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十不準
十 要
1、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教誨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堅持家訪制度;
3、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堅持德育為主、五育並舉;
4、要舉止高雅,著裝整潔,儀表端莊、談吐文明,待人誠懇和藹,不穿戴與教師身份不相稱的服飾;
5、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後指導;
6、要加強學習,鑽研大綱,熟悉教材,認真備課;
7、要用談話式教學法(啟發式和討論式)進行教學,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
8、要自尊自重。教師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不嫉賢妒能;
9、要關心時事,學習政策,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不斷增強事業心、責任感;
10、要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不斷更新觀念,提高學識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十 不 准
1、不準違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不準諷刺挖苦學生、歧視後進生和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3、不準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驅趕後進生轉學和退學;
4、不準向學校或家長索要收受禮品或錢物;
5、不準以任何借口向學生家長借錢借物;
6、不準參加賭博以及迷信活動和其他非法組織的各種活動;
7、不準讓學生購買教育部門審定之外的復習資料、教輔讀物或其他商品;
8、不準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准;
9、不準動輒讓學生家長到校並訓斥家長;
10、不準有償為自己所教學生補課。
2. 畢節教師的十要和十不準內容是什麼
十 要
1、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教誨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堅持家訪制度;
3、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堅持德育為主、五育並舉;
4、要舉止高雅,著裝整潔,儀表端莊、談吐文明,待人誠懇和藹,不穿戴與教師身份不相稱的服飾;
5、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後指導;
6、要加強學習,鑽研大綱,熟悉教材,認真備課;
7、要用談話式教學法(啟發式和討論式)進行教學,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
8、要自尊自重。教師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不嫉賢妒能;
9、要關心時事,學習政策,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不斷增強事業心、責任感;
10、要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不斷更新觀念,提高學識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 教師四要十不準心得
《教師十不準》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當學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噓寒問暖,送葯送飯;對待學生的提問,耐心細致,和藹可親地給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的性格,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尺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
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風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政治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較強的綜合能力是政治教師素質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與政治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加強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即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師完善自我和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所以,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四有"新人,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歷史使命。
4. <<海南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的內容是什麼
海南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
一、不準無備課上課;
二、不準上課時吸煙、接傳呼、打手機;
三、不準諷刺、挖苦、歧視學生及變相體罰學生;
四、不準按學生學習成績排座位;
五、不準利用任何形式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言論;
六、不準訓斥、指責和羞辱家長;
七、不準賭博、酗酒;
八、不準亂收費、亂訂教學輔助資料及向學生推銷商品;
九、不準隨意停課及組織學生參加未經批準的集會或商業性活動;
十、不準上班時間從事第二職業。
5. 教師十改進十不準自查自糾報告
《教師十不準》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這種"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它表現在:當學生受到挫折、處境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以同情、關懷、體貼和幫助;
6. 如何認識「教師忌語40條」、「教師十不準」
從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市教育局的這些要求是正確的,是符合中央要求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精神的,是有助於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
第二,這些要求體現了市教肓局領導對廣大教師的關心愛護。按照這些要求去做,肯定可以緩和緊張的師生關系、學校和家長的關系、減少因教師出言不遜、體罰、變相體罰等引起的教育事故、教育官司及由此造成的精神和經濟損失。
第三,部分校長和教師的上述反映,從一個側面說明他們是有責任心的,出發點是想把學生管理好,教育好。多數教師是出於對學生有恨鐵不成鋼之情,才說一些難聽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是屬於有好心、無好臉、無好話、無好行為的問題。
另外,有些教師雖有責任心,但無耐心,急於轉變後進學生,有時也可能說一些難聽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有的學生家庭教育不良,多年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是短期內能教育好的。教師不僅要有好心,還要有耐心,有恆心,特別是要有愛心。否則教師只有好心而無好臉、無好話,無好行;為,反而會激化矛盾,使學生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學生會和老師頂撞、沖突,導致教育事故。
第四,從理論上講,一些校長,教師的上述認識是教育思想觀念陳舊,學生觀不正確的反映,是德育理論水平偏低的表現。這些校長,教師多多少少存在著「師徒如父子」、「棍棒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思想,沒有把學生當成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有自尊心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有時卻把學生當奴隸對待。如莫言在其小說《我的老師》中所說:「學校像監獄,老師像奴隸主,學生像奴隸」。他們總認為不打不罵、不管緊管嚴,學生就學不好。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
第五,一些教師認為執行「教師十不準」、「教師忌語40條」,「教師沒法當了」、「學生沒法管了」,言下之意,只有用體罰、變相體罰、不文明語言甚至非人道的語言指責、訓斥、侮辱學生,才能管住學生。這說明這些教師的德育能力較差,德育方法簡單、粗暴。正如他們自己所說的「沒法」管學生了,「沒法」當教師了。諷刺、挖苦、打罵學生實屬無能之舉,無法之法。如果有熱愛學生之心,感動學生之情,以身作則之行,循循善誘之能,引導激勵之法,不用打、罵、罰,學生也願意學好,也能上進。因為人人都有無限的潛能,都布向上之心。關鍵在你是發揮了他們的潛能,激發了他的求知慾、上進心,還是壓抑了他們求知、求美、向善之心。
有的老師把學生的早戀看做是品德問題,這實屬無知。早戀是人的生理發育到一定時期的正常需求,是情感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品德問題。況且早戀不是真正的戀愛。阜陽市某學校初二男生因早戀被某老師帶著幾個女學生當眾打耳光,他忍受不了這種羞辱,跳下潁河自盡。這個學生就是死於某老師的無知+無情+無德+無能+無法。許多教育事故的出現,教育悲劇的釀成都是由於教育者的無知、無情、無德、無能、無法造成的。看來,提高教育者;包括家長的理論水平、德育能力、育人方法是當務之急。
第六、個別比較嚴重的教育事故是由於教育者師德太差,對學生特別是對有缺點、有毛病,有品德不良行為、學習又差的學生,無仁愛之心、善良之心、同情之心、責任之心,缺乏人文關懷。有的老師是出於對頂撞過他的調皮學生的打擊報復。有些侮辱學生人格、刺傷學生自尊心的言行,實屬非人道、非人性的。如上面那個例子。我在農村某中學上函授課,一女教師告訴我:一位教師說學生「你爸和你媽親近結婚,怪不得你那麼笨」。我們有必要從人性、人道、人權、人倫、人格、人文教育的高度深刻認識此類問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即基於人;基於人的本性、根據人;人的身心特點、為了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人道化、人文化。
7. 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是什麼
一是不準有違背國來家法律法規源和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是不準侮辱、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三是不準亂收費、亂辦班、亂補課;
四是不準訓斥家長,向學生和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
五是不準強迫學生購買資料或其他物品,隨意加重學生負擔;
六是不準在各級各類考試中弄虛作假、營私舞弊;
七是不準擅自調課、停課、缺課和對工作敷衍、搪塞;
八是不準搞封建迷信活動和傳播低級庸俗的思想文化;
九是不準參與賭博等有損教師形象的活動;
十是不準上課時抽煙或使用行動電話。
8. 職業道德十不準的學習的重點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
一、不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或者向學生傳播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和信息。
二、不準參與或者組織、誘導學生參加非法組織及其活動。
三、不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時,不履行保護學生人身安全職責。
四、不準在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評價中不公正對待學生,或者體罰包括以侮辱、歧視等方式變相體罰學生。
五、不準騷擾或者侵害學生。
六、不準索要或者違反規定收受家長、學生財物。
七、不準利用職務之便開展或者參與組織針對學生的強制訂購教輔資料、報刊等經營性活動。
八、不準動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或者在工作日組織、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有償補課。
九、不準有在校園中著裝不規范、語言不文明、吸煙等有損教師儀表形象的行為。
十、不準在招生、考試、考核評價、職務評審、教研科研中弄虛作假、營私舞弊。
以上標准教師要認真學習,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人民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面對的是一群有生命、有思想的孩子,自己不做標桿就沒辦法做到「為人師表,身正示範」。師德師風是非常重要的,貫穿於教學、科研和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得到尊重,受人尊重必須要配得上教師的稱號,尊重學生,愛學生,支持學生、心系學生才能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