解出哪一道題,或是協助老師完成某個事情。
7. 什麼是課堂互動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是指採取師生互動的教學組織形式,產生有效的結果,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能力。
第二、師生間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廣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師生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學過程也就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能夠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的最優化。
拓展資料: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在討論"互動教學"之前先讓我們研究"互動"的概念。
首先,"互"的漢字結構好比兩個手握在一起,正如互在漢字字義里也包含著雙方的意義。也就是說,互動必須有兩方,單方不構成互動。其次,互動的概念中還要動,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是靜止的則不構成互動:互動必須存在動,而這個動存在於雙方,也就是"互"的范疇之內.。
從形式上看,互動的最基本形式,就是雙方之間,一方向另一方發出信號或行動,另一方對此給出相應反饋的過程。這個反饋可以是信號回應,也可以是行動回應。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一次互動回合。復雜的互動是一方發起後,雙方對對方的信號和行動不斷的給予反饋,產生多個回合的信息或行動的交流回合的過程。
互動的雙方可以雙方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比如狗,甚至包括某些植物或細菌;當然也可以是人與智能設備比如計算機。
成為互動雙方的資格在於:雙方都要有對對方發出的信息或行動產生反饋的能力。
8. 課堂師生互動的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做出某種東西,做出哪一道題,或是幫老師完成某個事情,這樣一來,所有的同學就會爭先恐後的舉手參加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